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同白文选曾经都是孙可望心腹大将。张虎这人比白文选会来事,见到孙可望就先把永历帝赐封的“淳化伯”大印奉上。说他当时接受这枚大印,是因为形势所迫,不接的话恐怕李定国他们怀疑自己。他受封,是为了寻找机会,探听李定国军中的情况,这是一心一意为秦王着想啊。
张虎还给孙可望献计,说永历帝和李定国他们文无能安邦之臣,武除了一个李定国,别的都是酒囊饭袋,况总兵力不过两三万,秦王如果发兵,可一鼓而下。
孙可望这才饶了张虎。白文选可就没那么容易过这一关了。孙可望大概没想到这个“叛逆”竟然还敢回来,大怒,下令推出去斩了。
白文选人缘不错,众将齐刷刷跪下替他求情。大将马宝说:“国主,既然白将军敢回来,肯定以为您不会杀他。因此,他必定也有他不该死的理由,末将以为,国主应该听听白将军的说法,再杀也不迟。”
孙可望看了看白文选,鼻子里哼了一声。
白文选跪着,抱拳说:“国主,我移驾未成,死有余辜,末将不敢狡辩,请国主降罪。”
马宝以及众将士看着这个白文选,惊呆了。孙可望的脾气他们都知道,他既然给了白文选这个机会,就是不想杀他了。否则,他才不听你什么辩解呢。孙可望可是出名的暴戾,给你辩解的机会还叫暴戾吗?
但是这个白文选却竟然不服软,还来不卑不亢这一套,对于孙可望来说,这不是典型的找死吗?
果然,孙可望看都不看,大吼一声:“拉出去,砍了!”
孙可望最喜欢玩的是扒皮萱草,整张人皮完整扒下,用每年秋天他特意晒好的青草萱起来,人看起来还站着,很有立体感。
砍头,算是轻的了。
两边的武士拉着就要走,白文选突然大喊道:“国主应该明白,假如把皇上真移到贵阳,不但贵州老百姓会怀疑国主,附近的明军、义军都会怀疑国主,此事一旦让人利用,军民皆起来反对国主,国主危矣。国主若同意我之言,就请放过我,现在李定国劫持皇上,我们正好可以以此理由讨伐之,国主只要给我两万人马,我定拿李定国项下人头来见国主!国主若不同意末将之言,就请杀之。”
武士拉着白文选走到门口,众将刚要跪下继续求请,孙可望挥手让武士把孙可望押了回来。
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孙可望下令重打白文选五十大板。孙可望崇尚酷刑,除了剥皮之刑外,还比较喜欢车裂,即便是这普通的打板子,也比别的朝代的板子要厚要重。这五十大板,打得白文选两个多月无法起床。
永历帝和李定国等了一个月,没有见到张虎和白文选跑派人回来复命,又派学士杨在、侍郎邓士廉二人去见孙可望,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孙可望这才派张虎去向永历帝复命。孙可望的意思,修好没问题,就是一个条件,要安西王李定国到贵阳谢罪。
谁都知道,孙可望这是不打算和好了。以他的脾气,李定国去了肯定是没有活路。
但是,永历帝还是对他抱着一丝幻想,住了一段时间后,又派孙可望的老部下现在的夔国公王子奇同张虎一起,去见孙可望。
这两人可都没起好作用。这两人看到孙可望对李定国恨得咬牙切齿,就都极力挑拨孙可望讨伐李定国。
孙可望从这么多人的口中了解到李定国兵马只有两三万之众,且文只有金维新龚铭,武只有靳统武,可以说是兵少将稀,跟孙可望二十万大军,五十多员将领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李定国因此派张虎和王子奇回到昆明,等待时机,做他的内应。同时,自己也积极做着进攻李定国的准备。
李定国跟孙可望相比,没有多少文化,可是跟文韬武略的孙可望比起来,这人要大度道义得多。孙可望的妻子儿女一直住在昆明的秦王府中,眼见得孙可望是不打算回来了,李定国上奏永历帝,想把孙可望的妻儿送回去。
永历帝其人更是温良敦厚。他二话没说,让人送了一批金银给孙可望妻儿,李定国亲自在城外设宴,恭送孙可望家人。并派孙可望手下原总兵王麟护送。
李定国还不死心,一再叮嘱孙可望的夫人劝告一下孙可望以大明为重,让他与永历帝重修于好。刚愎自用的孙可望自然不听,夫人和孩子都回来了,他反而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准备进攻昆明,杀了李定国,重新把小皇帝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应该说,正是这个孙可望的贪心不足,导致了抗清的局面从一片兴旺变成了危机重重。短视和自私,让大有希望的南方小朝廷,变得风雨飘摇。
孙可望自然不知道,他看似强大军队其实危机重重。除了他的几个心腹外,其余众将对他这个人已经失望透顶。听说他要带着大家去攻打他们一向敬重的李定国,将领们更不高兴了。
白文选借着大家来探望的时间,用语言试探大家的想法。看到大部分将领对孙可望已经深恶痛绝,他就趁机与他们谈起了讨伐之事。众人没人愿意与曾经的兄弟们刀戈相向,白文选趁机策反,与冯双礼、马宝等大将商量后,等大兵对阵的时候,他们就在战场反水。
八月份,孙可望亲率大军十六万,以朝廷有奸臣,起兵讨之的名义,朝昆明进发。
李定国早有准备,也带了兵马相迎。
两下兵马在曲靖相遇,打了起来。让孙可望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是,屁股上伤疤刚好的先锋白文选带头在阵前反水,与李定国合兵一处,反朝着自己阵中冲杀过来。
白文选的军队所到之处,所有将领皆随之反水,十六万大军顷刻瓦解,潮水一般,竟然朝着孙可望涌来。这真是世界战争史的奇迹,孙可望从惊愕中醒悟过来,只带了不不到两千人马仓皇而逃。
孙可望无处可去,一番痛苦挣扎后,带着这些人马投降了满清。满清喜出望外,封孙可望为“义王”,一时荣耀非常。孙可望感激涕零,把云贵之地的兵力部署,关隘险要和盘托出,积极协助清兵攻打明军。
这边李定国几乎全盘接受了孙可望亲自送来的大军,兵力大增。原先孙可望的地盘也被李定国全部接受,李定国赶紧协调三军,布置防务。
本来,他是准备到了云南就杀了马吉翔,结果这边的事情一多,又要筹划防御孙可望。马吉翔的事情就放在了后边。
这让马吉翔的生存绝招又有了用武之地,让他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马吉翔名气不大,无法同秦桧、严嵩这些历史名奸一起流芳千古,其实,若论人的奸诈、唯利是图、忘恩负义甚至对朝廷的破坏,秦桧和严嵩二人恐怕也无法同马吉翔相比。可以这么说,南明小朝廷,就是因为有了马吉翔,才步步走错,一直走到了缅甸,这个死亡之地。
本来永历帝也可以杀了马吉翔的,可是这个昏庸的小皇帝妇人之仁,留了这条毒蛇在身边,一直等着他咬死了自己。本来李定国也可以杀了这个祸害的,可是自大的李定国被这条毒蛇的迷魂药给迷昏了,竟然留下了这个导致十八先生之死的祸害,带着南明小皇帝跳起了死亡之舞。
历史就是这么怪异,永历帝善言纳谏,心地纯善,为人大度,却也昏庸无能;李定国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却有时候忠奸不分,稀里糊涂。
而小人,在很多时候往往比君子更惹人喜欢。
马吉翔正是这么一种小人。永历王朝忠肝义胆的一班大臣本来就死在了马吉翔的手里,后来永历帝又重用马吉翔,使得本来就作为不大的一帮大臣更冷了心肠,人心涣散。
马吉翔能让李定国改变态度,从一直想杀他变成了鼎力推荐,这跟李定国的亲信金维新有莫大的关系。
金维新虽为李定国的文胆,怎奈这文胆才气平平,既无定国安邦之计,又无洞察人心之眼光,更让人无语的是,此人喜欢财色,人虽然没有马吉翔如此奸邪,却成了马吉翔的帮凶,直接导致了永历小朝廷的尽快灭亡。
却说这个马吉翔在狱中分析情况,觉得要自己要想活命,必须得把当朝唯一当权派人物李定国搞定。但是这个李定国不喜女色,不喜财宝,怎么才能把他搞定呢?
马吉翔不愧是一代名奸。他仔细分析了李定国的性格,觉得只有发挥自己超级无敌的吹捧之术才能把此人搞定。人缺什么就喜欢吹什么,人向往什么就喜欢听什么,马吉翔定下这一战略方针之后,就开始寻找能攀到李定国这棵大树的梯子。
李定国最相信的人,就是文胆金维新还有武将靳统武。这两人都能朝李定国的耳朵里递进话,靳统武同李定国的关系比金维新还要好些。
马吉翔经过反复思量,决定派人对这两人分别进行攻关。
他趁弟弟马雄飞探监的时候,嘱咐他不惜银两,务必把靳统武和金维新两人拉下水,只有这两人都同意,他才能活着从这里出去。只有他出去了,马家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