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只是一味地跟老百姓们说不要相信邪教,或者干脆抓几个人,也许能吓得住老百姓们一时,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远的不说,就说事情查清楚之后,张顺曾经派徐德忠去田家营和陶家庄做过一次工作,让老百姓们不要相信邪教,还跟他们说了很多邪教的危害。
可是,结果让人很不满意。田家营的人还好说,毕竟徐德忠就是本村的人,对他还算客气,但客气归客气,却没有一个人听他的,依然自顾自地拜着那所谓的“月神”。
陶家庄可就不一样了。田家营与陶家庄两个村本来就有仇,再家上徐德远当年与陶敬鹏的仇,所以徐德忠到了陶家庄,刚一开口,就被村民们打了出来。虽然没把他打得怎么样,但至少面子是丢尽了。
所以说,要治理百姓笃信邪教的问题,就一定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相信邪教邪神,只有把这件事情弄清楚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是,听到庞春光的问题,张顺却是犹豫了起来。
“是,是……”
犹豫了半天,张顺也没说出口。
“是什么?”一看张顺犹犹豫豫的样子,庞春光的脸又沉了下来。“别跟我说这么长时间,你连上寨乡的老百姓们为什么笃信无常教都没搞清楚!”
“不,弄清楚了。”张顺小声地说道。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庞春光又冷声问了一句。
“他们,是,是为了给我祈福……”张顺小声地回答着,说到最后,声音都快听不见了。
“你说什么!”一听张顺的话,庞春光气得眼珠子一瞪,摆出一副不敢相信的神色,就像是听到了全天下最大的笑话一样。
看庞春光生气,张顺也不敢说话,只能低着头在一边站着,生怕一句话说得不对,就要把这颗大地雷给引爆了。
徐德忠第一次去陶家庄劝阻村民受阻以后,张顺找屈才请教过,老百姓们笃信邪教的问题,应该怎么去治理。当时屈才给他的答复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老百姓们笃信邪教的原因,只有找到了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这个问题。
于是张顺马上展开了调查,调查老百姓为什么会笃信邪教。
当知道上寨乡的老百姓笃信邪教是为了给自己祈福的时候,张顺心中的震惊,比现在的庞春光可是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怎么稀里糊涂地成了件大案的罪魁祸首,这种事,不管摊到谁身上,都会觉得又冤枉又滑稽。
可是事情已经这样了,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当时张顺脑子里也冒出个一个念头,那就是跑!可是后来一想,如果自己就这么跑了,前途什么的先不说,至少这个罪他是背定了,很可能还会从副乡长一下子变成一个通缉犯,这辈子都要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
张顺是个向往自由的人,与其一辈子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还不如干脆点,在监狱里过下半辈子。
而且,张顺也不是一个遇到事情就跑的人。这两年多来,他跟上寨乡的老百姓们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现在上寨乡的老百姓因为笃信邪教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怎么能放任不管?
因此,从那个时候张顺心里就打定了主意,就算这个副乡长不干了,也要把上寨乡的邪教问题治理好以后再说!
正因为心中有了这样的盘算,所以张顺才硬着头皮来见庞春光的。
虽然心中的震惊难以抑制,但庞春光毕竟是一县之长,最起码的定力和自控能力还是有的,不可能像张顺一样,见到汪明泉那副态度,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因此,庞春光也仅仅是盯着张顺看了一会儿,尖锐的目光就变得柔和了下来。庞春光心里清楚,虽然上寨乡的老百姓们笃信邪教是为了给张顺祈福,但要说这事是张顺一手策划的,却也说不通。
首先,张顺的背景庞春光是清楚的。
当初将张顺调任上寨乡副乡长之前,孟永昌曾经命他对张顺的背景作过特别调查,尤其是张顺离开小河村的那四年里。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张顺这个人曾经有过一些劣迹,但总体来说,还算是正直的,不论他还是所接触的那些人,都跟邪教没有什么关系。
其次,以庞春光对张顺的了解,他不是那种不知道轻重的人,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也不会跟邪教产生什么瓜葛。
而且,在庞春光看来,张顺是个唯物主义者,别说是邪教,就算是正规的宗教,他都不相信,又怎么会去相信邪教那一套?
从张顺在小河村当村长的那一年以及他在上寨乡当副乡长的这两年多来年,也确实是这样。
最后,如果上寨乡的老百姓笃信邪教真是张顺弄出来的,那么他现在最直接的反应应该有两种:一,马上逃跑;二,极力掩饰。
可是,现在他既没有选择逃跑,也没有掩饰,而是很坦诚地向自己说明了,上寨乡老百姓笃信邪教是为他祈福。从这点上看,张顺还是坦诚的,说明他不怕这件事跟自己产生联系。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张顺帮上寨乡发展经济,为上寨乡做了那么多事,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大多数时候都是身先士卒,一遇到事就亲自往乡下跑,当初为了陶家庄的鱼塘,更是主动到陶家庄驻村。
最难能可贵的是,张顺并不是上寨乡本地人,而是从临川乡过来的!
一个外乡来的干部,能为了上寨乡的事业和老百姓们致富而做到这一步,也确实值得老百姓们为之感动。那么老百姓们为他祈福,也就没什么说不通的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老百姓们选错了教,拜错了神。
邪教与正派宗教啊大的区别在于,正派宗教是导人向善,神祗只不过是一个精神信仰,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而邪教里的神祗,往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个有求必应的万能神,不论你求什么,神都可以帮你实现,前提是你必需达到相应的条件。
普通老百姓很难分清,哪些是正常宗教,哪些是邪教。但邪教所宣扬的宗旨,却是能够让人们很快看到利益,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在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下,老百姓们当然是更愿意相信邪教,以期能尽快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让邪教看上去像是一块顽固的牛皮癣,久治而不能痊愈,并且治好了一块,又会长出新的一块。
因为想能了这些,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高兴,但庞春光却并没有朝着张顺发火,毕竟错也不完全在他,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错。
于是庞春光点了点头说道:“那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见庞春光没有生气,张顺也在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低着头回答道:“庞县长,这个问题我已经想过了。既然老百姓们是为我祈福才笃信邪教的,那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我亲自去劝说老百姓了。”
庞春光看着张顺微微点头,心说看来这小子还是有些担当的,也不枉自己把他提到这个代理乡长的位子上来。如果张顺真是个遇到什么问题就往后躲的人,那他只能骂自己瞎了眼了。
朝着张顺点了点头,庞春光微微一笑,“小张,现在先不要想别的,先把上寨乡的邪教问题治理好,其他的,我能帮你顶一点是一点。”
“嗯,谢谢庞县长。”张顺说着微微点头,心里不禁升起一丝感动。
这种时候,庞春光愿意帮自己顶住一些压力,让自己全力去治理上寨乡的邪教问题,也算是做到仁至义尽了。
离开了县政府,张顺直接回了上寨乡,然后做了一下简单地交待,把办公楼的建设工作扔给了乡财政所所长于毛。毕竟于毛掌管着全乡的财务,建办公楼要花什么钱,花多少,每一笔都要经过他这里,所以直接让他看着点,也说得过去。
然后张顺就一头扎进了村里。
按照张顺的计划,治理邪教问题先从陶家庄开始,原因有三:
第一,张顺来到上寨乡以后,第一个接触的就是陶家庄,接触最多的也是陶家庄,感情付出最多的,还是陶家庄,而且还在陶家庄驻过一段时间的村。因此,他跟陶家庄最熟,不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所以,从这里开始,上手最容易。
第二,陶家庄是上寨乡八个村子里,无常教信徒最多的地方,如果能把陶家庄的问题治理好,其他村子就会容易很多。
第三,因为跟陶家庄的村民熟,张顺还想着,一旦把陶家庄的问题解决,就可以发动陶家庄的村民,让他们帮自己一起治理邪教的问题。有了陶家庄的村民们献身说法,对其他村的治理肯定会事半功倍。
因此,把乡里的事情交待好之后,又根岳志安打了个招呼,张顺就骑上自己的破摩托,一头扎进了陶家庄,直奔陶家庄的村委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