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的观念
信仰坚定的人是一刻也不会迷失方向的,他的灵魂将冲破炼狱的烈焰,直奔天堂极乐世界。
——温塞特
林肯虽然贵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但在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圈子里,却常常是人们的笑料。所有基督教国家的报纸都在嘲笑他的风范。他所颁发的政府文件行文过于简单明了,这一点也让政客们感到震惊,他们希望这些文件能够更正式一些。对于所有这些反对意见,林肯仅仅简单地答复道:“人们看得懂就行了。”
甚至在华盛顿,他也遭到了嘲弄,人们给他取了各种绰号,叫他“猿人”、“木头脑瓜”、“人兽怪物”。后来,他知道了别人对他的这些嘲弄和讽刺,他对自己说道:“喂,亚伯拉罕?林肯,有些人这样对你,到底你是个人,还是一条狗?”他在弗雷德里克堡对这种种嘲弄和讽刺作了反击之后,又说道:“如果一个从地狱里跑出来的人受到的攻击谩骂比我更甚,那么,我都会同情他的。”
然而,普通民众的心却是和林肯在一起的。当时有很多人在欧洲人开办的制棉厂里做工人,生活十分拮据。由于棉花禁运,有的人几乎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没有一次起来抗议林肯的禁运政策。各地的劳工组织都信任他、同情他。
“在林肯身上,一切都配合得如此完美,甚至造物主也会指着他对全世界说,这就是我要造的人!”从古到今,还没有谁能比林肯更配得上这句话。
林肯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品格的完善,他的合作者说他“诚实到了顽固的地步”。他可以拒绝一切诱惑,绝不与有错误的一方为伍;或者,即使一开始不小心站错了立场,一旦发现,他也马上改弦更张,绝不助纣为虐。有一次,一位太太付给了他两百美元的律师费,他考虑了很久,还是把钱退了回去,并对这位老太太解释道:“您的案子还没有开审呢。” “可是这钱是你应该挣的啊。”那位太太说。“不,不,”林肯回答,“这不对。我只是在尽义务,这不应该收钱。”
品牌人生
当想到一个主意时应当去寻觅干的理由,而不是去琢磨不干的借口。
——凯蒙?威尔逊
“皮尔?卡丹”50年了。
品牌创始人皮尔?卡丹是20世纪时尚的革命先锋。他过人的创意在其经营理念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1922年,皮尔?卡丹在威尼斯出生。父母从法国移民意大利之初,压根儿没想到儿子将来会成为巴黎时尚界的佼佼者。卡丹在学校学的是管理,也曾为红十字会担任4年的会计,有过商务经验。
然而他学生时代的梦想却是朝巴黎服饰界发展。当时一个会算命的朋友看了他的手相后说:“我看到你的名字将会出现在世界各地,连悉尼都有。”不久,这位朋友给了他巴黎名设计师帕干的地址。就这样,他与时尚之都结了缘。
大战后卡丹进入帕干服饰公司工作,很受赏识。再后来他相继在凯波?瑞莉、迪奥服饰店累积经验,直到1950年,才在里希庞斯街自立门户。30岁不到的皮尔?卡丹成了当时法国最年轻的服饰店老板。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付出许多努力,夜以继日地工作,加上天赋和才华,才有如此的成果。”他满怀感慨: “我身体向来健康,长得也不赖,对于做生意、管理都在行。我感情生活精彩,交友圈又广,跟毕加索、米罗、达利、威斯康第等20世纪许多名人都有过交往。我觉得这一路走来,要什么有什么,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皮尔?卡丹一直想让高级服饰平民化,让更多人接受这些作品;更希望自己能成为受大众欢迎的设计师。
除了服饰的不断创新,皮尔?卡丹也设计戏服。他对戏剧兴趣浓厚,一度想走这条路。于是他在1970年设立“皮尔?卡丹空间”,邀请有才情的人登台并资助影坛新秀。杰哈德?巴狄尔、珍妮?摩尔都曾受惠于皮尔?卡丹;玛琳?黛德丽过世前还在那儿开过音乐会。
皮尔?卡丹也喜欢绘画、设计家用饰品。10年来,在其纽约的个人画廊,定期展出现代名家的作品。连办公室里的家具,也由他自己精心设计。
卡丹称得上是目前商品种类最多、散布最广的设计师。服装、饰品、香水、化妆品、床单、巧克力,甚至餐厅,都有他经营的项目。1981年皮尔?卡丹接手巴黎最负盛誉的美心餐厅,后来相继在纽约、北京、里约热内卢开了分店,并以“美心”之名,推出矿泉水、果酱、罐头、香水、餐具等日常用品。
卡丹过人的成就,使他成为第一位进入法兰西学院的服装设计师。为了工作,他几乎投入了自己所有的时间。他说:“我的娱乐就是工作。”
嗜赌的狂热
对于上帝来说,最愉快的娱乐,莫过于看一个男人能否与不幸的命运作斗争。
——塞涅卡
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安娜结为伉俪。同年4月,陀氏夫妇出国旅行。第一站是德雷斯顿。这里,嗜赌的狂热攫住了陀氏。他只身前往汉堡“试试运气”。两天后,作家就接二连三地给妻子写信,说他赌输了,叫她寄钱。他把钱输了个一干二净,只好典当了手表,才筹够路费回德雷斯顿。归来后,陀氏整天唠叨不停,怪自己带的钱不多,很难经得起失败,反输为赢。假如他有一笔可观的款子作后盾,肯定能赢。不久,陀氏收到《俄罗斯信使》编辑部汇来的一笔款。于是,前往日内瓦途中在威斯巴登逗留期间,他又赌了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把现款输得精光。为了把输掉的钱捞回来,他把妻子的结婚戒指、衣服送进当铺,东西刚刚当完,钱又输光了。有一次陀氏突然时来运转,一下子赢了将近4300个塔列尔(旧时德国一种3马克的银币)。安娜哀求、劝告他不要赌下去。可是陀氏无法摆脱嗜赌的冲动,又走进赌场,两三个小时后,就把那笔钱输掉了,只好再典当衣物。陀氏夫妇付不起房租,只得搬到一所偏僻、简陋的房子。楼下,是一家铁匠铺,从早到晚炉火熊熊,烟雾腾腾,铁锤叮当之声不绝于耳。陀氏夫妇叫苦不迭。无奈,安娜只好向母亲求援。钱汇来了,不出两天又输尽。安娜好不容易才把丈夫弄上开往日内瓦的火车。他们国外生活中这场噩梦始告结束。在日内瓦和再度居留德雷斯顿时,陀氏仍忍不住去萨克逊和威斯巴登赌博,同样遭到惨败。
陀氏赢了钱就兴高采烈。输了钱就非常痛苦。从赌场回来,他脸色苍白,疲惫不堪,焦躁不安,有时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甚至精神恍惚。碰到再也拿不出钱去赌,又借贷无门的时候,他便陷于极端绝望和可怕的抑郁之中,跪到妻子脚下放声大哭,谩骂自己是恶棍,祈求饶恕。赌场上的挫折大大破坏了作家的情绪,再加上输钱给生活带来的困窘,他坐卧不宁,无法安心从事写作。神经过度紧张常常导致癫痫发作,严重损害了作家的健康。连安娜也感到奇怪,丈夫在自己的一生中能够勇敢地承受那么多各种各样的不幸,如坐牢、上断头台、流放……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让嗜赌的狂热吞没自己的整个身心,以致陷在赌博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觉得,这甚至是他的一种耻辱,是他高尚的一种缺陷,对我亲爱的丈夫的这个弱点,我感到痛心和难过。”
1871年4月许,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威斯巴登赌场惨败后向妻子要钱时,由于内心的自责而感到巨大的痛苦,这痛苦对他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他保证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果然,后来陀氏再度4次出国,一次也没有去赌博。至此,这位文学巨匠终于摆脱了赌博的沉重锁链。
林肯的胡子
以思想和力量来胜过别人的人,我并不称他们为英雄,只有以心灵使自己更伟大的人,我才称为英雄。
——罗曼?罗兰
在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故居里,挂着他的两张画像,一张有胡子,一张没有胡子。在画像旁边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亲爱的先生:
我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非常希望您能当选美国总统,因此请您不要见怪我给您这样一位伟人写这封信。
如果您有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儿,就请您代我向她问好。要是您不能给我回信,就请她给我写吧。我有四个哥哥,他们中有两人已决定投您的票。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来,我就能让另外两个哥哥也选您。您的脸太瘦了,如果留起胡子就会好看些。 所有女人都喜欢胡子,那时她们也会让她们的丈夫投您的票。这样,您一定会当选总统。
格雷西
1860年10月15日
在收到小格雷西的信后,林肯立即回了一封信。
我亲爱的小妹妹:
收到你15日的来信,非常高兴。我很难过,因为我没有女儿。我有三个儿子,一个17岁,一个9岁,一个7岁。我的家庭就是由他们和他们的妈妈组成的。关于胡子,我从来没有留过,如果我从现在起留胡子,你认为人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可笑?
忠实地祝愿你
亚?林肯
第二年二月,当选的林肯在前往白宫就职途中,特地在小女孩居住的小城韦斯特菲尔德车站停了下来。他对欢迎的人群说:“这里有我的一个小朋友,我的胡子就是为她留的。如果她在这儿,我要和她谈谈。她叫格雷西。”这时,小格雷西跑到林肯面前,林肯把她抱了起来,亲吻她的面颊。小格雷西高兴地抚摸他又浓又密的胡子。林肯对她笑着说:“你看,我让它为你长出来了。”
同情的作用
“讽刺”和“怜悯”是一对善良的忠告者。前者含着微笑使人生可爱,而后者噙着泪水使人生神圣。
——法郎士
胡洛克是美国最佳的音乐经纪人之一。20多年来,他一直跟艺术家有来往,他曾担任查理亚宾的经理人3年之久。查理亚宾是最著名的男低音之一,曾风靡一时。然而,他却一直是个问题人物。他的行为像一个被庞坏的小孩,以胡洛克先生的特别用语来说:“他是个各方面都叫人头痛的家伙。”
例如,查理亚宾会在他演唱的那天中午,打电话给胡洛克说:“胡先生,我觉得很不舒服。我的喉咙像一块生的碎牛肉饼,今晚我不可能上台演唱了。”胡洛克先生是否立刻就和他吵了起来?哦,没有。他知道一个经纪人不能以这种方式对付艺术家。于是,他马上赶到查理亚宾住的旅馆,表现得十分同情。“多可怜呀,”他很忧伤地说,“多可怜!我可怜的朋友。当然,你不能演唱,我立刻就把这场演唱会取消。这只不过使你损失一两千元而已,但跟你的名誉比较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时,查理亚宾会叹一口气说:“也许,你最好下午再过来一趟。5点钟的时候来吧,看看我那时候觉得怎么样。”
到了下午5点钟,胡洛克先生又赶到他的旅馆去,仍旧是一副十分同情的姿态。他会再度坚持取消演唱,查理亚宾又会再叹口气说:“哦,也许你最好待会儿再来看看我。我那时候可能好一点了。”
到了7点30分,这位伟大的男低音答应登台演唱了。
君子之争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泰戈尔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但德国有一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鲁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杰西?欧文斯——黑种的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种族决定优劣。
在纳粹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跳远是他的第一项比赛。
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轮到杰西?欧文斯上场,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从跳板后起跳,结果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
他一再试跑,迟疑,不敢开始最后的一跃。希特勒起身离场。
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一个瘦削、有着湛蓝眼睛的雅利安种德国运动员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其实他不用自我介绍,没人不认识他——鲁兹?朗。
鲁兹?朗结结巴巴的英文和露齿的笑容松驰了杰西?欧文斯全身紧绷的神经。鲁兹?朗告诉杰西?欧文斯,最重要的是取得决赛的资格。他说他去年也曾遭遇同样情形,用了一个小诀窍解决了困难。果然是个小诀窍,他取下杰西?欧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英寸处,从那个地方起跳就不会偏失太多了。杰西?欧文斯照做了,几乎破了奥运纪录。几天后的决赛,鲁兹?朗破了世界纪录,但随后杰西?欧文斯以些微之优势胜了他。
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脸色铁青,看台上情绪昂扬的观众倏忽沉静。场中,鲁兹?朗跑到杰西?欧文斯站的地方,把他拉到聚集了12万德国人的看台前,举起他的手高声喊道:“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看台上经过一阵难挨的沉默后,忽然齐声爆发:“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举起另一只手来答谢。等观众安静下来后,他举起鲁兹?朗的手朝向天空,声嘶力竭地喊道:“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全场观众也同声响应:“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
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金牌的得失,选手和观众都沉浸在君子之争的感动里。
杰西?欧文斯创造的8.06米的纪录保持了24年。他在那次奥运会上荣获4面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多年后杰西?欧文斯回忆说,是鲁兹?朗帮助他摘得4面金牌,而且使他了解,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所创的世界纪录终有一天会被继起的新秀突破,而这种运动员精神永不磨灭。
无名小卒
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才能在于他善于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
——蓬皮杜
美国国内战争之后,约翰?爱伦与内战中的英雄陶克将军竞选国会议员。陶克功勋卓著,曾担任两三次国会议员。在一次竞选演讲时,他说:“诸位同胞们,就在17年前的这天晚上,我曾带兵在茶座山与敌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中睡了一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吃尽苦头、风餐露宿而屡建战功的人。”
陶克将军列举自己的成绩,想唤起选民们对他的充分信任,在竞选中取得优势。
约翰?爱伦说:“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睡觉的时候,我还携带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了寒风冷霜的味道,来保护他。”
论功绩,爱伦当然比不过陶克将军。如果他列举自己在什么时候歼灭过几个敌人,什么时候身上负过几处伤,那都不能在竞选中取胜。爱伦避开陶克将军功绩所构成的论辩前锋话题,截住了对方“后路”,只就战后休息这一点来讲。
将军虽然辛苦,毕竟还可以在树丛中安睡,战士则要站岗保卫他。对于这一个晚上来说,爱伦的“功绩”大于将军。因此,爱伦取得了选民的普遍同情。另一方面,爱伦还利用选民们的同情心,承认自己的弱点,指出对方是将军,立下了奇功,他是无名小卒,这种坦率的表白,很能赢得听众好感。在这基础上面恰当地列出自己的长处,则更能给人们造成很深的印象。所以爱伦在这次竞选中获胜。
永不退缩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卡莱尔
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谁从未放弃,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
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林肯天下无敌,而且他从不放弃。
以下是林肯进驻白宫前的简历:
19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年,母亲去世。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
1832年,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
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了——失败了!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了!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张。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说不行的人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也不要怪别人不相信你。
——弗朗西斯
里维伦德?鲍勃?理查德是一个成功者。他曾在奥运会上得过冠军。
理查德得冠军的秘密是:决定试一试,并且马上行动。早在幼年,他就懂得:要实现某种目标,首先必须这样想,其次必须这样做。
理查德13岁时下决心当一名杰出的运动员。他选择了撑竿跳高,训练时间超过了1万小时,他从1万小时的训练中悟出了一个“秘密”:“你希望做什么——你决定做什么——决定你能够做到什么。”
“但是,”你或许提出疑问,“理查德身体健康,四肢发达,天赋良好,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不对,任何确立了生活目标的人只有不懈地努力工作才会成功。
让我们看一看一位身体不像理查德那样健壮的运动员吧。 这位叫登普西的运动员生下来时右腿只有一半,右手变形,可是从小他的父母就帮助他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我是能够做事的,我会有成就的。”
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参加了童子军,他不顾残疾坚持和他们一起参加行程10英里的野营活动。长大后,他决定去打橄榄球。经过不断地练习,他掌握了打球的技术。于是,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的职业橄榄球队。教练劝他不要参加,而他坚持要求参加,教练不得不让他当候补射手。起先,他们只不过想让他试一试,可没想到,他的球艺竟丝毫不比健康球员逊色。他可以把球踢进50米外的球门里,他们就让他在各种表演赛中出场。他越踢越好,一场共得了99分;一场关键性的比赛真正考验了他。当时新奥尔良队落后1分,比赛只剩下最后几秒钟了,可全体队员还没过45.72米线,正巧对方犯规,教练换上了汤姆?登普西踢任意球,登普西一记猛射,球从57米外直飞球门,中了!结果新奥尔良队以19比17获胜。
看来,登普西和理查德的认识是正确的:人能够做到他们想做而努力去做的事。而说不行的人却永远不行。
有备而来
谁不坐等机遇的馈赠,谁便征服了命运。
——马?阿诺德
莱斯?布朗是美国最著名的音乐节目主持人之一,备受大家的喜爱。他的成功事例已被人们广泛流传,激励着无数渴望成功的年轻人。
莱斯出生在美国迈阿密附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非常好动,而且喜欢不停地说话。可是大家或许不会想到,日后成为播音员的他小时候却口齿不清,因此他被送到当地小学中一个专门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开设的特教班,直到高中毕业。毕业时,他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但是,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成为一名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别人听了,忍不住嘲笑他,像你这样,连说话都说不清楚,还想去当主持人?莱斯听了也不怒,心中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的!”
每天晚上,他都会在他那间狭小的房间里抱着收音机专心致致地收听电台的主持人谈爵士乐,而且,他按照自己的想象创建了一个假想的电台。他用一把梳子当作麦克风,喋喋不休地向想象中的观众介绍唱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地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
终于有一天,莱斯鼓足勇气来到了本地电台。当时,这个头戴草帽、衣衫不整的年轻人被拒绝了。
但是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里,莱斯每天都去找台长。最后,为了让莱斯知难而退,台长同意让他打杂,但是没有薪水。莱斯的工作是为那些不能离开播音室的播音员取咖啡或买午餐、晚餐。这对他来说,是接近梦想的第一步,每天在优雅、整洁的办公环境下工作令他心情舒畅,更为重要的是,他每天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些著名的播音员,可以默默地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要把握住它。所以,每天在电台大楼里,都会看到莱斯忙碌的身影,无论人们让他做什么,他都愉快地接受——甚至做得更多。干完自己该干的事情,莱斯就全神贯注地在一旁默默观察播音员们的一举一动,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他们的节目有什么特色,而自己还欠缺什么。晚上,回到自己的卧室,他就开始一遍又一遍认真地进行练习,为自己所确信的一定会到来的机遇而努力。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莱斯照例来到播音室的门外。那位叫罗克的电台主持人来接班了,他要主持长达四个小时的综艺广告。罗克从莱斯身边走过时,莱斯感觉到他今天有些不同寻常,脚步跌跌撞撞的,而且满嘴酒气。莱斯不由得心中暗想:也许这家伙坚持不到节目完毕就烂醉如泥了。不久,罗克说话果然语无伦次起来。正在这时,电话骤然想起,莱斯拿起听筒。电话是台长打来的,台长焦急地说:“莱斯,我看罗克出了问题,你能打电话通知其他播音员,让他们过来接替洛克吗?” “好的,台长,我一定会办好的。”莱斯放下电话,箭一般冲进演播室,轻轻地把罗克移到一边,坐在了他期盼已久的旋转工作台前。他打开麦克风的开关,坚定而自信地说:“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莱斯?布朗,您忠实的音乐使者。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大家一起倾听音乐,品味生活。我保证带给你们一档丰富多彩的节目,让你们开心、满意。听着,宝贝,我就是你们最喜爱的人!”这次节目大获成功。
结果自不必说,莱斯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坐在了美国最受欢迎的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宝座上。
一般人等待机遇以至于成为一种习惯,这真是很可怕的事。工作的热情和精力就在逐渐等待中消磨。那些不肯工作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是根本看不到机遇的,只有那些勤奋工作奋发向上的人,才有看见机遇的可能。
母亲的心愿
高尚廉洁的性格,这不仅使孩子们敬仰,而且还熏陶孩子们。这种性格能够在孩子的毕生生活中,烙上极深刻的印象。
——加里宁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母亲玛丽?华盛顿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早年守寡,以全付心力教育她的孩子们。她特别关照小乔治,用自己的高尚心灵陶冶着儿子的心灵。在母亲的启导下,小乔治不仅学会了自己料理自己,而且还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在乔治?华盛顿指挥美国军队的七年中,玛丽?华盛顿从来不为儿子的失利而气馁,也不为儿子的胜利所陶醉。
一天,胜利传来,朋友们纷纷跑来向她祝贺。玛丽打断他们的颁扬,说道:“先生们,请不要恭维我的儿子。我只希望乔治能记住我的话:他不要忘记他是美国的普通公民,上帝只是使他比别人更幸运一些而已。”
儿子的英雄业绩,在母亲看来,不过是件平凡的事情。
1784年,华盛顿终于卸下戎装,回到偏僻的家乡。他紧紧地、长久地拥抱着母亲。母亲却没有像公众舆论那样赞扬儿子,只是这样说道:“孩子,我为你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而高兴!”
为了庆贺华盛顿的荣归,人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华盛顿和母亲也来了。
母亲身着旧式服装,78岁了,仍是腰板挺直,神色廉恭而庄重。
当她在儿子的搀扶下走进会场,所有的人都深深地感动了,用钦佩的目光凝视着他们:这是美国的救星在温顺恭敬地搀扶着母亲啊!是的,正是母亲赋予了他生命、美德和荣誉。
“我跳舞的日子早就过去了,”母亲说道,“但是,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欢乐。”说着,她就愉快地和人们一道欢歌畅舞起来。
九点的钟声敲响了,母亲对儿子说:“走吧,乔治,老年人这时候该回家了。”
她向大家道别,在华盛顿的搀扶下,退出了会场。
在赴任总统之前,华盛顿又去探望了母亲。她仍居住在一个小庄园中,这是丈夫的遗产,她从来就没有想到要离开它。
“我来向您告别了”,华盛顿对母亲说道,“只要国家给我空闲,我就会来弗吉尼亚陪伴您。”
母亲回答道:“你别再看我了,去吧,我的好乔治,你要永远做好事。”
她久久地搂着泪水满面的儿子,为儿子祝福着。
不久,母亲离开了人世。
她安息前喃喃地祈祷着:“上帝啊,我把祖国和儿子托付给您了。”
后来,美国为这位养育了英雄的母亲立了一个纪念牌,上面刻着这样几个字:
玛丽,华盛顿之母。
临终遗言
懦夫一生数死,丈夫只死一遭。
——莎士比亚
贝多芬在逝世前,已被耳聋的痛苦整整折磨了二十余年。这位伟大的乐圣生前给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不朽的音乐,而他临终前只留下这样一句令人伤感的遗言:“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
法国著名戏剧家拉伯雷临死时,他颤动着嘴唇,轻轻地说道:“拉下帷幕吧,喜剧已经结束了。”
济慈是英国著名诗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死亡已经来临时,就把他最后的思想表达在他的诗中:“我感到我的上面长满了野菊花。”
英国诗人拜伦已厌倦了生活,厌倦了战争,并且因发高烧及长久未进食而消瘦无力,他轻声说道:“现在我想睡了。”说完,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直活到八十高龄,这位显赫一世的君主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还显得精神饱满,他看到大家都围在他身边哭泣,他大声说:“为什么哭,嗯?你们以为我是长生不死的吗?我原以为死亡要比这难受得多呢。”
拿破仑在流放时死于谵妄症。这种病发作时,精神错乱,胡言乱语,像发狂一样,在一次狂风暴雨中,他跳起来狂喊道:“我的上帝!法国民族!千军万马的首领!”
而美国总统威尔逊则死得很安详,面对死神,他说:“我已经准备就绪。”
乔治?华盛顿一生办事雷厉风行、井然有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保持着这种作风,临终前他非常从容冷静地对秘书吩咐说:“我就要离去了,把我好好安葬,但要等我死后两天再把我的遗体放入墓穴,你听清了吗?”
美国杰出的医学家乔治?米勒临死之前还记着一个医生的职责,他辞别人世的最后的一句话是:“我真想记录下一个垂死的人的思维和感受,以便后人研究,但这是办不到的。”
自我磨练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年轻时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了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编辑。那位编辑叫弗恩。能在弗恩的指导下工作,对年轻的富兰克林来说,是很让他庆幸的一件事情。他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位编辑的大名,一直以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情仰望着他,心想,在如此博学敬业的编辑的指导下,他肯定会进步很快,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为以后成就一番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想到这一点,他就激情澎湃。
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富兰克林每次交稿时,这位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富兰克林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在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富兰克林的文章一天一个样,按照弗恩的严格要求磨练自己,后来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后来,弗恩去世了,富兰克林很是悲痛,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恩师而感到惋惜,在整理弗恩的遗稿时,他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写作,每个单词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几十遍。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权威的形象。你让我教你,我尽量去做,其实多数时候是你的自我磨练。你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靠的完全是你自己。” “自我磨练?”富兰克林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指导自己写作的权威竟然近似于写作盲!自己的写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积累中打磨出来的!老编辑只不过是对他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而已!富兰克林再读他的其他遗稿时,才相信他的话句句是实——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个作家心碎!
成功的阶梯
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海格门斯顿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当他还在摇篮里时,贫穷就已经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他深深地体会到,当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样滋味。
他在10岁时就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他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从出生一直到21岁那年为止,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每个美元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他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
在他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他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他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地辛劳努力之后,他获得了6个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他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个美元在他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流走。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想一想看,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他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只花费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一年之后,他已经在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了。后来,他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此时距他到这里尚不到8年。12年之后,他与著名的查尔斯?萨姆纳平起平坐,进入了国会。
做自己的主人
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就会被他人控制。
——约翰?阿特金森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是世界知名大富豪,他拥有的资产令无数人羡慕不已。年轻时的他酷爱抽烟,是个闻名遐迩的大烟鬼,一天能抽掉好几包烟,烟瘾一来就抵挡不住,常常是没有一根烟叼在口中就无法忍受。
有一次,他去外地办事,住在一个小城的旅馆里,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半夜两点钟,盖蒂醒来,想抽一根烟,打开烟盒一看,不料烟盒是空的,而此时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已关门了,惟一得到香烟的办法是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
越没烟,烟瘾就越大,让他难以忍受。而且,他一向认为人应该善待自己,对自己随时出现的欲望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这样才是会生活、享受生活。所以,在对待吸烟的问题上,尽管已有许多人劝他少抽烟甚或戒掉,他都不答应,顽固地拒绝一切建议。按照他一贯的做事风格,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衣服准备出门,一切准备停当。
然而就在他伸手去拿雨衣时,他突然停住了,一个问题不经意间占据了他的头脑: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去还是不去?心中的一个他说:“不去!我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是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为何竟有如此可笑的举动?竟要在深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要一根烟?难道自己竟是如此懦弱,让一支烟主宰自己?而自己对这个懦弱的自我,甚至只有屈膝投降吗?”另一个他则说:“去!为什么不去?既然自己想抽烟,就去买,不管有什么困难,想做就做,不就是下着雨吗?”
他犹豫不决,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以前,他肯定想都不用想就走出去了。现在,他的心中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快盖蒂下定决心,将废弃的烟盒揉成一团愤愤地扔进了纸篓,他怎么能为了一支烟做出这样的蠢事呢?于是他换上睡衣回到床上,酣然入睡。
不仅如此,经历这次事件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抽过香烟。他回想了自己以前打着善待自己的幌子做过的一些事情,现在看来有的竟是如此可笑。进而,他深入地剖析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自己的内心有时竟是如此懦弱。他决定改变这一切。此后,他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曾经懦弱的自己,不仅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翁之一,而且身体也很好,到了80多岁的高龄,还能通宵加班。
查尔斯大力士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6月某日,百老汇号流线型火车停在长岛铁路的停车场里,车身烁亮。闪光灯突然亮了,照相机卡嚓一响,人们拥上前去。一名身穿短裤的汉子走向铁轨,把链子扣在观览车厢上使劲拉,72吨重的钢车蠕蠕而动。
这汉子名叫安吉罗?西昔连诺,当年47岁。
西昔连诺在纽约市布洛克林的贫民窟中长大,父母是从意大利来的移民。他16岁时,是个“体重97磅的小矮子,面色苍白,胆小如鼠,常常受人欺负”。
有一天,星期六,西昔连诺和别的孩子们去逛布洛克林博物馆,阿波罗和赫克利斯的塑像把他看呆了,坐在那儿动也不动。领队告诉他这些神像都是以年轻的希腊运动健儿为模特儿雕塑的。
当天晚上,西昔连诺便从报上剪下一套体操图解,开始锻炼身体,要使他自己和希腊运动健儿一样健美。
他持之以恒,从不中断练习。别人笑他不自量力,他也不停。他一度神气活现地向一名以大欺小的顽童挑战:“你想较量一下吗?”那顽童只伸出一只手,就把他推倒了。可是西昔连诺并不气馁,还是苦练下去。他自己开始发明一套健身术,使他身上的一块肌肉和另一块肌肉对抗。果然不错,他浑身的肌肉开始发达,到处鼓起来。他成为“全球肌肉最健美的人”,“有赫克利斯与阿波罗融合而成的真正古典的体魄”。
他后来改名为查尔斯大力士,这是他在几次重要比赛中赢得的美名。当世没有人比他具有更近乎古希腊人心目中的男性美。你想必也见过他的雕塑像,法国玛恩河上的“悲伤”塑像,以及其他许多塑像,都是以他为模特儿的。
认错并不丢脸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失言是芭芭拉经常会遇到的困境。她曾在《今天秀》的几百万观众前触犯了一些美好善良的东西。不久以前,一位嘉宾谈到了阿尔伯特?史怀哲(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芭芭拉快活地问对方史怀哲现在过得咋样。这位客人诧异地盯着她说:“可是,他已经去世了。”当时,芭芭拉准备用一个老生常谈的俏皮话弥补这个疏忽:“我甚至不知道他生病了。”这句话在她的脑海里一闪而过,最后芭芭拉还是坦白地承认:“我太窘了,我真是笨头笨脑。当然,我应该记得前些时候,他去世了。” 这之后,她问了下一个问题。
芭芭拉估计嘲弄的信件会像雪崩一样涌来,但事实上没有一封信提及她的这个大错误。她想大部分观众是宽容的,能谅解人的过失,或许他们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或许是他们欣赏她的诚实。
有一点芭芭拉想指出:不要去欺骗,要马上承认自己做了个错事。这并不丢脸,反而能赢得一些尊敬——在今天能说“我错了”的人是非常难得的。
另一种可能的麻烦是社交中的辩论,芭芭拉认为一场好的辩论对辩论者和观众都够刺激的。在《今天秀》节目中常常安排辩论。当两个人为一个问题辩论起来,不要觉得必须让他们停下来,要观察和估计,看是否有哪一个会有伤害举动。如果辩论热烈而不乏哲理,让他们吵去,不要参与,不要袒护哪一方;说到底,他们是一群大孩子。
如果情形恶化,演变成人身攻击和荒唐胡闹,就要马上制止。“嗨,伙计们,”可以用善良而又严厉的女教师的口吻说,“这离题太远了。你们吵得我们都受不了了,现在让我们把讨论搁一边吧。”
当然,有些社交上的困境是没法补救的。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解决,有时也只能无可奈何,听之任之,甚至职业技巧也救不了驾。前些年芭芭拉在《今天秀》上访问沃伦?贝蒂,那还是他出大名之前,但他阴沉的性格和难以对付已经出名了。芭芭拉热情地微笑,活跃地攀谈,向他问了一个又一个凡她想得到的刺激性的问题。但他用一种接近极端反感的表情向她吐出一两个单词作为回答。毕竟,他是来节目上推销他主演的一部新片子的。芭芭拉采用了老一套但是很管用的招数:“告诉我,贝蒂先生,你的新片子讲些什么?”他猛然倒在椅子上,抓挠着胸部,哈欠连天——在漫长的停顿之后,他说:“现在,那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要知道,当时正在实况转播,正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芭芭拉确实非常为观众悲哀,她说:“贝蒂先生,这是我做过的最讨厌的一次访谈。让我们忘了这件事吧,我要插播广告了。”
工作人员都拍手欢呼起来。贝蒂先生的经纪人看到他的这番表演,气得犯了心脏病。而芭芭拉也得到了一次极其重要的教训,所以她给大家有关谈话艺术的忠告就是:
你不要指望赢得所有的事。
有志不在年高
有些人到了老年才第一次体验自己的青春。
——保罗
他静静地埋伏在草丛里,思索着。他研究过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会在下午两三点钟从外公的家里出来玩。
为此他深深地痛恨自己。
尽管他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可他从来没有过绑架这种冷酷的念头。
然而此刻他却借着屋外树丛的掩护,躲在草丛中,等待着一个天真无邪、长着红头发的两岁小姑娘进入他的攻击范围。
这是漫长的等待,使他有时间去思考。或许哈伦德从前的日子都过得太匆忙了。
他父亲是印第安那州的农民。去世时他才5岁。
他14岁时从伍德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涯。
他在农场干过杂活,干得很不开心。
当过电车售票员,也很不开心。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不顺心。
一年的服役期满后,他去了阿拉巴马州。开了个铁匠铺,不久就倒闭了。
随后他在南方铁路公司当上了机车司炉工。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以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18岁时娶了媳妇,没想到仅过了几个月时间,在得知太太怀孕的同一天又被解雇了。
接着有一天,当他在外面忙着找工作时,太太卖了他们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
随后大萧条开始了。哈伦德不会因为老是失败而放弃。别人也是这么说的。他确实努力过了。
有一次还是在铁路上工作的时候,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但后来放弃了。
他卖过保险,也卖过轮胎。
他经营过一条渡船,还开过一家加油站。都失败了。认命吧,哈伦德永远也成功不了。
此刻,他躲在弗吉尼亚州若阿诺克郊外的草丛中,谋划着一次绑架行动。他观察过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下午什么时候会出来玩。
可是,这一天,她没出来玩。因此他还是没能突破他一连串的失败。
后来,他成了考宾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要不是那条新的公路刚好穿过那家餐馆,他会干得很好。
接着到了退休的年龄。
他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到了晚年还无以为耀的人。幸福鸟,或随便什么岛,总是在不可企及的地方拍打着翅膀。他一直安分守己——除了那次未遂的绑架。
出于公正,必须说明的是,他只是想从离家出走的太太那儿绑架自己的女儿。
不过,母女俩后来回到了他身边。
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都过去了,而他却一无所有。要不是有一天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还不会意识到自己老了。
那天,哈伦德身上的什么东西愤怒了,觉醒了,爆发了。
政府很同情他。政府说,轮到你击球时你都没打中,不用再打了,该是放弃、退休的时候了。
他们寄给他一张退休金支票,说他“老”了。
他说:“呸。”
他气坏了。他收下了那105美元的支票,并用它开创了新的事业。
今天,他的事业欣欣向荣。而他,也终于在88岁高龄大获成功。
这个到该结束时才开始的人就是哈伦德?山德士。
他用他第一笔社会保险金创办的崭新事业正是肯德基家乡鸡。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您已经知道。
绝不轻言放弃
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没有失败。
——奥里森?斯韦特?马登
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并拥有三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闻名世界,他成功为美国公民,尤其是美国黑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1927年,美国的阿肯色州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9岁的约翰森的家全部葬入水底,幸好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约翰森八年级毕业了,阿肯色城的中学不招收黑人,要接着读书只能到芝加哥城读,但是他出身贫寒,家里远远没有那么多钱。这时,母亲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让约翰森复读一年,母亲则为整整五十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为他攒钱上学。
1933年夏,家里终于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他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艰难地维持他们母子的生活。约翰森学习非常刻苦,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是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500美元邮费,他无法向可能的客户发函。一家借贷公司愿意借款,但有一个条件,得要一笔财产做抵押。母亲曾经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了一批新家具,无疑,这是她一生最喜爱的东西了。但是她最后还是同意将家具做了抵押。
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巨大成功。约翰森终于可以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情了:将母亲列入他的员工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亲哭了,约翰森也哭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是该取得回报的时候了。
但是后来一段时间,他经营的一切仿佛陷入谷底,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障碍,仿佛已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想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就要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无法让母亲安稳幸福地生活,倍感愧疚,他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的要失败了。”
“儿子,”母亲听了他的话,神情坚毅地说,“你努力试过了吗?” “试过。”
“非常努力了吗?” “是的。” “很好,”母亲以断然的语气结束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尝试,绝不轻言放弃,就不会失败。”
果然,约翰森度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的新高峰。
爱因斯坦的镜子
一个人应当摒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
——斯蒂文森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于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的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后竟然是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母一起大笑起来。父母笑完,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需要唱反调的人
一个真正的敌人能灌注你无限的勇气。
——卡夫卡
戴高乐本人文笔优美,又勤于写作,因此,他和智囊团中的重要组成人员——“笔杆子”的关系就很特殊,他需要这些人,需要他们就他指定的题目撰写发言稿和文章。但这些“笔杆子”为他撰写的东西,常常不能为他所用。
有一次,一位智囊为他起草了一份发言稿,自认为十分满意。可当第二天他拿到戴高乐阅过的这份稿子时,他失望了。戴高乐已经把它改得面目全非。这位智囊认为这表明戴高乐对自己很不满意,已经面临着被辞之祸,于是尴尬地问,他是不是还有必要留在总统府工作。戴高乐淡然一笑说:“当然有必要了!我需要一份讲演稿,为的就是和他唱反调。”
戴高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身边的智囊进行运筹于帷幄中的较量,来加深和发展自己的思考,来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决断,来和自己想象中的论敌或政敌进行争斗。于是,他要求顾问和智囊不断地给他写报告、文件和备忘录。当他面对它们时,他就像面对能言善辩、勤于思考的饱学之士。戴高乐是个来文必复的总统,他阅过的文件在第二天一定要退回给作者,在它们的上面留有他对他们的同意、否定、争论或是赞扬。而这些顾问和智囊们就会在他的简短的指示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戴高乐和智囊们的这种关系是由他终身所信守的一句格言决定的:为了思考,只需要宁静;而为了写作,只需要一小块空间就够了。
采访罗斯福夫人
多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块陶冶情操的砺石,多一分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一个锐意进取的伴侣。
——培根
那是1960年10月的一天,在报社办公室里那张工作人员任务单前,戴维?科宁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把那一行字看了几遍:
科宁斯——采访埃莉诺?罗斯福。
这不是非分之想吧,科宁斯想,自己成为《西部报》报社成员才几个月,还是一个刚出茅庐的新手呢,怎么会有如此重要的任务?他拔腿去找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停住手中的活,冲他一笑:“没错,我们很欣赏你采访那位哈伍德教授的表现,所以派给你这个重要任务。后天只管把采访报道送到我办公室来就是了,祝你好运,小伙子!”
“祝你好运”,说得轻巧,可科宁斯面对的将是前总统夫人,她不但曾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共度春秋,而且也有过功成名就之举,而科宁斯只是个毫无名气的毛头小伙子。
科宁斯急匆匆地奔进图书馆,寻觅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他认真地将要提的问题依次排序,力图使这些题目中至少有一个不同于她以前回答过的任何问题。最后,科宁斯终于成竹在胸,对即将开始的采访甚至有点迫不及待了。
采访是在一间布置得格外别致典雅的房中进行的。当科宁斯进去时,这位75岁的老太太已经坐在那里等着他了。一看见他,夫人马上起身与他握手。她那魁梧的身躯,敏锐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立即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科宁斯在她旁边落座以后,便率先抛出一个自己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
“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发觉哪一位最有趣?”
这个问题真是提得好极了,而且科宁斯早就预估了一下答案。无论她回答的是她的丈夫罗斯福,还是邱吉尔、海伦?凯勒等,他都能就她选择的人物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
埃莉诺莞尔一笑:“戴维?科宁斯。”
科宁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选中我,开什么玩笑?”
“呃,夫人,”科宁斯终于挤出一句话来,“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一部分。”她感喟颇深地说:“我小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有时甚至到了凡事都缩手缩脚的地步,自己把自己封闭到一个小天地中。后来我强迫自己欢迎他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新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
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一个小时的采访转眼结束了。她在一开始就使科宁斯感到轻松自如,整个过程中,科宁斯无拘无束,十分满意。
这篇采访报道见报后获得全国学生新闻报道奖。然而科宁斯最重要的收获是:罗斯福夫人教给他的人生哲学——广交新友,走向生活。多年来,这一直是科宁斯的座右铭。
重拾生命的价值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最终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
——爱迪生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怎样劝慰她,亲戚朋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蓝盈盈的水波再也不会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开了。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把双眼弄得辣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浸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是那么倔强、自信,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又两年过去了,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科学家的小老师
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毕加索
1940年的一个下午,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敦市的一条小巷里,一个12岁的小姑娘放学后正蹦蹦跳跳地回家。她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
“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说完,不等女孩回答,老人又低头向前走去。
女孩望着老人,但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女孩这么想。
回到家,她将碰到这老人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兴奋地大声说:
“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那位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嗨,先生,你好!”小姑娘主动打招呼。
老人抬起头,茫然地望着小姑娘。旋即,微笑从他那憔悴的脸上溢出:
“你好!小姑娘。昨天我撞着了你……”
“我父亲说你就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
“能记得住吗?”她问。
“也许能。”爱因斯坦摹仿女孩的语气,将穿戴要领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女孩高兴得直跳脚:
“太棒了!”
她喜欢上了这个怪老头。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是吗?太好了!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
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女孩这样说。这话通常是她的母亲训导她的。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于是,小姑娘手把手地教爱因斯坦:
“咖啡杯搁在这儿,烟灰缸放在那儿,文具该这样摆……”
爱因斯坦歪着脑袋看了看小姑娘的布局:
“唔,对,很有科学性。”
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来坐坐。
一天,小姑娘的母亲在街上遇到了爱因斯坦,她好奇地问:
“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这些天,她还常带给我小甜饼,不知道她是如何了解到我爱吃这玩意儿的。我呢,简直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帮她做数学作业。”
不敢辜负的信念
拥有自信,就等于拥有能力;决心成功,往往就等于真正的成功。
——斯迈尔
15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航海家哥伦布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
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船员都在甲板上默默祈祷:“上帝呀,请让这和煦的阳光一直陪伴我们返回到西班牙吧。”
但船队刚离开海地岛不久,天气就骤然变得十分恶劣了。天空布满乌云,远方电闪雷鸣,巨大的风暴从远方的海上向船队扑来。这是哥伦布航海史上遭遇的最大一次风暴,有几艘船已经被海浪打翻了,只一闪,便沉入了大海的深渊。船长悲壮地告诉哥伦布说:“我们将永远不能踏上陆地了。”
哥伦布知道,或许就要船毁人亡了。他叹口气对船长说:“我们可以消失,但资料却一定要留给人类。”
哥伦布钻进船舱,在疯狂颠簸的船舱里,迅速地把最为珍贵的资料缩写在几页纸上,卷好,塞进一个玻璃瓶里并加以密封后,将玻璃瓶抛进了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
“有一天,这些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哥伦布自信而肯定地说。“绝不可能!”船长说,“它可能会葬身鱼腹,也可能被海浪击碎,或许会深埋沙底,但它不可能被冲到西班牙海滩上去!”
哥伦布自信地说:“或许是一年两年,也许是几个世纪,但它一定会漂到西班牙去,这是我的信念。上帝可以辜负生命,却绝不会辜负生命坚持的信念。”
幸运的是,哥伦布和他的大部分船只在这次空前的海上风暴中死里逃生了。回到西班牙后,哥伦布和船长都不停地派人在海滩上寻找那个漂流瓶,但直到哥伦布离开这个世界时,那个漂流瓶也没有找到。
1856年,大海终于把那个漂流瓶冲到了西班牙的比斯开湾,而此时,距哥伦布遭遇的那场海上风暴,已经过去了3个多世纪。上帝不会辜负生命的信念,上帝没有辜负哥伦布的信念。
最有价值的硬币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十亿五千万。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是平常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熟识的餐厅去用餐。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遇到一个年轻的乞丐。那个乞丐手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就被那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尔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
乞丐感觉眼前这位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废弃的报纸上看到。
乞丐惊牙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
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洛克菲勒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个一毛钱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捡起来,然后细细擦去上面的灰尘。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您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在乎那一毛钱的。”
洛克菲勒好像开玩笑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乞丐疾步追了上去,吞吞吐吐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纸币,换那一枚硬币。”
洛克菲勒很高兴地与他交换了,并且还拍拍那个乞丐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宴会,在宴会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地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激动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您还记得那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也快乐地大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