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应该也认识韭菜,因为这是我们平时经常吃的一种蔬菜,可是李清明在看见韭菜的时候就常常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发生在三叔跟堂哥之间的一个笑话。
李清明的三叔是种植大棚蔬菜的,住在郊区。堂哥劲常年求学在外,有一次他到三叔家去玩,看到田野里一大片麦苗,感慨了一句:“哇,谁家种了这么一大片韭菜啊。”这句话当时就惹恼了三叔,他觉得一个农村孩子把麦苗误认为韭菜是太装了,太可耻了。李清明听三叔愤愤不平的说了这件事情后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有一天他也把成片的麦苗当成了韭菜,幸运的是他没有当众说出来。
李清明觉得自己跟堂哥比起来还是强那么一点点的,不过再仔细一想,他就有些赧然了。他自己太高估自己了,他很小的时候就做过对不起麦苗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开心。小麦刚刚拔节抽穗的时候样子是很喜人的,有不少白色的蝴蝶喜欢在嫩绿的麦芒上空翩翩起舞,如果此时有美女站在麦田里照张相,那绝对是人间最美的景色。白蝴蝶们为什么喜欢在这里飞李清明并不清楚,或许跟蜜蜂类似它们是冲着花蜜来的,反正事实是这样的。
儿童的天性就喜欢玩,李清明看到那么多蝴蝶就想捉,更何况他看见自己的同班同学蔺杰武已经在行动了。刚抽穗的小麦高度能到儿时的李清明的腰,李清明跟蔺杰武在那么大的一块麦田里左冲右突,有时相视而笑,有时扑向同一只蝴蝶,有时一起摔倒在厚厚的麦苗堆里,然后索性躺在那里看着蓝天白云,擦着脸上的汗珠。
这是李清明童年中能数得着的玩的很尽兴的一次。不过,美好的东西的获得总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那片麦田算是被李清明他们折腾了一顿,要是被大人发现那可了不得了。李清明表面上是因无知而无畏而任性,实际上在纯洁的童心面前任何东西都是平等的。一块黄金很多人看的比命都重要,可在孩童眼里它比一块花石头强多少呢?我随时就可以把你扔了。这么纯粹的快乐李清明曾经拥有过,你呢?
现在,很多小孩子也会捕蝴蝶,他们还有专用的网子,可是他们极少会到或者说有机会到那么深邃广袤的麦田中去捕蝴蝶。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能还会领着他们拿着网子去捕蜻蜓,可当年的李清明是怎么捕蜻蜓的呢?谚语说燕子低飞蛇过道,还有蚂蚁搬家等现象是大雨到来的先兆,李清明只知道要下大雨的时候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小虫儿都飞不起来了或者飞得很低,燕子低飞就是要捉它们吃,有时候蜻蜓也会成群的在一片天空来来回回低低的飞着,大概也是类似的原因。这时候李清明他们也来了。
没有网子李清明就捡来一条条荆棘对着附近的蜻蜓挥舞。蜻蜓长着一双大大的带有梦幻色彩的眼睛,据说这大眼睛里包含着好多单眼,所以它的视力很强,而且它还能在空中急停急转和定点飞行,比直升飞机强多了。尽管蜻蜓很多,可李清明挥舞了半天荆棘也没打到半只,他累得坐在地上,望着如水中游鱼般来来回回的蜻蜓发呆。过了一会儿,他的力气恢复了不少,他站起身来猛地一挥手中的那条荆棘。这一次他的运气不错,一只蜻蜓猝不及防被他打落在地上。
李清明赶紧跑过去捏着这只蜻蜓长长的透明的带着奇异花纹的翅膀把它捡了起来,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好好看看这总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蜻蜓长得什么样了。蜻蜓也有大有小,有红蜻蜓有黑蜻蜓,最多的是淡黄色的。从人类的角度来讲蜻蜓是益虫,因为它们吃的大多数都是危害庄稼的害虫。李清明那时候虽然岁数小,但也已经知道这些,他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后就把蜻蜓放走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寻常百姓对于燕子这种美丽的生灵都是很熟悉也很喜欢的。它们象征着自由轻捷善良,看见它们就会有好心情。“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李清明从小就会唱这首歌,对燕子们也很熟悉,曾经有好几只燕子在他家的屋檐下垒了三四只窝。每天看着燕子飞来飞去,听着燕语呢喃,感觉生活是如此的美好。都说燕子不进愁人家,大人们对于燕子的到来是很欢迎的,也不会伤害它们。
燕子垒窝是很辛苦的,它们要用嘴一口一口的衔来湿泥一点一点的构筑起那么大一个窝。有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补品叫做燕窝,据说就是燕子的唾液构成的。既能吃害虫又能提供补品,燕子们真是可爱。可这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不完美的,而且上天似乎有那么一点癖好,让本该完美的事情出现缺憾。
那几只燕子窝在李清明家的屋檐下好几年,每年都会有燕子来,然后下蛋孵小燕子。可是有一天李清明家里来了几个小毛贼,他们都是十多岁的孩子,不知怎么回事就想起来去人家家里偷东西了,所以说你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他们从李清明家的墙上爬过去,从窗户钻进屋内,从抽屉里找到了几块钱。临走的时候还把屋檐下的那几个燕子窝都捅破了。李清明的爸爸回家正好碰见了他们。
从此以后伤心的燕子们就不再来李清明家里了,李清明恨不得把那几个人痛揍一顿。有些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往往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一笑了之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当这件事真正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才幡然醒悟当初是多么忘形多么不应该,现在似乎报应来了。所以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他就会慢慢成熟起来,有些行为也不就再那么浅薄可笑。后来,李清明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他原谅了那几个人,他开始变得成熟。
说完了燕子就该提一提麻雀了,因为这才是农村数量最多的一种鸟儿,无论是树上屋顶上还是庄稼地里随处都能看到它们。它们总是不厌其烦的叽叽喳喳成群结队的,谷子高粱地里的那些惟妙惟肖的稻草人绝大多数也是为它们准备的。每次有人经过,成群的麻雀惊飞而起,有时候会有上百只之多,简直都快成灾了。
麻雀如此普遍,它们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了。随便在屋顶的瓦片下墙角的窟窿里它们都能栖身甚至做窝产卵。李清明小时候听过一个寓言,大体意思是说天暖和的时候其他的鸟儿都忙着垒窝,唯独麻雀总是想拖到明天再说,明日复明日,后来冬天终于来了,它躲在墙角里被冻死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这种好吃懒做的鸟儿也没什么好印象。
李清明有一户邻居,他家的屋顶上不知怎么回事总是有很多麻雀停留在上面,反正一天到晚麻雀们都在屋脊上叽叽喳喳的,别人家屋顶上就很少,好像那儿风水好似的。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问题来了,这户邻居家里就开始漏雨,主人祝一怒之下开始爬到屋顶上揭瓦片。结果在屋顶的瓦片底下他找出了大小麻雀几十窝,有鸟蛋,有刚长羽毛的小鸟,还有刚从蛋里孵出来还没长羽毛的的雏鸟。
这场面实在有些壮观,很多人都在围着看,有些小孩迫不及待的去捉小麻雀玩。据说某个地方有一道名菜叫做炸麻雀,从杀生的角度来讲这实在是太不科学了,再说如今麻雀虽多可也是受保护的。不过当年李清明确实尝到了炸麻雀的滋味,确实很好吃,除了心中有点不忍之外。现在想来,祝家的屋顶上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麻雀倒不是因为房子太漂亮了,可能是建房子使用的芦苇材料吸引了它们。
李清明之类的小孩子平时是不允许上房揭瓦找麻雀的,一者房顶是不容易上的,二者上面太危险,三者踩碎了瓦片还得费时费力废财去修补很不划算,他们自有跟麻雀们沟通的办法。
弹弓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现在都有那种作为商品出售的弹弓,制作往往很考究,支架是不锈钢材质的。李清明那时候玩的弹弓都是自己制作的,好在这东西构造也挺简单。首先找一个形的树杈,然后把用自行车内胎割成的弹力条用细铁丝绑在树杈的两个分支上,另一头用一块大小合适的包皮连接起来。这样一个拉风的弹弓就制成了,把包皮中包上小石子就可以畅快的射向麻雀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