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明的性格特征用周围人的话说就是老实不爱说话,他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李清明怎么这么老实啊?”“你看看人家李清明,这么长时间了一句话都没有说,你什么时候能跟他一样老实就好了。”不爱说话确实有好处,可跟那些活泼好动嘴巴甜的人比起来,在交际方面就吃亏了。虽然李清明很善良,他一点坏心眼都没有,可别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一点用都没有。因此,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李清明其实跟老师们的关系也不怎么好。不过那时候他学习好,分数不但是学生的命根更是老师的命根,他们也就对李清明青睐有加。
不知道现在学校里的班主任是怎么安排的,反正李清明当年上学时的班主任是包办制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老师在你上一年级的时候是你的班主任,那么不出意外的话他会一直做你的班主任,直到你毕业。这样其实也是很科学的,至少老师跟学生之间的磨合期省了。怕就怕某个学生跟老师不对头,那么彼此可能就要别扭好长时间了。
李清明的小学老师中教他时间最长的是芮诚树,从一年级一直教到三年级,也一直是李清明的班主任。李清明觉得芮诚树几乎是李清明所遇见的老师中最好的一位,这不是指芮诚树教给了他多少知识,而是指芮老师一直对他很好,从未打骂过李清明,甚至连一句重话都没说过。李清明一直都很快乐,很自然。
芮诚树似乎并不是正式工,李清明上初中的时候,好像是教师改制,然后他就下岗了,变成了普通人。李清明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可这终究是现实,李清明平生第一次开始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他开始理性的看待一些问题,随着阅历的加深他慢慢明白了自己能过得那么自在的一些原因。
那时候李清明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几乎连第二名的时候都没有,是老师的宝贝蛋。虽然很多时候李清明跟同龄人一样很调皮,他的注意力不怎么集中,但他小时候记忆力不错。小学的很多语文课文都是要求背诵的,有一次老师让李清明站起来读一读课文,结果他没听清楚把整篇课文都背下来了。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惊讶,继而佩服。
另一方面,也是李清明后来才想到的,李清明的爸爸在村里有一点威信,他跟老师关系很好,所以老师对李清明也很宽容。比如坐在教室边上那一排座位上的时候,为了方便看黑板,李清明喜欢斜着身子坐。他后背倚着墙脚放在同桌的凳子撑上,不时还有个小动作,非常的惬意,老师从未说过他。可是如果别人这样的话,老师就会大吼一声,问他黑板在哪里,然后让对方立即转过身来。
后来李清明去邻村上学了,随之遇到了新的老师,那么来扒一扒这几个新上场的老师吧。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的,有些还很顽劣,李清明也是如此,只不过他的一些小毛病按照他的学习成绩这些都在老师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他是被以前的老师惯出来的。现在环境变了,老师换了,旧的套路不管用了,一些矛盾冲突即将爆发。
上四年级的时候李清明的语文老师是龚伯学,这个人干干瘦瘦的脸上有不少皱纹,嘴里还镶了一颗不知道什么材质的大牙,很显眼。有一次他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用一些词语造句,其中有一个词语叫做“五光十色”。李清明并不太会用词造句,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更是犯了难,最后只好说自己家的葡萄五光十色,借以完成任务。当时他也觉得有些牵强,但也没当回事,一次作业而已。
“谁是李清明啊?你家的葡萄五光十色啊?”没想到下一堂课的时候龚伯学把李清明的作业本单独拿了出来,语气中很明显的讽刺。不过教室中老师用这种不屑的语气说某人时随后会出现的那种附和性的嗤笑声却很少,因为整个教室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跟李清明来自同村,以前的时候大家同班,而学习成绩一直优异的李清明在这些人当中有一定的威信。以前的时候,如果老师单独把李清明的作业本拿出来,那肯定是为了表扬。不得不说,学习成绩不但是老师家长衡量一个学生好坏成败与否的标准,也是学生们心中自我衡量的一个标准。
尽管教室里很安静,可李清明依然觉得很难堪,从小上学从来他从来没有受到如此的对待。龚伯学对教室里的情况有些意外,于是他开始变本加厉的批评起李清明来显示自己的英明。李清明本人对这次经历印象也很深刻,对这个龚伯学开始有些忌惮和厌恶。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开始写作文。龚伯学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然后让同学们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挨个站起来念自己写的东西。李清明那时候并不太会写作文,更别说念出来了,他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就有些紧张。他一紧张就有些小动作,比如在别人念作文的时候无意识的抖抖腿扣扣手指或者摸摸头发,可是这些落在龚伯学的眼里就成了不认真听课的表现。
对于站起来念作文这件事不适应的不只是李清明,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反正大家的表现一塌糊涂,龚伯学也有些烦躁。突然他站起身来大步走到李清明面前,用一根木棍重重的抽了两下桌面,李清明被吓了一跳,他有些不知所措。原来他的小动作被发现了,这成了对龚伯学权威的挑衅。李清明感觉很委屈,加上木棍第二次抽打桌面的时候确实抽在了他的手上,他的眼泪流了出来,温热的泪水“吧嗒吧嗒”滴在李清明的手上桌子上。多年之后,那种情景李清明依然记得很清晰,就连泪水的温度都是那么熟悉。
又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之间都了解的差不多了,老师对同学们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李清明这块金子终于发光了,虽然现在的班级学生数量比以前在李清明本村的时候多了不少,但经过一番角逐之后他还是坐了头把交椅。打个比方,如果外面有人要问班里的学生谁学习最好,很多人都会指向李清明。
龚伯学已经很久没有批评李清明了,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一次临近下课的时候他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李清明听课认真。李清明心里很清楚,自己以前是怎么听课的现在还是怎么听课,根本没什么大的改变,龚伯学的这次夸奖让他受宠若惊。
不过别人发出赞扬了,自己多少也得给点面子,这点情商李清明还是有的。再加上他这个人心地本来就很善良,所以下一堂课的时候李清明只好配合地僵硬的坐着,那种感觉很痛苦,可又得装出很自然很享受的样子。龚伯学所谓的听课认真就是两只胳膊放在桌上胸腰挺直目视前方一动不动,这样听课的效果到底如何真的很难说。
后来李清明所在的学校与镇上的其他几所小学联合举行数学以及作文竞赛,班上的几个学习最好的人都去参加了,最后只有李清明拿到了一个数学竞赛的二等奖和一个作文竞赛的二等奖,其他人都毫无所获。这个结果让大家都很丧气,同时对李清明的认可度又高了一分。龚伯学看李清明的时候眼睛里闪着亮光,用他的话说这一次是多亏了李清明了,要不然学校就光了头了。
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李清明跟龚伯学的关系更加的融洽了。李清明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对于沟通交际之类的事情并不会做,主要是龚伯学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好。有一次,龚伯学不知道从哪里喝了点酒,然后回到教室坐在同学们中间开始跟大家聊天。
酒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自古以来就有买醉或者借酒浇愁的传说。另外国人谈恋爱或者谈生意什么的也喜欢到酒桌上,几杯酒下肚,酒精的催化作用一发挥,本来平时不太能说出口的事情现在随口就说了,很多事情有可能就会更进一步。李清明虽没在酒桌上谈过生意,但他也喝过几次酒,并见过大人们喝酒后的状态,一般人喝完酒以后话就比平时多这是肯定的。至于谈恋爱的时候喝酒,李清明觉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酒精除了能帮助有些人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以外还有催情的作用,他从书上看到过这样的说法,酒是色之媒嘛。
话说龚伯学趁着酒劲跟大家聊起了天,此时他不再是一个老师,而是邻家的一位大爷。不少好事之人看到他这种状态都很新鲜也很感兴趣,纷纷凑了上来,渐渐的倾吐心声。这时候说的一些话都是大家平时不怎么说出口的,用时下流行的话来就是尺度有点大,有些话题也是平时没有涉及到的。
那天下午,原先那些令人厌烦的上下课规则被抛弃。太阳渐渐落山,教室里的光线慢慢变暗,下课铃响了然后上课铃又响了,有人想上厕所直接去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像平时一样报告老师或者向班长申请。从这个人蹦蹦跳跳的身影中就可以看出他非常的愉快,果然上完厕所以后他又作着鬼脸围上来,参与这个教室里在进行一场盛会。
不得不说这个老师有时还是很有创意的,他有自己的想法。那一次大家聊得很开心,龚伯学坐在教室中央,同学们一圈又一圈的把他围着,人群中不时传来哄笑声。不用说,在这种自然而又放松的情景中,老师和同学心情都很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