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就在此时,缅王莽白在他的王宫里,接待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使者给缅王送上了重礼,并答应莽白,只要莽白将永历帝送给他们,他们就会帮助缅人围剿在缅甸境内活动的李定国部。
莽白大喜,送走满清使者后,便开始谋划,准备择机将小皇上从竹城抓出来,送给吴三桂。
永历帝却在此时,迎来了希望。
沐府管家从缅人的围捕中侥幸逃了回来,回到竹城,向永历帝汇报了他一路上的遭遇。
永历帝听说晋王一直在召集人马,准备救自己,得知黎维祚也从缅人手中逃了出去,又回去催促李定国去了,永历帝仿佛从漫天的阴霾中看到了希望。
近些日子,缅人来送的东西突然丰富了起来。不但日常用的粮食蔬菜满足供应,缅人还突然送来了鱼肉,甚至米酒。永历帝疑惑,与邓凯嘀咕此事。邓凯说:“皇上,此必定是缅人害怕晋王找他们算账,故此对我等格外好了起来。”
永历帝点头,说:“想来是晋王最近打败了满清,势力大增,缅人又害怕了。”
邓凯说:“应该是如此。”
永历帝看到了希望,人有了精神,缅人来送吃食的时候,他便向缅人提出交还玉玺之事。缅人将此事上报给缅王,缅王第二日边派了缅臣,带着豪华马车,迎接永历帝和太子去王宫,只说是有要事商量。
永历帝有些拿不准,不知是福是祸,李国用安慰说:“皇上,晋王正召集人马解救皇上,缅人不可能不知,缅人凶猛,却不是晋王的对手,他们怎敢对皇上不利?况且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缅人想危害我等,是手到擒来之事,去与不去,有何区别?”
永历帝不得不去,却留了个心眼,他将太子送往沐府,自己带着李国用,去了缅王王宫。
让永历帝没有想到的是,豪华马车载着他,没有进王宫,直接到了王宫旁的一处小院子,将之严加看管了起来。
永历帝离开竹城后,一队缅兵冲进竹城,将太后皇后及一部分眷属抓了起来,塞进马车,疾驰而去。剩下的士兵四处寻找太子,没有找到,悻悻离去。
总兵邓凯终于明白,缅人送好吃的给皇上,不是他们害怕晋王,而是要安抚住他们,以便顺利将之送给满清。邓凯找到沐府管家,两人计议,决定趁傍晚缅兵换岗之际,让太子打扮成女人,他们要带着太子从此地逃出去,设法回到云南。
三人计策得成,设法从竹城逃了出来。然而,他们没走多远,就被缅兵追了上来。邓凯和沐府管家与缅兵拼命,想掩护太子逃进密林。两人怎是缅人对手,缅兵杀了邓凯和沐府管家,抓住了太子,将其押送进了阿瓦城。
缅兵对竹城内剩下的妇孺老弱进行了登记,将他们明码标价,进行拍卖,没人买的便任其自寻活路。竹城内再次骨肉分离,凄惨如人间地狱。
佞臣马吉翔一家几十口人,也被分到了几十处,从此下落不明。
黎维祚率领精干人马快到竹城,遇到几个逃亡的原黔国公府上的老仆。他们告诉黎维祚,莽白抓走了皇上,听说要送给大清了。
听说了竹城之变,黎维祚大哭一番,留下十个人寻找朝着云南方向逃亡的众人,自己带着十人,打马朝后赶。他想将此消息告诉李定国,让他设法救人。
走到离竹城最近的小镇孟卡,他突然想到苏贵妃被他安排在此处的货栈里。黎维祚带着众人进入集镇,找到货栈,见到了苏贵妃。
苏贵妃见到黎维祚,追问永历帝的消息。她听货栈掌柜说竹城内出事了,具体何事,掌柜却不跟她说。
黎维祚说他要带着贵妃回云南,苏贵妃不答应,说她要去找皇上。黎维祚终于忍不住,将皇上被缅人抓去的消息告诉了她。
苏贵妃当场晕厥。
苏贵妃醒来后,黎维祚不顾得跟她解释,带着她就朝后赶。
苏贵妃神志恍惚,多日不吃不喝。随着黎维祚走了三天,第三天晚上,她趁着黎维祚等人睡了之后,上吊而亡。
黎维祚等人第二天发现了上吊的苏贵妃,草草将其埋葬,又朝后赶。
黎维祚赶到李定国军中,将永历帝被缅人抓去的消息告诉李定国。李定国大惊失色。此后,李定国多次设法救人,都没有成功。
第二年三月,永历帝和太子被押解到昆明。押解途中,马太后和王皇后共坐一车,两人誓死不踏入大清土地,在车上用绳子互勒而亡。
李定国做好了准备,决定在清军押解永历帝赴京的路上,将其救下。他没有想到,吴三桂也正好想到了此事,他怕半路出事,于1662年6月1日,将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用弓弦勒死,终年40岁。其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
大明从此寿终正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