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事实。
这阶梯从侧面看像是一个立着的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贴着地面大概有三米长,另一条直角边是竖着的大概有四米长,一条斜面则由一个个阶梯构成。整个阶梯通体黑黝黝的,闪着金属的光泽。李清明走上前去数了一下发现一共有三十层台阶,他立刻就有了一个联想。
这个阶梯的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表面既没有复杂的花纹也没有古老的符号。不过在这山顶之上密林之中凭空出现这么个东西,这其中肯定另有玄机。李清明的直觉告诉他,这个诡异的阶梯或许就是这片空间的突破口,很有必要仔细研究一下。果然,李清明转了几圈之后在每层阶梯的中间都发现了几个蝇头大小的刻在上面的文字。
这些字是什么呢?从第一层开始分别是第一天第二天……一直到第十二天。然后是自我寻找第一次自我寻找第二次……一直到自我寻找第十二次。再然后是自我救赎第一次,自我救赎第二次……在最上面那层阶梯上刻的字是自我救赎第六次。
答案已经昭然若揭,这座阶梯记录了李清明来到这片空间之后的所有心路历程,非常的全面系统,一切都是有计划的。李清明站在阶梯的最顶层,他明白今晚自己将进行第七次的自我救赎,而这阶梯会跟着增加一层。可这阶梯一层层增加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这样递增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个问题。
李清明在阶梯上待了半个多小时,然后一步步走下来,周围再也没有什么发现。今晚他还要来一次,来见证奇迹。回到家后,李清明好好地吃了顿饭,然后又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晚上十点多,他带着强光手电望远镜防身用的砍刀,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骑着摩托车朝这个山谷出发了。这辆摩托车是他从村子里另一户人家“借来”的,原先那辆被他丢在县城酒店门口了。
山路崎岖不平而且比较窄,开汽车不方便,骑摩托车倒是可以。李清明的骑车技术可不是吹的,不到十五分钟他就来到了山脚下。晚上登山可不是什么风雅的事情,李清明费了好大劲才爬到山顶,中间还滑倒了一次。那座阶梯还在那里,黑暗中更显得惊悚,李清明过了一阵子才调整好心态适应过来。他索性爬到阶梯上等待那七盏灯笼的出现。
子时刚过,七盏灯笼仿佛七个囚笼如约出现,一同出现的还有那条金光闪闪的通道。跟预想中的一样,那四位女生得救了,康诚还是老样子。这是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空出来的四盏灯笼中又出现了两位新人。让李清明差点晕倒的是这两个人竟然是他的小学老师,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芮诚树和龚伯学,这就有点疯狂了。
李清明的观察力一般,这段时间以来他的注意力一直被灯笼以及里面的人吸引,却没发现那条通道一直在悄悄地变化着。现在李清明把目光久久地放在这条通道上,他记得自己刚刚从意识状态变为实体的时候就曾出现过一条这样的通道。那时候这通道还能瞬移,却没有这一条这么宽敞,长度也不能跟这一条相比。不知道这条通道是不是当初那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一切就精彩了。从开始到现在,一切都看似无意看似偶然,实则每一步都精心设计,这是一个完美的局。
想到这里,李清明有些释然了。
废话少说,自我救赎第七次该开始了,两位老师正等着呢。
老师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大家从很小的时候就去上学,接受这些人的教育,这个活动会持续很多年,有的人甚至要上半辈子的学,不知道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在很多家庭中教育基金所占的比重很大,更别提那些出国留学镀金什么的花费更高的举动,可是这么高的投入过后真正的效果有多少真的很难说。
无可否认,教育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可现实是有些教育确实是过剩的,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就算是找到了,很多竟然不如一个技校生或者工厂熟练工拿到的工资高。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有问题,还有人不打算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了,他们要自己教育孩子,这其中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都有。
教育体制是个很大的概念,不是一个人短时间内可以改变得了的,所以这个留待以后再说,当前情况下我们还是得去上学去见老师。说到老师李清明也是一肚子的感慨,毋庸置疑大多数老师思想纯洁堪当重任,可也有害群之马或者道德有些瑕疵的人。那么现在就给李清明一个机会,让他摆事实讲道理,让记忆中的各个老师出来遛遛吧。
幼儿园的老师一般都是女的,因为她们的工作跟看孩子有些类似,需要耐心和细心。李清明的幼儿园老师正是个女的,她温柔漂亮声音甜美而且还会弹手风琴。李清明会的几首启蒙的歌曲就是这个老师教的,如今回忆起来那手风琴的声音还有老师的形象都是那么清晰。感谢她给李清明的求学生涯一个美好的开始。
李清明从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班主任都是芮诚树,也就是那年大家一去他家聚会的那个老师。关于芮诚树,李清明在前面或多或少的提到过,总的来说这三年芮诚树从没有批评或者呵斥过他,因为李清明不但学习好而且比较老实。那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几乎是衡量一个学生以及这个学生的老师成败的唯一标准,所以学习好的学生趾高气扬并受到老师关照也是顺理成章的。每个学期末,表现好的学生会拿到一张名为三好学生的奖状,上面说这个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其实未必如此。
不管是刻意关照还是没有关照,毕竟喜欢冲撞别人的李清明没有跟芮诚树发生过冲突,这真是件好事。不得不说尽管李清明开始上学了,可他还是有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童年。多年之后两个人再见面,芮诚树是值得李清明尊敬的好老师,而李清明是芮诚树引以为傲的好学生。不过,当年的李清明不会知道自己在学习好的时候受到重视,那么将来自己学习不好的时候也有可能会被嘲讽,那种不爽的滋味足以把以前的优越感全部抵消。
李清明上小学的时候芮诚树正是个小年轻,如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李清明也跟老师当年一样大了,可他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当年的老师在李清明眼中是何等的伟岸成熟神圣,可如今的李清明明白老师也是凡人,也要吃饭,也要下地干活,有一天也可能会下岗变为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样的农民,这也挺残酷的。
当然,还有更令人不可接受的事情,有一年李清明听说自己当年上学的初中一些学生开始打老师。或许这是青春期学生的一种叛逆行为,或者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一种手段,但不得不说这样做确实有些过火了。当年文革的时候,有些学生变身为红卫兵,肆意批斗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但当时的大环境就是那样,不可阻挡,可如今是太平盛世啊。
社会发展中很多陈旧的规则被打破,可远还没有到丧心病狂的程度。老师纵然是错的,似乎也不应该是学生伸手来解决。那些学生通过这种行为确实可以一下亮瞎别人的眼,从此扬名立万威震江湖,可是无尽的后续报应会接踵而至。年少轻狂的李清明也曾效仿过这种行为,虽一时痛快,但举头三尺有神明,恶果终究还是来了。往事不堪回首,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