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忙起来,时间就过得飞快,在教室、寝室、图书馆、谢氏医馆的几点一线的运动轨迹中,时光如水般流逝,转眼已是盛夏。
梅唯之自觉入学还没有多久,就到了一个学期的期末,于学生而言,期末最最要紧的就是考试。
梅唯之忙得饭都顾不上,叶泽臣似乎也很忙了,偶尔能通个电话,几次东西都是让家里雇的女佣送来的。
这女佣是公司王经理的一个远房亲戚,托了关系到叶泽臣住的院子帮工,一手南方小菜烧得很得叶泽臣的喜欢,就是初来京城,思想还停留在遥远的小村庄里,最是看不得这男男女女的事。
她第一次帮叶泽臣送东西给梅唯之,不知是紧张还是什么缘故,在学校门口等了梅唯之半天,一见着人张口就叫“少奶奶”。
就算梅唯之再沉着老道,也闹了个大红脸。
校门口进出的同学,也很是怪异的打量了梅唯之这新鲜出炉的“少奶奶”一番,其中还有很多人或许暗含鄙夷,想不到这京城大学的学生,也有别人家的童养媳,中国破旧立新的道路可见还十分的漫长。
这可是搞得梅唯之尴尬不已,又不方便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解释,只有苦笑着跟这王妈更正,让对方万不可再叫什么“少奶奶”。
那王妈口头道歉,走的时候却还一步三回头的张望:原来不是叶家少奶奶?那叶少爷还给她送的什么东西,很有伤风败俗的嫌疑。
这种误会,很是让梅唯之尴尬,可是她也没有功夫在这种小事上浪费时间。
梅唯之和她预科班的同学们面临着入学后的第一次的大考。
这时的考试,想要高喊六十分万岁,那是万万行不通的。
75分才是京城大学预科的基本及格线,而60-74分的人,才能有参加补考资格,余者统统算作不合格。
京城大学医学预科实行的淘汰制,历来都是残酷的,能完成整个医学教育的人,最多占医学预科入学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人在修到一定学分,又无力再继续医科的学习之后,只能黯然的转入其它的文、理院系。
本届预科班的学员们,被这严苛的制度激发了血液,其学习的热情与效率,令梅唯之往往也自叹不如,同时也更加的刻苦,不甘落于人后。
“哎,还是歇会吧,这没完没了的复习,都什么时候是个头!”顾若茵转转酸痛的脖子,如她这般爱玩闹的人,也不得不与室友们一起在寝室内加油。
曾修仪从书本中抬起眼睛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继续与一本厚厚的物理学书做意志坚定的较量。
她家境不富裕,家里还有继母、弟妹,争吵、绝食甚至以自杀相威胁,才换来了这宝贵的求学机会,她不允许自己有一分钟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室友间不知所谓的对话,曾修仪历来是不参与的,相处了一学期,她也只是跟梅唯之说得了几句话,这都还是那次梅唯之在学校门口帮过她之后才出现的改观。
林曼雪别看平时爱交际,但是这人很是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她学习的时候很是专注,就好像进入了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轻易的不会被人所打断,这会自她拿着一本有有机化学看得出神。
唯之看顾若茵眼睛发红,起身给她倒了杯水,“实在累了就休息吧,我把你床外边挂个帘子,我们学习不干扰你睡眠。”
顾若茵摆摆手:“还是算了,你们都看书,我一个人也不好意思睡觉。咱们预科班只有咱们四个女生,我要是被淘汰了,那真是丢不起人。”
顾若茵家境的优越,她执意学医,有炫耀自己智力水平和较劲的成分在。
当然,她也有些不很清晰的意识,总觉得自己的一生,不该向姐姐一样,上个女子大学,学个时髦轻松的艺术专业,然后像一朵娇花般美丽优雅的绽放在男人们的客厅里。
所以,顾若茵的学习虽不算特别努力,可在室友们的刺激下,还是维持了一个中等的水平。
“那就休息一会再看吧!”梅唯之笑笑,没有再理会顾若茵偶尔的感慨,自顾自的勾画着笔记。
梅唯之是这间寝室里最理解曾修仪对学习为何如此狂热的人。
至少于她自己而言,这几年大学生涯也是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唯一机会,不然,没有男嗣的父母在老家那种守旧的地方最终会面临一个怎样的结局,她想起来都会发抖!
若茵姐姐家热闹、豪华的聚会,看看、长长见识就好了,与叶泽臣和谢华麟这样的青年的交往,唯之也把控着那条无形的界限。
她始终记得自己的出处,也知道自己的归路。
昏天黑地的考试像漫无边际的黑幕将人笼罩,整个医学院的学生都匆匆得叫人压抑,这些年轻人不是在去考试的路上,就是在去复习考试的途中。
师生、同学见面的施施然一笑,就是极大的放松。
难怪文学系的同学戏言医学院最出“书呆子”,是无思想、无情趣、无风度的三无人员。
那是因为,不“书呆”的人早已被淘汰转入别的系去了。
教授们早就语言,预科班能升入医学院正式成为医科生的,一届不会超过十个人。
事实上,上一届预科毕业生中,仅仅六人成功考入医科大学,还好来自全国其他优秀院校的才俊们,及时的填补了这些人留下的空白,不至于出现几个老师围着一个学生的奇景。
落下考场上的最后一笔,梅唯之总算松了口气,她自己心中估量考得还应该不错,希望期末补考的名单中不要有自己的名字吧。
考完试,是人都想放松一下,而她放松自己的方法,就是到谢华麟的私人藏书室看看书。
顾若茵对好同学梅唯之的这种想法嗤之以鼻:书,你还没有看够吗?
梅唯之正经的回答,谢家的书不一样!
谢家自上几代人就有藏书的爱好,除了医学书籍外,其它类型的藏书也颇丰。
尤其是到了谢华麟这一代,他开医馆和经营其他的生意,家资丰厚,常常花重金求书,又或者和人交换、到好友处抄录等,收罗了不少珍本,使谢家的藏书量倍增。
光梅唯之所见就近几十大箱!
梅唯之跟叶泽臣讲起谢家藏书的丰厚,曾经笑言:“不论谢先生长相如何,对爱书的女孩而言,光这五十大箱的珍藏就足够吸引人。”
其言外之意,让叶泽臣忍不住想敲她两下。
“唯之,这是我新得的《全生集》注本,立论不多,但具独创。”谢华麟拿着一本旧得掉渣的图书给梅唯之看,神态中带着恭敬。
“还是先修缮保存,另列抄本供阅读才好。”梅唯之看看这泛黄的书页,建议道,通过这段时间的磨练,梅唯之很能判断一本古书的保存价值了。
谢华麟小心翼翼的将书放在整洁的书桌上,生怕伤了书皮儿,“是啊。这些医书就是我一生的心血,不知道以后是否真能存世。”
他的声音中,带了莫名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