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定了孩子去北京上学的计划,纪伟把手机开成免提跟朋友联系。“我一个好兄弟的孩子,想去你亲戚的国际学校念韩语,然后送去韩国艺人培训学校,无论如何请你帮帮忙。”纪伟已经跟朋友对好嘴。
朋友拿腔作调地说:“不行啊,我前两天还向他推荐人,他说学校早招满了,这学期怕是不行了,等明年再说吧。”
赵路遥一听急了,从椅子站起来想插嘴。
纪伟摆摆手,说:“我这个朋友跟我关系特别好,是个够义气的兄弟,以后方便的话介绍你们认识认识,多个朋友多条路,无论如何请你想想办法,一定要让他的孩子去北京。”
朋友说:“好吧好吧,我再联系看看,我把话说在前面,如果不行我也没有办法啊。”
纪伟说:“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让孩子去,拜托拜托。”
朋友叹了口气,说:“如果不是书记你说情,天皇老子我都不理他,我现在就厚脸给你联系,等我电话好了。”
挂了电话,赵路遥一家都紧张起来。
赵妻对孩子说:“你看到了吧,明星不是那么好当的,能先去北京就不错了。”
约摸过了一刻钟,朋友来了电话,说:“书记,也就是给你这个面子,我好说歹说,我那亲戚才勉强答应接收,我给你一个号码,你现在就跟他联系,就说是我在清源的亲戚,记住,一定要说是我的亲戚啊,说话客气点,实在不行你就哭着求他,我这个亲戚心软。”
纪伟说:“他不是同意了嘛,哭什么哭,又没死人。”
朋友说:“你看看,我就怕人家一推辞你就耐不住性子,求人的事,头要低三分,不要以为在清源我们能通吃,到了北京我们什么都不是。”
纪伟说:“谢谢兄弟提醒,我会注意分寸的,不多说了,有情后围。”
挂了电话,纪伟看看赵路遥,意思是说清源才多大的地方,不要以为你一个汽修厂的老板就了不起。
赵路遥根本不理会纪伟的眼神,催促道:“你快点打电话啊。”
纪伟跟北京联系,说了半天好话,北京方面才答应接收。赵路遥终于松了口气。
一切安排妥当,开始吃饭。孩子兴奋得像出了五指山的猴子活蹦乱跳,拿着茶杯当话筒,围着桌子乱吼一通,赵路遥夫妻只当没看到,频频举杯敬纪伟的酒。
过了两日,赵路遥开车带着老婆孩子直奔北京。一路上孩子睁大眼睛盯着前方,喊着开快点再快点。赵路遥说再快也飞不起来,你老实坐着。赵妻在后排左一觉右一觉,被孩子嚷嚷醒了,嘀咕道:你学习有这精神就好了。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赵路遥一家终于到了北京,好不容易找到这家国际学校。学校位于北京郊区,由一栋废弃的办公楼改造而成。
校长介绍说:学校从初一到初三都有,都是小班制,第一外语是英语,必修,第二外语是日语或韩语,还有一些小语种,自选,初三以后根据家庭需要,送孩子去国外念高中或者上职业学校,然后在国外考大学。
赵路遥夫妻听了介绍,决定把孩子留下来,交了一年的各种费用计十八万元,办理了入学手续,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套房子给赵妻陪读住,置办了必须的生活用品,忙了两天总算把一切安排停当。
孩子说:“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我第一次来北京,爸爸你带我去游玩游玩。”
赵妻讽刺道:“你还知道北京是首都啊,我以为你就是个白痴呢。”
赵路遥冲着老婆喊道:“你才是白痴,我像孩子这么大时,只知道天下就一个清源,现在孩子知道北京是首都已经很了不起了,来一趟不容易,走,我们去逛逛。”
赵路遥带着老婆孩子在北京城逛了两天,又去八达岭爬了一天长城。第四天,赵路遥留下老婆孩子,独自开车回了清源。
在国际学校没待三个月,孩子再不肯去学校,哭闹着要回家。赵妻怎么劝说都没用,跟赵路遥电话汇报了孩子的情况。赵路遥鞭长莫及,说不学也不能硬灌,实在不行就回清源吧。学校还算恩慈,退了一半学费。赵妻带着孩子买了火车票到了省城京中,赵路遥开车去把母子俩接回清源。
赵路遥问孩子:“我们花这么大力气把你弄进国际学校,怎么没几个月你就待不住了,你不是想当明星吗?”
孩子说:“老师上课说外语,我一句也听不懂,天天就像个傻子坐那里。”
赵路遥说:“你下课不能请教老师啊。”
孩子说:“老师一下课就离开教室,我追都追不上。”
赵妻说:“也不能怪孩子,老师就拿上课的钱,听不懂就补课,补课的费用比上课高多了。”
赵路遥摇摇头,说:“这都什么事呀,走走走,我们回去。”
孩子回清源后无学可上,赵路遥把他带在修理厂看在身边,到了次年夏季开学,赵路遥连哄带骗把孩子送进清源艺术学校。赵路遥想:能让孩子混个初中毕业文凭,实在不行把他送部队锻炼几年。
从此,赵路遥对纪伟怀恨在心,逢人便说纪伟是个教育骗子,专靠吸学生家长的血发财,肉包子打狗还能听见汪汪两声叫,钱到纪伟嘴里,嚼都不嚼一口囫囵吞了,连个声响都听不见。
老五的孩子自然也没能进司马中学。因为老五家里穷,纪伟就没有忽悠他让孩子去北京上海念书,跟他说清源一中的校长跟我是哥们,不行就叫孩子去一中吧,也就要两万块钱。
老五见事情走到这步,孩子也没地方去,说一中就一中吧。老五知道,一中就不是个念书的地方,清源人都说“要想混世到一中,打架恋爱全部中”。
纪伟安排老五孩子上了一中,退了老五三万块钱。老五嘴上不好说什么,心里却恨死了纪伟,遇到人对纪伟也是牢骚怪话一大通。
外界对纪伟的议论越传越多,越传越广,最终传到罗秉义耳朵里。他找纪伟核实情况,纪伟死不承认介绍学生收钱的事。
罗秉义说,学校也不公开你的事,你就不要再开车了,去保卫科当干事吧。
纪伟考虑到家里承包着学校好几个学生食堂窗口,便忍声吞气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以前是天天围着领导转,现在是没事绕着校园转,极大的失落感充斥着纪伟每一根神经。
一日,纪伟路过中心广场,见几个退休教师说说笑笑,便凑过去想套套近乎。几个退休教师见了他就像见了瘟神一般,不约而同带着孩子各自离开了。纪伟孤零零站在中心广场,看着高大的银杏树,心中生出深深的耻辱和忿忿的不平。
正在发呆,宿舍楼工地传来“咣当咣当”的打桩声,这震耳欲聋的声音,把纪伟的灵感豁然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