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郁闷的两兄弟
逆风而动2017-08-03 15:553,185

  这些天来,可是把陶敬迁和陶敬鹏两兄弟给愁坏了。

  当初上沟村出问题的时候,他们两个就一直提心吊胆的,作为小河村度假村的水产品供应基地,那次由汪立军和杨开联手搞的回扣行动,陶家庄自然也不可能幸免。

  不过,陶敬迁虽然为人骄横,但却是对外的,对自己村内的人,他却有着一种老牛护犊像的感情。而陶敬鹏更是嫉恶如仇,因为当年自己家跟徐德远家之间的恩怨,更是让他的心理有些连自己都没注意到的扭曲,维护自己村里利益的心情,丝毫也不比陶敬迁差。

  因此,虽然他们俩也被卷入了汪立军的吃回扣行动,为此搭进去不少钱。但因为他们那种为了村里人的情绪,并没有在鱼塘上打什么主意。所以,陶家庄的鱼塘还算是比较符合规格的。

  但即便如此,这种面对上级索要贿赂而不举报的行为,如果真追究起来,也不是他们两个能承担得起的。

  好在后来张顺把事情解决了,不但保下了上沟三村的养殖基地,还把事情的影响压缩到最小,除了上沟三村,其他的村子并没有受不牵连,才让陶敬迁和陶敬鹏的心稍稍放下来一些。

  不过,就算是那件事没有牵连到他们,但这两年多的时间下来,陶家庄的鱼塘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真查下来,他们也同样逃脱不了整改的命运。因此,这兄弟俩一合计,还是不要等到上边查下来,自己先动手把鱼塘整治一下,以免真出了问题,牵连到他们俩。

  于是,陶家庄也在不声不响中偷偷把鱼塘整治了一番。

  那次事件中,除了主要涉及的上沟三村,也就是陶家庄还存在一些问题了。虽然田家营和陶家庄一样,也是发展的鱼业养殖,但因为田家营的鱼塘是把控在盛氏手中的,而不像陶家庄一样,是村民自己掌管的,所以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而秋梨庄、吴村、和寨子村相对来说就要安全很多了。

  寨子村发展的木材种植,不是食品行业,因此敏感度就相对低一些。而且木材种植不是一年两年能收获的,至少也要八九年以后,而现在寨子村的树才种上不到一年的时间,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吴村跟寨子村的情况差不多,他们是棉花种植,同样不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也没有什么可整改的。

  最主要的是,吴村和寨子村根本不是小河村度假村的食材基地,自然不会被卷入到汪立军和杨开联手策划的回扣事件中去,就算平时给汪立军上交点钱,也就是仨瓜俩枣的,根本不会对村里的事业产生什么影响。

  而秋梨庄,虽然也是食品行业,但因为他们出产的水果,有着严重的季节限制,因此,也没有被划为度假村的食材基地,而是与华腾新厂那边联系较为紧密,所以也没有卷入到汪立军的回扣事件中去。

  而且,秋梨庄的村民都有着丰富的梨树种植经验,即便遇到什么问题,他们也能自己解决,绝不会像上沟三村一样,等问题升级到那一步,再被迫去整改的地步。

  所以,除了上沟三村外,这段时间最忙的就是陶家庄。而陶敬迁和陶敬鹏这两兄弟,也是整天提心吊胆地,担心着一个不注意,被县里那些什么卫生局、农牧局、防疫站之类地部门查到自己村里来。

  就在张顺把上沟三村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刚刚放下心来的时候,上寨乡的邪教问题一下子暴发了出来,而且,陶家庄首当其冲,是上寨乡八个村子里最严重的一个。

  这件事一查清,可是又把这两兄弟吓坏了。

  无常教在陶家庄盛行的时候,他们也已经注意到了,但却谁也没太往心里去。

  陶敬鹏还好一些,毕竟是上过中专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但这些年来也是经常看书看报,科学发展观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因此,对于村民笃信无常教,他心里也存有一些疑问。

  不过,也是因为在村里呆得时间长了些,思想有一些固化了,所以虽然自己是守住了,但却没能及时地意识到后果,没能作出应对之策。

  而陶敬迁就不一样了,虽然也上了几年学,但上学的时候他就学习不好,对于科学发展观更是没怎么深入理解过。而毕业这些年来,在村里呆得时间长了,就更是把那些作为一个村干部就有的意识抛到了九霄云外。

  不过好在,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又不是什么大官,只要平时管好村里的事就行,其他的,也用不着他想太多。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也算是没出什么大事。

  可是,这次不一样了。

  因为长期呆在村里,思想已经开始固化并且落后了,所以当看到陶家庄的村民们都开始笃信无常教,并且打出是替张副乡长祈福的幌子的时候,他这个村长居然也跟着凑起了热闹,也在家里请了张“月神像”,每天供奉着。只不过,因为他是村长的缘故,上线没有跟他要那每月一百块钱的供奉。

  为了这事,陶敬鹏不只劝过他一次,让他不要信这些,如果真想为了张副乡长好,就多为他干几件实事。

  可是陶敬迁却鼓着眼珠子说道:“我为张副乡长祈福怎么了?张副乡长为咱们村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事,我又帮不上人家什么,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可以带着乡亲们一起为张副乡长祈福,难道也有错吗?”

  当时听到陶敬迁这话,陶敬鹏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但一时又想不通问题出在哪里。站在陶敬迁的立场想想,站在乡亲们的立场想想,陶敬鹏又觉得,他们做的没错。对于陶家庄来说,张顺就是他们的大恩人。既然自己帮不上恩人的忙,在家里为他祈祷一下,总没有什么错吧?

  直到这次问题一暴发出来,陶敬鹏才意识他,他不仅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且不说他们信奉的无常教是个邪教,他们供奉的月神是个邪神。就算是正常的宗教,正常的神祗,老百姓们天天在家里拜神念经、祷告祈福,那村子里的鱼塘怎么办?老百姓们的地怎么办?

  往小了说,没人搞生产,他们这些村干部、乡干部吃什么,喝什么?往大了说,如果全国的老百姓都像陶家庄的人一样,都在家里祷告祈福,那全国的农业生产怎么办,经济发展怎么办?到时候,一个国家不就瘫痪了!

  想想之前鱼塘出的那些问题,不就是因为承包鱼塘的人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拜月神上,从而疏忽了鱼塘的管理,才会弄成那样的吗?

  再有,陶家庄的老百姓,因为这两年的发展,因为有了村里的鱼塘,这两年的日子才渐渐好过起来。可是自从无常教流入以后,老百姓们这两年赚得那点钱,一点一点地都上交了供奉。

  一方面把钱上交供奉,一方面又因为每天要留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在月神像前祈祷念经,结果这两年下来,很多人存下的那点钱,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掏空了。再这么下去,过不了两年的时间,陶家庄就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甚至,比以前还要更穷!

  想通了这些之后,陶敬鹏也不等张顺下命令,已经开始挨家游说老百姓,让他们自动放弃供奉无常教。

  可是,他这个时候再动起来,已经晚了。老百姓们已经对无常教、对月神深信不疑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张顺现在已经从副乡长变成了代理乡长。也不知道是谁传出的谣言,说只要陶家庄的老百姓们再虔心祈祷下去,不出两年,张顺就能成为上寨乡的正式乡长,不出十年,张顺就会当上县长!

  这条谣言一出,可是把陶敬鹏吓得不轻!

  往轻了说,这叫谣言;往重了说,这就是一场政治斗争,是张顺暗中煽动老百姓,给政府施加压力,让县里边正式认命他为上寨乡的乡长!

  如果事情真发展到那一步,张顺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主观上来讲,陶敬鹏觉得张顺这个人不错,如果让张顺当上寨乡的乡长,他觉得比汪立军会更合适。所以,他不想张顺因为这种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谣言受到影响。

  从客观上讲,如果张顺真因为这件事而被处分了,那谣言传出的陶家庄能好得了吗?他这个陶家庄的村支书能好得了吗?

  所以,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他都要想办法制止这些谣言,并且努力地劝说乡亲们要远离邪教,不要再信奉无常教,不要再拜月神了。

  只不过,这几天劝说下来,收效甚微,除了陶敬迁因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主动撤了出来,再加上跟他们俩个亲近的那几家人,被他们吓了一通后,主动撤了出来,其他的人,根本就当他们说得都是屁话,谁也不买这个账。

  因此,陶敬迁和陶敬鹏两兄弟,这几天可是为这件事愁得,连着好几天都没睡好觉了。

继续阅读:第三百四十七章 怎么开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天生邪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