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自己变得更好
挫折是给人经验的最好导师,但挫折也是给人失望的最大敌人,关键在于你自己。
——休厄尔
在贫穷的墨西哥,养猪人迪迈·特尔靠他所养的猪勉强维持一家大小的温饱。
有一天,一位政府官员前来视察,见了他养的猪群,十分好奇,便问他:“你通常都给猪吃什么?”
迪迈·特尔说:“当然是喂它们吃剩菜剩饭啦!”
结果,那位前来视察的官员,是卫生部长,认为猪肉是要给国民食用的,迪迈·特尔如此喂猪,太不卫生、也不尊重国家公民,于是开了张罚单给他。
没过多久,又有一位政府官员前来视察农村,见了迪迈·特尔的猪群,也十分好奇,又问他:“你通常都给猪吃什么?”
迪迈·特尔有了上次被开罚单的经验,连忙说:“我都喂它们吃山珍海味,我们全家人还没吃之前,让猪先吃;等猪吃完了,我们才吃!”
结果,这次前来视察的官员,是经济部长,听了之后,暴跳如雷。
他认为,国家正在闹饥荒,而迪迈·特尔居然给猪吃得这么好,简直是浪费国家财产,于是,又开了张罚单给他。
迪迈·特尔连续接到两张罚单,十分生气,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没过多久,果然又有一位官位更大的政府官员——总理大臣,前来视察农村,见了迪迈·特尔的猪群,同样十分好奇,便问他:“你通常都给猪吃什么?”
迪迈·特尔这次学乖了,说:“吃这个也不对,吃那个也不对。现在只要用餐时间一到,我发给每只猪100美元,看它们喜欢吃什么,就自己去买什么东西吃!”
从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我们不仅得到宝贵的经验,同时更学习到金钱所无法换得的应变能力,加强自己的智慧,以面对下一次更大的逆境来袭。在让事情变得更好之前,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好。在错误(不管是自己或别人加诸在自己身上的错误)中学习改变自我,是确保我们过得更好的必经之路。
不管外在环境如何恶劣,真正重要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心”――除非你自己同意,否则没有任何人可以侮辱你。
你能实现梦想
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罗伯特
5年前,萨迪尔到南方乡村搞福利工作。他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相信自己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当萨迪尔来到一个叫密阿多的小镇后,当地政府帮他召集了25个靠政府福利来生活的穷人。他和他们一一握手后,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有什么梦想?”每个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萨迪尔,好像他是外星人。
“梦?我们从来不做梦。做梦又不能让我们发财。”其中一个红鼻子寡妇回答我。
萨迪尔耐心地解释道:“有梦想不是做梦。你们肯定希望得到些什么,希望什么事情能突然实现,这就是梦想。”
红鼻子寡妇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梦想是什么东西。我现在最想赶走野兽,因为它们总是想闯进我家咬我的孩子。”大家都笑了起来。
萨迪尔说:“哦!你想过什么办法没有?”她说:“我想装一扇牢固的、可以防御野兽的新门,这样我就可以出去安心干活了。”萨迪尔问:“有谁会做防兽门吗?”人群中一个有些秃顶的瘸腿男人说:“很多年以前我自己做过门,现在恐怕都不会了。不过我可以试试。”接着萨迪尔问大家还有什么梦想。一位单亲妈妈说:“我想去大学里学文秘,可是没有人照顾我的6个孩子。”萨迪尔问:“有谁能照顾6个孩子。”
一位孤寡老太太说:“我以前帮助别人带过不少孩子,我想自己能带好那些可爱的小家伙。”萨迪尔给那个秃顶男人一些钱去买材料和工具,然后让这些人解散了。
一星期后,萨迪尔重新召集那些穷人。他问那个红鼻子寡妇:“你家的防兽门装好了吗?”
红鼻子寡妇高兴地说:“我再也不用在家守护我的孩子了,我有时间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萨迪尔接着问秃顶男人感想如何。他对萨迪尔说:“很多年前我给自家做过防兽门,当时做得也不好,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做过。这次我想一定要做好,结果真的做好了。许多人说我很了不起,能做那么结实漂亮的门。”
萨迪尔对需要帮助的穷人们说:“这位先生的经历是个很好的例子。它说明梦想真的是可以实现的。好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没有本事,而是我们故步自封,不愿意去尝试,或者不愿意去努力。”
5年后,当萨迪尔来密阿多回访时,当年那25个穷人中,只有6个智力低下的残疾人继续靠政府福利生活,其余19人都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红鼻子寡妇种的咖啡收成很好,秃顶男人成了当地有名的木匠,孤寡的老太太开了个托儿所。那个上完大学的单亲妈妈最优秀,她开了一家大家具公司,吸收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到她的公司来就业。
一个有梦想的人,可以将自己的“梦”做得大些,把基础打的好些,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各种信息。虽然在开始的时候,这还只是个梦想,但只要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努力拼搏,梦想终有一天可以成真。
把我的手带上
人最凶狠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
——高尔基
约翰·汤姆森虽然没有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却成为了现代美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楷模之一。
18岁的约翰·汤姆森是一位美国高中学生。他住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里。1992年1月11日,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当他在操作机器时,不慎在冰上滑倒了,他的衣袖绞在机器里,两只手臂被机器切断。
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400米来到一座房子里。他用牙齿打开门闩。他爬到了电话机旁边,但是无法拨电话号码。于是,他用嘴咬住一支铅笔,一下一下地拨动,终于接通了他表兄的电话,他表兄马上通知了附近的有关部门。
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所医院为汤姆森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一个半月之后,他便回到北达科他州自己的家里。如今,他已能微微抬起手臂,并已经回到学校上课了。他的家人和朋友为他感到自豪。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汤姆森呢?有的说,他聪明,用铅笔打电话,还会用嘴打开门;有的说,他喜欢干活,我们喜欢勤劳的人。
还有的说,他身体真棒,一定曾努力锻炼身体,不然早没命了。
一位学者概括了这些人的回答,人们除了佩服他的勇气和忍耐力外,还有一种独立精神。他一个人在农场操作机器,出了事又顽强自救,所以这样的人才是好样的。
汤姆森的故事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他把断臂伸在浴盆里,为了不让血白白流走。当救护人员赶到时,他被抬上担架。临行前,他冷静地告诉医生:
“不要忘了把我的手带上。”
当遇到危险的时刻,特别是处在无人援助的境地,一定要坚信自己的力量,因为唯一能摆脱困境的方式只有靠我们自己来实现,而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有一颗沉着、冷静的心。
立即行动
做事要行动,而不是无谓的想法和不切实际的讨论。
——卡夫卡
小村落里,村长拉里的家着火了,全体村民尽全力赶来救火。
可是,尽管村民们用尽一切方法试图灭火,只见火势似乎越来越嚣张,丝毫没有熄灭的意思。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突然,山坡上有一辆满载壮汉的大卡车,飞驰而下,直接冲入火场。车上的壮汉们,一秒钟都没有耽搁,立即跳下车来,用他们身边所能找到的任何工具,包括扫帚、拖把、水桶,甚至身上所穿的外套,灵活地运用这些东西,拼命地扑灭身旁的熊熊烈火。
在众村民的喝彩加油声中,这一批火场生力军,竟然奇迹般地将这场大火扑灭了。
拉里村长为了感谢这些壮汉的鼎力相助,在数天后,特别举办了一次表扬大会。
在表扬会中,拉里村长颁发一笔巨额的感谢金给这些英雄们,由卡车的驾驶员,代表上台接受这笔奖金。
在颁奖仪式完成后,拉里村长兴奋地问代表领奖的驾驶员:“你们将会如何运用这笔钱呢?”
驾驶员抓了抓头,回答道:“我想,有了这笔钱,我要先把那个该死的刹车修理好再说。”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当中,是不是有过无数次,因为自己的刹车失灵,而错失大好良机的遗憾?积极果断的行动方针,相信永远比怯懦不前,更能创造崭新的机会。或许,您不愿意让自己置身于酷烈的火场提炼出真正的黄金来。
心灵的栅栏
人与月亮的距离并不遥远,因为人与人心灵间的距离更为遥远。
——王尔德
当玛格丽特的丈夫杰瑞因脑瘤去世后,她变得异常愤怒,生活太不公平,她憎恨孤独。孀居3年,她的脸变得紧绷绷的。
一天,玛格丽特在小镇拥挤的路上开车,忽然发现一幢她喜欢的房子周围竖起一道新的栅栏。那房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颜色变白,有很大的门廊,过去一直隐藏在路后面。如今马路扩展,街口竖起了红绿灯,小镇已颇有些城市味,只是这座漂亮房子前的大院已被蚕食得所剩无几了。
可院子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上面绽开着鲜艳的花朵。玛格丽特注意到一个系着围裙、身材瘦小的女人,清扫着枯叶,侍弄鲜花,修剪草坪。
每次玛格丽特经过那房子,总要看看迅速竖立起来的栅栏。一位年老的木匠还搭建了一个玫瑰花格架和一个凉亭,并漆成雪白色,与房子很相称。
一天,玛格丽特在路边停下车,长久地凝视着栅栏。木匠高超的手艺令她几乎流泪。玛格丽特实在不忍离去,索性熄了火,走上前去,抚摸栅栏。它们还散发着油漆味。玛格丽特看见那女人正试图开动一台割草机。
“喂!你好!”玛格丽特喊道,一边挥着手。
“嘿,亲爱的!”那女人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我在看你的栅栏。真是太美了。”
那女人微笑道:“来门廊上坐一会儿吧,我告诉你栅栏的故事。”
她们走上后门台阶,那女人打开栅栏门,玛格丽特不由得欣喜万分,她终于来到这美丽房子的门廊,喝着冰茶,周围是不同寻常又赏心悦目的栅栏。
“这栅栏其实不是为我设的。”那女人直率地说道,“我独自一人生活,可有许多人到这里来,他们喜欢看到真正漂亮的东西,有些人见到这栅栏后便向我挥手,几个像你这样的人甚至走进来,坐在门廊上与我聊天。”
“可面前这条路加宽后,这儿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你难道不介意?”
“变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铸造个性的因素,亲爱的。当你不喜欢的事情发生后,你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痛苦愤懑,要么振奋前进。”
当玛格丽特起身离开时,她说:“任何时候都欢迎你来做客,请别把栅栏门关上,这样看上去很友善。”
玛格丽特把门半掩住,然后启动车子。她内心深处有种新的感受,她没法用语言表达,只是感到,在她那颗愤懑之心的四周,一道坚硬的围墙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整洁雪白的栅栏。她也打算把自家的栅栏门开着,对任何准备走近她的人表示出友善和欢迎。
敞开心灵的栅栏,向所有的人开放,于是你获得了整个世界。我们要时刻抓住生活中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一生。没有变化的生活,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有些人总以为自己的生活不可改变,而从不试图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抛弃修补的心理
在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大局的眼光,但是有时候人们常常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尼兹奇
俄亥俄州某家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纽约的老板汤姆生来俄州投资,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最好的,生产效率极高。但是有一天突然这个地方发了洪水,虽然经过奋力抢救使大部分机器脱离了险情,但还是有一台设备没有抢救出来。洪水退了,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汤姆生就在当地市场上采购了一台俄亥俄州制造的机器来代替使用。
这台机器质量还过得去,用了一段时间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不久它就原形毕露,各种小毛病开始显现出来。今天这个螺丝松了,明天那个零件坏了,总得不断修理,这样常常影响整个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汤姆生想重新买一台进口的新机器,但是进口机器非常贵,再说这台机器也还能用,所以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地耗着。但是那个俄州产的机器还是不争气,总是出毛病,而且损坏的周期越来越短。到年底一算细账,就因为这台机器的这些各种小毛病,产量较上年度有明显的减少,这些损失加上维修费用等,足可以换一台进口机器了。汤姆生这才痛下决心,以低廉的价格把这台机器处理掉,从德国又购置回一台新机器。
也许我们过惯了勤俭节约的日子,对于一些旧事物有眷恋情结,无论什么时候都想弥补一下,凑合着能使就行。许多不幸的贫穷生活也诸如此般,继续着不幸的故事。
撞玻璃的小虎鲨
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都是从实际生活中锻炼出来的。
——叔本华
小虎鲨一出生就在大海里,它习惯了大海里的生存之道。肚子饿了,小虎鲨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他鱼类吃,虽然要费点力气,却也不觉得困难。
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良久才能猎捕食物。这种困难度,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越来越不成问题,猎食的挫折并不会对小虎鲨造成困扰。
但是很不幸,小虎鲨在一次悠游追逐时,被人类捕捉到。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一个研究虎鲨的单位把它买了去。关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食。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鱼食。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大片玻璃放到池中,把水池隔成两半,小虎鲨看不出来。
这一天,研究人员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放下鱼之后,就冲了过去,撞到玻璃上,痛得头昏眼花,什么也没吃到。
小虎鲨不信邪,等了几分钟,看准了一条鱼,咻!又冲过去,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结果还是没有吃到。
休息十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咻!又冲过去,情况没有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鲨瘫在了池子里。
最后,小虎鲨拼了最后一口气,咻!再冲,仍然被玻璃挡着,撞了个全身翻转,鱼就是吃不到。小虎鲨终于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小鱼,在池中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鱼食,却是再也不敢吃了。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苦是乐,与客观环境并无多大关联;有的人喜欢安于现状,而有的人善于不断寻找生活。这主要取决于他坚韧的心。
相信自己
要意志坚强,要勤力,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远不屈服。
——赫胥黎
在做了两年半不是很出色的推销工作后,齐格的职业戏剧性地有了大的转变。下面就是这个故事。齐格参加了一个在北卡罗来纳州查勒提开办的由田纳西纳什维尔的梅里尔指导的全日制培训课程。那是一门很棒的课,但齐格早已忘记那些学来的特殊技巧了。
一天晚上,齐格开车回南卡罗来纳兰卡斯特的家,准备一个晚餐展示会。齐格是很晚才回到家的,睡觉就更晚了,而且婴儿的吵闹声整晚的影响着他们。当早上5:30闹钟响时,习惯的力量将齐格拉出了被窝。当时他们住在一家蔬菜店楼上的小公寓里,齐格迷迷糊糊地看见窗外在下雪,而且地面已经落得有10英寸厚了,而齐格却要驾驶无空调的克罗斯利汽车出门。那天早上,齐格像任何一个聪明人会做的那样,又回到了床上。
当齐格躺在床上时,他开始意识到他从不曾误过或迟到过一次推销会。这时母亲的话也在耳边响起:“当你替人工作时,就得想方设法做好,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要是不全力以赴,那就别做了。”《圣经》上也说:“我宁愿你是冰冷的或是火烫的。但你如果是温和的,我就要把你吐出去。”齐格迟疑着爬起来,开着车子向着查勒提进发,同时也是向着齐格不曾料到的一个全新的生活进发。
培训结束后,梅里尔先生将齐格留下:“你知道,我已经观察了你两年半,我从未见到这样的浪费。”
齐格有些惊讶地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你有许多能力,你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一个全国优胜者。”齐格飘飘然起来,但仍有点怀疑,就问他是否真的那样认为。他向齐格保证说:“我绝对相信,如果你真正的投入到工作中,真正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冲破一切困难获得成功。”
说真的,当齐格细细品味这些话时,齐格惊呆了。你必须理解齐格当时的处境,才有可能意识到这些话对齐格有多大的影响。当齐格还是个小男孩时,长得很矮小,即使在穿得最多时也没超过120磅。齐格上学后,从五年级开始,放学后和周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运动方面也不是很活跃。另外,齐格还很胆小,直到17岁才敢和女孩约会,而且还是别人指定给齐格的一个盲目性约会。
一个从小镇中走出来的小人物,希望回到小镇上一年赚上5000美元,齐格的自我意识仅限于此。现在突然有一个受他尊敬的人对齐格说“你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所幸的是,齐格相信了梅里尔先生,开始像一个优胜者一样思想、行动,把自己看成优胜者,于是,他真的就成了优胜者。
齐格说:“梅里尔先生并未教很多推销技巧,但那年年底,在美国一家七千多名推销员的公司中,我的推销成绩列第2位。我从用克莱斯勒车变成用豪华小汽车,而且有望获得提升。第二年,我成为全州获得报酬最高的经理之一,后来我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区主管。”
齐格遇到梅里尔先生后,并不是获得一系列全新的推销技巧,也不是他的智商提高了50点,只是梅里尔先生让他确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给了他目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信心。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见自己的伯乐。面对他人的鼓励、帮助,我们应该满怀感激地接受,并运用于实践中,相信自己,你能行。
再忍耐一下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海明威
有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海上一个油田钻井队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拿给在井架顶层的主管。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让他送回去。于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而领班也同样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次送给主管。
年轻人看了看领班,犹豫了片刻,又转身登上了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顶层时,已经浑身是汗,两条腿抖得厉害。主管和上次一样,只是在盒子上签下名字,又让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来,可是,领班还是在签完字以后让他再送上去。
年轻人终于开始愤怒了。他尽力忍着不发作,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着那已经爬上爬下数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顶层时,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时,主管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把盒子打开。”
年轻人撕开盒子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侣。年轻人终于无法克制心头的怒火,把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此时,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声把盒子扔在地上,说:“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扔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发泄了出来。
这时,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你可以走了。不过,看在你上来三次的份儿上我可以告诉你,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们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这最后的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在一番激烈抗争之余,当濒临绝望之际,悠然返回自我的人,即可以认清自己和世界,也可以进而改变自己的所有本质,超越自身和一切的痛苦,进入至高无上、平静、幸福的境界。
不要相信命运
命运并非机遇,而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该期待命运的安排,必须凭自己的努力创造命运。
——布莱克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1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这钱,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23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
也许他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就可怜巴巴地说了下来:“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啊!”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说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败,有人只能以乞讨混日子为生,有人却能出人头地,这绝非命运的安排,而在于个人奋斗与否。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我们能改变命运。
儿子的鱼
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
——爱迪生
珀金斯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他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珀金斯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统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珀金斯吃惊地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珀金斯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旋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珀金斯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珀金斯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统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那孩子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被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珀金斯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蛙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此时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蛙鱼已经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自豪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怕他们遇到困难和危险,而是要让孩子学会独自处理问题,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并且尊重他们的人格。
打开心中的窗
在坎坷的生命里,我们要有超越自我之感觉。
——贝纳文特
那时候,有一位画家被捕入狱。他获准携带画笔和颜料进入监狱。跨入高墙内那阴暗的牢房后,画家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在墙上画一扇窗。他立即动手在墙上作画,不一会儿就真的画好了一扇窗。透过那扇窗,他可以看见湛蓝湛蓝的天空。
早晨,看守进来送面包和水的时候,从那扇窗里射进来的刺眼的光使他不得不闭上了眼。
“这是怎么回事?”他吼叫道,冲上前去试图把窗子关上,却碰了个鼻青脸肿。
“我开了扇窗,”画家不慌不忙地回答:“这里太暗了。”
“哼哼。”看守冷笑了几声,由于出了洋相而颇觉尴尬。他用讥讽的口吻说道:“你开了一扇窗?你是画了一扇窗,你这个倒霉蛋!这扇窗不是真的,只是你自己想象这是扇窗。”
画家依然镇定自若地说:“我希望为牢房增添一些光亮,我这么做了。从我的窗里可以看到天。就连你,在刚才进来的时候不也被光晃得睁不开眼睛吗?”
这一下,看守可动了肝火气愤地说:“你以为用凉水就能把我灌醉吗?这座监狱一扇窗都没有。一到这里你就休想重见天日!”
“然而在我的牢房里光可以透过敞开的窗照射进来。”画家说。“是吗?”看守嘲笑地问:“那么,你为何不逃走呢?这样也可以让我相信这是一扇真正的窗。”
画家紧紧地盯着看守的脸,然后朝墙壁跨出两步,从窗口一跃而出。
“站住!”看守惊慌失措地跳了起来,试图拦住画家,却又一次碰了壁。“不好了,他跑了!”他开始大声喊叫,而这时我们可以听到画家的身躯通过敞开的窗坠入空中,在墙脚的基石上摔得粉身碎骨的声音。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心才能看到那最真实的一面。
圣诞节蜡烛
人总得有希望。没有希望的心田,是寸草不生的荒地。
——惠特曼
“二战”期间,日军建立的集中营位于苏门答腊的东海岸,带钩的铁丝网围着阴暗潮湿的牢房。外面,白天有赤道炽热阳光的照射;夜晚,皓月与繁星相互辉映。可集中营里,黑暗夜以继日。里面住人,然而“住”显然是词不达意。人们是被填塞在牢房里。
偶尔,可以见到一缕微光,那是尚未锈蚀的铁丝网在太阳或月亮下闪亮。
已有几年,还是几十年了?疾病和衰弱使他们懒得去想。刚被关押时,还计算时辰,现在,时间仿佛凝固了。他们周围,有人死于饥饿,死于疾病,死于最后一线希望的破灭。对于战争结束、获得解放,他们早已不抱幻想,人们变得恍惚和麻木,只有喉咙里才蹿出野兽般的生命欲望:饥饿。除非有人抓到一条蛇或一只老鼠,要不就得挨饿。
不过,集中营里有一个人仍有可吃的东西——一根蜡烛。他原没打算吃它,正常人是不吃蜡烛的。可当你看见周围的人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的,你就不会低估这支蜡烛的分量。当他实在无法忍受饥饿的折磨时,便小心翼翼地从藏匿处找出蜡烛,细细地咬一下,当人们因饥饿发疯时,他便求助于这根蜡烛。作为朋友,他保证给安德鲁留一小截。所以,安德鲁白天黑夜一直注视着他和那根蜡烛,这已成了安德鲁生死攸关的问题,别让他在最后关头一个人吃了整根蜡烛。
一天晚上,他在梁柱上刻下又一个标记后,语气呆板地说:“明年圣诞节我们就会回家了。”几乎没人对他的话作出反应,谁还去想这事?可是,又有一个人说了句很奇特的话:“圣诞节的时候有烛光和钟声。”他的声音虚无缥缈,似乎来自悠久的年代和遥远的地方。他的话与现实毫不相干,对人们没有意义。
天已经很晚了,他们躺在木板上,每个人都在想心事,确切地说是什么也不想。安德鲁的朋友忽然变得不安起来,他朝那只箱子爬去,拿出蜡烛。黑暗中,安德鲁清晰地看见它的白颜色。“他准备吃了,”安德鲁想到,“但愿他别忘记我。”朋友走出屋外,从看守那儿借火点燃了蜡烛,放在床头。
没有人说话。不久,黑影一个接一个溜到他的床边。这些半裸的难友们,双颊凹陷、目光饥渴,悄然无声地在蜡烛旁围成一圈。主教和牧师也围了过去,没法认出他们是神职人员,只不过同样也是两个虚弱的囚犯而已。
牧师用沙哑的声音说:“圣诞节来了,光明在黑暗中闪耀。”
“黑暗征服不了光明。”主教接道。
这是《约翰福音》里的语句,但那个夜晚,这已经不是几世纪前的书面语句,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给每个人的神圣启示。
安德鲁从没见过如此洁白的蜡烛。尽管他很难描述当时的情景,但他们肯定从这光焰中见到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他们被关押在沼泽和丛林之中,但他们听到了来自成千上万只自鸣钟发出的声响和天使的合唱,烛光的火苗越蹿越高,像利剑般刺破黑暗的牢笼。一切都沐浴在如同白昼的光明之中,从来没有人见过这般明亮的光芒。人们自由了,意气昂扬,不再饥饿。
有人轻声说:“明年圣诞节我们可以回家了。”大家都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光明本身给了他们这样的启示,那是用火焰书写的文字。
蜡烛烧了整整一夜,普通蜡烛是无法燃烧这么长久、这么壮美的。人们齐声歌唱,迎来了曙光。人们确定无疑,一个温馨的家在等候他们。
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中一些人在第二年圣诞节之前就回到了家里。另一些人呢?是啊,他们也回到了家里,安德鲁帮着把他们掩埋在集中营后面的泥土里,可他们向世界告别时,眼睛不再像从前那样暗淡无光。他们的眼睛充满着光明,那根蜡烛发出的光明——黑暗征服不了的光明。
困境对于悲观者来说,就是一堵黑漆的墙面;之于坚定信念者,则会看到高墙之外的世界。陷于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与信念的时刻。
邂逅
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后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
——罗斯金
天开始放亮了,长途汽车在路边一家旅馆门前慢慢停下。当售票员宣布“停车10分钟”时,用毯子裹着身子打盹儿的乘客纷纷起身,下车吃早点。
旅馆大门上方“恒河旅馆”四个大字非常醒目。走进旅馆,一股檀木香扑面而来。
一个三十多岁、身着洁白衣服的男子正对着墙上的一幅画像祈祷。画像前的供台上摆放着鲜花,铜制香炉里燃着檀香木香。这不是母亲的画像吗?怎么到这儿来了?海勒感到奇怪。男子祈祷完,在肖像前放了一杯咖啡,回到服务台。海勒要了一份糕点和一杯咖啡。他一边吃早点,一边盯着墙上母亲的画像。吃完饭洗过手,他找坐在服务台后面的男子结账,显然他就是这家旅馆的老板。
“15卢比,先生。”他说。海勒打开钱包取钱时,他一直盯着海勒看。突然,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握住海勒的手,激动地问:“你不是海勒吗?”
“我是,”海勒回答道,“你是谁?”
“你还记得捡破烂的卡利吗?”是的,海勒记得……捡破烂的卡利。那时海勒12岁,卡利大概八九岁。他每天捡废品,卖废品。他捡回废品就在他们家外面的树下分类——旧报纸、碎铜烂铁,破衣服,然后分别将各类废品装袋。
卡利没有父母。海勒的母亲每天供他吃饭,他成了他们家的一员。不用支使,他每天都会把他们家院子和屋后的小花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经常浇灌园子里的植物。偶尔,他也有事离开。一天,卡利说他要回老家照顾他的舅舅。海勒的母亲祝福他并送给他一些钱。从此他们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卡利。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海勒问。
“说来话长,海勒。我在你们那儿捡破烂时,只要我到废品回收中心卖破烂,那儿的老板都要多给我10~15个卢比。阿妈管我吃,管我穿,管我住。当我告诉废品回收中心的老板我要回老家时,他出于同情也给了我一些钱。
“回到家后,我舅舅送了我这所房子,我在这儿开了一家茶馆,所有路过这里的车辆都要停下,生意很是红火。后来,我又从银行贷款建起这家旅馆。我妻子唐加姆——我舅舅的女儿,帮我经营。”说着,卡利喊妻子:“唐加姆,快来。这是海勒,当年管我吃住的那位阿妈的儿子。”唐加姆向海勒行触脚礼,他感到很是窘迫。
“我离开你们时,你的母亲送我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她的一张照片和一些钱。钱我至今未花,现就放在她老人家的画像前。这是她向我祝福的见证。当年,每天早上,我不喝过咖啡、吃过早饭,她是不让我出去捡破烂的。现在每天早上,我都要把第一杯咖啡首先供奉给阿妈。我是从报纸上得知她去世的消息的,可我却未能与你一起哀悼她老人家。”卡利难过地说。
这时,售票员吹响了哨子,汽车又该上路了。海勒要结账,卡利却摇了摇手说:“我怎么能收阿妈儿子的钱呢?”海勒双手合十,在母亲的画像前默立了一会儿。卡利挽起他的胳膊,将他送上汽车。海勒感觉泪水就要涌出眼眶。
因为有了感谢之心,才能引发我们那颗惜物及谦虚之心,使生活充满欢乐,心理保持平衡。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拿破仑的不幸
命运并不存在于一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长时间的努力、考验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
——罗曼·罗兰
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极高傲但很穷困的科西嘉贵族。父亲把拿破仑送进了一个在布列讷的贵族学校,在这种环境中,一些人在他面前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的穷苦。这种一致讥讽他的行为,虽然让他非常的愤怒,但也只能一筹莫展,屈服在威势之下。
后来实在受不住了,拿破仑写信给父亲,说道:“为了忍受这些外国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是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富有高傲的人之下谦卑下去吗?”
“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须在那里读书。”这是他父亲的回答,因此而使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种嘲笑,每一种欺侮,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增加了决心,发誓要做给他们看看,他确实是高于他们的。他是如何做的呢?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点也不空口自夸,他只心里暗暗计划,决定利用这些没有头脑却傲慢的人作为桥梁,使自己得到技能、富有、名誉的地位。
等他到了部队时,看见他的同伴正在用多余的时间追求女人和赌博。而他那不受人喜欢的体格使他决定改变方针,用埋头读书的方法,去努力和他们竞争。读书是和呼吸一样自由的。因为他可以不花钱在图书馆里借书读,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他并不是读没有意义的书,也不是专以读书来消遣自己的烦恼,而是为自己理想的将来做准备。他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因此,在他选择图书时,也就是以这种决心为选择的范围。他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内。在这里,他脸无血色,孤寂,沉闷,但是他却不停地读下去。他想象自己是一个总司令,将科西嘉岛的地图画出来,地图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应当布置防范,这是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来的。因此,他数学的才能获得了提高,这使他第一次有机会表示他能做什么。
他的长官看见拿破仑的学问很好,便派他在操练场上执行一些工作,这是需要极复杂的计算能力的。他的工作做得极好,于是又获得了新的机会,拿破仑开始走上有权势的道路了。这时,一切的情形都改变了。从前嘲笑他的人,现在都涌到他面前来,想分享一点他得的奖励金;从前轻视他的,现在都希望成为他的朋友;从前揶揄他是一个矮小、无用、死用功的人,现在也都改为尊重他。他们都变成了他的忠心拥戴者。
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也许会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一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
烈马和女孩
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
一天早晨,当泰姆波拉计划骑马出行的时候,雇工马赫告诉她这样一个消息:“它太倔犟了,泰姆波拉夫人。我花了一个小时去费劲地抓那匹撒野的马,可还是没有成功。”
正在这个时候,泰姆波拉夫人12岁的小女儿出来了,她叫詹妮。小詹妮活泼可爱,长着棕色的头发,连眼睛也是棕色的。听到母亲和雇工的对话,詹妮说:“妈妈,你就放心吧,我可以让那匹马听你的话。”
但是,那个雇工用了那么长的日子也没有驯服那匹马,他甚至声称那匹马根本就无法驯服。泰姆波拉夫人疑惑地看着詹妮,担心她会做什么傻事。
詹妮微笑着说:“马赫肯定是不能驯服它的,但是我能。”
“我的孩子,你可要小心些,他们说那匹马发起怒来就像一头野兽。不要在它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否则就耽误你去学校上课了。”泰姆波拉夫人警告詹妮。
“不会的,妈妈,我会让它像一个听话的小狗一样自己来到你的身边。”詹妮一边快乐地说着,一边戴上她的大草帽,然后就独自去了马场。
一匹小马听到詹妮衣裙的沙沙声,便竖起了耳朵,它用鼻子嗅了嗅,那甜甜的味道正是小女孩儿身上的味道。它挺直了头,打着响鼻迎接小姑娘的到来。
“派林!噢,派林!”詹妮一边摸着小马的头,一边大声朝远处呼叫着她要找的那匹马的名字。这匹漂亮的马听到她的呼唤,立刻就把头转了过来。当它看到小詹妮的时候,快步跑到篱笆边,低下头亲热地蹭着小姑娘的肩膀。
马赫对它那么粗暴,它才不会听那个人的话呢!它能明白,眼前的这个小女孩儿曾经用她那柔软的小手抚摸过它,现在它要用爱来回赠这个小女孩。
派林跟着詹妮来到泰姆波拉夫人跟前,它低着头乖乖地等待着夫人下达出发的命令。
美丽心灵的灿烂不但能够照亮别人心中的阴暗,甚至能把语言互相不通的人和动物之间的隔膜消除掉。
坚持的力量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一位黑人母亲带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一位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傲慢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冷冰冰地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间试衣间,我就换一家店购衣!”女店员为留住生意,只好让她们进了这间试衣间,自己则站在门口望风,生怕有人看到。那情那景,让女儿感触颇深。
有一次,女儿在一家店里摸了摸帽子而受到白人店员的训斥,这位母亲再次挺身而出:“请不要这样对我的女儿说话。”然后,她对女儿说:“康迪,你现在把这店里的每一顶帽子都摸一下吧。”女儿快乐地按母亲的吩咐,真把每顶自己喜爱的帽子都摸了一遍,那个女店员只能站一旁干瞪眼。
对这些歧视和不公,母亲对女儿说:“记住,孩子,这一切都会改变的。这种不公正不是你的错,你的肤色和你的家庭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无法改变也没有什么不对。要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只有做得比别人好、更好,你才会有机会。”
从那一刻起,不卑不屈成了女儿受用一生的财富。她坚信只有教育才能让自己获得知识,做得比别人更好:教育不仅是她自身完善的手段,还是她捍卫自尊和超越平凡的武器!
后来,这位出生在亚拉巴马伯明翰种族隔离区的黑丫头,荣登“福布斯”杂志“2004年全世界最有权势女人”宝座,她就是美国国务卿赖斯。
赖斯回忆说:“母亲对我说,康迪,你的人生目标不是从‘白人专用’的店里买到汉堡包,而是,只要你想,并且为之奋斗,你就有可能做成任何大事。”
自尊是一种神奇的品质,就像品德之母,它能有效调动其他诸多才能和品德,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不致堕落。
你的微笑
只有心甘情愿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才能从中得到不可言喻的安乐。
——马蒂尔
那天是他们戏剧公寓练习的头一天。到了晚上,雪莉却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告诉我们说她必须放弃演出。可是,此刻距公演只剩两个星期的时间了。
尤金·比斯利为了雪莉那句话,想了好几百个理由:也许她突然生病,也许她家里有人过世,也许是家里有了什么危机。
雪莉看到尤金脸上的表情,赶紧进一步解释,她吞吞吐吐地说:“我男朋友大卫要我放弃的。他说彩排占了太多时间了,我们没有多少在一起的时间。他现在在足球队,练完球后,我要送些三明治给他吃。”
雪莉的男朋友是个足球选手,后来加入了职业足球队。大卫的哥哥丹恩当时也是高中校队的一分子,个性平易近人,很有幽默感,身边每个人几乎都很喜欢他。可是大卫的个性刚好与他相反。大卫好像常常生气,总需要别人来管。
“雪莉,”尤金对她说,“再过两个星期我们的公演就要开始了,那个角色你演得很好,我绝对没办法找到可以取代你的人。”
“真的吗?”她大叫。
“真的。”尤金回答,而且尤金真的这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你是个好演员,大卫应该了解这一点。我想你也知道,他自己也很爱玩足球的。”
“没错,”她同意尤金的说法。“但我还是得退出公演。”
“我打赌,你是大卫最忠实的球迷。”
她听了以后,思考了一下,告诉尤金:“没错,我是。”
“大卫是否曾经参观过我们星期六的彩排呢?他知不知道你演得很好呢?”
“他不知道。”
“他该知道的。”尤金对她说,“他应该是你的头号戏迷才对。”
第二天一早才6点,就有人轰然一声打开尤金的房门,大卫大步向尤金冲来,他120公斤重的庞大身躯,看起来有尤金的两倍大。他的手臂晃啊晃啊,大大的拳头握得紧紧的,好像要过来勒住尤金的脖子似的。
他往尤金的书桌靠过来,脸红得像紫红色的甜菜。他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你……”
“我可以帮什么忙吗?大卫。”尤金边说脚边发抖,可是尤金希望自己的声音没有发抖。
大卫没把话说完,一转身就夺门而出。尤金一直在注意听他的脚步声,他重重地踩着楼梯,下了楼,就出了大门。
雪莉后来还是参加了演出,而且凭良心说,她的确把自己在艺术上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尤金也发现她更爱微笑了。偶尔看见她,也发觉她能泰然自若地和人相处。
后来,听说大卫换了一个女朋友。
人们追求快乐的同时感受着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快乐本身,而是在追求快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以及我们时刻拥有对快乐的向往和期盼。一个真正实现自己价值的人就是找到并拥有它们的人。
勇气和快乐
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愁压倒你,要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
——亚米契斯
比尔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机器故障导致他的右眼被击伤,抢救后还是没有保住,医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比尔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为总是有那么多人看他的眼睛。
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长,妻子苔丝负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个职,她很在乎这个家,她爱着自己的丈夫,想让全家过得和以前一样。苔丝认为丈夫心中的阴影总会消除的,那只是时间问题。
但糟糕的是,比尔的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比尔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问妻子谁在院子里踢球时,苔丝惊讶地看着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儿子。在以前,儿子即使到更远的地方,他也能看到。
苔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近丈夫,轻轻抱住他的头。
比尔说:“亲爱的,我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我已经意识到了。”
苔丝的泪就流下来了。
其实,苔丝早就知道这种后果,只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击要求医生不要告诉他。
比尔知道自己要失明后,反而镇静多了,连苔丝自己也感到奇怪。
苔丝知道比尔能见到光明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她想为丈夫留下点什么。她每天把自己和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还经常去美容院,在比尔面前,不论她心里多么悲伤,她总是努力微笑。
几个月后,比尔说:“苔丝,我发现你新买的套裙那么旧了!”
苔丝说:“是吗?”
她奔到一个他看不到的角落,低声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颜色在太阳底下绚丽夺目。
苔丝想,还能为丈夫留下什么呢?
第二天,家里来了一个油漆匠,苔丝想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让比尔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一边干活还一边吹着口哨。干了一个星期,终于把所有的家具和墙壁刷好了,他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油漆匠对比尔说:“对不起,我干得很慢。”
比尔说:“你天天那么开心,我也为此感到高兴。”
算工钱的时候,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苔丝和比尔说:“你少算了工钱。”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等待失明的人还那么平静,你告诉了我什么叫勇气。”
但比尔却坚持要多给油漆匠100美元,比尔说:“我也知道了原来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很快乐。”
油漆匠只有一只手。
哀莫大于心死,只要自己还持有一颗乐观、充满希望的心,身体的残缺又有什么影响呢?要学会享受生活,只要还拥有生活的勇气,那么你的人生仍然是五彩缤纷的。
选择生活中的乐趣
我们在烦扰别人时几乎也在烦扰自己。
——拉罗什富科
“我再也不相信朋友了!”被最好的朋友算计的人,为人作保却无辜负担庞大债务的人这么说。
“我再也不要相信男人!”失恋的女人这么说,失恋的男人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再相信女人,或者,不再相信爱情。
在人生中受到一点挫折的人,也可能因为“心血来潮”不再相信生命。有时,只是因为一点点不顺利,我们就会认为整个世纪都在和我们作对。人们的脑中好像有一种叫做憎恨的细菌,只要吸收到了一些腐败的养料,它就会无限制地分裂繁殖,急于否定一切,让自己身陷于绝望的包围。
乐观的人当然也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再怎么努力,人们总是殊途同归,什么也带不走;但也会明白,人生是不快乐白不快乐,如果能精力充沛地生活,为什么一定要坐在阴暗的墙角,悲叹自己的命运,而且还连带影响别人活下去的心情。
伊丽莎白·库伯勒医师,她一生都在帮助临终的病患,也使得“安宁医护”受到今日的医界重视,让人们在生老病死的循环中都能够拥有尊严。晚年,她更执行计划收养艾滋病婴儿。为世界做了如此多的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与回报。其他医师们排挤她;她因过度热心服务而赔掉了自己的婚姻、健康;附近的居民甚至一把火烧了她的房子,以防止她继续做“危险的善事”。她当然也诅咒过这个世界的无知与无情,灰心到了极点,但她总是选择继续勇敢地走下去,没有因为“一小撮”的不义者而怨天尤人,阻挡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疗伤止痛才是对自己厚道,继续徘徊不过是加深痛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抱怨最多的人,往往也是为别人找最多麻烦的人;从来没有人因为抱怨世界而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虽然有时抱怨挺有效的,让你从痛苦中暂时抽身,但它的作用,不过是在逃避选择。
的确,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但是荆棘不能铺设出完整的人生路;在这条路上还有阳光和鲜花,只要你注意观察,改变视角,那么你的眼中就会充满美好和希望。
最中意的年历
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
——萨特
一张年历有两张报纸大小,印着从2004~2016年的12年,总共有144个月份,4380天。
这是工藤先生去年收到的年历中最中意的一张。
“太棒了!可以一直用到退休的年历,这还是头一回看到呢!”工藤夹着卷成筒状的年历回到家便大声说。
夫人发愁地说:“这么大的年历往哪儿挂才好呢?”
房间的墙壁几乎全被家具挡住了,连孩子的房间也贴满了歌星的大照片。
“没法子,挂到卫生间的墙上去。”
虽说并非理想的位置,但从稳稳当当的观赏角度看,倒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了,而且阳光晒不到,用不着担心褪颜色。
打那以后有两个多月,工藤每天都欣赏着那张得意的年历。
这样一来,在卫生间里待的时间就不能不延长了。但毕竟可以在上厕所时想象一下通向21世纪的将来。
儿子大学毕业的年份,女儿20岁的年份都显示出来了。儿子、女儿该办喜事的年份也都一目了然。接下去,连抱孙子的日子也能推算出来。
——这张年历上,该有的日期真是应有尽有。
在卫生间里,描画着孩子们的未来图景,微笑浮上了工藤的眉梢。
对年届45的工藤来说,这年历就是自己的目标。
“3年后的这个时候,怎么也得当上科长了,再过一年的这个月,可以改建住房了。”
他手指着年历,编织着希望,最后干脆用彩色铅笔圈了下来。
“改建费用借银行贷款的话,这个时候可以返还一半,从这儿开始准备养老的储蓄……”
想到这当儿,猛听夫人在敲卫生间的门了:“孩子他爸,快点出来!别人都在等着呢!”
这已经成了每天早晨的惯例了。
说也奇怪,到了3月中旬,工藤忽然变得寡言少语了。
一向以工作迷自居的他,连到公司上班也懒洋洋的,干什么都无精打采,整天长吁短叹的。显而易见是忧郁症的早期症状。
“怎么变成这副样子?”周围的人都很疑惑。
但是,还不到去精神病医师那儿咨询的地步。身体是健康的,工作也顺利,家庭也没有操心事。
这天早晨,工藤抱着想辞去公司职务的念头,蹲在卫生间里,像往常一样端详着年历。
从头到尾看下来,每个月份内该有大事的地方,都用彩色铅笔标着记号,详详细细地记录着12年的计划。退休的日期也在其内,自己的将来统统可以一眼看到底。
工藤先生若有所思,连裤子也不提,猛地站了起来,嚷道:
“你这个祸根!”一把掀去了那张年历。
沉迷于打算和设计,还不如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做事。因为未来无法预计,所以我们才能无所顾忌地想象和憧憬。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新的高度!
5美元改变两个人
即使是很小的恩惠,只要施得及时,对受惠的人就有很大的价值。
——德谟克里特
柏年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涌进美国的肥田沃土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开一辆掉了漆的福特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律师。终于媳妇熬成了婆,电话线换成了四条,扩大了办公室,又雇用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念之差,他的股票几乎亏尽,更不巧的是,岁末年初,移民法又被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削减,顿时门庭冷落。他想不到从辉煌到倒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分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只有40岁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
“还记得我吗?”总裁问。
他摇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美元汇票,上面夹的名片,印着柏年律师的地址、电话。
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一桩事情。
“10年前,在移民局……”总裁开口了,“我在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这张名片。”
他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美元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尽管你在帮助别人时并没有预料到有一天会得到报答,但正是这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付出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自己坚强起来
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
——爱默生
莱德认为自己的妈妈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他爸爸因心脏病去世时,他才21个月大,哥哥5岁。她虽无一技之长,又没有受过教育,却毅然负起抚育莱德和他哥哥的责任。
莱德9岁时找到了一份在街上卖《杰克逊——维尔日报》的工作。他需要那份工作是因为他们需要钱——虽然是那么一点点钱——但是莱德害怕,因为他要到闹市区去取报卖报,然后在天黑时坐公共汽车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卖完报后回家时,便对妈妈说自己决不再去卖报了。
“为什么?”她问道。
“你不会要我去的,妈。那儿的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会要我在那种鬼地方卖报的。”
“我不要你粗手粗口。”她说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卖报,可以不必跟他们学。”
她并没吩咐莱德该回去卖报,可是第二天下午,他照样去了,因为她自己就会这样做。那年稍晚时候,莱德在圣约翰河上吹来的寒风中冻得要死,一位衣着考究的女士递给他一张5美元的钞票,说道:“这足够付你剩下的那些报纸钱了;回家吧,你在这外面会冻死的。”结果,莱德做了他知道妈妈也会做的事——谢谢她的好心,然后继续待下去,把报纸全卖掉后才回家。冬天挨冻是意料中的事,不是罢手的理由。
等到莱德长大了以后,每次要出门时,妈妈都会告诫他:“要学好,要做得对。”人生可能遇到的事,几乎全用得上这句话。
最重要的是,她教了莱德一定要苦干。她会说:“要是牛陷在沟里,你非得拉它出来不可。”哪怕是天冻得连眼珠都会裂开,或者下雨,再或不论你喜不喜欢,甚至你不舒服,总是要把牛拉上来。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会为他和他的家庭带来幸福。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能最终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
心像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
——贝多芬
詹姆斯·纳斯美瑟少校梦想着在高尔夫球技上突飞猛进——他也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以达到目标。在此之前,他打得和一般在周末才练的人差不多,水准在中下游之间——90杆左右。而他也有几年时间几乎没碰球杆,没踏上果岭。
无疑的,这7年间纳斯美瑟少校一定用了令人惊叹的先进技术来增进他的球技——这个技术人人都可以效法。事实上,在他复出后第一次踏上高尔夫球场,他就打出了叫人惊讶的74杆!他比自己以前打的平均杆数还低20杆,而他已7年未上场!真是难以置信。不只如此,他的身体状况也比7年前好。
纳斯美瑟少校的秘密何在?就在于“心像”。
谁会知道,少校这7年是在越南的战俘营度过的7年间,他被关在一个只有1.7米高、2米长的笼子里。
绝大部分的时间他都被囚禁着,看不到任何人,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体能活动。前几个月他什么也没做,只祈求着赶快脱身。后来他了解他必须发现某种方式,使之占据心灵,不然他会发疯或死掉,于是他学习建立“心像”。
在他的心中,他选择了他最喜欢的高尔夫球,并开始打起高尔夫球。每天,他在梦想中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打18洞。他体验了一切,包括细节。他看见自己穿了高尔夫球装,闻到绿树的芬芳和草的香气。他体验了不同的天气状况——有风的春天、昏暗的冬天和阳光普照的夏日早晨。在他的想象中,球台、草、树、啼叫的鸟、跳来跳去的松鼠、球场的地形都历历在目了。
他感觉自己的手握着球杆,练习各种推杆与挥杆的技巧。他看到球落在修整过的草坪上,跳了几下,滚到他所选择的特定点上,一切都在他心中发生。
在真正的世界中,他无处可去。所以在他心中他步步向着小白球走,好像他的身体真的在打高尔夫球一样。在他心中,打完18洞的时间和现实中一样。一个细节也不能省略。他一次也没有错过挥杆左曲球、右曲球和推杆的机会。
一周7天,一天4个小时,18个洞。7年,少了20杆。他打出74杆的成绩。
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不管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每个人在艰辛的时候,都应该学会建立自己的“心像”。
聋哑影后
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能贬低我们。如果我们坚强,就没有什么不良影响能够打败我们。
——华盛顿
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仪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终于来到了。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在《小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阵风似的快步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的小金人。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的嘴动,她又把手举了起来,可不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眼尖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内行的人已经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说心里话,我没有准备发言。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电影艺术科学院,全体剧组同事……”
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以来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个月后,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司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小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为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使导演大费周折。她用了半年时间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寻找,但竟然都没找到中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国,观看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录像。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启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成功了。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在出生之时就因缺少一份上帝的关爱而被排斥在常人之外。也正因为“与众不同”,使得他们的成就在两者之间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有成就的人往往喜欢思考,经常问“为什么”,而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关注。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接受所谓得到公认的事物。实际上,善于发问,并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你才可能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16岁的蔷薇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他们不值得爱的时候。
——赫尔巴特
狄安娜出生的时候,窗外开满了蔷薇花,父亲心里充满了惊喜,他想让女儿长成美国的蔷薇花。
但狄安娜两岁时却得了腿病,从此变成了跛子。可是,在父亲的眼里,跛腿的女儿依然是一朵蔷薇花,出落得越来越美丽。
16岁那年春天,有几天狄安娜一直闷闷不乐,因为那个周末学校有一场舞会,班上别的女孩子都在高兴地谈论晚礼服,却没有一个男孩子请她做舞伴。有谁愿意和一个跛脚的姑娘跳舞呢?窗外的蔷薇花开得很美,可她的心情却非常糟糕。
这天吃晚饭时,狄安娜一直沉默,父亲关切地问:“孩子,你怎么啦,是不是不舒服?”狄安娜的眼泪流了出来,她说:“爸爸,没有男孩请我做舞伴,我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能参加舞会?”
父亲慈爱地看着她,说:“狄安娜,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功课一直很优秀,所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勇于面对生活。记住,要赢得别人的喜爱,外表的美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美丽的心。”父亲的话,使狄安娜得到了安慰。
几天后,狄安娜放学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陌生的男孩,他的眼睛里含着笑意。父亲笑着介绍说:“狄安娜,这是戴维,是你约翰叔叔的小儿子,你们认识一下。”约翰叔叔是父亲的同事,在她小的时候常来家里,总是亲切地叫她“小天使”。这时,戴维彬彬有礼地问候她:“狄安娜,认识你很高兴。”狄安娜大方地同他握了手。这一天,他们相处得非常愉快。更让她惊喜的是,当他得知没有男孩约她参加学校舞会时,他自告奋勇地提出做她的舞伴。
第二天晚上,狄安娜穿上父亲给她准备的公主裙,和戴维一起出现在学校周末舞会上。他们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狄安娜感到戴维像童话中的白马王子一样。和他在一起,她变得神采飞扬。这时很多男孩都称赞狄安娜漂亮,邀请她跳舞。
这是一个最美好的夜晚,狄安娜仿佛穿上了有着神奇魔力的水晶鞋。午夜时分回到家中,父母还没有睡,正等着戴维送她回来。狄安娜兴奋地给父亲讲述舞会的情景,然后对戴维说:“戴维,你不知道我有多么感激你,是你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戴维冲她笑了。
父亲带着慈爱的微笑说:“孩子,你能够用自信创造奇迹,我为你感到骄傲。”第二天清晨,戴维就回他的学校上学了。不过,奇迹却还在继续。
狄安娜16岁的生日到了。这一天,家里的信箱被塞得满满的,竟然全都是写给狄安娜的信。这些信里对狄安娜表达了生日祝福,有的还流露出对她的敬佩或爱慕之情,说她在舞会上像天使一样美丽。所有的信都是精心打印出来的。其中,有一封信最为别致,里面用印着蔷薇花的纸夹着一朵晒干的蔷薇花,上面还有一行小字:亲爱的狄安娜,愿你像美丽的蔷薇花一样,永远坚强地开放。信都是从本城寄出的,尽管所有的信都没有署名,可狄安娜知道他们一定是自己的同学,因为每个人都记着那次难忘的舞会。
这次舞会,狄安娜学会了坚强和自信。时光流逝,这种自信陪伴着她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她又找到了一份喜爱的工作,并遇到她所爱的人,和他结了婚。
几年后,正是蔷薇花开放的季节,那个曾经为她挡风遮雨的父亲去世了。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狄安娜发现了一个被磨得很光滑的小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份特别的租借合同,日期正是狄安娜16岁那年,被租借的是演员经纪公司的一名临时演员,18岁,名叫戴维。这份租借合同用印着蔷薇花的纸包着,正是她16岁时在一封信里见过的那种纸。顿时,狄安娜明白了一切。为了让有身体缺陷的女儿树立自信心,父亲精心设计了这一切。狄安娜知道,是那份真挚而厚重的父爱,给了她一双真正的水晶鞋,让一个16岁的灰姑娘变得自信而坚强,最后拥有了蔷薇花一样的美丽人生。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棒、最美的。如果孩子自己看不到,那么,我们的父母会竭尽全力让孩子认识到这点。孩提时代的自信也正源于此。
意外的报酬
遇到的困难越多,得到的荣誉也越大。
——西塞罗
安·弗恩斯总认为做白日梦是没有害处的。在刷锅洗碗的时候,弗恩斯会幻想自己正在接受本年度最佳电影女主角奖。在清洗烧黑了的炸锅时,弗恩斯忙着准备领奖答辞。弗恩斯最喜欢在乘火车时做白日梦。弗恩斯坐在南太平洋斐济群岛的家的凉台上,一面喝鸡尾酒,一面打字,创作一部新的畅销书。
白日梦的妙处就在于它很渺茫,却足以自娱,因为在梦与现实之间,还完全地隔着一个家,一份职业和三个孩子。可是最近,弗恩斯意外地得到了一笔相当大的钱,弗恩斯终于可以有一个投资白日梦的机会了。
关于投资忠告的信件像雪片般地飞过来,弄得弗恩斯晕头转向。弗恩斯试着作出一个决定:开一家旧书店。
这是大可一试的。孩子们都已长大,弗恩斯有的是时间、精力和资本。为什么不能买进一家旧书店?要知道,这是弗恩斯从上初中就开始做的一个梦。
后来弗恩斯找到一家至少建于50年前,但依旧美观、舒适的店铺。弗恩斯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就申请租赁。弗恩斯知道签约之前自己是无法安眠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弗恩斯忙得一团糟。最后,该做的只剩下把购得的旧书从箱子中取出来,摆上架子了。
当弗恩斯的白日梦成真的时候,弗恩斯觉得自己像是一只画眉鸟,巢里还养着一只鹧鸪。开业并不铺张,亲朋好友们都来祝贺弗恩斯成功,生意兴旺。
3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弗恩斯还在等待着成功。等待着旧书店的盈利。事实上,很多人都以为弗恩斯疯了,他们从不认为弗恩斯的旧书店会盈利。
沉浸在梦里度过了美妙的12个月之后,弗恩斯的会计终于来劝她:既然入不敷出,为什么不肯把书店早些关闭呢?弗恩斯说再等等,也许会有奇迹出现。
有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买了一本《玛丽公主的礼品书》,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行的一部精选的散文集。她告诉弗恩斯,她在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曾送过她一本,战乱时丢失了。当她再度拥有这本书时,她把它紧紧地贴在胸口。弗恩斯觉得自己也分享了她对青春岁月美好回忆的喜悦。
一个9岁的男孩在儿童书籍的摊位上买了一本5角钱的书。两天后他又来了。他勇敢地对弗恩斯说:“这本书我曾经读过,可否换一本?”我同意了。他第三次记忆失误之后,我们就停止了买卖的手续,索性改为他来借书,然后送还。
若不是弗恩斯开了这旧书铺,弗恩斯不会有幸遇见那位美丽而神采飞扬的女演员。她来买戏剧脚本时,常常谈起她生活中的故事,使弗恩斯为之神往。和她谈话就像得到了一张剧院赠券。还有一位先生,酷爱诗歌、啤酒,在弗恩斯店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并用深沉流畅的腔调朗诵雪莱、济慈和田尼逊的作品。
弗恩斯还喜欢一位女士,她翻阅了一个小时,选购了12本书。“但是玛丽,”她的朋友提醒道。“这些书你可以从图书馆中借到。”
“我知道,”玛丽爽快地说。“但是如果我喜欢一本书,我就想自己拥有它。”弗恩斯懂她的意思,爱书的人都懂。
弗恩斯投资在一个梦里,尽管这个梦没给弗恩斯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收益,但是弗恩斯并不后悔。旧书店不能赚钱,但是能结交很多朋友。还有什么别的投资能获得如此丰富持久的报酬?拥有这意外的收获弗恩斯心满意足,因为当弗恩斯与来这书店的读者、购买者进行心灵间的对话时,得到的欢乐远远超过赚到金钱的得意。
付出的时候不要想得到什么回报,想要付出就别想要回报。如果想要回报的付出不是付出,只是等价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