第三十二章 藏室之失
王学新/王迪2017-07-11 17:569,316

  老子此时正坐在他的好友官玉的家里。

  周王朝分裂,老子的劝说遭到碰壁,他感到失望。看到朝中大乱,社稷前途暗淡,失望的心情之上又加一层忧愁,他痛苦,他忧伤,忧国,忧民,忧社稷。此时,他已由一个不愿涉足政事者变成一个关心政事,关心与人类命运相连的社稷命运之人了。他为社稷忧虑,只能是空忧空虑,对于这样王朝分裂的大事,只能是看着让它分裂,要想制止,实在是无能为力上又加无能为力。

  忧愁啊,满心忧愁!

  人在发愁难过的时候,总爱找对劲儿的人说说心里话,于是老子就到宫嬖绰、刘传鸠的家里去。有时说一通话,有时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听他们说。他们都是识文断字之人。他们也都不是权臣,而且官职都不大。他们同老聃的看法一样,反对猛、朝之战,反对王朝分裂。但是反对归反对,半点也左右不了时局。此时象他们这种类型的中小官员反对内战和分裂者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只能在心里反对,或者在背后说说自己的不同看法。在大官之中,反对争位战者也不是没有,如在当时天官太宰卿(吏部)、地官大司徒卿(户部)、大宗伯卿(礼部)、夏官大司马卿(兵部)、秋官大司寇卿(刑部)、大司空卿(工部),六卿之中,就有天官太宰、地官司徒、太宗伯,三卿对争位之战不赞成。然而不赞成只能归不赞成,他们也同样左右不了时局。老子和好友宫玉面对面地坐着。这宫玉和老子年岁不相上下,三缕花白胡须,

  一脸细细的皱纹,身穿黑裙黑衣,头戴和道冠相类似的高桩平顶白布帽。他们对脸坐着,相对无语地坐着,静静地瞅着对方的一脸愁容。宫玉是内向的,意气平和的,他不好说话,要是刘传在这,定会对时局发表一阵意见之后,再骂上一通。对于刘传的做法,老子是不大赞成的,不管赞成也好,不赞成也好,反正朋友之间,他们在一块是无话不谈的。

  ?????宫家的房舍之内,简而且朴,地上铺着一层黄色的麻布地毯,地毯上,屋子正中间的地上,放一张两头翘起的矮脚书几,书几上放着几小捆子破旧的竹简。此时,老子正盘着腿和宫玉隔几对脸地一起坐着。宫玉由于近来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开始研究历史。从尧舜至夏、至商,至周的历史,他研究得很深刻,他对尧、舜和周朝极盛的时期很是赞成。当他们谈到平王东迁至景王驾崩一段的时候,对于礼崩乐坏,他是一个劲的唉声叹气,一个劲的摇头。

  仆人端来一托板酒菜,宫玉赶忙将书几上的竹简挪去。他们把酒菜在书几上放好。

  宫将米酒斟入两个杯内。二人开始举酒浇愁。

  一连喝下三杯米酒,他们仍然默默不语。此时,他们谁也再没想起往下还该说些什么才好。他们一声不响,感情相通地互相看着,他们默默地在心里祈祷,愿望着大周的天下能够破镜重圆。

  到六杯酒下肚的时候,老子劝说宫玉说:“,不要多喝,随便端端酒杯就是了。

  回到守藏室内,老子坐在书案旁边的木椅之上,看见一行行摆满书籍的书架,心里突然感到踏实起来,——可能是酒神给他增添了力量的缘故。他想起来了:不管他们怎样分裂,怎样争斗,他老子都要稳稳地坐在这里,安心地坐在这里,他只当周之社稷并没分裂,只当有一位明君在王宫的上空坐着。

  突然刘叶领着一个喝得半醉的中年汉子向这里走来。

  这人四十多岁,中等个儿,强健而利索。上身穿件玄色丝褂,下露半尺多长黄色裤腿。脚蹬一双方脸黑鞋,高腰白袜装着一点裤脚。漂亮的脸庞,淡淡的双眉,两只特别机灵的大眼里,一股杀机,巧妙地含藏在温柔慈善之中。高鼻子下有一弯不怎么重的小胡。宽阔的脑门儿,高高的鬓角。稀疏的头发往上拢起,正头顶上扎一方月白色的丝布扎帕。此人姓童,名唤中里。叽哩拐弯,他该喊大纪的父亲为表哥,这样一来,他也就

  当之无愧的成了刘叶的表叔。

  这童中里,是洛阳东郊的人氏,原来在原伯跪寻那里干事,后见原跪寻那里没有油水可捞,就自动脱离,去当流动的杂技艺人。在干杂艺中,凭着他的能力,把个家庭搞得很是厚实,日子过得连一般做官的人家都赶不上他。他和大纪家关系不好,因自恃家底硬实,从不把大纪父子看在眼里。这人有个特点,那就是用着人搁前,用不着人搁后,善于过河拆桥。

  ???童中里和刘叶一起来到守藏室里,童中里故意使自己的态色很是谦虚,他彬彬

  有礼,拱手弓身,向老子问好:“先生好!”

  老子说:请坐

  ??童中里落座之后,转动着一双十分机敏的眼睛看着老聃,见他慈和,谦下,而且有点愚拙的样子,仿佛感到,和他童中里相比,这样的人,有点不配在这王家守藏室里工作,于是就开始用一种无形的仗恃将自己的谦恭一下子削减,直接向他说明来意:“我想从你这里借一卷讲兵法的书。”

  “讲兵法?噢……”老子说。

  “最好是既讲战斗技术,又讲战斗策略的书。”

  “没有了,这样的书眼下没有了。”老子说。

  “没有了?”童中里心里一凉,先自感到几分的不快。

  “有是有几卷,前几天被几家公卿大夫借走了。”老子说。

  “公卿大夫?噢……”童中里说着,向老子瞥了一眼,心里开始不满起来,他想:“不是没有,我看出来了,是你不想借给我,是你看不起我这暂没当官的‘小庶人’!”“这样吧,”老子说,“下一回,你再来一趟,等他们把书送回来,……他们快送回来了,我想,他们不几天就会把书送来的。”

  “可以,我得几趟往这来。”童中里说,仍然带着点不满的情绪,他心里想:“想借给就借给,不想借给就不借给,还跟我兜恁些圈子干啥,你看不起我这样的人,那好,骑着驴看竹简,咱走着瞧!往后,我童中里有叫你姓老的想看起我都来不及的时候!你有啥了不起!看你那拙笨无能,傻拉不疾的样子就知道你撅不多高的尾巴,屙不多稠的屎!”想到这里,抬头看看老子,不无讥刺地说:“先生识文断字,终日坐在这小守藏室里效劳,实在是有点屈了你的材料,我看你不如趁这多事之秋,走出守藏室,在猛、朝二位兄弟之中选择一位明君,将来可以不费多大力气的弄个相职(宰相)干干也不算稀罕。”

  老子先生看出,他如此说,主要是为了表示他自己的志向,其中也包括不少成份的是对他老聃的奚落。“奚落也好,不奚落也罢,这没有啥。”老子心里说,“为人应有容人之量,一句半句话不值得去跟人计较。”想到此,他善意地笑笑,看着童中里说,“你真会说笑话,就凭我这个样子,别说当相,就是当个宗人(礼部尚书官员),数几数,也不会轮到我!唉,不行了,我年纪大了,再说,我也没这样的想法。话说回来,凭良心讲,象我这样没本领的人,可以说是愚人,且别说又老又无大志,就是年轻又有大志,也干不成大事,何况我根本就看不出猛、朝二位兄弟谁是明君。”

  “我说的并不是笑话。”童中里说,可能是由于酒力的推动,使他心机深处的闸门一下子大开,“我说的是真心话,都是真心话,你不应该趴在守藏室里死守,这里弄不出大出息来,你应该走出守藏室,走向广阔的大社会,运用自己的智能,运用自己的本领,去投靠一位明君,为他出力报效,将来……”“你说得好听,你知道谁是明君?”刘叶一下子截断他的话,他听不上去了,他因

  见童中里以教训的口吻对老聃先生说话而听不上去了,他直截了当地顶他说,“不费多

  大力气,弄个相职干干,你说得多么容易!”

  ???老子送走了童中里和刘叶回到屋内。

  周王朝分裂,出现拉锯式的内战。在拉锯式的内战中,双方互相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一阵大的残酷杀戮过后,接着出现正式的长期的拉锯战争。在这正式的长期的拉锯战里,仍然有着残酷的杀戮。这真是残杀之中有拉锯,拉锯之中有残杀。

  自从那次百工部队背叛穆公单旗之后,他们就和南宫极一起开始了向单旗之宫的大进攻。哪想,这次进攻,南宫极和百工部队不但没能取胜,而且反被单旗和刘卷的队伍打得四散奔逃。其中,属于南宫极方面的一小股逃走的部队,边打边退,被刘卷的队伍赶上一个占地十好几亩的又高又大的高台。这高台上的边缘处,是个十分坚固的带着垛口的砖墙。台子上被运满了吃的喝的和守卫高台时用的砖头、石块等物品。退守在这里的兵士,坚守在这里,死不投降。他们打算和台同归于尽。围台的兵士攻了三天三夜,没攻上去。他们见没有办法攻下,就在台下喊话劝降,他们高喊:“悼王必胜!穆公和刘公的队伍必胜!王子朝快毕了,南宫极和百工的队伍已经彻底垮台了!王子朝必败!你们不要在这里死守了!投降吧,投降不杀!如果你们再要替王子朝卖命,再要在这里顽固地死守,决不会有好果子吃!”他们还这样喊叫:“弟兄们!你们不要听顽固不化的守台头子的话!你们不要再受欺骗!不要再死守在这里为他卖命!你们之中,哪个出来把头子杀掉,带领兄弟们投降,到我们这边以后,高官任做,好马任骑!投降吧,你们投降吧!到这边来绝对没有亏吃!”

  就在这时,混在台上队伍中的一个人,名叫儋翩,是王子朝的羽翼。儋翩见王子朝大势已去,就心生一计,采取了一条曲线救朝的办法。他手使大刀,突然之间将守台头目砍死,高喊:“悼王必胜!快投悼王!弟兄们,愿意投降的跟我来!”这一喊不知当紧,守台的兵士呼啦一声,跟随儋翩全部向刘卷的围台士兵缴械投降。从这以后,单、刘二公的兵威大振,悼王姬猛的声威大振,等他们正式办完景王丧事之后,又发兵进一步向姬朝展开攻击;王子朝的势力暂时转入低潮之中。

  自拉锯战争开始以来,一些没有卷入是非之争的官员(文官较多),不再到王宫里去,而是躲在家里,关起门来,不敢露头。老子先生开始是冒着风险,坚守在守藏室里,一面守卫,一面继续做些必须做的业务。后来局势越来越紧,越来越乱,他让高伯和马童、一起,将守藏室门上又加两个门搭、两个门鼻、两个笨重的大铁锁,这样,一并用三个大铁锁将守藏室门牢牢锁上。继而,将一些无法停止的必做之业务拿回自己家去,关起门来继续干。虽然如此,但是他总不能安下心来,因为他的一颗心总是割也割不断地系在战争时局的变化,周朝社稷命运和前途以及守藏室内存放着的那些书上。

  老子越来越不放心,后来让马童一起组织几个能够为他们保密的最可靠者,连夜将守藏室里所有图书和典籍搬往藏室深处一所最难发现的密室,在坚固的铁门之上又加两道门搭、门鼻,用手指粗细的铁棍穿入门鼻,砸弯砸死。接下去,又将另外三所密室也用同样的办法将门上四个铁棍砸弯砸死。这样,除了老子他们几个参与搬迁书籍者之外,别的人谁也不知道图书现在哪里。因为密室很难发现,即如发现密室,几个密室门上同样都拧着铁棍,也很难知道哪个室内藏有典籍。

  这天,老子外出,王子朝所投靠的尹固的军队忽然之间打回洛阳。

  一群黑衣兵士,走进东跨院,来到守藏室门口。

  一个大个子兵,举起铁锤,开始砸锁。

  站在这群人后头的两个领头的,一个是武官模样,大高个子,英武雄壮,一双剑眉之下长两只炯炯的灰眼,此人名叫南宫嚚;另一个是文官装束,个子比南宫嚚略低一些,身穿蓝衣,腰系黑裙,头上扎一方蓝褐色的扎帕,此人就是召氏族人,名叫召悼。指挥砸锁的南宫嚚见大个子兵士没将铁锁砸开,回过头来问那站在他身后的召悼:“守藏室是否就是这个地方?”

  “是这个地方,就是这地方,一点不错。”

  “砸!狠劲砸!”南宫嚚转过脸去,下大决心地对大个子兵说。

  大个子兵,高举铁锤,圆起眼睛,狠狠咬着牙齿,用力猛砸一锤,大铁锁被砸开了;又一锤下去,第二把锁也被砸开。第三把锁是个特号的大铁锁。那大个子兵照着这第三把锁猛砸一锤,铁锁晃了一下,仍然牢牢地停在那里。大个子兵见大铁锁十分顽固,一下子火了,他更狠劲地咬起牙齿,将铁锤举得更高,用尽全力往底下砸去,“咣!”的一声,铁锁仍然牢固地停在那里。他往后退了一步,更高地举起铁锤,接着往前猛上一步,煞着身子用尽平生之力向铁锁砸去,结果还没砸开。南宫嚚看不上去了,他上前一步,接过大兵手里的铁锤,狠狠地抡起!狠狠地砸下!只一下,铁锁被砸得又歪又扁,乖乖地为他而开。

  南宫嚚、召悼随着蜂拥而入的兵士们一起走进守藏室内,见这里只剩三间空空的屋子,心里猛一松劲。

  南宫嚚一下子火了:“他娘的!这书籍都运哪里去了?”

  “定是那个征藏史出的主意。”召悼转动着眼珠说。

  “走!找他去!”

  一群兵跟随南宫嚚和召悼走出屋子。……

  ??马童正在修理一卷破烂竹简。

  就在这个时候,从屋外进来三个人。他们一声不响地站在地上。前面的那个是南宫嚚,腰里挂着一把剑;后边的那个是召悼。站在召悼身旁的一个带剑的卫兵,就是刚才那个用铁锤砸门的大个子兵。

  ???马童突然见他们站到面前,吓得心里一凉,紧接着是躬身站起,向他们拱手让坐。他们既不落座,也不理睬。“你在这里干什么?”南宫嚚说,“那个征藏史呢?”

  ??

  ? ?马童对他们说:他不在。

  ???“快对我们说,你们把守藏室里书籍运到哪里去啦?”南宫嚚翻着白眼问马童。

  “我不知道,我不,不,我,我不知道。”马童看出了他们的来意,由于心中害怕,

  说话开始慌乱了。

  “不要骗人,你这年轻人,你不知道谁知道。”召悼说。

  “我不知道,这我,我不知道,我家先生知道。”在慌乱之中自己不由自己的将责任推给了老子。马童想了一下,感到十分后悔,心里说:“我为啥不说书被敬王弄走了呢?我为啥如实地对他们说呢?为啥说我家先生知道呢?”话已出口,无法挽回,这怎么办?他心里开始气恨自己,接下去是将这股气恨转向南宫嚚他们。

  “你家先生到哪去了?”南宫嚚说。

  “不知道。”

  “给我找回来,你快给我把他找回来!”

  “不知道!叫我上哪找他呢?”

  “给我找回来!不找回来我就给你要书!快说,你给我把书弄到哪里去了?”南宫嚚开始发怒了。

  “说一个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你杀了我,我也不知道!”马童一下子挽到死处,再也不愿回头了。

  “不说不行!不说我就是要杀你!”南宫嚚两眼一红,暴怒了,“拉出去!给我拉出去!拉出去问他说不说!”将目光转向身后的那卫士。

  大个子卫士“嗖”的一声从腰里抽出剑来,一步跨向马童,伸把抓住他胸前的衣服,一下把他掂个离地,连拉带提的将他拽出屋门,拖到那簇绿竹旁边,用剑尖对着他的喉咙说:“你把书弄哪里去了?说不说?不说我就宰了你!”

  “不知道你叫我咋说哩?你宰了我,我也说不出来呀!”马童声音很大,而且带着哭腔说。

  “说!不说我就是宰了你!”那卫士大声吓唬说,“你们把书运哪去了?……你刚才说你们先生知道,你要知道书在哪里,就快说出来;要不知道,快叫你们先生回来说!你们先生上哪去了?快说你们先生到哪去了?”

  “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上哪去了。”马童说。

  “不说不行,不说我就宰了你!”剑尖子在他喉头嘴上一晃一晃的。“我不知道你叫我咋说哩?我真不知道,真不知道哇!”马童带着哭腔说。

  “说不说?不说我真宰了你!”

  “放开他!请放开他!”老子大声说着,从大门外边赶过来,“迁书的事,他不知道,我知道,请你快快放了他!”

  老子将南宫嚚他们“请”回屋内。召悼为了保持虚伪的文明假象,使个眼色,让大个子卫士从这里离开。

  大个子卫士走了,屋里只剩下南宫嚚、召悼、老子三个人。老子先生以礼相待,向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请”他们坐下,将两杯竹叶青茶在他们面前倒好,然后笑哈哈地在他们对面坐下。老子先生此时想,

  “周之典籍,如要从我手底下失去,这是我的千古之罪,对不起社稷,对不起祖先,对不起今世,也对不起未来之人类,甚而连自己多年的苦心劳作都对不住。我必须下决心将书籍保住。然而,面对这种情况,要保书籍,是十分危险的,我和小纯都已经说出我知道书籍搬迁之事,话已出口,无可挽回。我如若不向他们说出藏书之处,眼下他们手握生杀大权,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我杀死;如若向他们说出藏书之处,这是我的失职,我的罪过,这样我会比死了还难受!这该咋办?这该咋办?”说实在的,这一回老子真被难住了。“征藏史,你可能还不认识我们,我,姓召,名悼;他,姓南宫,名嚚。我们同在新天子三殿下足下做事,同是新天子亲口任命的官员。”召悼开始自报家门说。

  “久闻二位大名。”老子说

  “征藏史,我们今日来此,别无他事,而是想请你将藏书的地址告诉我们,我们想将典籍予以移动。”召悼直接将心中意旨向老子说出。

  “移动典籍?移哪里去?恐怕这样难免有不当之处吧。”

  “咋个不当?”南宫嚚睁大眼睛看着老子。

  “是这样,”老子说 “守藏室之典籍,是咱祖先留给咱们的宝贵财富,是价值连城的文化珍品,是咱大周天子的心中之爱。天子将守藏这些珍品之使命交付予我,是已故天子对我的信任,是将要继位的天子对我的信任,也是天子之臣召大人和南宫大人对我的信任。天子及天子之臣将‘守藏史’的头衔恩赐给我,是要我把守藏室典籍看得比命贵重,要我好好守藏,不要失职,要我象保护社稷和天子之心那样的进行保护,要我在年年月月——特别是战乱年月——都要象保护生命一样去保护它们。既然如此,我就要尽心尽力,忠于职守。我不敢失职,失职就是犯罪。我若失职,是对天子的犯罪,是对社稷的犯罪,也是对天子之臣召大人和南宫大人您的犯罪。我若失职,不仅愧对天子,愧对社稷,而且也愧对天子之臣召大人、南宫大人。”

  “说恁些,还是一句话,你是不愿意把藏书地址告诉我们哪!”南宫嚚说,“那时要你守藏典籍是天子的心意;这个时候要你说出藏书地址,让我们把书挪走也是天子的心意。因为将来继位的新天子必是我们的三殿下,我们是三殿下的命官,所以我们来挪动书籍算是天子的心意。你问我们挪哪去,我们爱挪哪挪哪,挪哪都中。我们是往京邑(开封)挪,眼下京邑是周朝的京都。我们不放心,怕书丢了,所以先把书挪到京邑去。以后周朝京都再挪回成周(洛阳)的时候,再把书籍挪回来。好啦,不说啦,快把藏书的地址说出来吧。”

  ?? ?老子仍然笑着,“听大人方才之言,大人是怕书籍丢失才来挪动,这个请大人放心。因为卑职曾下决心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保护典籍。再者,眼下书籍不会再有什么闪失。所以大人不必再有对典籍不放心之处。方才大人说三殿下久后必然继位,既然三殿下必在周都成周继任天子之位,当然他对我在成周的忠于职守,坚守典籍,必然十分欢喜,因为他继位后,典籍俱全,对他大有用处;典籍失去,对他会是大的损失。

  如若现将典籍从成周挪至外地,兵荒马乱,一是极易丢失,二是周之典籍,象逃难一般地运往外地,很不雅观,并且会给将来三殿下继位造成不祥之兆。如要运往京邑(开封),现在京邑只是三殿下临时登基之处。因为眼下二殿下也立有临时登基城邑。如若现在就将书籍运往京邑(开封),将来三殿下在成周(洛阳)正式继位,还得把书再从京邑运回成周。这样来来往往,只能白费力气,而且路上会出闪失。如若将来

  要将京邑定为周都,眼下移书仍不必要,因为,等到正式定都之时,再往京邑运送书籍,也不为迟。”

  听老子说到这,南宫嚚一下子火了,他两眼一瞪,从座位上站起来说:“少讲恁些月白理!你给我把藏书的地址说出来!我要你给我把藏书的地址说出来!不说不行!不说我就杀你!”

  老子见南宫嚚蛮横无理,丝毫不听他委婉的好言劝说,还连脸也不盖地直接用杀来威胁他,心中也很气愤,心想,反正不行了,只有豁上了!虽然如此,但是,他仍然还是控制住自己,努力使自己保持着平静。他平平和和,但是底气十足地说:“既然南宫大人你这样说,我只有以身殉职了。为了社稷,为了新天子,为给三殿下保全典籍,我死活都没有啥。不过,当着两位大人之面,我得把话说个明白。南宫大人要想杀我,易如翻掌,倒不值啥。然而您就是把我砍成肉泥,也不会对大人有益。不仅无益,而且坏了大人一世清名。因为,大人将我杀死,今日、明日,以至久后,再也无法从我嘴里得知藏书之处;大人得不到书籍,又白白落个杀死周天子柱下史和守藏史之名,让后人千年万载说长道短。再说,将来三殿下正式登基,找不到典籍,心中着急,追究责任,也会怪罪大人。大人一心为了英明君主,而又得罪英明君主,好心好意,反倒招致灾祸,这就叫做事与愿违。一失典籍,二招灾祸,三落恶名,大人实属好大的不值!明知大人会有不好的结果,眼睁睁看着不向大人说出,故意去让大人遭害,我也不忍心!”

  “你,你!我!我……”南宫嚚听老子说到这里,一手摸剑,外表发怒,但是心虚嘴软,一时弄得恨不抹脖儿。

  召悼见南宫嚚陷入尴尬境地,赶忙出来圆场,急忙搬梯让他下楼,“李征藏史,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我们,我们,说实话,我们可不是要杀……要,要,可不是要,我们没那意思,没那意思。我们是故意唬唬你,看你是不是真能将典籍保住。能保住,我们放心了,放心了。南宫弟,咱走吧,走吧。”赶快站起来和南宫嚚一起走了。

  当他们走到大门外边的时候,召悼眨巴着眼睛对南宫嚚说:“他这样的

  人不能杀!真不能杀!只能吓唬一下。吓唬不住,能有啥办法。我看咱们只有偷着干了。”

  “奶奶的,咋碰上这个老顽固!”

  南宫嚚他们走后,老子对马童和辰一说“情况不好,我看咱们的书籍很难保住。咱们是不是将书籍再往别处转移一下,例如转往偏僻的不会引人注意的农家住所。”

  “不。晚了。”辰一说,“恐怕不转移便罢,一转移反而招致更多的麻烦。”

  “那咋办?”马童说。

  “让我们商量。”老子说,“好好商量商量。”

  ……

  就在老子去找两个助手商量办法的同时,南宫嚚、召悼带着一群兵士突然返回他们将藏室之内许多房门一一打开,将屋内角角落落一一查看,全没发现典籍的影子。他们继续搜查,在院中之院发现两所背静的屋子。两所屋门之上都用铁棍砸弯砸死。他们用大铁棍别,不管怎么样别,就别不开。他们抬来一根木梁。十多人抬着木梁往门上撞。咣!只一下,将门板子给撞了个窟窿。几个兵士从窟窿里钻进屋去。里边空空,一无所有。

  他们又去撞那第二所房上的铁门。咣!没有撞开。咣!咣!还是没有撞开。他们火了,又增加上三四个人,一个个紧咬着牙,火暴着眼,用力往门上猛撞。咣!咣!只两下,就将门搭撞断。铁门大开。他们进屋一看,又是一无所有。

  人们泄气了。南宫嚚恼羞成怒,火暴着眼大声喊:“不要泄气,继续搜查!查!给我继续搜查!不许泄气,我看哪个泄气?!”

  兵士们开始进一步搜查。他们从院中之院跳过墙去,发现一个没有进出之路的密院。这里有好几所背静的房屋。房门用铁锁锁着。其中有两所房屋都是铁门。粗大的门搭门鼻上盘着拧弯的铁棍。一群人将那木梁从院墙上边搬了进来。他们抬起木梁就往铁门上撞。咣!咣!咣!一连三下都没撞开。

  咣——!他们用尽全力,还没撞开。

  他们把院墙扒开一个豁口,接着将墙推倒一丈多长。他们又抬来一个两个人合抱只能对手指头的大树干。接着,他们几十人抬着大树干,照铁门上猛撞。咣——!“轰隆”一声,铁门连着门框,连着前墙,全被撞塌!这一下,被发现了,一个屋里摆放的全是竹简、木简、麻布、帛绢的典籍。

  他们喊着,叫着,更大的一群兵士走来。他们扛的扛,抬的抬,来来往往象蚂蚁行雨一般,霎时间周之典籍几乎被全部弄走,只剩一些他们认为无用的东西,扔到地上。他们将典籍装了几大军车,挥鞭赶马,扬长而去。

  老子听说之后,急急忙忙赶回守藏室,当他回来时,典籍已被他们运走了。

继续阅读:第三十三章 辞官去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老子传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