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的身体一般是草绿色的,还有黑灰色的,还有杂色的,反正无论何种颜色都利于它们与自然融为一体。蝈蝈喜欢在荆棘丛中叫唤,还趴在最高的那根枝丫上,叫声传个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都没问题。
李清明循着声音摸到蝈蝈所藏身的那丛荆棘,还好它没有察觉,可是等到李清明再靠近一点的时候,它忽然停止了叫声,接着嗖的一声弹跳下荆棘逃走了。李清明只能无奈的搓搓手。李清明不止一次的捉过蝈蝈,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很难捉到它们,而且这东西不像蚂蚱那么好对付,它一旦急起来还会咬人。
后来,李清明的心态变得坦然了,也冷静了不少,就算蝈蝈跳到了地面的杂草中他也能用目光锁定住它,然后迅速的冲上去用手摁住。摁住蝈蝈的这个动作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太用力,这样容易把它弄死或者弄伤,就不好玩了;也不能太轻,太轻了它容易跑掉;最好隔着杂草把它禁锢住,然后用另一只手捏住它的颈部,防止蝈蝈咬人。回家以后用席篾子编一个笼子把蝈蝈放进去,一个好玩的东东就诞生了。
很多人喂蝈蝈辣椒,因为他们觉得蝈蝈感到辣了就会不停的叫。蝈蝈确实吃辣椒,这个李清明见过,不过人们的这种想法到底有没有道理李清明并不明白,毕竟它们不是人。李清明曾见过牛羊吃辣椒,那么一大串红辣椒它们面不改色的吃下去,看上去很爱吃的样子,太牛了。如果是人一次吃这么多辣椒的话恐怕早就龇牙咧嘴的跳起来了。那么蝈蝈嘴中的辣椒到底是什么味道呢?这有待考究。
蝈蝈是分公母的,母蝈蝈是不叫的,它们的特征很明显,肚子后面长着一根长长的硬硬的直直的类似尾巴的东西,至于为什么会长成这样有什么科学依据,李清明也很想知道。
跟蚂蚱乖子同时出没的昆虫还有螳螂。螳螂的脑袋很小,是三角形的,肚子很大很圆很软,跟脑袋反差很大,脖子很长。它有时候也能飞,可是飞不远,顶多从一棵蒿草顶端滑到另一棵草上。
螳螂的样子虽然可笑,但也不是随便就能招惹的,那两支发达的前臂的锯齿是很锋利的,很容易把人的手划出口子,就算没有口子被扎到或者夹到那滋味也不好受。这两条前臂的挥舞着似乎是有些章法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人据此创造出螳螂拳。还有螳臂挡车这个成语也很形象,世人都觉得螳螂不自量力,而李清明倒是觉得螳螂英勇无畏可歌可泣。
蚂蚱们把卵产到地下,这些卵是怎样一步步变成蚂蚱的李清明并不清楚,不过他知道山山牛的幼虫是什么样的。蚂蚱又名蝗虫,山山牛幼虫的名字与其发音相同,它们叫荒虫,这也是本地人的叫法。之所以叫它荒虫是因为它们最常在荒地里出现,前面曾经提到过一种用来铺操场的草,在这种草皮地下最容易捉到荒虫。
李清明小时候村子周围的荒地还是很多的,爸爸闲暇的时候喜欢到山那里开荒。这开出来的地头几年是属于开荒人自己的,等到村里土地重新打乱的时候就会收归公有。就像热带雨林那里伐木种地的情况,刚刚开出来的地头几年很肥沃,收成会很好。不过李清明心里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开会时从草皮底下刨除出的荒虫。这些荒虫浑身黄灿灿的,身上软乎乎肥嘟嘟的,回家用花生油一炒,油汪汪香喷喷,绝对的美味。李清明现在想起来还馋的直流口水呢。
这荒虫作为当地的特产其美名曾经传播的很远,有段时间冒出很多收荒虫的人,他们出的价格很高。市场经济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很多人为了赚钱开始漫山遍野的刨荒虫,原先被草皮保护的很好的一片片山坡被翻得伤痕累累,再加上农药化肥的污染荒虫们都快绝种了。每次想起这些事李清明总是满怀伤感。
作茧化蛹是很多昆虫都要经历的过程,荒虫也是这样,它们的成虫是山山牛,能飞,味道同样很鲜美。山山牛平时并不多见,可一旦下大雨它们就会大量出现,似乎它们的习性就是这样的。每逢大雨过后,经常有人相约去捉山山牛。山山牛通体棕黑色,外壳坚硬,像穿了盔甲的武士,它头上那两条长达四五厘米的触角常常让李清明想起京剧演员头上戴的那两条可以甩来甩去甩出花样的翎子。
山山牛的跑动速度非常快,被人逼急了以后还会飞起来。他那两条又粗又锋利的大牙绝对是剪咬草根的利器,同时咬人也很疼,所以捉山山牛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
这一次李清明一口气回想了好几种昆虫,按照他的想法,就算一种昆虫来一只也比昨天多啊。现在他闭上了眼睛,竖起了耳朵,静待事态变化。
沙沙,沙沙,过了大概半个小时,终于有动静了。李清明悬着的心慢慢放下了,这比他预想中的起效时间要短很多。他轻轻起身,凑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果然一只笨头笨脑的蚂蚱正在漫无目的的爬着,它似乎对这个地方也很无奈。
“小家伙,别害怕,我来帮你了。”李清明默念一声,然后快速用手扑了上去。
有了第一只就有第二只,很快李清明就收获满满。现在他的面前堆满了他刚刚回忆过的各种昆虫,有活的也有死的,有完整的也有残缺的,有大的也有小的,有蚂蚱荒虫之类任人宰割的也有螳螂蝈蝈山山牛之类喜欢抓人咬人的。
李清明对于这些小东西的态度是一只都不放过,宁愿把它拍烂也不会让它逃走,他也是被逼无奈啊。忙活了半天终于把石头缝里钻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捉完了,数一数差不多有二十多只,比上一次翻了差不多十倍。
“这样才对嘛。”李清明不自觉地露出了一点笑容,他感觉外面那个大方的人又回来啦。
拧开煤气,点着火,李清明把火焰靠近这些被他摆在地上的昆虫。很快它们就被烤熟了,久违的香气再次弥漫开来。这一次李清明总算把胃的表面覆盖住了。吃完这些野味,李清明又找来一块还算平整石头放在那正在滴水的石头缝隙下面,然后把脑袋枕在石头上面,张开嘴巴充当接水器。
喝完水以后闲来无事李清明开始挖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继续挖石头,总不能一辈子被困在这里吧,努力一下总是好的。人们常说更上一层楼才能看风景,看风景李清明已经不奢求了,他只希望能早点钻出这个憋屈的垃圾堆,也许外面有更多的虫子让他吃呢。客观条件已经如此了,为今之计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
一种种很熟悉的感觉蓦然浮上李清明心头,他现在的处境不就跟他《自序》里所写的悲惨人生很相似吗?那时候他来自农村,没权没势没背景,一切都要靠自己去闯。现在他只有抓紧一切机会,用自己的血去浸泡,用自己的骨头去一点点消磨这残酷的现实,才有可能活下去,这就是命。看来不论在什么地方李清明的命都是注定的,就是这种类型的了,不服不行。
书上说一个人能否发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五个,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李清明上来就把最关键的因素弄丢了,恐怕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
挖了一阵石头,李清明感觉有些累了,于是就躺下去睡觉。反正现在也分不出白天黑夜了,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就是下一次的自我寻找了。
现在苦行曾式的生活就当做是修行了。
乐观的心态很重要,有利于人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