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哈耶克2018-09-06 16:1030,254

  美丽的谎言

  生活中的谎言并不都是坏的,一些善良而美丽的谎言恰恰可以维系人们的情感。

  ——培根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女人微笑着说:“为什么?”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女人带着几分戏谑说。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弛,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老女人的脸一阵白一阵红,尴尬地瞪着那双略微愠怒的眼睛,刚才的自信一下子消失了。

  这时,撒谎先生来到老女人面前,彬彬有礼地邀请老女人跳舞,说:“您是舞会上最漂亮的女人,如果您能接受我的邀请,我将是舞会上最幸福的人。”

  老女人眼睛顿时闪出迷人的神采,她伸出了应允的手。

  撒谎先生和老女人在舞池里跳了一曲又一曲。老女人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实话先生坐在一边看着这对年龄不协调的舞伴。撒谎先生微笑着对老女人说了句什么,那老女人突然间像萌发了青春活力,全身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魅力,舞跳得就像个年轻人,一个出色、漂亮的年轻女郎!

  舞会结束了。

  实话先生叫住刚送走老女人的撒谎先生,问道:“跳舞的时候你对她说了什么?”

  撒谎先生说:“我对她说,‘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实话先生惊愕地瞪大眼睛,气愤不已地说:“你又在撒谎了!你根本不会娶她。”

  “没错。可她很高兴,难道你没看见吗?”

  俩人争执不下,各走东西。

  第二天,他们各自从邮差那里得到一函讣文:“×日于×地参加×××的葬礼。”在墓地他们不期而遇,他们的目光落在了棺木中,那里躺着的正是那位老女人。

  葬礼结束后,一位仆人走过来,将两封信分别交给了实话先生和撒谎先生。

  实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这样一行字:“实话先生,你是对的。衰老、死亡不可避免,但说出来却如雪上加霜,我将把一生的日记赠送给你,那才是我的真实。”

  撒谎先生打开了老女人留给他的遗言:“撒谎先生,我非常感谢你的诺言。它让我生命的最后一夜过得如此美妙幸福;它让我生命的枯木重新燃起了青春的活力;它化去了我心中厚厚的霜雪。我将把我的遗产全部赠送给你,请你用它去制造美丽的谎言吧!”

  诚实固然很重要,但一定要注意场合。谎言虽然十分可恶,但在某些场合它也是受欢迎的,如果谎言是善意的,并局限于一定范围的话,大家通常可以理解。

  用付出解决积怨

  美德是智力的最高证明,真正聪明的人绝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生活。

  ——约翰逊

  英国有一位辛勤的佃农古奥,因为买不起一般平地上的肥沃良田,遂独自找了一块山坡地,经过努力开垦,把贫瘠的山坡地,开辟为产量甚丰的梯田。

  许多村庄里的穷佃农们,看到古奥的成就,争相效仿,纷纷在山脚下,辟出一片一片的梯田。

  起初,这些在山坡梯田耕作的佃农们,每天忙着自己田里的耕作,倒也相安无事,一直到了有一年,雨水不够丰沛,田里已有明显缺水的现象。

  看到旱象已生,古奥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在山中找到了几处水源,挖好渠道,将山泉水大量地引进他的梯田,所以,虽然山脚下的梯田缺水,但古奥梯田中的作物,却依然欣欣向荣。

  一天早上,辛勤的古奥如往常一般来到他的田里,突然大吃一惊,整片梯田的灌溉水,竟然全部流失,梯田里呈现干涸的现象。

  古奥赶紧做了弥补,除了将田里补满灌溉水之外,他还要仔细地进行调查,为何田里会有失水的现象。

  结果,在田埂上发现一个极大的缺口。原来是山脚下的那些佃农们,趁夜里挖破他的田埂,将古奥的田水往下引流,去灌溉他们自己的旱田。

  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古奥加倍努力地工作,开挖了几条新的渠道,将他找到的水源,顺利地引到山脚下每一个缺水的梯田中,把那些佃农的梯田用水灌得满满的,让他们不再有缺水的恐慌。

  山脚下的梯田,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缺水;辛勤的古奥,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来挖他的田埂了。

  聪明而辛勤的农夫,透过梯田的灌溉水争霸战,给了我们一个十分宝贵的启示,也正是所谓“以德报怨”的最佳诠释。

  牧师的忠告

  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罗素

  伍德养了100只鹅。有一天,死了20只。于是,他跑到犹太牧师那里,请教怎样养鹅。

  那位犹太牧师专注地听完伍德的叙述问道:“你是什么时候放牧的?”

  “上午。”

  “哎呀!纯粹是个不吉利的时辰!要下午放牧!”

  伍德感谢牧师的劝告,高兴地回了家。3天后,他又跑到犹太牧师那里。

  “牧师,我又死了20只鹅。”

  “你是在哪里放牧的?”

  “小河的右岸。”

  “哎呀,错了!要在左岸放牧。”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牧师,上帝祝福您。”

  过了3天,伍德再次来到犹太牧师那里。

  “牧师,昨天又死了20只鹅。”

  “不会吧,我的孩子,你给它们吃了什么?”

  “喂了包谷,包谷粒。”

  犹太牧师深思良久,开始发表见解:

  “你做错了,应该把包谷磨碎喂给鹅吃。”

  “万分感谢您——牧师。由于您的劝告,上帝会酬谢您。”

  第3天,伍德有点不快但又充满希望地敲着犹太牧师的房门。

  “哦,又碰到什么新问题啦?我的孩子。”犹太牧师得意地问道。

  “昨晚又死了20只鹅。”

  “没关系,只要充满信心,常到我这儿来。告诉我,你的鹅在哪里饮水?”

  “当然是在那条小河里。”

  “真是大错特错,错上加错!不能让它们饮河水,要给它们喝井水,这样才有效。”

  “谢谢,牧师。您的智慧总是拯救您的信徒。”

  几天后,伍德通过开着的门进来时,犹太牧师正埋头读着一部厚厚的古旧的书。“向您问好,牧师。”伍德带着极大的尊敬说道。

  “上帝把你召到我这儿。看,甚至现在我都在替你的鹅操心。”

  “又死了20只鹅,牧师,现在我已经没有鹅了。”

  犹太牧师长时间地沉默不语。深思许久后,他叹息道:“我还有几句忠告没对你说,多可惜啊!”

  生活中,我们常常得不到预想的结果不是因为我们一意孤行,而是因为我们言听计从,过分依赖别人的脑袋,你还有必要拥有一颗自己的脑袋吗?

  自己的勇气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也不要怪别人不相信你。

  ——弗朗西斯

  黛比出生在一个有很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从小她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亲的赞扬和鼓励,但是由于孩子多,她的父母根本就顾不上她。这种经历使得她长大成人后依然缺乏自信心。她后来嫁给一个事业成功的高级管理人员,但美满的婚姻并没有能改变她缺乏自信的心态。当她与朋友出去参加社交活动时总是显得很笨拙,唯一使她感到自信的地方和时间是在厨房里烤制面包的时候。她非常渴望成功,但是鼓起勇气从家务中走出去,做出决定去承担具有失败风险的羞辱,对她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于认识到自己要么停止成功的梦想,要么就鼓起勇气去冒一次险。黛比这样讲述自己的经历:“我决定进入烹饪行业。我对我的妈妈爸爸以及我的丈夫说:‘我准备去开一家食品店,因为你们总是告诉我说我的烹饪手艺有多么了不起。’

  ‘噢,黛比,’他们一起呻吟道,‘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主意。你肯定要失败的。这事太难了。快别胡思乱想了。’你知道,他们一直这样劝阻我,说实话,我几乎相信他们说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不愿意再倒退回去,再像以往那样犹犹豫豫地说‘如果真的出现’……”

  她下决心要开一家食品店。她丈夫始终反对,但最后还是给了她开食品店的资金。食品店开张的那一天,竟然没有一个顾客光临。黛比几乎被冷酷的现实击垮了。她冒了一次险,并且使自己身陷其中。看起来她是必败无疑了。她甚至相信她的丈夫是对的,冒这么大的险是一个错误。但是人就是这样,在你已经冒了第一个很大的险以后,再去面对风险就容易得多。黛比决定继续走下去。

  一反平时胆怯羞涩的窘态,黛比端着一盘刚烘制的热烘烘的食品在她居住的街区,请每一个过往的人品尝。有件事使她越来越自信:所有尝过她的食品的人都认为味道非常好。人们开始接受她的食品。今天,“黛比·菲尔茨”的名字在美国数以百计的食品商店的货架上出现。她的公司“菲尔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是食品行业最成功的连锁企业。今天的黛比·菲尔茨已经成了一个浑身都散发出自信的人!

  自信需要勇气,懦弱的人即使赋有超人的才智,而不去发掘,也是一种浪费。将心中压抑的自信挖掘出来吧,因为在成功的道路上,它会助你一臂之力。

  承受一切

  越是忧愁则越忧愁,越是烦恼则越烦恼。

  ——德雷顿

  那一天,伊丽莎白·康妮接到国防部的电报,说她的侄儿——她最爱的一个人——在战场上失踪了。

  康妮一下子心跳不止,寝食难安。过了不久,又接到了阵亡通知书。此时,她的心情无比悲伤。

  在那件事发生以前,康妮一直觉得命运对自己很好。她说:“伟大的上帝赐给我一份喜欢的工作,又让我顺利地抚养大了相依为命的侄儿。在我看来,我侄儿代表着年轻人美好的一切。我觉得我以前的努力,现在都应该有很好的收获……”

  然而,现在却来了这样一份电报,她的整个世界都被粉碎了,她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意义了,她找不到继续生存下去的借口。她开始忽视她的工作,忽视她的朋友,她抛开了生活的一切,对这个世界既冷淡又怨恨。“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么个好孩子——还没有开始他的生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他应该死在战场上!”她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她悲伤过度,决定放弃工作,离开家乡,把自己藏在眼泪和悔恨之中。就在她清理桌子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封她已经忘了的信——一封她的侄儿生前寄来的信,当时,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侄儿在信上说:“当然我们都会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不过我知道你会平静度过的,以你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就能让你坚强起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你教给我的美丽的真理。不论我在哪里生活,不论我们分离得多么遥远,我永远都会记得你的教导,你教会我要微笑面对生活,要像一个男子汉,要承受一切发生的事情。”

  康妮把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侄儿就在自己的身边,正在向自己说话。他好像在对自己说:“你为什么不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去做呢?坚持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把你个人的悲伤藏在微笑的下面,继续生活下去。”

  侄儿的信给康妮以莫大的鼓舞,她觉得人生又充满着期望,她又回去工作了。她不再对人冷淡无礼。她一再对自己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不过我能够像他所希望的那样继续活下去。”

  康妮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她写信给前方的士兵——给别人的儿子们;晚上,她参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她几乎不敢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变化。她说:“我不再为已经过去的那些事悲伤,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就像我的侄儿要我做到的那样。”

  生活中的打击往往是沉重、无情的,甚至可以将我们完全摧毁。但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不允许我们轻易倒下。我们只能发挥更大的力量,以顽强的信念将自己从打击中解脱出来,以更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

  冬天的枯树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

  ——辛姆洛克

  一个孩子与父亲一起来到一个小农场。孩子在玩耍时发现几棵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它的树皮已经剥落,枝干也不再呈暗青色,完全枯黄了。孩子伸手碰了一下,只听“吧嗒”一声,枝干折断了。

  孩子对爸爸说:“爸爸,那棵树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们再种一棵。”可是爸爸阻止了他。他说:“孩子,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去之后它可能还会萌芽抽枝的——它正在养精蓄锐呢!记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树。”

  果然不出父亲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好像已经死去的无花果树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树一样在春天里展露出生机。其实这棵树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杈,到了春天,整棵树枝繁叶茂,绿荫宜人,和其他的伙伴并没什么差别。

  那个孩子后来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他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类似的情形。小时候背起字母来都结结巴巴的皮埃尔,现在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而当年那位最淘气、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的巴斯克,后来是大学的优等生,毕业时自己创办了一家红火的公司。

  最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的儿子布朗。他幼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几乎成了废人。可是这位小学教师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放弃对儿子的希望,一直鼓励他不要灰心丧气。现在,布朗顺利地完成了大学课程,担任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要知道,布朗只有左手的3个手指能动弹,就是扶一扶鼻梁上的眼镜也十分困难!

  “冬天不要砍树”这句话一直鼓舞着当年的那个小男孩,每每遇到让他沮丧伤怀的事,他都靠着这句话顺利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和事业上的危机。只要不轻易放弃,凡事都有转机。

  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把自己当做冬天的枯树养精蓄锐,积蓄力量。要明白困难和挫折只是一时的寒冬,只要坚持就能等到转机。

  起死回生之术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

  ——歌德

  一天,两个外地人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处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

  “在格劳克城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不久,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位商人,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第三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了!”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座城市。“试验”成功了。

  是人们的顾虑促成了“试验”的成功!试想,假若大家都活得坦坦荡荡,还有谁能威胁到自己的生活呢?外地人很聪明,因为他们抓住人们的“小辫子”,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活得光明磊落是最重要的。

  被老天算计了

  以挣钱为最高目标的人,正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生命和灵魂出卖给富人或者代表金钱的组合体。

  ——泰戈尔

  安妮是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纽约一所大学攻读文学。她被介绍给一位职业作家,说她可以帮助这位作家编辑他已经撰写的一系列小故事。安妮过去从来没有编辑过小说,但是15年以前她在澳大利亚期间当过一位纪录片编辑的助理。她对戏剧有一种自然的本能。在美国的15年里,安妮遇到了不少坎坷,日子过得很清苦。为了谋生,她常常被迫干一些令人厌烦、工资最少的苦力活儿。她恨透了这个世界,对金钱和人们的态度十分消极。

  6个月之前,她被从推销旧汽车的工作上解雇。她又一次失业了。

  尽管安妮没有显示自己天赋的事业记录,但是作家感觉到她具有编辑的直觉。见到她以后,他决定让她试一试。作家同意3篇短小说付给安妮3000美元。

  跟作家在一块儿工作,编辑完一篇小说之后,安妮内心开始琢磨也许她付出的劳动太便宜了。她想为了多挣钱,她可以改变自己的工作安排,将按件算钱改成按时算钱。她向作家提出此事,大声争辩道,他如何利用她的廉价劳动力。作家说,假如安妮能够精确地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他就答应这样做,并且每小时付给她25美元。安妮很高兴,因为她每小时的工作从未得到过这么多的钱。

  安妮开始伏案编辑另一篇小说。不久,她便意识到扣除自己的用膳时间、每个小时15分钟的抽烟休息时间以及在工作时间里上厕所的时间,她真正的工作时间很少。她花在另一篇小说上的时间只有10个小时。这样算来,每篇小说大约为250美元。

  她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她又想与作家重新谈判。她冲着作家嚷道,由于按时间计算,他们的工作场所已经失去了爱,她想重新得到那种爱。她想恢复原来的安排。作家回答道:“我没有失去那种爱,我一直将它埋在心中。要是你失掉了爱的话,那么该由你把它找回来。更确切地讲,整个这件事对你来说从来谈不上爱的问题,仅仅是为了钱。这里发生的一切是因为你想从中得到更多的钱。”

  当你为了一分一毫的钱精于算计时,却发现被老天算计了。你把钱抓得太紧,它从你的手指缝里滑掉了。很多事情,常常由于你的急于求成而事与愿违。

  要命的珠宝

  即使是一个智慧的地狱,也比一个愚昧的天堂好些。

  ——雨果

  从前,有位叫狄利斯的商人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他们随身带上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但是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

  一天,狄利斯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谋害他们父子俩,掠走这些珠宝。

  狄利斯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内踱来踱去,试图想出个摆脱困境的办法。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情,狄利斯于是把刚才听到的话告诉了他。

  儿子劝父亲不要慌张,会想出好办法的。突然,狄利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着儿子的耳朵悄悄说了几句,儿子心领神会。

  过了一会儿,狄利斯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儿子!”他叫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

  当父子俩开始互相谩骂的时候,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然后,狄利斯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宝箱。

  “忘恩负义的儿子!”狄利斯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困也不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

  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狄利斯又冲向了栏杆,在别人阻拦他之前将他的宝物全部投入了大海。

  过了一会儿,狄利斯父子俩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躺倒在一起,为他们所干的事而哭泣不止。后来,当他们单独一起呆在小屋时,狄利斯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

  “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法子是最棒的了。”

  轮船驶进码头后,狄利斯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了水手们的海盗行为和犯了企图谋杀罪,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狄利斯把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水手们都一致说看到过。法官于是判决他们都有罪。法官问道:“什么人会弃掉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呢,只有当他面临生命的危险时才会这样去做吧?”水手们哑口无言,只得赔偿了狄利斯的珠宝。法官因此饶了他们的性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得不佩服商人的奸诈和狡猾。毫发未损的同时让他人为自己付出代价。前行的途中勇于斩断过多的羁绊,这是自我松绑,为的是轻装上阵。

  谁是盲人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上帝笔下的神话故事。

  ——安徒生

  由于天生双目失明,哈罗德·克伦茨看不到自己的样子,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遗憾的是,在别人眼里,他的形象似乎更残缺。

  有些人认为既然他看不见,当然也就听不见。于是经常有人扯着嗓门儿和他讲话,并且把每个字都咬得十分清楚;还有人当着他的面儿窃窃私语,认为他听不到。例如每当哈罗德去机场,请机票代理帮他登机时,他(她)总会拿起电话叫服务员,并低声说:“喂,这儿有位老人需要帮助。”他们不使用“盲人”这个词,似乎是不想让他知道这个他以前也许没有意识到的可怕事实。

  还有的人认为,盲人当然能听到别人讲话,只不过自己不会说话。例如当他和妻子出去吃饭时,侍者经常会问她:“他想来一杯吗?”这时哈罗德就会抢着回答:“他确实想来一杯。”

  但最夸张的例子还要属他在英国的一次经历,当时他正在牛津大学进修法律。一天哈罗德生了病,被送到医院里。他坐在轮椅上,被护理员推向X光室。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他凭声音判断的——问护理员:“他叫什么名字?”

  “你叫什么?”护理员问哈罗德。

  “哈罗德·克伦茨。”他回答。

  “哈罗德·克伦茨。”她重复道,“他何时出生?”

  “1944年11月5日。”哈罗德回答。

  “1944年11月5日。”护理员重复道。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5分钟,直到他那圣人般的耐心终于用尽了。“嘿,”哈罗德脱口说道,“这简直太荒唐了。的确,我看不见东西,但你们没发现我根本用不着一位翻译吗?”

  “他说他不需要一位翻译。”护理员向那位女士报告说。

  但最令他痛苦的偏见莫过于由于自己的失明,人们认为他“无法胜任”工作。先后有40多家律师事务所拒绝了他的求职申请,尽管他的履历中包括一份哈佛大学的优等成绩通知单。不停地有人告诉他盲人不能当律师。根本不考虑他的能力,仅仅因为他失明就把他拒之门外,这是他遇到的最残酷的现实。

  幸运的是,1976年4月16日美国劳工部颁布法令,规定残疾人享有与健康人同等的就业权利,残疾人的就业前景才变得乐观起来。

  哈罗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雇主们会用当年一个小男孩那样的眼光来看待身有残疾的雇员。当时他们一家住在斯卡斯戴尔,他和父亲经常在后院打篮球。由于他看不到篮板,他俩就制定了游戏规则:父亲站在篮筐下面,他一喊,哈罗德就向那个方向投篮。

  有一天,隔壁一个5岁的男孩带着他的伙伴来到哈罗德家后院。“他是个盲人。”男孩轻声对朋友说,但哈罗德和父亲都听到了。这时父亲投篮不中,哈罗德也没有投中。父亲再投,他投了个“三不沾”——篮球哪儿也没碰到。哈罗德再投,球碰到了篮圈。“哪一个是盲人?”男孩的朋友问男孩。

  哈罗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一位工厂经理巡视生产线、领班向他介绍工人中有位残疾人时,经理在观察一会儿后能够发问:“哪一位是残疾人?”

  别人看着自然,自己却活得别扭,这是一种生活;别人看着难受,自己却活得自然,这也是一种生活。它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从最佳角度看问题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

  ——威尔科克斯

  麦克斯韦尔曾经说:“所有的事情都只是表面上看似很难;每件事情也都比你预期的收获更多;任何事情只要做对了,就会在最佳的时刻产生可能的最佳效果。”当我们用这条定律去看待人生时,我们总能看到事物最好的一面。在生活中,大多数成功人士总是从最佳的角度去看待人生的。

  一天,罗伯特·斯契勒来到芝加哥,向一群中西部农民发表演说。

  其中有位农民告诉他说:“我们正过着艰苦的日子,我们需要帮助。我们最需要的是希望,给我们希望吧!”

  听了这位农民的话后,罗伯特临时决定修改演讲主题,他放下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向听众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罗伯特的童年是在中西部的一个小农场里度过的。他的父亲本来是一个雇农,后来攒够了钱才买了一个65公顷的农场。

  有一年春天,遇到严重春旱。罗伯特的父亲准备把辛辛苦苦留起来的几斗宝贵玉米用作种子。

  “种了可能枯死,何必还要冒险去种呢?”小罗伯特问。

  父亲却说:“不冒险的人永无前途。”

  于是,他父亲把留起来的最后一些玉米粒和燕麦,全都拿出来种了。可是,四个星期过去了,还不见雨水来临,父亲的脸绷得紧紧的。他和其他农民聚在一起祈祷,请求上帝拯救他们的田地和作物。后来,雷声终于响起,天下起了大雨!

  虽然罗伯特雀跃万分,但他的父母知道雨下得不够。阳光不久就再次出现,天气又热起来了,他父亲抓了一把泥土,只有上面四分之一是湿的。下面全是粉状的干泥。

  那年夏天,罗伯特看见弗洛德河逐渐变成干涸的河床。小水坑变成泥坑,里边的鱼儿都死了。他父亲的收成只有半车玉米,这个收成和他所播的种子刚好差不多。

  父亲在晚餐祈祷时说:“慈爱的主,谢谢你,我今年没有损失,你把我的种子都还给我了。”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像他父亲那么有信心。一家又一家的农场挂起了“出售”的牌子。他父亲当时请求银行给予帮助,银行信任他,而且帮助了他。

  罗伯特还记得童年时穿着打补丁的大衣跟父亲去爱阿华银行,他记得银行的日历上有这样一句格言:‘“伟人就是具有无比决心的普通人。”他觉得父亲就是这种积极态度的榜样。

  几年之后,在一个夏天的寂静下午,罗伯特家受到龙卷风的侵袭。

  父亲带着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开车上路。南行三公里之后,他们把车子停好,观看那凶暴的旋风在他们后面肆虐……

  到他们返回家后,发现一切都没有了,半小时前那里还有九幢刚刚粉刷过的房屋,现在一幢也不存在,只留下一片空地。父亲坐在那里惊愕得双手紧握方向盘。这时,罗伯特注意到父亲满头白发,身体由于艰辛劳作而显得瘦弱不堪。

  突然间,父亲的双手猛拍在驾驶盘上,他哭了:“一切都完了!26年的心血在几分钟内全完了!”

  但是,他父亲不肯服输。两星期后,他们在附近小镇上找到一幢正在拆卸的房子,他们花了50美元买下其中一部分,然后,一块块地把它拆下来。就是用这些零碎东西,他们在原先的地基上建了一幢很小的新房子。以后几年,又建筑了一幢幢房屋。结果,他父亲在有生之年,看到了他的农场经营得非常成功。

  讲完了自己的故事,罗伯特告诉听众:“苦难不会持久,强者却可长存!”听众们深受鼓舞,他们热烈地鼓起掌来。那些已经失去希望以及曾与沮丧情绪搏斗的人,重新获得了希望。他们有了新的憧憬,再度开始梦想未来。

  假如在生活中,你也遇到艰难困苦的日子时,千万不要悲观失望,因为每件事情的结果都要比你预期的好。当你尝试从最佳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时,事情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被揭穿的谎言

  连上帝也会去帮助诚实而勇敢的人。

  ——米南德

  左琴科上学读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教师把每次提问所得的成绩写在记分册上,他们打上分数,从5分到1分。

  左琴科进学校的时候,年龄还很小,上的是预备班。当时他才7岁。

  对于学校的情况,左琴科一无所知,因此,最初3个月里他简直是懵懵懂懂。有一次,老师布置他们背诗。可是,左琴科没背会那首诗,他压根儿没听见老师的讲话。因为坐在他后边的几个同学不是用书包拍他的后脑勺,就是用墨水涂他的耳朵,再不就揪他的头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左琴科坐在教室里总是提心吊胆,时时刻刻提防着,生怕坐在后面的同学再想出什么招儿来捉弄自己。

  第二天,仿佛与左琴科作对似的,老师偏偏叫他起来背那首诗。

  左琴科不仅背不出来,而且都没想到过世界上会有这么一首诗。

  教师说:“好吧,把你的记分册拿来!我给你记个1分。”

  左琴科哭了,他还是第一次得1分。不过他并不清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课后,他的姐姐廖利亚来找他一起回家,看了他的记分册。她说:“左琴科,这下可糟了!老师给你的语文打了1分,这事儿真糟!再过两个星期就是你的生日,我想,爸爸不会送照相机给你了。”

  左琴科说:“那可怎么办呢?”

  廖利亚说:“我们有个同学干脆把记分册上有1分的那一页和另一页粘在一起,她的爸爸用手指舔上唾沫也没能揭开,这样也就没有看到那个分数。”

  左琴科说:“廖利亚,这不好吧!”

  廖利亚笑着回家了。而左琴科呢?忧心忡忡地来到市立公园,坐在那儿的长凳上,翻开记分册,怀着恐惧的心情盯着上面的1分。

  左琴科在公园里坐了很久,然后才回家。已经快到家了,他才突然想起,自己把记分册丢在公园里的长登上了。他又跑回公园,可是记分册已经不见了。起先他很害怕,继而又高兴起来,因为这下他可没有记着1分的记分册了。

  回到家里,左琴科告诉父亲,记分册被他搞丢了。廖利亚听了他的话笑了起来,并对他眨眨眼睛。

  第二天,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记分册丢了,又给他发了一本新的。

  左琴科翻开这本新的记分册,指望上面没有一个坏分数,但在语文栏内还是有个1分,而且笔道更粗。

  左琴科顿时十分懊丧,简直气极了,就把新的记分册往教室里的书柜后面一扔。

  两天以后,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这本记分册也丢了,又给他填了一份新的,除了语文有个1分外,老师还在上面给左琴科的品行打了个2分,并且说,一定要把记分册交给他的父亲看。

  课后,左琴科见到廖利亚,她说:“如果我们暂时把记分册上的那一页粘起来,这不算撒谎。一个星期以后,等你生日那天拿到了照相机,我们再把它分开,让爸爸看上面的分数。”

  左琴科很想得到照相机,于是就和廖利亚一起把记分册上那倒霉的一页的四角都粘了起来。

  晚上,爸爸说:“喂,把记分册拿来!我想看看,你不至于会有1分吧?”

  爸爸打开了记分册,但上面一个坏分数也没有,因为那一页被粘起来了。

  爸爸正翻阅着左琴科的记分册,楼梯上突然传来了门铃声。

  一位妇女走进来说:“前几天我在市立公园散步,就在那里的长凳上看到一本记分册,根据姓氏我打听到地址,就把它给您送来了,让您看看,是不是您的儿子把它搞丢了。”

  爸爸看了看记分册,当他看到上面有个1分,就一切都明白了。

  他没有骂左琴科,只是轻轻地说:“那些讲假话、搞欺骗的人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因为谎言迟早是要被揭穿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左琴科站在爸爸面前,满脸通红。他沉默了好久说:

  “还有一件事:我把另外一本打了1分的记分册扔到学校里的书柜后面了。”

  爸爸听了没有生气,他的脸上反而露出了笑容,显得很高兴。他抓住左琴科的双手,吻了吻。“你能把这件事老老实实说出来,这使我非常非常高兴。这件事可能长时间内没人知道,但你承认了,这就使我相信,你再也不会撒谎。就为这一点,我送给你一架照相机。”

  诚实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美德与修养的表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身处在何处,只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兴许你的命运就会出现转机。

  苦难是一笔财富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罗丹

  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使他几乎夭折。

  7岁时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服用大量抗生素。

  46岁时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牙齿。牙疾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

  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

  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8次。

  他从4岁开始便与苦难为伍,直到死依然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可他在苦难中没有失去人生的信仰,最终使自己在苦难中脱颖而出。请接着读他的故事。

  他长期把自己关禁起来,疯狂地练琴,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忘记饥饿与死亡。

  13岁时,他开始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一无所有。

  他还在指挥艺术上苦下工夫,并创作出《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

  15岁时,他举办了首次音乐会,一举成功,轰动了整个舆论界。他的声名传遍法、奥、德、英、捷等很多国家。

  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听到他的演奏惊异得从病床上跳下来,木然而立。

  维也纳一位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在演奏,当得知台上只有一个人时,大叫“他是个魔鬼”,匆匆逃走。

  卢卡共和国宣布他为首席小提琴家。

  他就是世界著名超级小提琴家帕尔尼尼。由于他的信仰不灭,苦难没有打倒他,相反,他在苦难中成长为音乐界巨擘。

  即将化蛹为蝶的蝉还在苦难中挣扎,但它没有诋毁苦难,在奋力挣脱的同时它在感激,用心去感激自己的苦难,因为苦难会给它高尚的自由与美丽。

  当生活抛弃了你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朗费罗

  马修是个忙碌的妇产科医师,他的事业如日中天,虽然这不是一个抛头露面的职业,但是他还是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人物,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但是上帝有时也会开一些恶意的玩笑。在一场滑雪中,灾难发生了,他失去了右手,这就是说,他不能再从事现在的职业了。“未来和右手,一起在滑雪坡上摔得粉碎。”马修悲伤地说,“没有了右手,我失去了人生目标。我的父母都是医师,我继承了他们的遗志,我热爱我的职业,我不想改做其他的工作,也没有从事其他职业的能力和兴致。但我现在已经完了,我不再有前途,不再有快乐,不再有梦想。”

  上帝的恶作剧仍在继续,马修的太太又被诊断出子宫癌,必须马上手术。马修说:“我想逃离现实,我想放弃一切,但为了三个还在求学的孩子,还有我亲爱的太太,我无法逃避。”他不得不把眼光瞄准医学以外的行业,试图寻找一个值得一干的工作,但是他很失望。他已经是个老大不小的人了,没有把握去掌握一门新技术。

  “法医这个职业我略有兴趣,但要进入这个领域,我也不得不花上好几年去学习。”马修说,“但我太太需要我的照顾,我的孩子需要我抚养,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潜心学习。我知道一个癌症患者的痛苦,我宁愿这种痛苦由我来承担。”

  朋友们给他介绍了许多工作,他自己也在书上、杂志上、网络上寻找,但是他无法找到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

  就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的太太健康逐渐好转,马修带她到巴哈马度了几天假。他们在海滩上深情地交谈,像初恋时一样沉浸在美景中。奇迹发生了,上帝在给了他足够的考验后,终于给了他重新崛起的机会。马修只觉心血来潮,进行了长久的思考,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实在离不开医学,唯一能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教书。

  于是上帝又给他安排了一场巧遇,马修遇到了以前教他的教授,教授对这个杰出的学生记忆犹新,也很同情他现在的遭遇。两周后,这位教授打电话给马修,告诉他在妇产科正好有个副教授的空缺,问他是否有兴趣。马修整个人愣住了,他没想到他的祈祷这么快就应验了,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个工作。

  马修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而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很快喜欢上自己的新职业,并从教导学生中得到了成就感,这种感觉丝毫不比当初他做医生时的感觉逊色。“当我看到我的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时,就好像过去看到新生儿诞生那么高兴,从事热爱的工作,真让人非常心满意足。”噩梦不会长久地存在,雨过之后必然又是一个大好晴天。

  上帝的考验并非是要让人得到无谓的痛苦,而是要让人们在痛苦中更加感觉生活的幸福。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有的人只会哭泣,或者放弃长期以来的理想和事业,而一旦噩梦醒来,那就后悔莫及了。

  甩掉怯懦的法官

  逆境来时勇敢地尝试改变它,你可能创造历史;不敢改变,你就可能成为历史。

  ——斯迪恩

  伊尔文·本·库柏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法官之一,但这个形象与库柏年轻时怯懦的形象大相径庭。

  库柏在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城一个准贫民窟里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个移民,以裁缝为生,收入微薄。为了家里取暖,库柏常常拿着一个煤桶,到附近的铁路去拾煤块。库柏为必须这样做而感到困窘。他常常从后街溜出溜进,以免被放学的孩子们看见。

  但是,那些孩子时常看见他。特别是有一伙孩子常埋伏在库柏从铁路回家的路上,袭击他,以此取乐。他们常把他的煤渣撒遍街上,使他回家时一直流着眼泪。这样,库柏总是生活在或多或少的恐惧和自卑的状态中。

  有一件事发生了,这种事在我们打破失败的生活方式时总是会发生的。库柏因为读了一本书,内心受到了鼓舞,从而在生活中采取了积极的行动。这本书是荷拉修·阿尔杰著的《罗伯特的奋斗》。

  在这本书里,库柏读到了一个像他那样的少年奋斗的故事。那个少年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但他以勇气和道德的力量战胜了这些不幸,库柏也希望具有这种勇气和力量。

  库柏读了他所能借到的每一本荷拉修的书。当他读书的时候,他就进入了主人公的角色。整个冬天他都坐在寒冷的厨房里阅读勇敢和成功的故事,不知不觉地汲取了勇气的力量。

  在库柏读了第一本荷拉修的书之后几个月,他又到铁路去捡煤块。隔开一段距离,他看见三个人影在一个房子的后面飞奔。他最初的想法是转身就跑,但很快他记起了他所钦佩的书中主人公的勇敢精神,于是他把煤桶握得更紧,一直向前大步走去,犹如他是荷拉修书中的一个英雄。

  这是一场恶战。三个男孩一起冲向库柏。库柏丢开铁桶,坚强地挥动双臂,进行抵抗,使得这三个恃强凌弱的孩子大吃一惊。库柏的右手猛击到一个孩子的鼻子上,左手猛击到这个孩子的胃部。这个孩子便停止打架,转身溜走了,这也使库柏大吃一惊。同时,另外两个孩子正在对他进行拳打脚踢。库柏设法推开了一个孩子,把另一个打倒,用膝部猛击他的肚子,而且使劲儿连击他的胃部和下颚,这个孩子也溜走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孩子了,他是领袖。他突然袭击库柏的头部。库柏设法站稳脚跟,把他拖到一边。这两个孩子站着,相互凝视了一会儿。

  然后,这个领袖一点一点地向后退,也溜走了。库柏拾起一块煤,投向那个退却者,这是在表示他正义的愤慨。

  直到那时库柏才知道他的鼻子在流血,他的周身由于受到拳打脚踢,已变得青一块紫一块了。这是值得的啊!在库柏的一生中,这一天是一个重大的日子。那时他克服了恐惧。

  库柏并不比一年前强壮,攻击他的人也并不是不如以前那样强壮。前后不同的地方在于库柏自身的心态。他已经不顾恐俱,面对危险。他决定不再听凭那些恃强凌弱者的摆布。他要改变他的世界,他后来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库柏给自己定下了一种身份。当他在街上痛打那三个恃强凌弱者的时候,他并不是作为受惊吓的、营养不良的库柏在战斗,而是作为荷拉修书中的人物罗伯特·卡佛代尔那样的大胆而勇敢的英雄在战斗。

  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面自己处于逆境的事实。打起勇气,勇敢面对,只有面对才有可能走出逆境。

  你是哪一个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卡耐基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在她的生活中仿佛总是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第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人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期间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人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人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

  “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他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生问到:“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逆境能够使人坚强,也会使人脆弱。从来没有人能在经历磨难后而毫无改变;只是有些人能超越它并站立起来,而有些人则会被逆境击垮。

  选择你所知道的

  杰出的人之所以比一般人杰出,在于他比一般人付出的更多,更加努力,更爱动脑筋,更能掌握自己。

  ——塞西尔

  西班牙曾有位叫彼得罗一世的国王,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正义的象征。这天彼得罗一世宣布他将公开选拔法官。

  三个人毛遂自荐,一个是宫廷的贵族,一个是曾经陪伴国王南征北战的勇敢的武士,还有一个是普通的教师。在宫廷人员和三个候选人的陪伴下,国王离开王宫,率领众人来到池塘边。池塘上漂浮着几个橙子。

  “池塘上一共漂着几个橙子啊?”国王问贵族。贵族走到池塘边,开始点数。

  “一共是6个,陛下。”

  国王没有表态,继续问武士同样的问题:“池塘上一共漂着几个橙子啊?”

  “我也看到了6个,陛下!”武士甚至没有走近池塘就直接回答了国王的问题。

  国王没有说话。

  “池塘里有多少个橙子啊?”他最后问教师。

  教师什么也没有说,径直走近池塘,脱掉鞋子,进到水里,把橙子拿出。

  “陛下,一共是3个橙子,因为它们都被从中间切开了。”

  “你知道如何执法,”国王说,“在得出最后的结论之前,应该证明,并不是所有我们看到的就是事情的真相。”

  我们一生遇到的许多事情,就像一艘刚刚经过惊涛骇浪洗礼的船,看似平静的海面上,依然存在着暗礁潜流,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因此,凡事不可妄加评判,一定要慎思斟酌,弄清事情的真相。

  一堵空白的墙

  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拥有财富,而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罗伯逊

  从前有两个患重病的人,住在同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间很小,只有通过一扇窗子去看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人,在治疗中,被允许下午坐在床上一个小时(有仪器从他的肺中抽取液体),他的床靠着窗,但另外一个人终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当下午睡在窗旁的那个人在那仅有的一个小时内坐起的时候,他都会描绘窗外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园里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球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自己已经亲眼目睹外面发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里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看外面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这么想,就越想换床位。他一定得换才行!有一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瞧,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同伴的呼吸已经停止了。

  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只能静静地抬走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了他,帮他换了位置,使他觉得很舒服。他们走了以后,他用手肘撑起自己,看向窗外……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病人的贪婪让他连往日的欢乐源泉也一并失去了,自私与冷漠,是人类的心灵癌变,心灵美丽,无论它是一堵白墙还是铁丝网,都会看到窗外的美景。

  最高奖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林肯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她的弟弟戴维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里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10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的心里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他的一生都应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那场婚礼给库斯特印象最深的一幕是:

  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的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库斯特茅塞顿开。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同样,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1000多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重新刊载一次。

  “上帝是公平的”,这是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每件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过分去索求,珍惜眼前的一切,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快乐起来。

  凡事要想开点儿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小时候有一天,卡内奇到一间没人住的破屋里玩。玩累了就把脚放在窗台上休息。这时,一个轻微的声音惊得他一跃而起,没想到左手食指上的戒指此时钩住了一只铁钉,竟把手指拉断了。

  卡内奇当时吓呆了,认为今生全完了。但是后来手伤痊愈,也就再没为这事烦恼过。现在,卡内奇几乎不再想左手只剩四根手指的事了。

  几年前,卡内奇在纽约遇见一个开电梯的工人,他失去了左臂。卡内奇问他是否感到不便。他说:“只有在纫针的时候才会感到不便。”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小说家达克顿曾认为除双目失明外,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但当他60多岁、双目真的失明后,却说:“原来失明也可忍受。人能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感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

  我们并不主张人应逆来顺受,就是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该奋斗不止。但对无可挽回的事,就要想开点儿,不要强求不可能的结果。

  话剧演员波尔赫德就是这样一位达观的女性。她风靡在四大洲的戏剧舞台达50多年。当她71岁在巴黎时,突然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伤势严重,引起了静脉炎。医生认为必须把腿部切除,他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波尔赫德,怕她忍受不了这个打击。可是他错了。波尔赫德注视着这位医生,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她在轮椅上高声朗诵戏里的一段台词。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回答:“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

  后来,波尔赫德继续在世界各地演出,又重新在舞台上工作了七年。

  生活犹如一首诗,有大海的波涛翻滚,有湖泊的明净致远;生活犹如一幅画卷,赤橙黄绿青蓝紫,由你来亲自调配。

  智慧的痛苦

  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欢乐,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就不成为智慧了。

  ——纪伯伦

  安德莱耶维奇手拿报纸,坐在沙发上打盹儿。突然,有人急促地敲窗,这位安德莱耶维奇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住在八楼,而且他这套房间是没有阳台的。起初,他只当是自己的幻觉。但是,敲窗声再次传来。陡然,窗户自动打开,窗台上显现出一个男子的身影,这人穿着长长的白衬衫。

  安德莱耶维奇惊恐地暗想:“是个梦游病患者吧,他要把我怎么样?”

  只见那男子从窗台跳到地板上,背后有两个翅膀摆动了一下。接着,他走到沙发跟前,很随意地挨着安德莱耶维奇坐下,说:“深夜来访,请您原谅。不过,这是我的工作。有人说,我们天使逍遥自在,终日吃喝玩乐,其实那是胡言乱语。实际上,他对我任意欺压,刻薄着呢。”

  安德莱耶维奇一下子没弄懂,问:“这个‘他’是谁呀?”

  天使压低声音回答:“我告诉你吧,是上帝!”

  “哦,明白了,明白了。那么,上帝或者您,找我有事儿吗?”

  天使说:“您要知道,我是奉他的命令来找您的。我负责分配上帝所赐的东西,也就是智慧。每个人都应该分配到智慧,或多或少罢了。可是昨天我查明,我一时疏忽,您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也就是说,我忘了分配智慧给您。”

  安德莱耶维奇怒气冲冲,从沙发上一跃而起:“什么,什么?您怎么能够如此粗心大意!快把我应有的一份交给我!别人的我管不着,可我的一份,劳驾,快交给我吧。哼,难道我低人一等?”

  天使安慰他:“我正是为此而来。我完全承认自己的过错。我尽力弥补,为您效劳。我给您送来的,不仅是智慧,而且是大智大慧!”天使从怀里取出一只小塑料袋,里面五颜六色,流光溢彩。

  安德莱耶维奇接过小塑料袋,藏进床头柜的抽屉里,转身说:“谢谢您想起了我!要不然,我就会这么一点智慧也没有、傻头傻脑地混一辈子啦!”

  “如今全安排好啦!我真为您高兴!现在,您将享受到苦苦怀疑的幸福!”

  “什么,什么?怎样的怀疑?”

  “苦苦的怀疑。”

  “这是为什么?非苦不可吗?”

  “那当然。此外,您还将猛猛地摔跤,飞速地升迁!”

  安德莱耶维奇没听清楚:“飞速地升迁?那好哇,还有什么?”

  “猛猛地摔跤!”

  安德莱耶维奇警觉起来:“唔,那么,还会怎么样?”

  “您还会由于暂时不被理解的孤立而感到一种崇高的自豪。”

  “暂时不被理解?您不骗人?的确是暂时的吗?”

  “当然,暂时的!不过,这段时间可能比您的一生还长得多,但是您将经常具有一种创造的冲动!”

  安德莱耶维奇皱眉蹙额地说:“创造的冲动?还有什么?您全爽爽快快说出来吧,别折磨人了。”

  “哦,还多着呢。也许,甚至要为所抱的信念而牺牲生命,死而无憾!”

  “一定得……得死吗?”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获得人们敬仰的、万世流芳的伟大幸福。”

  安德莱耶维奇沉默片刻,使劲地握握天使的手,说:“喔,好吧,谢谢您,感谢之至!”等天使飞出窗户,安德莱耶维奇就从抽屉里取出小塑料袋,准备丢进垃圾通道。

  转念一想,又下了楼,走进院子,找了个阴暗角落,把一塑料袋大智大慧深深地埋入土中。

  智慧本身并不让人痛苦,带来痛苦的是自己产生了本身无法理解或无法承受的智慧,但这样的智慧仍然是神圣的,虽然同时也是痛苦的。

  敞开胸襟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珍妮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颗珍珠是她母亲在她赴美求学时给她的。

  在她离家前,她母亲郑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给她这颗珍珠,告诉她说:

  “当女工把沙子放进蚌的壳内时,蚌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另一个是想办法把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蚌开始把它的精力营养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时,蚌就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沙子裹上蚌的成分越多,蚌越把它当做自己的一部分,就越能心平气和地和沙子相处。”

  母亲启发她道:“蚌并没有大脑,它是无脊椎动物,在演化的层次上很低,但是连一个没有大脑的低等动物都知道要想办法去适应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把一个令自己不愉快的异己转变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人的智能怎么会连蚌都不如呢?”尼布尔有一句有名的祈祷词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能,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我们凭什么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过不去呢?打牌时,拿到什么牌不重要,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才是最重要的。

  特殊的圣诞节

  任何幸福,都不会十分纯粹,多少总掺杂着一些悲哀。

  ——塞万提斯

  圣诞节快要到了。芬达对父母说,芬达想要的圣诞礼物是一匹小马。为了使父母充分理解他的要求,芬达强调说,除了小马,别的礼物他一概不要。

  “除了小马,别的一概不要吗?”父亲问芬达。

  “一概不要!”芬达回答。“一双高筒皮靴也不要吗?”

  芬达犹豫了一下,芬达确实喜欢高筒皮靴,但芬达不想改变初衷,“不要!我不想要皮靴!”

  “那么糖果呢?圣诞老人通常是把礼物塞进袜子里的呀!小马怎么能塞进袜子里呢?”

  是啊!芬达知道圣诞老人将从烟囱钻进屋子,他怎么能带一匹小马钻进烟囱呢?但是芬达不想后退。芬达坚决地说,他想要的就是一匹小马,如果得不到小马,他就什么也不要,一概不要!

  平安夜晚,芬达把他的长袜与姐妹们的长袜并排挂在一起。

  第二天圣诞节,芬达和姐妹们在早晨6点醒来。他们急匆匆地跑下楼,来到壁炉前,各种各样精美的圣诞礼物堆放在那里,姐妹们跪在地毯上,每人面对着一堆礼物,她们惊喜地欢叫着,只有芬达的袜子是空的,依旧挂在那里,空瘪瘪的。

  芬达记不得当时哭没哭,但是芬达记得姐妹们都哭了。她们追随芬达跑回他的小床,他们齐声大哭。芬达觉得愤愤不平,哭有什么用?他起身穿好衣服,把姐妹们赶走。芬达独自来到马棚里,四周没有人,芬达暗自落泪,无声的哭泣。母亲走过来安慰芬达,但芬达不需要安慰,母亲只好无奈的走回屋子,随后芬达听见她大声地指责父亲。

  姐妹们又来了,芬达发了脾气,从她们身边跑开。芬达闲逛到房前,坐在门前的台阶上。芬达感到委屈,哭了一场。芬达深深地伤心了。芬达的家人一定也伤心了,但远不如芬达深切。芬达看见父亲不时向窗外张望,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无言地看看那里,又似乎在期待着什么。他把窗帘拉向窗后,想躲开芬达的视线。但是芬达仍然可以看到父亲的脸,一脸的焦虑不安。

  过了一两个小时,芬达望见一个人牵着马沿街走来。那是一匹小马,马背上有一副崭新的鞍座:这是芬达见过的最精美的马鞍,而且是一副儿童马鞍。骑马人走近了,芬达清楚地看到一匹真实的小马,黑鬃黑尾,额头上有一颗白星。这是一匹芬达梦寐以求的小马啊!

  骑马人走过来,口中念着每家的门牌号码,芬达心中升起希望,一种不敢奢想的希望。可是,骑马人从他门前走过去了,连同那匹小马,还有那崭新的马鞍。

  太残酷了!芬达跌坐在门前,双手抱头,眼泪又涌了出来。突然芬达听见一句问话:“喂!小朋友,你认识一个叫芬达·斯蒂芬的男孩吗?”

  芬达拾起眼泪,骑小马的人站在我面前。

  “噢!”芬达惶惑地甩掉眼泪,“就是我。”

  “太好了!这是给你的小马。我一直在找你的家,你家大门上的号码为什么不钉在显眼的位置呢?”

  欣喜涌上心头。芬达向他跑去,“停下来。”芬达急不可耐地要骑小马。

  那人继续嘟哝着:“我7点钟就来了,但是找不到。”芬达根本听不见他在说什么。芬达太高兴了!太兴奋了!芬达骑上马,口中叫着,在街上跑起来。如此骏美的小马,它是芬达的啦!

  在街上跑了一会儿,芬达调转头一溜小跑回到自己的马棚。父亲、母亲、姐妹们,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中,都在为芬达忙碌着。他们把马棚马具收拾得井井有条。

  圣诞节啊!那是父亲精心筹划的一个圣诞节。后来,芬达父亲常常问他,那个圣诞节对你来说是最好的呢,还是最坏的?儿时的芬达一直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个悲喜交加的圣诞节。

  不要抱怨不幸,怨天尤人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并且轻易错过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你身边发生的事情要永远充满希望和热忱,相信所有的不幸的事情都会烟消云散。

  打鞋带的主意

  人最凶狠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

  ——高尔基

  形形色色的人来擦皮鞋,多数是友善和蔼的,可是这个穿黑色外套的男人却不同,凯特刚瞅他一眼就有这种印象了。她觉得他好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面。

  “孩子,你一个礼拜赚多少钱?”他问凯特,问话的语气让人感到是在揶揄。

  凯特没有回答他。他又继续说话了:“我像你这样的年龄时,已经赚了很多很多钱。”他两眼不停地扫视四方,凯特却一直回想在哪里见过他。蓦地,她想起来了,在邮局见过他的画像,他是个逃犯,是警察要抓的人。

  他说:“你知道,人们欠缺的是想像力,擦皮鞋就是一种缺少想像力的工作。”凯特尽快擦他的皮鞋,只想越快擦完越好。他又说:“16岁时,我就赚了两千五百美元。”

  就在那时,凯特突然想起来,两千五百美元?五千美元?或两万五千美元?凯特不能确定。但她知道,抓到这个人可以领到一笔巨额的悬赏。可是,我又能如何呢?难道用鞋油罐子打他不成?像他这么高大的人,可以一脚把我踩倒。凯特想,要是现在有人来就好了。

  他继续说:“除了要有想像力外,还要有敢于冒险的勇气。其实,你可以在鞋带、鞋油之类的小本买卖上动点脑筋。”

  突然,凯特看见戴利警官从街上走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凯特把这个人的两只鞋的鞋带绑在了一起。他一看到戴利警官就说:“好了,孩子,我要走了。”

  警官走到门窗时,凯特大声叫了起来:“戴利警官,快来抓人哪!这个人是你们通缉的逃犯!”

  “住嘴!”那个人咆哮道,凯特看到他手里有支手枪。他想逃走,但是没能跑掉。他摔倒在地上,跌了一个嘴啃泥。

  几分钟后,戴利警官告诉凯特,她可以得到七千五百美元的赏金。他说:“你真聪明。”凯特不好意思地说:“啊!不是我聪明,是他提醒我的。他告诉我要有勇气和想象力,可以在鞋带、鞋油之类的小本买卖上动动脑筋。你看,我只不过是在鞋带上打了点主意而已。”

  聪明的人谦虚,在生活中每一点一滴都能有所学习;骄傲的人狂妄,卖弄自己的同时也在自掘坟墓。

  面对最坏的情况

  了解和面对逆境,远比如何接受顺境重要得多。

  ——马丁·赛力格曼

  吉米是纽约的一个油商,他向朋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我被敲诈了!”他说,“我不相信会有这种事。简直是电影里的镜头。我主管的石油公司里有些运油司机把应该给顾客的定量油偷偷克扣下来卖掉。

  一天,一个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来找我,向我要红包。他说他掌握了我们运货员舞弊的证据。他威胁说,如果我不答应的话,他就把证据转交给地方检察官。这时我才知道公司存在这种非法的买卖。当然这与我个人没有什么关系,但我知道法律有规定,公司必须为自己职工的行为负责。而且,万一案子打到法院,上了报,这种坏名声就会毁了我的生意。我为自己的生意骄傲——那是父亲在二十四年前打下的基础。

  “当时我急得生了病,整整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着。我一直在这件事里打转转。我是该付那笔钱——五千美金;还是该对那个人说‘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办吧!’呢?我一直拿不定主意,每天都做噩梦。”

  “星期天晚上,我随手拿起一本书:《怎样不再忧虑》。当我读到威利·卡瑞尔的故事时,看到这样一句话:‘面对最坏的情况。’于是我向自己提问:‘如果我不给钱,那些勒索者把证据交给地检处的话,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呢?答案是:毁了我的生意——仅此而已。我不会被抓起来,仅仅是我被这件事毁了。于是,我对自己说:好了,生意即使毁了,但我在心理上可以承受这一点,接下去又会怎么样呢?也许我得另找个工作。这也不难,我对石油行业很熟悉——几家大公司也许会雇用我。我开始感觉好过多了。长时间以来的那种忧虑也开始逐渐消散。我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当然也能开始思考了。我清醒地看到了下一步——改善不利的处境。我思考解决办法的时候,一个崭新的局画展现在我的面前。如果我把整个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也许能找到一条我没有想到的新路。我过去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完全是因为我只是一直在担心而没有好好地思考。我立即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就去见我的律师——接着我上了床,睡得安安稳稳。

  “第二天早上,我的律师让我去见地方检察官,把整个情况全部告诉他。我照他的话做了。当我说出原委后,出乎意料地听到地方检察官说,这种勒索已经连续发生几个月了,那个自称是‘政府官员’的人,其实是个警方的通缉犯。在我为无法决定是否该把五千元美元交给那个职业罪犯而担心了三天三夜之后,听到他这番话,真是长长地松了口气。

  “这次经历给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现在,每当我面临会使我忧虑的难题时,都会首先想想: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无论在事业或生活的任何方面,我们都可能需要尝试恰当的冒险。当然,在冒险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冒险,必须认真权衡得失——时间、金钱、精力以及其他牺牲或让步。

  神秘的乘客

  良心的法则永远不会休庭。

  ——托·富勒

  很多年以前,当雅各布还是个小伙子时,他每天上下班都是坐火车。由于没有家室,他每天总是工作到很晚,常深夜乘车回家。

  一天深夜,雅各布乘火车回家。在同车厢的人中,有一位小个子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个很大的购物袋。他一看到她上车,就蓦地想,她一定是那种很健谈的人,也就是一路上没完没了与你说个不停的那种人。“千万别坐在我身边!千万别!”他心想。她的确没有坐到雅各布身边,她坐在了他的对面。

  火车每站都停,但每次都是下车的人多,上车的人少。小个子老太太环顾周围,看着人们上上下下,然后朝雅各布笑笑。就这样,一直到车厢里只剩下他们两个。此时,她笑声更大了。要说她的举止让雅各布感到紧张,有些言过其实,但确实让他感到不可理解。

  “很高兴,就剩下我们两个了,”她神秘地说,“因为我还有一些事必须要做。”就在这个时候,她身体前倾,将手伸进她那个大大的购物袋。她从袋子里拿出一把大号螺丝刀。当她拿着螺丝刀对着他的时候,雅各布注意到螺丝刀头部被磨得很平。他以为她要对自己做什么,吓得够戗。“对不起,年轻人,可我不得不这么做。这些孩子让人怕!他们总是拧松这些螺丝!”说完,她就突然转过身子,开始拧紧挨着他们的那扇车门上的螺丝。把门上所有的螺丝都拧紧之后,她把螺丝刀又放回到大袋子里,满意地坐到座位上。她没再说一句话,下一站就下车了。

  此刻,雅各布的脸色一定看上去非常苍白,因为他在皮卡迪利大街下车时,发现列车长注意到他:“你还好吗,朋友?”

  “不好,简直糟糕透了!”他回答道,并且告诉他在车上所遇到的一切。他听了一点也不感到吃惊。“噢,她呀!是的,我们知道她的一切!”

  他笑着说,“她不伤害人。”

  然后,他就给雅各布讲了她的故事:3年前,老太太的儿子儿媳因公去了国外,留下孙子让她照看。可悲的是,孙子在乘坐这趟火车去上学时,因为车门上的一个螺丝松动,靠近门边站着的孩子,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尽管事故与老太太一点关系也没有,可她感到自责,因为孩子是由她看管的。打那以后,她就总是在火车上拧紧车门上的螺丝,希望赎回“过错”。

  “真太不幸了!”听他讲完这些,雅各布感慨道,“可你们就不能阻止她吗?”

  “我们试过,”列车长苦笑着说,“可谁也阻止不了她,她照例不时上车检查每节车厢门上的螺丝是否松动,不是紧紧这个,就是紧紧那个,直到确信每个螺丝都安全牢靠。时间长了,我们都把她当成了我们中的一员。”

  雅各布不禁开始由衷地敬佩这位“神秘乘客”了。

  上帝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安了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是良心。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时,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

  从清扫工开始

  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东西,但有一样东西不行,这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自由。

  ——弗兰克

  维斯卡亚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牛的机械制造公司。公司的丰厚待遇对众多的人才产生着诱感。但由于竞争的残酷,以及公司的对外保守,使得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扫兴而归。但史蒂芬是个例外。

  史蒂芬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材生。与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之门外。史蒂芬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瞒天过海”的策略——假装清扫工。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无论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分派他到列车间清扫废铁屑。

  一年来,史蒂芬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而劳累的工作,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20世纪末90年代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来,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开会商议对策,会议进行一大半却未见眉目时,史蒂芬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

  在会上,史蒂芬把对这一事情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就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扫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史蒂芬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史蒂芬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万物,往往是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踏踏实实从最基本的做起,才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青瓷座钟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爱因斯坦

  一个星期五的早晨,乔治和尼娜从报上看到一则大拍卖的广告。

  “我对大拍卖很感兴趣,”尼娜说,“不过我可不能去,因为今天我要上班。你去吧,乔治,今天你有空。”

  于是,乔治上了大拍卖市场。有一台青瓷座钟正在出售。

  “我喜欢那座钟,”他思考着,“尼娜和我都需要一台好座钟。”

  乔治花了10美元,买了这座钟,他非常高兴。

  他将钟拿回家,把它安放在起居室里。可是,秒针突然不走动了!他摇了几下,针又走动起来……然而,一会儿又停了下来。

  “这座蹩脚钟是走不动的,”他盘算着,“我花了10美元,它却无法使用!”所以十分生气。

  乔治把这钟拿到钟表修理所那儿。

  “这是台好钟,”修理匠说,“我可以把它修好,只要花15美元。”

  “不,谢谢,”乔治说,“要价太高了。”

  “我怎么办呢?”乔治考虑着。

  突然,他闪出一个念头。

  他把钟拿回拍卖市场,这是吃午饭的时候。乔治问拍卖商:“请问,我能把这座钟卖掉吗?”

  “我没有把握,”拍卖商回答,“下午我可以试试看,就交给我吧。4点钟左右,请你再来!”

  乔治按时来到拍卖行,拍卖商说:“我把你的钟卖了20美元。”

  乔治高兴极了!他从拍卖商手里接过钱,立即返回家去。

  “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乔治对尼娜说。

  “可是我将会使你大吃一惊!”尼娜说,“今天我们下班早,我就到了拍卖市场。”

  她把一包东西放到了起居室的桌子上,神采飞扬地继续说道:“我仅仅花了20美元,就从拍卖市场买到了这东西。”

  尼娜把包裹打了开来,原来是一台青瓷座钟。

  “那你的好消息是什么呢,乔治?”她问道。

  ……

  这是一段青瓷座钟的奇妙历程,不管座钟最后到了谁的手中,期间的每个拥有者都获得了快乐,不是吗?因此很多时候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好好享受争取的这个过程。

  重要的一课

  灾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拿住刀刃会割破手。

  ——洛威尔

  那天的风雪下得可真大,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从屋顶,从看不见缝隙的墙壁,鼠叫似的“吱吱”而入。

  大家心底都在叫冷,一屋的跺脚声。

  鼻子被冻得红红的雷科巴老师挤进教室时,一股等待了许久的风,趁机席卷而人,墙壁上的《世界地图》一鼓一顿,愤怒似的卷向空中,接着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这时,往日很温和的雷科巴先生一反常态:满脸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立即安静了下来,学生们惊异地望着雷科巴先生。

  “请同学们放好书本,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干吗?”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这么冷的天要我们站出去,而且是站在大雪之中,老师是不是疯了?”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即使雷科巴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死命令”,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强壮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西南角,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南是一口池塘,但是现在操场、菜园和池塘都融为了一体,肉眼根本就辨不出,哪是哪。

  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借着南风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弄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锋利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学生们像一群刚从狼窝逃出的绵羊,再次见到凶神恶煞的狼一样,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雷科巴先生没有说什么,面对学生们站定,脱下羽绒衣,毛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

  “快到操场上去,站好。”雷科巴先生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学生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学生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

  瘦削的雷科巴先生只穿一件白衬衣,衬衣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学生们规规矩矩地立着。

  五分钟过去了,雷科巴先生平静地说:“解散。”

  回到教室,雷科巴先生说:“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你们站半个小时,你们也顶得住,叫你们只穿一件衬衫,你们也顶得住。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学生们很庆幸,自己没有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他们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在人生的漫漫里程中,多数人过多地关注了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人的一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生活中,面对这些困难的处境时,只有努力向上,靠自己积极进取,永不服输,才能克服种种难关。

  天生我才必有用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马林医生在读医科大学时,觉得一个医生让身体残废永不能复原的人和病入膏肓的人苟延残喘是最愚蠢的行为。马林主张让那些人无痛苦死亡,并且常和同班同学辩论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何必要来学医呢?”他的同学抗议道,“照顾残废和病入膏肓的人,正是医生的天职!”

  马林总是反驳说:“医生的责任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如果病人完全没有康复的希望,那还是让他死了好。”

  快毕业的一个晚上,他在医院值班,为一位住在贫民区的德国移民妇女接生。这位已有9个儿女的贫穷的母亲所产下的婴儿,一条腿比另一腿短了许多。马林例行公事地向婴儿口中吹气,让他呼吸。但过了一会儿,马林心中就浮起一个念头:“何苦呢?他一辈子都会一瘸一拐地走路。别的小孩一定会叫他‘跛子’。我又何必帮他活下去?这个世界才不会缺少他这样的一个人呢。”

  不过马林内心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无法制止自己不去使那只肺脏运动,于是他继续努力。终于,婴儿发出喘气的声音,小脸渐渐红润,并且开始呱呱地大哭起来。

  马林医生收拾好医具就离开了,一路上他不断谴责自己。他自言自语地埋怨着:“我真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家人这么穷,本来小孩已经太多了!我为什么还要救这个有缺陷的小孩呢?少几个这样的残废人,对世界只有好处。”

  很多年过去了。马林医生已经迁到一个小工业城市去行医。他的医术精湛,年轻时的激进思想已不复存在,如今的他只是许多辛勤工作的医生中的一个,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他救死扶伤,即使病人生不如死,因为希腊名医、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思想,终于战胜了他的偏激。

  马林医生是个不幸的人,他的独子和儿媳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小孙女巴巴拉便由他抚养。他对她爱护备至。但在孙女十岁那年的夏天,一天早晨,她醒来时说觉得颈部僵硬,手和腿都痛。

  起初马林医生以为是小儿麻痹症,后来才晓得这是一种罕见的病毒传染病。由于病症不常发生,医学课本中只浅显地提了一下。马林行医一生亦从未遇过此症,请教几位神经科医生,他们也都束手无策。他们表示这是绝症,会逐渐恶化,最后病人会全身瘫痪或部分瘫痪。

  “不过,最近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个神经科的医生对马林说,“文章里谈到他曾治愈身患这种绝症的病人。他的名字是密勒。如果我是你,就会和他联络。”马林带了巴巴拉到密勒医生的小型医院里,密勒医生曾在那里以创新性的物理疗法治愈过各种瘫痪的病人。马林发现,密勒医生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密勒医生发觉马林医生正注意他的腿部,便说:“就因为我这条跛腿,小孩都把我当自己人。孩子们叫我‘跛子’,他们都觉得这绰号很有趣。我喜欢这个绰号。我觉得比我的真名更亲切。我的名字叫泰迪鄂斯,我一直认为这个名字过于严肃。我父母为我取这名字,是为了纪念那个为我母亲接生的医科大学生。”

  泰迪鄂斯!马林医生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他回想起当年做医科学生时曾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才不会缺少他这样的人呢。”那时是多么的盲目啊!

  面对着这位能令巴巴拉重新走路的医生,他伸出了手。

  他说:“有的人虽然有眼睛,对世界却毫无见识,比起这样的人,跛脚有什么关系。”

  曲折,在人生的旅途中难以避免。面对曲折,有人失却了奋进的勇气,熄灭了探求自身价值的热情,而有人却确立了进取的志向,鼓起了前时的风帆,从而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继续阅读:第二章 挣脱思维的樊笼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