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自我寻找第六次(2)
面壁2018-09-14 01:093,146

  其实李清明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人家扒架子内心是很“善良”的,它化茧成蝶之前就已经把身上的毒毛退光了。不过烤扒架子罐也有因为火候过大而失败的时候,只听“砰”的一声,崩得人脸疼。看到此情景,李清明终于感觉心理平衡了一点。

  毛毛虫很多人都知道,它们也分很多种,有些毛毛虫跟扒架子一样毛上有毒素,加上它那幅不招人待见的样子,大家都会对它敬而远之。有些毛毛虫喜欢从嘴里吐出丝把自己吊在空中,人们从树下经过的时候都要躲着点,要不然不管是那些细丝还是毛毛虫弄到身上都很烦人。

  还有一种虫子也喜欢吐出丝把自己吊起来,这种虫子的学名李清明没搞清楚,只知道当地人管它叫吊死鬼。这种虫子的个头比毛毛虫粗大,但身上没有毒,它们跟蚕一样吐丝做茧。这些茧做完以后也是吊在树上的,槐树以及榆树上最为常见。

  尺蠖的大名可能很多人也听说过,它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这些行为都很有特色。它之所以以“丈量”或“屈伸”样的具特征性的步态移动,即伸展身体的前部,再挪移身体后部使与前部相触,是因为它身体缺中间一对足。根据这个特点,李清明家乡的人们习惯称它为“大步跳”,这种叫法确实很形象。不过李清明在查阅百科的时候发现上面管尺蠖叫吊死鬼,尺蠖确实会吐丝,但它也只是借此从植株上落到地面,不会长久的停在空中。李清明刚刚提到的吊死鬼才是名副其实。

  夏秋时节还有一种昆虫很有意思,那就是萤火虫,它们提着漂亮的小灯笼飞来飞去,为夜晚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李清明小时候没少捉过萤火虫,一开始看见它们在天上飞来飞去,像天使一样,等到捉到手里才发现那不过是一种身上有点怪味的普通虫子,新鲜感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书上说萤火虫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腹部发光器内有一种发光细胞,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萤光素。当萤火素遇到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光芒。不同的萤火虫光芒持续的时间不同,有的不到一秒钟,有的可以维持好几分钟。也就是说荧光的产生与萤火虫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古人曾有囊萤映雪的壮举,有的小伙伴也想效仿一下,他把萤火虫的发光器从它身上掐下来放在一起,效果果然不错。

  提到蜗牛,坊间有很多对于它的传闻,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牛,还有人说它虽然爬得很慢但精神可嘉,最近说的最多的是它生来就有一套房子,屌丝们是何其羡慕啊。蜗牛身体是很柔软的,据说在有些地方它还是一道菜,不过李清明从没吃过。李清明每次碰见蜗牛都会用手碰一下它的那两只触角还有它的身体,然后看着它一点一点缩进背上的那个壳中,地上留下湿湿的类似粘液的东西,还有一点泡沫。

  当然,昆虫太多了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它们常常会啃食农作物的叶子或者果实,这时候就需要人类的好朋友青蛙出场了。青蛙在农田里蹦来蹦去,长长的舌头一伸就把害虫卷进了嘴里。在农村青蛙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平时的时候尤其在夏天,如果有人走到河边去一般就会听到扑通扑通的声音,那就是岸边的青蛙在往水里跳。一场大雨过后,青蛙们更是兴奋异常,它们成群结队的趴在草丛中或者漂在水面上雪白的肚皮一鼓一鼓的叫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果有这样的好心态,那青蛙们的叫声倒显得很有生机也很悦耳,夹杂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问题是有时候青蛙们会整日整夜的叫,似乎不知疲倦为何物,于是某人的睡眠就被打扰了。

  青蛙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田鸡,很多地方都有吃青蛙肉的习惯,这样很不好,公安机关也会对一些捕杀青蛙的行为就行追究。李清明家乡的人们也都知道青蛙的好处,他们倒不至于把青蛙端上餐桌,只有个别太闲或者太馋的人会捉几只烤来吃。青蛙的弹跳能力很强,靠的就是两条肌肉强劲的后腿,这后腿烤熟以后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看到它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地球生命从水生到陆地的进化过程。李清明在生物课上已经对青蛙从小到大的各种形态变化及原理有所了解了,不过他更愿意说说自己对于青蛙以及子孙后代的感性记忆。

  青蛙的卵是产在水里的,它们一个个连在一起,摸上去滑滑的,乍一看上去有些可怕,可等到认识它们了又觉得它们有些可爱。卵先要变成蝌蚪,蝌蚪黑黑的,长着一条小尾巴,一开始只有黄豆粒大小,慢慢变得有花生米大小或者更大,这时候它们就开始长出后腿了,就可以上岸了,就可以跳跃了。再下一步就是长出前腿,然后尾巴去掉,变成一只真正的小青蛙。

  在农村还有一种跟青蛙类似的动物比较常见,它们就是人们常说的癞蛤蟆,学名蟾蜍。癞蛤蟆浑身黄黄的长满疙瘩,看上去有些渗人,那些疙瘩里面有毒素,似乎有药用价值,李清明曾见有人把蛤蟆皮贴在脸上治病。印象中癞蛤蟆平时不怎么出来,下雨天例外。一旦下大雨,房前屋后还有路旁,经常见它们的身影,冷不丁的能吓人一跳。它们胖胖的笨笨的,偶尔会跳一下,但是远不如青蛙跳得远,让人扫兴。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它这种形象跟天鹅确实是天差地别对比鲜明,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比喻实在太贴切了。

  可能是昨天吃的够多,将近半饱,李清明身上的力气恢复了不少;也可能昨天吃的蝎子土元蜈蚣都是不错的中药材,大补之物,李清明身上的元气也恢复了不少,这一次他一鼓作气回想了将近十种昆虫,并不觉得累。

  当然他并不是想吃它们,那些毛毛虫蚂蚁之类很小的虫子用煤气引燃的火一扫就直接成了灰了,直接没法吃。李清明在意的是蚕蜗牛青蛙这三种,第一它们的个头够大肉够多,第二它们的味道确实不错。

  这三种当中李清明吃过最多的是蚕,因为当年他的家中就曾养过蚕。蚕可以直接用花生油炒了吃,味道比荒虫差一点,贵在量多。也可以把蚕剁碎,放上辣椒或者肉末来炒,吃起来也很鲜美。集市上也常常有卖蚕的,价格还挺贵。蜗牛李清明一次都没有吃过,不过他听说这玩意儿在有些地方是一道名菜,所以想借此机会试试。青蛙李清明吃过一两次,因为它们喜欢吃庄稼地里的害虫,所以李清明尽量不去伤害它们。至于为什么要顺带着回想其他的昆虫,李清明不过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诚意罢了。

  捕捉这些小生灵的过程其实挺残忍的,作为一个心地还算善良的人李清明有些不忍心,不过为了生存只能如此了,自然界的法则就是这样。由于这这个地方捕杀的昆虫过多,这片狭小的空间弥漫着一股怪味,这更促使着李清明加紧开挖碎石,赶紧逃离出去。

  如果是一直笔直地往上挖,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出去的,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碎石有大有小,有的虽然碎了,但里面还有钢筋连接着,根本无法搬开,有时候李清明不得不改变方向。

  有一次李清明费尽心思把一块石头搬开,刚想庆祝一下,没想到上面的石头失去了这块石头的支撑,哗啦一下全塌了下来,差点把李清明砸死在里面。李清明在危机之中退了出来,可他挖的通道却被堵了一大半。没办法,他只能叹一口气,重新再来。

  仔细想想,挖通道这件小事其实映射的是整个人生。它总在在一些看起来很荒唐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差错,以为大功告成刚要嘚瑟一下的当事人就被打回原形。神说:要想革命成功,此人的浑身每一处都得摔打一遍。他现在还不配成功,因为他身体的好几个地方还没伤呢。

  这一次的蚕蜗牛还有青蛙腿味道确实很不错,如果有点调料什么的就更好了,尤其那蜗牛吃起来竟然跟吃海螺感觉差不多。吃饱了,喝足了,饭后的有氧运动挖通道也做了,李清明找了个平坦的地方躺下,摆出一个舒服的姿势睡了。

  在挖通道的过程中李清明遭遇到了挫折,却也有意外收获,他碰到了一只床垫。这只床垫应该是二楼卧室的那只,虽然床垫被死死地压在乱石中,但是李清明还是想办法把床垫里面塞的一些海绵掏了出来,现在他身子底下铺的就是。估计这一次是他被活埋以后睡得最舒服的一次。

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 自我寻找第七次(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迷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