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孔子问礼
王学新/王迪2017-07-11 17:565,351

  这时,马童走进来,说、;先生,曲阜有个叫孔丘的人求见。

  辰一说:果然如此。

  老子说:快请他进来。

  孔丘和南宫敬叔和马喜子走进,老子迎上去,相互施礼,

  孔丘道:孔丘,特来拜望先生。

  老子道:不敢,千里迢迢,一路辛苦,请坐,马童,清酒!

  马童和辰一端来 酒和果 ,摆在孔丘三人面前。

  孔丘介绍道:这时我两个弟子,南宫敬叔,孟喜子。

  老子说:我早已听说,你学业精进,通晓周礼,不少人慕名前去拜师,也是鲁国贤人了。

  孔丘说:学生有所长进,当是得先生教诲的结果。

  老子说:此番来洛邑,有何见教?

  孔丘道:哪里,只是为求学而来,学生虽不时讲学,近日却 屡 有困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对周礼不过是浅尝 辙止,非再学习而不可,洛邑乃周王室所在地,文物典章,先朝祭器应有尽有,学生以为需来此寻先生求教,还望指点一二。孔子说话虽谦虚但表情显出一种傲慢的神态。

  老子耐心听着孔子滔滔不绝的述说,知道他越来越有学问,而且桃李芳芬,满心欢喜,不过看着孔子说话间所表现出那种神色飞扬,眉飞色舞,声音仰杨顿挫的举止,心中暗想,该生虽有小成,然还不够谦虚,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只知进而不知退,将来必定要吃大苦头的,正沉思着,只听孔子问道:先生,你说:尧、舜、 禹,三位圣人如何?老子郑重其事地说:你所说的人,他们的肉体于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唯独他们的语言犹如在耳旁,他们连自己都不保,他们的话又有什么用呢?况且君子应该把握时机,趁势而行,我听说优秀的商人善于深藏不漏,好像一无所有,君子德才兼备,他的容貌看起来好像愚蠢大人,你呀!应该抛弃你的骄傲气质和过多的欲望,过于显露的姿态于神色以及多余的志向,这些对您的身体都没有好处。孔子原以为老子会好好表扬一番,不想却被老子拨了冷水,脸色极为难看,老子当作没看见,心想慢慢地引导他望正确的轨道上思考。继续说:

  你说名声于身体,那个更亲,身体于财货,那种更重要,得到与失去,那个更为病患,孔子回答:身体自然比名声,财货更为可贵,可是,失去应该比得到的更为病患吧!

  所以我告诉你,就是这些了,老子并不反驳,而是循循善诱地说道:过分地贪爱,必定大大地耗费,过多地积藏,必定更快地亡失。

  具体来说:不断地往这个杯里倒水满溢出来,不好停止倒水,你看这把锋利的宝刀,如果你不断地锤击它,就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它的锋利,再说:如果你屋内堆满了黄金玉器,那么你是无法守护它,一个人如果富贵而且骄气凌人,那他是自己给自己留下隐患。

  因此,知道满足就不会自取其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危机,可以长生久视。

  所以,功业成就了,引身隐退,这是宇宙自然的规律,慎思之,明辨之!

  看着孔子手握杯子,低头不语,老子知道孔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于是乘热打铁,进一步分析道:

  你心中有着一股强烈的欲望,那就是将来要取得天下,来有为地从事它,也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它,我看你是不会成功。

  孔子抖了一下,脊背都有点发冷,额头冒出了些许冷汗,屋里一片寂静,只听见老子那低沉浑厚的声音,仿佛汹涌澎湃的海浪在撞击着孔子的心灵,洗涤着孔子的灵魂。

  天下,他是神圣的道器,不是可以妄为的,妄为的人必行要失败,妄执的人必定失掉……。所以圣人去掉过分,去掉奢侈,去掉极端。

  曲折才能成全,歪斜终将正直,低洼才能盈满,弊旧才能新成,稀少方能获得,众多导致惑乱,所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的模式。

  不于己见,所以明白,不自以为是,所以彰显,不自我贪伐,所有有功,不自我矜持,所以长久。

  正因为不争,因此,天下无人能够与他相争。

  信诚于道的话,不华美,华美的话,不信诚于道。

  善于为道的人,不辩论,辩论的人,不善于为道。

  真知于道的人,不渊博,渊博的人,不真知于道。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老子看了孔子,只见他已经恢复了常态,表现出一副小学生的样子,端端正正地坐着,若有所思的样子,有开始是如坐针毡到此时如沐春风,主要因为老子的金玉良语好似醍醐灌顶,舒服极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如此深刻的教导,看来不虚此行,孔子心中喜悦,不禁喜形于色,孔子说:听先生言,是孔子心智顿开今日之语,我闻所未闻,真是不须此行。

  老子点点头,说:知不足而后足,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你有此心,定可有更长长进,我意可先在收藏室寻典籍翻阅,过几日,我带你们去城中各祭坛神庙看看。

  说着,老子吩咐马童,带孔丘和南宫敬叔、孟喜子在收藏室里各处看看,有需要的典籍,随时尽可浏览。

  孔丘当是喜不自禁,仰面望着高达的书架,摆放齐整的书简,知道这都是珍贵的典籍,在鲁国无论如何也见不到的。他甚至有些替鲁国惭愧,堂堂周礼发祥之地,竞连几册像样的典籍都寻不着,尽管周礼产生在鲁国,孔丘却明白,周礼也是前人多年寻求的结果,是许多典籍总精华的结晶,他在讲学中常常引用周礼产生的根据,却苦于寻求不到,今日在守藏室里看到这么多他先见到的典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来去不费工夫,要不是老子这样一位非凡卓越的老师,他想也不感想。

  接下来的日子,孔子在守藏室里埋头看书。

  白天还好日光暖暖,不过有几只苍蝇在他们身边闻闻的声音。

  到了夜里麻烦就大了,蚊子在他们耳边得意地飞舞,爬在身上悠闲地吸着血,不知从哪里进来的蜈蚣或者不知名的小爬虫竟然跑到他们的脚上,背上,不经意咬上一口,便是一串红肿,即使这样,孔丘和他的弟子也是动也动不了,只顾看书。

  一日。老子带着孔丘他们去洛邑城中,先是拜拜后稷庙,后稷庙其实也不大,前后三进院落,看起来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土地庙,但在老子看来,这座庙却有神圣之处。

  老子每进到一间,便虔诚的拜上几拜,有时即使没有神像,老子也依然。

  走到最后一进院子,殿堂算是高大一些,,两尊神像,年久失修,有些斑驳脱落,神的脸上五官已经不完整。头顶落下了不少鸟粪,把神的形象破坏了。

  老子如前拜了三拜,指着神像说:这是后裔神和他的母亲姜嫄。

  孔丘一听,慌忙拉着南宫敬叔和马喜子参拜,拜毕,孔丘说:既然后裔之神,我可只是听说,还没见过尊容,今日得见,不禁肃然起敬。

  辰一看了半天,问道:那他的父亲呢?

  老子笑了,说:除非是你,别人还真没问过,后裔的父亲是周室的祖先,姜嫄是有苔氏之女,据说,他有一次到树林中游玩,惊见一行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随着脚印行走,不料竟怀上身孕,生下后裔,大约是羞于见人,姜嫄将后裔弃之荒郊,所以后裔的奶名为弃儿。

  辰一摇摇头说:怪了,弃儿竟成了神。

  孔丘说:先生,此中必有说法,即成神仙,绝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老子说:孔丘先生所言及是。这弃儿大难不死,长大后被尧封为农官,此时天下尚未有谷物,是这弃儿上天求的稷麦种子,传于九州,方使我辈今日有谷物果腹。弃儿功劳,福被万世,所以上天封他为后裔之神。

  辰一说:天上真的有神仙。

  马童在一旁急忙拉着辰一说:这可不能胡说,神仙是得罪不得。

  老子说:天上有没有神仙我不知道,神仙只在心中。

  辰一口上没遮拦,又说:要是真有神仙,那他为什么不下来看看天下的不平之事,也好惩治那些欺压老百姓的那些坏人。

  孔丘说:师妹很是率直,反过来说,天下这么多不平事,善恶不分,豺狼当道,那就说明没有神仙,老百姓无法解恨,只有寄托神仙来惩治恶人。

  老子不再说什么,领着大家来到一尊铜像前。

  这尊铜像并不高大,眉眼不太清晰,似乎只是在铜仁的脸上不经意的划了几下,算是有了鼻眼,但铜人的嘴巴好像比一般塑像的嘴巴大些,而且紧紧地闭着,因为年代久了,又置放在屋外,铜像被风吹雨淋的浑身发绿了。

  老子指着铜像,问道:你们知道这时什么?

  辰一说:不就是铜人吗?

  老子说:再看看后面。

  辰一和孔丘几个人绕到铜人的身后,隐隐看到有几行字,却是模模糊糊,马童取一块碎布擦了半天,终于可以看清楚上面的字迹。

  孔丘轻轻念道:戒之哉、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必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无悔。

  老子叹道:这就是三 缄其口金人哪!

  孔丘猛然醒悟,道:啊,先生,我知道了,此金人乃为黄帝所制,周武王曾问吕尚,三皇五帝有何缄 言传世,吕尚说:黄帝当初唯恐自己言行不慎,误了国事,便命人铸造一只金人,紧闭其口,以此告诫自己时时处处注意,谨慎言行,并在金人背上刻上铭文,以传后世。

  老子点点头,长叹一声说:孔丘说的对,黄帝铸造金人正是为了警世,不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要张扬自己。

  大家都出了后裔庙,慢慢走向停在庙外的马车。

  孔丘在洛邑三个月,除了尽阅收藏室内典籍,又在老子带领下看了几处庙宇,看了圣上冬至祭天的南祭坛,下至祭天的北祭坛,祭坛上的各类祭器繁多,使用祭器的礼仪更是复杂,老子请掌管祭器的官员耐心地解释祭器的用法,辰一、马童都听的发困,可孔丘却兴致勃勃,一边听着一边还不断地发问,生怕有所疏漏,在他看来,这些礼仪祭器虽然沉琐繁杂,但既然是周室中规定的礼节,必是治国安邦的法宝,掌握这些法宝,就可以进入国家最高的管理阶层,当上梦寐以求的臣僚。

  这天,孔丘就要告辞,老子设了便宴送孔丘,

  守藏室外间的几案旁,孔丘、南宫敬叔、孟喜子对面席地而坐,几案上摆着酒尊,肉鼎,一盘鸡,一碗鱼。

  孔丘按周礼进行一献之礼,随后恭恭敬敬地为老子斟酒,说道:弟子在洛邑学礼三个月,蒙先生不吝赐教,真是茅塞顿开,大获陴益,回去后,我将向我的弟子宣教先生所教,让我的弟子领略我所领略,誓将周礼广播天下,以此为治理国家之方略。

  老子摇摇头,道:是你心有灵犀,触类旁通,哪里是我之所教?孔子告辞上车。

  老子走上前,意为深长地对孔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财物,仁德的人送人良言,我不能富贵,就权持德仁之名号,送你几句话,聪明得过于清楚他人的隐私,是离死亡不远的人,癖好议论他人也必然带来苦果,博学多才,辩才无碍,会危及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是因为把别人丑恶的一面彻底暴露的缘故,做人子女不要有自己的利益,作为人臣你不要只顾自己。

  孔子想,这几句话听起来很平淡,老师既然以之赠言,定含有深义,不妨问清楚,不然回鲁国,就不方便再问了。于是就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问道:“请老师帮忙,启我愚钝。”老子看着孔子一副认真的样子,不忍心让他失望。因此择其要,说道:“从治国来说,政治如果能昏闷浑噩,人民就会淳然纯朴;如果政治明察秋毫,人民就会缺然亏损。就自身而言,众人都熙熙然欢乐,好像享受丰盛的‘太牢’的筵席,好像春天登台远眺。我独自栖于淡泊啊!在

  事物尚未萌发明显之际,好像婴儿一样还不懂得喜笑,儇然悬空下垂啊!好像没有归宿的地方。众人都富裕有余,我独自好像遗亡。我怀着愚人的心呀!混混沌沌啊!世俗的人都昭然明白,我独自好像昏昏昧昧;世俗的人都明察秋毫,我独自闷然浑浑噩噩。……众人都很有作为,我独自顽钝而鄙陋。我的欲愿特异于世人,而以道为本,容纳含受的大德,唯道是从啊!”

  孔子听了,还是似懂非懂,于是老实说,“我不太明白。”

  老子说:“你不明白是正常的,你要知道短短数言,是我坐进大道的心得,你岂能一下子明白。事不经过不知难,相信将来你会有所领悟的,我还是要希言自然,宝贵自己的语言。你上路吧!望回国后细

  加琢磨!下次见面时,更上一层楼。”师徒互致“后会有期”,孔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子,从此开始.了自己独自的求道历程。老子看着孔子的背影说:此人天性聪慧,深通礼数,然不明至道,如能有所超越定可留名青史。

  孔子回到鲁国,远远就看见弟子们早已在城门外五里地等候。看到夫子回来了,弟子们前呼后拥地护送夫子回家,一路上问寒问暖,问这问那,打听着周都的奇闻佚事。到家了,洗刷完毕,夫子就招

  集弟子们在庭前的草地上席地而坐。孔子就是孔子,诲人不倦,顾不上休息,就来上课了。他把这次访学收获和一路见闻,深入浅出地为弟子讲述,弟子大多觉得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了一个档次,口口声声称善。末了,孔子深有感叹地说:“你们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们的老师并不是学问最高的。你们将来有机会也应该都出去走走,拜师访友,会有你们在这里学不到的许多东西。我的老师——老子,就是一个世内高人。”

  有位刚来的小弟子以为夫子是名闻全国的智者,听孔子这么一说,很是好奇,就天真地问到:“夫子,据您所说,老子是如此神圣,您能不能打个比方,说说老子有什么特异之处。”孔子环顾四周,说道:“这么说吧。

  你们看,那屋脊上的鸟,我知道它们能飞翔;那池塘里的鱼,我知道它们能游;在那门的狗,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我可以用绳索它;会游的,我可以用鱼网笼住它;会飞的,我用弓箭射下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腾雾于青天之上,翱游于天地之间,难巡其首尾。我这次见老子,他就好像龙呀!”弟子们不约而同地向天空望去,仿佛期待老子从天而降。孔子看出弟子们的心事,说道:“你们要抓紧,打好扎实的基础,力求博古通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最后要争取突破陈规,大胆创新。下次有机会带你们去见老子,到时可不要犯常识性错误,让祖师爷笑话!”“好!好!”弟子齐声叫道。

继续阅读:第三十章 周室之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老子传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