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我付出的够多了,甚至让我觉得我已经承受不起了。
我原以为唐琼邀燕不归唱戏的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可是等到了第二天,我发现我错了。
第二天大街小巷都传遍了这件事,这显然是唐琼做的,要借这件事将吴督军的死压下去就肯定得弄出动静来,只是我没想到这个动静这么大,几乎是人尽皆知,现在不论是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还是街上的行人都纷纷谈论这个事。
甚至在锦笙在台上做戏时,台下依然有人在说再燕不归与唐琼的事。
我没戏可唱,李班主就给我安排了端茶倒水的活,我当时正在台下给你添茶,便听见他对旁边的同伴说,“听说了,这唐琼回来,还邀了燕不归唱戏。”
那人闻言立即说,“怎么会没听说?现在外面的人一直在谈论这件事,茶楼里说书先生也是对此津津乐道。
只是没想到这唐琼和燕不归消失了十年居然都出现了。您说这里头是不是有点什么事儿?”
我添茶的动作稍停,往前走了几步,去了邻桌,但耳朵好似一直注意着后面一般。
“这可不乱说哩,十年前燕不归与唐琼在同一年消失,今年又是同一年出现,这里头的缘由谁晓得呢,也只能道一声碰巧罢了。”
“碰巧?”那个人突然笑了,显然是对这个回答不甚满意,“那这可就太巧了点吧?”
“罢了罢了,这与我们又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只管听戏就好了,唐琼邀燕不归唱戏得利的是我们这些戏迷,可以一下子听见两大角登台。”
对戏迷们来说,这当然是一大乐事,平常连燕不归都很少看见一次,更别说消失了十多年的唐琼了,结果现在倒好,一下子就能看见两大红角登台,而且还是同台。
一时间台下谈论纷纷,无非是在说燕不归和唐琼的事,台下的人纷纷猜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别人眼中燕不归和唐琼隐退之前他们并没有什么交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十年后两个人都出现了,还邀对方唱戏,这任谁知道都会感到奇怪。
那天仍是李班主捧着锦笙,几乎所有戏锦笙都上台唱了,不过那次不同与往次还有人鼓掌,在台下叫着锦笙的名字,那会台下都在讨论燕不归,对锦笙像是充耳不闻,像是没看见一般,与平常完全相反。
我看出锦笙的脸上有明显不悦,好像她做的一切全都白费了,她将我摸黑,让我的名声一落千丈,将我套上勾结宋宁玉的罪名,结果被唐琼一出戏给搅和了,这样看来,好像她做了许多不不如唐琼的一句话,说到底名角还是名角,不管消失了多年,还是名声依旧,不像锦笙,拼命想挤进里头,拼命想取而代之,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分 割 线————————
作者有话说:
感觉时间过的好快,一眨眼《戏子归》又要和你们说再见了,其实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好像很以前不一样了,因为刚开始写文的时候,真的就是为了写文而写文,为了兴趣而写。
但是现在发现好像不是这样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自己对写文的兴趣已经不大了,感觉现在写文变成了一种责任,感觉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可以说我这是迷失了以前的我。
我还发现自己真的是越来越懒了,记得上一本刚开始写的时候,日写一万,现在日写一万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不过我今天暑假我会回归这种状态的,继续日更一万,笑。
《戏子归》是我写的第一本民国文,第一本架空,第一本短篇,如果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多多见谅。
《戏子归》会在全部章节更完之后做一个修改,将第二卷(燕不归卷)的章节全部修改一下(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改,就是将错字,语句不通的地方修改一下)
尽管《戏子归》即将和大家说再见了,但是还会有新文,新文已经签约,然后暑假两个月要写存稿(为了开学后不那么忙,也为了以防万一,毕竟我那么懒,所以存稿运动势在必行),预计会在九月一号发文,还望多支持。
江湖万里,我们终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