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雄飞的官职是马吉翔发达后给他弄的,自然对哥哥的话言听计从。回到家后,他先贿赂了靳统武的手下统领孙崇亚,让孙崇亚想法在靳统武面前多说点儿好话。
靳统武是李定国的心腹大将。性格跟李定国也有些相像,此人秉性耿直,喜欢把坏人朝好处想。
马雄飞跟他套了几次近乎,这个靳统武露出了老好人的秉性,对马雄飞表示,他对马吉翔这人不了解,虽然不会帮他说什么好话,但是落井下石的事儿他是不会干的。
马雄飞一听放心了。稳定下靳统武之后,他又来找金维新。金维新跟靳统武相比,是个很典型的聪明人。他能获得李定国的信任,并不是他的品格和能力,而是他的聪明。
也就是说,金维新能成为李定国的心腹文胆,靠的是自己的聪明劲儿和李定国大将军的马大哈。李定国最后的失败,跟他不善于用人,身边无真正有胆识的大臣,有着莫大的关系。
马雄飞找到这个金维新,送上珠宝。金维新一开始不敢接受。这人跟马吉翔不同的是,马吉翔为了自己的利益,天大的漏子也敢捅。金维新却胆小,比较谨慎甚微。虽然贪财,但是他首先是得看着这财烫手与否,有无风险。
经过马雄飞的努力,金维新跟马雄飞接触了几次,两人终于接近无话不谈的地步了,马雄飞也跟金维新交了底:马吉翔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在死前能见一见李定国。
即便是异常聪明的金维新,听了这个奇怪的想法也是惊愕不已。他搞不明白,这个马吉翔临死前要见一下李定国干什么?刺杀?他虽然曾经是一个小混混,可是当年也只是凭着一股痞气,在燕京街头混点儿吃喝,打架什么的他从来躲得远远的,现在更是虚弱不堪,而李定国身边不但护卫众多,他本身也是一名武功高手,马吉翔似乎毫无成功的机会。叙旧?两人虽然认识,但是基本没有交情,无旧可叙。那他要见李定国干什么呢?
金维新好奇,就问这个马雄飞,马吉翔要见将军,意欲何为?
马雄飞早就有了准备,很诚恳地说,哥哥早就听说李将军雄姿伟岸,器宇轩昂,乃人中龙凤,哥哥虽然做了害人之事,却对晋王一直非常仰慕,因此死前希望见晋王一面,也就死而无憾了。
金维新自然知道这里面有蹊跷。不过他想马吉翔不过一条垂死的鱼了,即便是扔进海里也翻不起多大的水花了,况且,马雄飞再次亮出了金银珠宝,金维新就答应了这个马雄飞的请求。
金维新趁李定国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建议李定国亲自审问一下马吉翔。李定国不太想见这个佞臣,他也知道往日这个金维新也说了很多关于这个马吉翔的坏话,因此他很疑惑:“此人奸诈狠毒,十八先生就是死也此人之手,此事实清楚,天下人皆知,我为何还要见他?”
金维新不想蹚进这滩浑水太深,因此说:“臣下只是觉得事情或有别的原委。此人也算是大明老臣,或者还有……别的内情也未可知。”
李定国想了想,说:“这样吧。你先替我审审,确实需要我审,你再跟我说。”
6 咸鱼大翻身金维新“审”了马吉翔几次,就又找到了李定国。对他说马吉翔有一件事对任何人也不说,他就是想跟晋王您说。
其时的李定国可以说是独揽朝政,日理万机。好在李定国忠心耿耿,一心为了大明,加上人坦率善良,部分弥补了他执政能力上的不足。
金维新找到他,说起马吉翔恳请见晋王一面之事。李定国叹气,问:“你觉得我是否应该见他呢?”
金维新说:“属下以为王爷见此人一面也无妨。听听他说什么,所用时间也不须多。”
李定国说:“好,那就见一见。”
马吉翔拜见李定国一幕,可谓是千古绝唱。绝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仅几句话,他就把此时正不可一世准备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碾死他的李定国拿下,并让李定国心甘情愿的为他奔走呼号,让他重新入朝为官,并一直做到了内阁大学士,实在让人惊诧。
话说李定国正襟危坐,正寻思这个马吉翔能用什么办法来为自己狡辩,马吉翔就被人带进来了。因为是死囚犯,马吉翔披枷带锁,艰难地被卫士带了进来。李定国下令,让人给他卸去了刑具。
出乎李定国意料之外的是,这个马吉翔见到他后,没有跪拜,而是直愣愣地站着看他。
李定国心里颇为不快。旁边站着的金维新刚要斥责,被李定国制止了。
马吉翔就这么异常不礼貌地看了一会儿,喃喃地说:“果然是天降神人!果然如此!我马吉翔此生得见神人,死亦无憾了。”
众人惊讶。金维新也奇怪,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得了神经病了?
金维新喝道:“马吉翔!你口口声声说有要事需要面见晋王,现在晋王在此,有事还不快说!”
马吉翔噗通跪下,连磕三个响头,直磕得前额见血,方抬起头,朗声说:“感谢金大人,是您让我如此之近地看到了晋王神容,以前只是听人说晋王神容非常人能比,今日得见,果然如此!我平生阅人无数,第一次见如此轩昂之人!大明有望,我马吉翔死也无憾了!马吉翔就此跟晋王跟金大人告别了!”
马吉翔说完,又磕了几个响头,竟然站起身,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从容地鞠躬退出,转身就走。
就连金维新,也没料到这个马吉翔会有这么一出。他怕李定国骂他,垂着头,一声不敢吭。
他没有料到的是,李定国非但没有骂他,住了几天后,李定国又亲自“审问”了马吉翔。
马吉翔这次变了态度,诚惶诚恐,说自己已经得见晋王神姿,死而无憾了,故此一心等死。更让李定国意外的是,马吉翔没有狡辩,说吴贞毓等人确是死于他之手,他为了大汉族的未来不慎伤了这么多人性命,死有余辜,故此心如死灰,只求速死。
李定国这人有着广泛的同情心。马吉翔越这么说,他反而越想问个究竟。无奈,马吉翔才说,当初他派人给孙可望送信,其目的是为了大汉民族,为了天下百姓。大汉民族兴起,不一定非得大明复兴。李定国如果入卫,必定引发跟孙可望的矛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两人互相协助,能抵御大清,复兴大汉民族,但是万一因为这个小皇帝导致两人同室抄戈,则满清获利,大汉不幸也。
马吉翔这么说,李定国倒对这人另眼相看了。
李定国虽然对永历帝忠心耿耿,却并非愚忠。永历帝宽厚仁慈不假,却胆小、优柔寡断,非中兴之主。李定国的手下金维新等人也曾经反对他扛起复明的大旗。因为这样,势必会成为满清的头号敌人,大明这块金字招牌,既能招来英雄也能招来饿狼。
跟郑成功不同的是,李定国是个单纯忠诚的人,是个非常有担当的英雄,是个宁可为信仰抛洒热血的人。他自然看得出来,永历帝虽然相貌威严,颇具帝王之相,但这个小皇帝不具备乱世帝王的能力。
但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明。
他没有考虑到自己。如果他有郑成功那样的心计,他也应该离永历帝这个满清的靶子远一点儿。但是他不,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击败满清,复兴大明。他愿意为此殚精竭虑,不死不休。
马吉翔的说法,其实也有谋士这么说过。李定国虽然没有采纳,却并没有觉得这是大逆不道之策。
马吉翔非常聪明。他选择这么解释自己的大逆不道,非常聪明的利用了李定国和永历帝之间思想的差异。永历帝的角度是一切为大明,如果这种说法在永历帝面前说,那是肯定的杀头之罪,但是在李定国眼前这么说,就让李定国有了一种马吉翔是为自己考虑的感觉了。并且,他巧妙的把李定国和永历帝划开,让李定国没有产生反感,反而有一种贴心的感觉。
李定国决定不杀他了。
后来,李定国同这个马吉翔又交谈了几次,马吉翔是什么人啊。在监狱的时候,他都能利用自己的舌头,通过几个人,把他的话送到李定国的耳朵里,现在李定国离自己几尺之遥,他岂能放过他?
马吉翔充分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李定国终于见识到了一代佞臣的忽悠水平。
马吉翔竟然给了李定国一种知音般的感觉。他没隔些日子,就要见一见马吉翔,后来为了相见方便,干脆跟永历帝说了一声,让人把马吉翔放了出来。
永历帝也是个糊涂人。马吉翔一封密信,葬送了大明朝廷的核心。十八先生尸骨未冷,他竟然同意了李定国的请求,把马吉翔从监狱中放了出来,并官复原职。
马吉翔,这个老天送来毁掉大明最后一丝希望的家伙,终于再次出山。大明的下场,至此没有了悬念。
众大臣看到本来应该上断头台的马吉翔又耀武扬威的出现在了朝廷里,都噤若寒蝉。这人非凡的害人能力,已经使得他们害怕,而现在他打不死的小强一般又出现在了朝廷之上,其起死回生的能力更是让他们胆寒。当然,还有心寒。对朝廷的心寒。想起那冤死的十八忠臣,众人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