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去探过你的父兄了。你爹暗示我不必管他,他会将责任一肩扛起。”
听到这里,沈氏到底哭了出来,她爹这样说是下了决心去死的。他的死,或许能换来几个儿子的生,也能让沈家保留一点血脉。
“这样也好,我会留在娘的身边。”
沈氏转了身。
“你保重吧。”
沈氏就这样离开了,离开了她生活多年的地方。
此时四皇子的心情也很是失落,沈家出事,断了他一条臂膀,让他的势力削弱了许多。他不是没考虑过另娶一位武将世家的女子为正妃,但却放弃了!
他如今必须韬光养晦,示弱于人。
其实,有季常这个做户部尚书的岳父,并不差!而且,季常向来不结党营私,做事公允,办事严谨。别看皇帝在奕世子和季七事情上摆了季家一道,但还是肯重用季家的。
“殿下,您要去长公主府看望季侧妃和两位小主子吗?”
冷月问道。
“今晚有些迟了,去别苑。”
“是。”
四皇子在别苑一住就是小半月。这半月里,他每日都会去长公主府探望季芷雅母子三人一次,却没有留宿。毕竟季芷雅在坐月子呢。
沈氏搬出四皇子府,回了沈府。这个宅子本是沈从文给她的嫁妆之一,占地五十多亩,三进三出。但沈家人太多,住的比较拥挤。
沈家女眷和孩子也搬到新的沈府来了。
四皇子不知想什么,将那座庄子和附近五百亩良田转到了沈氏名下,甚至还给了她好几间商铺。商铺就算不用来自行做生意,租赁出去也是不小的收益。
沈氏叹口气,倒是都收下来。
毕竟,沈家没了从前的家当,如今只靠着她的嫁妆过活。她离开四皇子府的时候,嫁妆都带了出来。事实上,比起她当年出阁时带入四皇子府的,这些年做正妃时得了不少好东西。
沈氏带走东西时,四皇子府根本无人查看和阻拦,或许是得了四皇子授意。不管四皇子是为名声还是其它,做得也还是够厚道了。
如此,沈氏去了沈府后住在沈老夫人旁边的一个院子里,将手上的财物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转给沈老夫人用于应付府里花销;一部分她锁在自己住的小院库房,以防万一。最后一部分才是她最喜欢的东西,也悄悄收了起来,不打算给任何人。
沈家女眷都十分感激,但也都明白再想过从前那样的好日子,是不能了。沈家所有的宅邸、良田、产业及家中好几千万的财物被充了国库,即便是娶进门的媳妇们的嫁妆也没归还。
令人格外着急!
却没办法。
沈老爷和几个公子都在牢里呢,新的‘沈府’是沈氏贡献出来的,连公中使用的钱财也是她拿出来的。可沈氏不是四皇子妃了。
没权没势的沈家,在京中十分艰难。
沈老夫人不是没想过回老家的,那里还剩一座老宅。可沈老爷等人的判决结果没出来。为了沈家,她的女儿连四皇子妃都做不成了。
“娘,你别想太多,有六部尚书帮忙求情,或许皇上会宽大处理。”
沈氏劝慰道。
“娘明白。孩子,苦了你!你也是傻,好端端的怎么去自请下堂。”
沈老夫人老泪纵横。
“好日子谁不想过?娘,我不自请下堂,季家怎肯帮忙?没季常出面,那些尚书大人们无缘无故的凭什么帮我们沈家?难道真能大发善心?你可知朝廷原来的意思是要判沈家女眷和孩子流徙的。”
“什么?”
“别怕!我跟季家和四皇子做了交易。我给季芷雅让位,他们家就帮忙到底。首先,让朝廷免了沈家女眷和孩子的‘罪’,大家可留在京城,也可离开。接下来,是营救爹和几位哥哥。能不能救下来,却很难说!”
沈氏叹道。
“我就知道那些人是会落井下石的。可怜的孩子!”
“娘,四皇子告诉我这场打败仗沈家一定要有人出来负责扛。但到底是谁,皇上还没决定。所以,我们只有等,等着那最终结果。”
“你的意思是你爹和哥哥们不一定都能回来的。”
沈老夫人心痛不已。
“是的。穆刑之带人去前线了,他是去替沈家收拾残局的。我看四皇子的意思,穆家很有能耐,或许能打一场胜仗。若真如此,皇上龙心大悦,没准能再宽厚一些。”
沈氏又道。
“但愿吧!”
如此,沈家女眷照看着年幼的孩子们,在新沈府里安分的待着,除了偶尔花钱打点大理石监牢去探望沈从文等人外,并不轻易出门。
沈家男丁中,除了八岁下的孩子能在府中,其余的也都跟着下了大牢。只他们不像沈从文几个被关在死牢罢了。可这些一向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入了大牢,怎吃得消那些苦头?
对此,沈氏也没了办法。
京中贵族和能臣都避着沈家。
与此同时,在长公主府坐月子的季芷雅,却是一副如沐春风的模样。沈家会垮掉,是她没有想过的。她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居于人下,百般委屈……
“季侧妃,看来奴婢等很快就要改口唤您四皇妃了呢。”
“呵呵!不过,在圣旨公布天下前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可逾越。莫要急在一时!省得找人话柄。”
季芷雅看了看心腹大丫鬟,才说。
“是,奴婢等领会的。”
“嗯。对了,四殿下在何处?”
“好像是去了别苑。不过,四殿下吩咐了人将府中主院新修缮和装潢一番,全是按您的喜好呢。这回,只等您和两位小主子回家咯。”
“那就好!对了,沈氏将嫁妆都带走了吗?”
“是呢,四殿下还送了她一点东西。”
“无妨!不过是为名声计。今后,四皇子府再无沈氏了。哼!”
季芷雅嘴角轻扬。
一旁的下人无不奉承。
如此,又过了一个月,待四皇子府内院主母的院子装潢好,重新打开院门的时候,府里上上下下都忙碌起来,挂红绸,摆鲜花,人人精神抖擞,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