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永历帝问沐天波朝廷应该朝哪里走,是去四川好呢,还是去缅甸。沐天波这次犹豫了。
沐天波虽然对永历帝忠心耿耿,却是个没有远见的人。几天前,他力主去四川,是因为觉得云南危机重重,去四川应该会好些。现在看满清势力如此猖獗,想到此去四川山险水恶的,更不知有多少人马在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想到这里,沐天波有些犹豫了。
如果能顺利到达四川,与文安之汇合,自然是好事。可是,如果……如果半路被人截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沐天波想到这里,身上都出了汗。
马吉翔半途截了话,说:“皇上,老臣还是那句话,云南不可再呆下去,多待一天就是一天的风险!这两天为了皇上的安全,靳统武将军把外面防备土司和清军的人马都撤了回来,现在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或许清兵离我们只有半里路,也许一会儿就有清兵冲上来,为今之计,只有马上进入缅甸,或许才能保证皇上安全!”
沐天波隐隐觉得马吉翔的话好像有什么问题,却一时反应不过来。
皇上眼巴巴地看着他,问:“黔国公,你意下如何?”
马吉翔看他不说话,再次施压,说:“黔国公难道想致皇帝于死地吗?”
沐天波自然知道,去四川肯定会有风险,但是会有机会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小朝廷起死回生。去缅甸可以避开当前的困境,将来如何,却是无法预料。
马吉翔虎视眈眈地看着他。沐天波叹了一口气,闭上眼,抱拳说:“皇上,还是……去缅甸吧。”
永历帝也疲乏地叹口气,说:“既如此,就不要耽搁了,两位爱卿,准备入缅吧。”
永历帝站起来,众人跪下,恭送他“退朝”。永历帝看了看眼前稀稀拉拉的文武官员,心里有一种突然松手的轻松感,也有一种异常空虚的感觉。这种感弥漫的雾气一般笼罩了他的整个大脑,整个身体,让他感到惶恐,感到无奈。
永历帝是个善于逃避的人。满清大兵还在千里之外,他没去想该怎么退敌,他首先想的是跑。迎敌有危险,逃避最安全。当然,善于逃跑,也是一种不错的策略。孙子兵法中就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么。对于永历帝来说,他生性怯弱,不是迎敌材料,早早逃跑也是明智之举。
不过,正是他的这种舍我其谁的逃跑精神,使得将无战心,臣无死忠,更使得江南民众高涨的抗清复明精神一次次受到严厉打击。
永历帝自然知道自己做为一国之君,在这种危难之时,应该具有像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样的精神气魄,英勇刚烈不惧生死,大明才能更有凝聚力,才会有复兴机会。
可是,无论他怎么给自己打气,自己就是没有那种勇气。听说满清来了,自己就两股颤栗,浑身冒汗,逃跑的时候才会觉得浑身轻松胜利在望。
没错。他总是觉得逃跑才有胜利的机会,他是从一个个的失败中逃出来,说不定那天就能跑得云开日出,跑得旗开得胜。
但是这一次,永历帝却隐隐觉得有些担忧,担忧什么呢?他说不上来。马吉翔这时却正好给了他一个答案。
永历帝刚回到自己的住处,准备歇一歇,马吉翔来了。马吉翔慌里慌张,说:“皇上,大事不好了,我刚刚得到情报,有一队清兵精锐,已经离此地不远了!”
永历帝一下子就从床上蹦起来:“这……这如何是好?”
马吉翔双手发抖,却还是拱着手,说:“皇上,轻车从简,保命要紧啊!”
马吉翔最后五个字确实说得了永历帝的心坎上了。是啊,没命就什么都没了,更别说反清复明了。
这五个字一下子驱散了笼罩在永历帝心头的雾霾,让他陡然有了一种拨云见雾的感觉。
逃跑,再次让这个怯弱的小皇帝看到了希望。当然,这次是逃到国外,去缅甸复兴大明暂时是没有希望了,但是可以保住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自己的命保住了,复兴大明不就有希望了吗?
他错误地给自己的惶恐找到了一个错误的破解。他其实很聪慧的大脑没有顺着自己的惶恐去找到惶恐的原因,而是顺手借用了当世的心理大师马吉翔的偈语,并将之当成了自己想思考的结果。
永历帝激情难抑,不再犹豫,下令丢掉帐篷床等笨重物品,轻车从简,马上启程。
沐天波赶来,说这帐篷不能不要啊,一会儿就收拾完了。马吉翔跟了一句,说现在形势瞬息万变,万一清兵追来,皇上有了闪失,你负责?
沐天波自然不敢应允。
马吉翔命令一下,众人一阵忙乱,套马上车,直奔中缅边界。当天晚上,大队人马就到了铜壁关。这处关口都是崇祯末年修筑的,用来防备缅甸的。可惜关卡建起来之后,还没等派兵驻守,崇祯帝就自缢了,南疆自然跟着大乱,这里就没人驻守。大队人马在铜壁关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启程,下午就到了曩本河一侧。过了河,就离缅甸边关不远了。永历帝等驻扎休息,沐天波先到边关跟缅甸守关的官兵打个招呼。
沐家世居云南,并代替朝廷同南疆各国打几道,缅甸在名义上还是大明的藩国,因此缅兵对沐天波毕恭毕敬。沐天波说天子要“巡守”缅甸,明天上午到,到时要缅甸守兵开关迎接。
缅甸守兵自然清楚“巡守”的真正原因,不过他们意识中还是觉得大明皇帝是“上国天皇”,加上沐天波一直代表大明皇帝同缅甸国王打交道,有随便出入缅甸的权利,守关的缅将自然同意了沐天波的请求。
沐天波回去,把此事禀告永历帝,皇上坐在车上,神情凝重。听沐天波回答完,叹口气,看了看外面忙乱的众人,沙哑了嗓音,很哀伤地问:“黔国公,晋王为何一直没有音信呢?”
沐天波摇头,小声说:“臣下……不知。”
永历帝喃喃地说:“如果晋王在……不知他是否会同意……如果晋王在……唉……。”
沐天波知道皇上是想晋王了。沐天波不知道晋王现在何处,现在在阻击敌人,还是也在忙着奔逃,但是他知道,如果晋王在,他是不会让皇上去缅甸的。
晋王虽然不是什么天才,但是他坚强、勇猛,即便是怯弱的皇上,在晋王的鼓动下,也会多少坚强些。但是到底朝那里走是正确的,沐天波现在真是迷茫了。
沐天波只能宽慰皇上,说:“以晋王之勇,应该是能抵挡住清军的。请皇上放心。我们此去缅甸,也是暂时躲避,等晋王稳定局势之后,我们再回来。”
永历帝黯然点头,说:“只好如此了。”
在中国境内的这个最后的晚上,沐天波亲自带人在皇上的马车周围放哨。皇上睡不着,先后两次从车上出来,想同沐天波说话,沐天波却不知道怎么宽慰皇上。皇上也是相对无语,只是随便扯了几句,就坐着看天。
最后一次上车前,永历帝对沐天波说:“黔国公,朕有一事相求,你熟悉云南,想必各地也有些熟人,你一定想法帮我找到苏妃!这些天了,她也一直没找到咱们,明天朝廷进入缅甸,她就更没办法了。黔国公,此事朕求你了。”
沐天波忙躬身:“请皇上放心,我明天派人去各处联系人马寻找贵妃。”
永历帝叹了一口气,悲沧地说:“想我这些年,兢兢业业,虽无大智大勇,却小心谨慎,拜贤敬才,缘何落到这一番地步,国土这么大,竟然没有我的落脚之地?”
沐天波惶恐跪下。马吉翔不知从何处转了过来,他宽慰皇上说:“吾皇放心,此去缅甸只是权宜之计,我们必定会杀回来,重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