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点亮智慧人生
哈耶克2018-09-12 09:2625,929

  聪明的伊莎贝尔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叔本华

  伊莎贝尔一天辛苦之后酣然入睡。

  一位玲珑的天使飞进窗口找上了她,说:“聪明的伊莎贝尔,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一份适量的聪明和一份适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遗漏了你的愚蠢,现在我给你送来了这份礼物。”

  “愚蠢礼物?”伊莎贝尔很不理解。慑于上帝的威严,她接过天使包中的愚蠢,无可奈何地植入脑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讲话露出了破绽,第一次解题费了心思,她花了一个早晨记住了一组单词,三五天后却忘了将近一半。她痛恨这份“礼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脑不深的愚蠢,扔了。

  事隔数天,天使来检查他自己做的那份工作,发现给伊莎贝尔的那份愚蠢已被扔进了垃圾箱。他第二次飞入伊莎贝尔的卧室,义正词严地对她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配额,只是或多或少罢了,每一个完整的人都应该这样。

  不得已,伊莎贝尔重新把那份讨厌的愚蠢捡了回来。但是,她太不愿意自己变成一个不太聪明的人。她把愚蠢嵌进头发,不让其进入思维,居然蒙过了天使的眼睛。以后,伊莎贝尔没有遇上一道难题,没有考过一次低分,一直保持着强盛的记忆、出色的思维和优异的成绩。

  当然,她也没有了苦役获释的愉快和改正差错后的轻松。更奇怪的是,也没有一个同伴愿意与她一起组队去出席专题辩论,因为她的精彩使同伴全成木鸡;也没有哪个人愿意和她做买卖,因为得利赚钱的总是她,也没有人与她恋爱,男人们无不怕在她的光环里对比成傻瓜。连下棋打牌她都十分没劲,来者总是输得伤心。偶尔有一两次她给了点面子,卖个关子下个软着,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马,比她胜了还伤害人的自尊。

  她越来越孤独、空乏,真的也希望有份愚蠢了。但是,聪明成性的脑袋,愚蠢是再也植不进去了。她希望能再见上一次天使,可天使也“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只有聪明,伊莎贝尔在痛苦中熬过单调的一生。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其实,人是离不开愚蠢的。正是因为有了愚蠢,人们才有努力去弄明白和克服愚蠢的动力。太聪明了,事理都弄清楚,我们就会对该事物失去兴趣。拥有一份愚蠢的礼物,未尝不是好事。

  钱买不了人情

  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

  ——哈伯德

  布克和妻子住在维蒙特州林肯小镇一幢百年旧农舍里。

  他们在1986年万灵节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搬到这里来,要比当地居民晚七个世代。搬家是因为布克本来想写作,结果却在广告公司里卖漱口水,而他妻子本来想做摄影师,结果却在华尔街卖市政府公债。

  他们虽不是本地人,但也不算是外人。布克初来时只有三件工具(连卷尺在内)和一本修建住房手册,什么本领都没有,不过他也从来没装懂。要不是邻居好心肠,他们的农舍根本翻修不了,甚至连第一个冬天也挨不过。

  多亏邻居耐心指导,布克学会了怎样砍柴、堆柴以及晒干柴,赶上冬天生火炉时取用;学会了怎样把灰泥抹在砖上使它像胶水般粘牢,砌成烧柴木火炉的炉床。然而,最令他为难的,是怎样向邻居们致谢和回报他们。

  问题是在两年前冒出来的,当时冬尽春来,差不多一连七天,布克都能看到车道的沥青路面,这告诉他们真的度过了第一个冬天。那就是说,他必须对雷门这位老农有所表示,因为他替他们铲除车道上的雪,足有十五六次之多。

  雷门替教堂车道铲雪已有半个世纪之久,所以布克请他顺带清理他们这边的车道。他替教堂铲雪是免费的,不过布克曾经声明要付钱给他。

  布克打电话问雷门:“我欠您多少钱?”他踌躇了好一会儿,才说:“您没有欠我多少,因为我认为替您办的事微不足道。”

  布克告诉他:“您大概使我省了50小时腰酸背痛之苦。”

  雷门说:“我并没花那么多的工夫。”

  布克没有跟他争论下去,只说他的服务总得付钱,并问他75美元够不够。

  他说他认为不行,那太多了。从他的冷峭声调听来,布克知道自己得罪了他。

  布克恍然明白这不是钱的问题,便问他有什么可以效劳以作回报。他的农场可有什么事需要做的。布克自夸刚学会怎样用铁锤敲敲打打。

  他说他目前没有什么布克可以“效劳”的。

  这可伤害了布克的自尊心。布克坚持自己的确会用锤敲打。

  他说他并不怀疑布克的本事。

  布克无话可说,只好再三谢他,并且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永远欠他一笔人情债,然后挂上了电话。

  布克深信自己得罪了雷门,于是问妻子可有什么好的主意,能使自己挽回一点面子。

  她说有,办法是冰激凌。

  下一个周末,他们从几十件所谓“实用”而他们从没用过的结婚礼物中挑出一件,用它做了四千克咖啡碎屑冰激凌送给雷门和他太太。他非常高兴,谢了布克,并且说出自己自从搬到林肯镇以来所听到的最受用的一句话。

  他想在下星期树立些围栏柱,要是布克哪天早上有空,能不能到他那儿帮个忙。

  布克欣然表示乐意,还说:“我会把我的铁锤带来的。”

  金钱能够为人们提供物质保障,却不一定能提供精神食粮。不含情感的金钱交易往往会令人心生厌恶,因为人们愉悦的心情更多地来自真情的互动而非物质的利诱。

  林肯的胡子

  以思想和力量来胜过别人的人,我并不称他们为英雄,只有以心灵使自己更伟大的人,我才称为英雄。

  ——罗曼·罗兰

  在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故居里,挂着他的两张画像,一张有胡子,一张没有胡子。在画像旁边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亲爱的先生:

  我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非常希望您能当选美国总统,因此请您不要见怪我给您这样一位伟人写这封信。

  如果您有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儿,就请您代我向她问好。要是您不能给我回信,就请她给我写吧。我有四个哥哥,他们中有两人已决定投您的票。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来,我就能让另外两个哥哥也选您。您的脸太瘦了,如果留起胡子就会好看些。所有女人都喜欢胡子,那时她们也会让她们的丈夫投您的票。这样,您一定会当选总统。

  格雷西

  1860年10月15日

  在收到小格雷西的信后,林肯立即回了一封信。

  我亲爱的小妹妹:

  收到你15日的来信,非常高兴。我很难过,因为我没有女儿。我有三个儿子,一个17岁,一个9岁,一个7岁。我的家庭就是由他们和他们的妈妈组成的。关于胡子,我从来没有留过,如果我从现在起留胡子,你认为人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可笑?

  忠实地祝愿你

  亚·林肯

  第二年二月,当选的林肯在前往白宫就职途中,特地在小女孩居住的小城韦斯特菲尔德车站停了下来。他对欢迎的人群说:“这里有我的一个小朋友,我的胡子就是为她留的。如果她在这儿,我要和她谈谈。她叫格雷西。”这时,小格雷西跑到林肯面前,林肯把她抱了起来,亲吻她的面颊。小格雷西高兴地抚摸他又浓又密的胡子。林肯对她笑着说:“你看,我让它为你长出来了。”

  卓越的贡献可以成就一位伟人,但不一定能够获取人民的爱戴;真正赢得民心的人物,一定是他那不朽的人格与非凡的个性使然。

  同情的作用

  “讽刺”和“怜悯”是一对善良的忠告者。前者含着微笑使人生可爱,而后者噙着泪水使人生神圣。

  ——法郎士

  胡洛克是美国最佳的音乐经纪人之一。20多年来,他一直跟艺术家有来往,他曾担任查理亚宾的经理人3年之久。查理亚宾是最著名的男低音之一,曾风靡一时。然而,他却一直是个问题人物。他的行为像一个被庞坏的小孩,以胡洛克先生的特别用语来说:“他是个各方面都叫人头痛的家伙。”

  例如,查理亚宾会在他演唱的那天中午,打电话给胡洛克说:“胡先生,我觉得很不舒服。我的喉咙像一块生的碎牛肉饼,今晚我不可能上台演唱了。”胡洛克先生是否立刻就和他吵了起来?哦,没有。他知道一个经纪人不能以这种方式对付艺术家。于是,他马上赶到查理亚宾住的旅馆,表现得十分同情。“多可怜呀,”他很忧伤地说,“多可怜!我可怜的朋友。当然,你不能演唱,我立刻就把这场演唱会取消。这只不过使你损失一两千元而已,但跟你的名誉比较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时,查理亚宾会叹一口气说:“也许,你最好下午再过来一趟。5点钟的时候来吧,看看我那时候觉得怎么样。”

  到了下午5点钟,胡洛克先生又赶到他的旅馆去,仍旧是一副十分同情的姿态。他会再度坚持取消演唱,查理亚宾又会再叹口气说:“哦,也许你最好待会儿再来看看我。我那时候可能好一点了。”

  到了7点30分,这位伟大的男低音答应登台演唱了。

  对那些总也“长不大的”成年人,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一方面要避免这些自认为失去关爱的人变得郁郁寡欢;另一方面也要提防被他们的恶作剧所欺骗。

  骚扰电话

  “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

  ——富兰克林

  一天,美女艾丽丝一个人在寝室里看书,突然电话铃响,艾丽丝提起电话“喂”了几声,对方却始终没回音。下午5点时,类似的电话又打来了,这已经是当天的第五次了,艾丽丝再也忍耐不住:“讨厌!变态!”

  第二天中午,大家正在寝室吃饭,电话又来了,艾丽丝抢先提起来:“混蛋,你再不说话我就不客气啦!”

  只是里面传来一个标准的性感的男声:

  “小姐,您好!这里是201电话服务中心,因为昨日系统故障,影响了您部分通话,我们向您表示歉意,现在我们已经排除了故障,但还要请您协助进行以下测试……”

  可爱的艾丽丝马上说:“好,好!”

  “请您将您电话上的键从1按到0。”

  艾丽丝照做。

  “好的,请您再按一遍,以便确认。”

  艾丽丝又重按了一遍。

  “好的,小姐,经我们测试——你的智商为0!哈哈!”

  这还没完。艾丽丝被戏弄后气得一天没说话。

  第三天,又是艾丽丝一人待在寝室的时候,电话来了,又一个好听的男人的声音,但明显与上次不同:

  “小姐,你好!这里是201电话服务中心……”

  还没等对方说完,艾丽丝就火冒三丈:“你去死吧!”

  刚要放下电话,谁知对方说:

  “小姐,我想您一定是误会了,这里的确是201电话服务中心,我们得知您受到我中心为名义的不良电话的骚扰,特来澄清,并承诺将这事追查到底。”

  艾丽丝一听,脸红了:“是这样啊……不好意思。”

  “没关系,现在我们想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请您将昨天发生的事描述一遍。”

  艾丽丝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昨天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当说到对方骂她“智商为0”时,可爱的艾丽丝脸红到了耳根。

  “好的,小姐,经我们再次确认,您的智商还是为0。”

  愤怒是以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当你生气的时候,如果你要讲话,先从1数到10;假如你非常愤怒,那么就从1数到100再讲话。

  无名小卒

  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才能在于他善于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

  ——蓬皮杜

  美国国内战争之后,约翰·爱伦与内战中的英雄陶克将军竞选国会议员。陶克功勋卓著,曾担任两三次国会议员。在一次竞选演讲时,他说:“诸位同胞们,就在17年前的这天晚上,我曾带兵在茶座山与敌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中睡了一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吃尽苦头、风餐露宿而屡建战功的人。”

  陶克将军列举自己的成绩,想唤起选民们对他的充分信任,在竞选中取得优势。

  约翰·爱伦说:“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睡觉的时候,我还携带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了寒风冷霜的味道,来保护他。”

  论功绩,爱伦当然比不过陶克将军。如果他列举自己在什么时候歼灭过几个敌人,什么时候身上负过几处伤,那都不能在竞选中取胜。爱伦避开陶克将军功绩所构成的论辩前锋话题,截住了对方“后路”,只就战后休息这一点来讲。

  将军虽然辛苦,毕竟还可以在树丛中安睡,战士则要站岗保卫他。对于这一个晚上来说,爱伦的“功绩”大于将军。因此,爱伦取得了选民的普遍同情。另一方面,爱伦还利用选民们的同情心,承认自己的弱点,指出对方是将军,立下了奇功,他是无名小卒,这种坦率的表白,很能赢得听众好感。在这基础上面恰当地列出自己的长处,则更能给人们造成很深的印象。所以爱伦在这次竞选中获胜。

  在一场看似毫无胜算的比赛中敢于与强者较量,这本身就是令人敬佩的。要想获得胜利,就要懂得“四两拨千斤”的妙处,借助对方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力量。

  匆忙之间

  愚蠢总是在舌头跑得比头脑快的时候产生。

  ——彼德

  “唔,我说,见到您我可真是高兴啊!”一个站在邮筒边正垂头丧气的小个子男人说道。

  “啊,您好,”科林·霍华德停下了脚步,“是辛普森,没错吧?”

  “对,一点不错!”辛普森说。科林那么快就认出自己使他感到非常高兴:“我想问一下,您能不能借给我3便士?”科林把手伸进兜里到处掏着。辛普森接着说,“您看,我太太让我去寄一封信,而我刚刚才发现这封信还没有贴邮票呢。可这封信今晚上就得寄出去——一定得寄出去!”那时已经是晚上11点钟,邮局肯定关门了。“所以呢,我想我得用硬币从自动邮票出售机里取点邮票,”辛普森解释道,“只是我发现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

  “实在对不起,我也没有。”科林摸索一番后,遗憾地告诉他。

  “哦,乖乖!”他叫嚷起来。

  “可能,其他人——”科林提醒他。

  “可这儿没有其他人。”

  他站在那儿,手里攥着一只没贴邮票的蓝信封,一副很沮丧的样子,以至于科林实在不忍心丢下他。

  “来,听我说,”科林说,“您最好跟我回趟家——离这儿只有几条街远——我想在那儿没准儿能翻出几个钱来。”

  “您真是太好了!”辛普森热切地眨着眼睛说。

  在科林家里,他们翻箱倒柜,好不容易找到了几个便士,辛普森带着一副一本正经的生意人的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写下一张借据,然后就走了。科林从窗口看着他沿马路走了几步,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科林家门口。

  “唔,我说,对不起我又得麻烦您,”他说,“唔——不瞒您说,我有点儿迷路了。大概您能告诉我怎样去邮局吧?”

  科林滔滔不绝地讲了3分钟,告诉他邮局的确切位置。但说到最后,科林跟辛普森一样糊涂了。

  “好吧。我最好还是领您走一趟。”科林说。

  辛普森往自动邮票出售机里塞进一个硬士,硬币在机器里打个转,随着一声空洞的“叮咚”声,又跑了出来。

  “邮票都卖完了。”

  辛普森手中拿着的信“啪”地掉在了人行道上,信封的正面黏糊糊地粘上了一团污泥。

  “上帝!”辛普森忽然喊道,大发脾气。他恨得把自动邮票出售机摇得“咯咯”响。

  科林心里对他充满同情。

  “我的天,我太太非坚持今晚把信寄出去。现在可怎么办呢?”

  “啊——对了,我家里有一本邮票!”科林忽然想起来。

  “我们早该想到的嘛!”辛普森又高兴起来。

  他们花了好一阵子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那本邮票。结果还是白费工夫,因为里面没有一张合适的邮票。

  “我的信该怎么办?”辛普森说,满脸愁容。

  “您只能不贴邮票就把信寄走,也只好这样。”

  “让收信的那家伙明天早晨付双倍邮资不就得了。”

  “我真不愿意这样做。”

  “我也不愿意这样做。但不管怎么说,您现在得赶紧赶到邮局去,不然就赶不上今天的最后一次收信了。”

  听见这样的提醒后辛普森大为担忧,马上一路小跑地到了街上。“嗨!另一头!”科林在他后面大喊。

  “对不起!”他喘息着,一边转过身来一边对科林说:“我——我想我又忘了该怎么走了。”

  科林紧紧地抓住他的胳膊,陪他走到了邮局,刚好能够赶上最后一班收信。

  “我对您真是感激不尽,真的。”他热切地对科林说。“我——我想象不出要是没有您我该怎么办。那封信——那是一封请朋友来赴宴的请帖,给——哦,天哪!”

  “咦,又怎么啦?”

  他睁大了眼睛瞪着我,他的眼睛瞪得像一条病金鱼似的,嘴里蹦出一句“晚安”,然后就转身快步地走了。

  一路上,科林都在想到底他记起了什么事。

  第二天一大早科林就找到了答案。他收到一个正面有一块污迹的蓝信封,上面有邮局写到的:“您必须付给邮递员6便士。”

  慌忙之中,我们常常是把事情弄的一团糟,就连大脑也像停滞了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错误,甚至把事情做的更糟。所以冷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生命的智慧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

  ——雨果

  海伦刚出生的时候,是个正常的婴孩,能看、能听,也会咿呀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既盲又聋的小聋哑人,那时,小海伦刚刚一岁半。

  这样的打击,对于小海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每当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沙莉文老师照顾她。

  在老师的教导和关怀下,小海伦渐渐地变得坚强起来,在学习上十分努力。

  一次,老师对她说:“希腊诗人荷马也是一个盲人,但他没有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以刻苦努力的精神战胜了厄运,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追求,就要在你的心中牢牢地记住‘努力’这个可以改变你一生的词,因为只要你选对了方向,而且努力地去拼搏,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比脚更高的山。”

  老师的话,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小海伦的心,她牢牢地记住了老师的话。

  从那以后,小海伦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比别人多付出了十倍的努力。

  在她刚刚十岁的时候,名字就已传遍全美国,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一位真正的强者。

  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日。贝尔在这一日建立了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

  若说小海伦没有自卑感,那是不确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树起了颠扑不灭的信心,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1900年,这个年仅20岁,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方法获得超过常人知识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发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

  在她24岁的时候,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著了七册书,她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嘴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她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响的振动来辨明声音,还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五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认出你来,知道你是美丽的、强壮的、幽默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

  这个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

  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了信心,充满了热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伦·凯勒以一颗爱心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最有成就的由弱而强者。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痛苦,却能克服残疾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伦·凯勒,以及她的老师沙莉文女士的成功事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案是很简单的:如果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信心与热爱以及努力作为支点,再高的山峰也会被踩在脚下,你就会攀登上生命之巅。

  如果我们一直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那么再高的山峰也将臣服于我们的脚下;正像阿基米德说的那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相信自己

  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还记得4分钟跑1英里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流传了。据说,当时的人们为了达到这个速度,有的奔跑者尝试着喝下了真正的虎奶,还有的人居然让狮子去追赶奔跑者,以为这样就能使他跑得更快。然而,这些都没有用。于是,人们便断言,这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种认识延续了几千年,人们几乎都相信,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是人的生理条件所不能承受的,因为人类的骨骼结构不行,肺活量不够,空气的阻力又太大……理由有成千上万条。

  然而有一个人,他独自证明了所有科学家、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在他之前尝试过但没有获得成功的数以万计的人都错了,他就是罗杰·班尼斯。奇迹中的奇迹是,当罗杰突破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后,立刻就有另外37人打破了这一纪录;而一年后,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运动员已经达到了300个!

  几年前,我站在纽约1英里跑的终点上,亲眼目睹了参加比赛的13名运动员都达到了4分钟跑完这一路程的速度;换言之,即使是跑得最慢的选手也做到了这个在数十年前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训练技术并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人类的骨骼也没有在一夜之间获得改善,但是,人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改变。

  想一想石匠吧,他在一块岩石上凿打了100次,可能不会在石块上留下多少痕迹;但在第101下时,那石块却分裂成两半了。这当然不仅仅是那最后一凿的缘故,而是先前他的每一次凿打都在发挥着作用。倘若你定下了一个目标,你就应该能够完成它。谁能够断言你干得不比你的对手更顽强、更漂亮、更出色而且更有才华呢?就是有人说你不行,那也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而且这是最关键的,你必须相信你自己能行。

  在罗杰之前,人们只相信专家,而罗杰却相信自己……他为此而改变了所有人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果你也能相信你自己,那么你就能达到你想达到的任何目标。因此,不要退缩,在任何时候都不要。

  自信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格言的力量

  要意志坚强,要勤勉,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远不屈服。

  ——赫胥黎

  曼克斯·卡勒兰德是佐治亚州一个汽车推销商的儿子,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孩子。他活泼、健康,热衷于篮球、网球、垒球、游泳,是中学里一个众所周知的杰出学生。后来曼克斯应征入伍。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他所在部队被派遣驻守一个山头。激战中,突然一颗手榴弹飞入他们的阵地,眼看即将爆炸,他果断地扑向手榴弹,试图将它扔到远处。可是手榴弹爆炸了,他被重重地炸倒在地上,当他向后看时,发现自己的右腿右手全部炸掉了,左腿炸得血肉模糊,也必须截掉了。他痛苦得想哭,却哭不出来,因为弹片穿过了他的喉咙。人们都以为曼克斯再也不能生还,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是格言的力量。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反复朗读贤人先哲的这句格言:“如果你懂得苦难磨炼出坚忍,坚忍孕育出骨气,骨气萌发不懈的希望,那么苦难会最终给你带来幸福。”曼克斯一次又一次背诵着这段话,心中始终保持着不灭的希望。然而,对于一个三截肢(双腿、右臂)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打击是太大了!在深深的绝望中,他回忆起又一句先哲格言:“当你被命运击倒在最底层之后,再能高高跃起就是成功。”

  回国后,他从事政治活动。他先在佐治亚州议会中工作了两届。然后,他竞选副州长失败了。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用这样一句格言鼓励自己:“经验不等于经历,经验是一个人经过经历所获得的感受。”这指导他更自觉地生活下去。紧接着,他学会了驾驶一辆特制的汽车并跑遍全国,引领了一场支持复员退伍军人的活动。1977年,卡特总统任命他担任全国复员军人委员会负责人,那时他34岁,是这个机构中担任此职务最年轻的一个人。卡特下台后,曼克斯回到家乡佐治亚州。1982年,他被选为州议会部长,1986年再次当任。

  今天,曼克斯已成为亚特兰大城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人们可以经常在篮球场上看到他摇着轮椅打篮球。他经常邀请年轻人与他做投篮比赛。他曾经用左手(只有左手)一连投进了18个空心篮(不碰篮板和篮圈的进球)。人生不会给无腿独臂的人丝毫同情和厚爱。他引用一句格言说:“然而你必须知道,人们是以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你的。你对自己自怜,人家则会报以怜悯;你充满自信,人们会待以敬畏;你自暴自弃,多数人就会嗤之以鼻。”一个四肢只剩一条手臂的人能成为一名政府部长,能被总统赏识担任一个全国机构的要职,是这句格言给了他力量。同时,他的成功也成了这句格言的有力佐证。

  人们总会借助格言的力量以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获取前进的动力。名言警句之所以不朽,不仅因为它们是先贤们的智慧结晶,更因为它们历经世人实践的证明。

  优雅的标准

  美丽的鸟不一定都由美丽的羽毛装扮而成。

  ——伊索

  玛丽14岁的儿子约翰和她几乎同时一眼就看上了那件衣服。它挂在马萨诸塞州的北安普顿的一家旧衣店里的一个衣架上,跟那些劣质军用雨衣和一大堆各种各样糟透了的呢绒大衣塞在一起——简直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别的衣服都无精打采,唯有这件显得格外精神抖擞。

  这件双排扣的大衣上有一层又厚又黑并且软软的呢绒,新新的,就好像在亨利老爹的轮船衣箱里的樟脑球里保存了很多年似的。

  这件大衣有个黑色的天鹅绒衣领,做工精巧,挂着个第五大街的标签,还有个叫人难以相信的标价:28美元。

  他们对视了一下,没有说什么,可约翰的眼睛都亮了。

  当时,十几岁的男孩子中正时兴这种深色的呢绒轻便大衣,一件新的要值好几百美元呢。但眼前这件比新的还要好,因为它带有往日的那种古典式的优雅的韵味。

  约翰把胳膊套进很深的缎子衬里的衣袖,然后扣上纽扣。他在镜子前转过来转过去地审视自己,表情严肃认真,但很快就转为笑容。那大衣穿在他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约翰第二天就穿着那件大衣上学校去了,回来的时候眉开眼笑的。“同学觉得你的大衣怎么样?”玛丽问。“他们都说棒极了。”他说着,小心翼翼地把大衣叠放在一把椅子的椅背上,然后把它抚平。玛丽便开始叫他“波特公爵”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来。

  随后的几周里,约翰的身上发生了一种变化:同意取代了反对,安静理智的讨论取代了争吵;他变得更明智审慎,更富于男子汉气概了,更体贴人了,更会讨人喜欢了。“真好吃,妈妈。”每天教他如何做到言谈举止得体,现在,他总是毫无怨言地把烧炉子用的柴火搬进家来。

  有一天,玛丽建议他在晚饭前开始做作业。约翰,这个拖拖拉拉的老手,竟然说:“您说得对,我看我是得这样。”玛丽对他的一个老师提起这件事,并且说自己搞不清其中的原因时,这位老师笑着说:“准是因为那件大衣!”

  还有一个老师告诉约翰,说她给他一个高分不仅是因为他的成绩好,而且还因为她喜欢他的那件大衣。

  一天,在图书馆里,他们碰到了一位老朋友,他好多年都没看到过玛丽的孩子们了。“这就是约翰吗?”他看着约翰的个头,端详着他大衣的样式,并且伸出手来,这是绅士与绅士之间的握手。约翰和玛丽都明白我们决不应当以貌取人,以衣着取人。但按照优雅的标准来穿着,来让世人看思想、谈吐、举止,内外一致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时候,看着约翰出门上学,玛丽心中就会一阵刺痛地回忆起她八年级时的感觉——那是一个从不同角度接触生活,就像试衣服那么容易的时代。整个世界,整个将来都展现在面前,就像一幅所有的大门都打开的广阔的全境画。要是玛丽此时此刻就在那儿的话,她也会描绘自己穿着她漂亮而迷人的衣服走进那些大门。

  好衣服能叩开一切大门。但我们把穿着打扮当做生活的第一要素的话,那么我们的价值连衣服都不如。

  自我磨炼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年轻时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了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编辑。那位编辑叫弗恩。能在弗恩的指导下工作,对年轻的富兰克林来说,是很让他庆幸的一件事情。他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位编辑的大名,一直以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情仰望着他,心想,在如此博学敬业的编辑的指导下,他肯定会进步很快,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为以后成就一番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想到这一点,他就激情澎湃。

  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富兰克林每次交稿时,这位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富兰克林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在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富兰克林的文章一天一个样,按照弗恩的严格要求磨炼自己,后来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后来,弗恩去世了,富兰克林很是悲痛,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恩师而感到惋惜,在整理弗恩的遗稿时,他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写作,每个单词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几十遍。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权威的形象。你让我教你,我尽量去做,其实多数时候是你的自我磨炼。你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靠的完全是你自己。”“自我磨炼?”富兰克林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指导自己写作的权威竟然近似于写作盲!自己的写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积累中打磨出来的!老编辑只不过是对他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而已!富兰克林再读他的其他遗稿时,才相信他的话句句是实——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个作家心碎!

  我们有很多条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途径,却不一定能知晓人生的意义;我们有很多满腹学识的教师,却很少能真正领悟到他们的思想。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不知道怎样学习。

  脉搏每分钟52次

  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作鹰,或者作爬行动物。

  ——巴尔扎克

  每天早上,洛克菲勒9点一刻准时来公司上班。他衣着考究,墨玛瑙的衬衣袖口链扣上刻着一个漂亮的字母“R”。洛克菲勒尽管出身于生活节俭的农村家庭,对衣着却非常讲究,他非常看重皮鞋是否擦得干净,竟然为每个办公套间免费配备了一套擦鞋用具。洛克菲勒是个高个子,苍白的脸上蓄着精心修剪的金黄色连鬓胡子,每天早上都有一位理发师准时来给他修面,他每次赴约都非常准时,他说:“谁都没有权利无谓地占用别人的时间。”

  每天早上,洛克菲勒都以他特有的沉稳轻声地与同事打招呼,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然后消失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就连标准石油公司的员工们也觉得他行动诡秘。一位秘书说:“他不爱见人。我从来没亲眼见到他走进或离开办公楼。”另一位下属也说:“你总是看不见他,但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洛克菲勒很少会见陌生人,喜欢别人用书面形式与他联系。他一向提防行业间谍活动,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使得他身边的助手觉得他难以理解。他善于保守秘密,把自己的脸磨炼得像戴着一副毫无表情的面具一样,下属给他送来电报时,竟然无法从他的脸色上看出消息是好还是坏。

  洛克菲勒认为沉默代表着力量:只有内心虚弱的人才会随口乱讲,对着记者喋喋不休,而谨慎的商人则守口如瓶。“成功来自多听少说”和“只说不做的人就像是长满荒草的花园”是洛克菲勒最喜欢的两则箴言。洛克菲勒在谈判中将他那中西部人典型的沉默寡言发挥得恰到好处,令对手们不知所措,只好对他的意图乱猜一气。洛克菲勒生气时更是沉默得让人觉得恐惧。有一次,一位气急败坏的承包商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对着他暴跳如雷、大喊大叫,他却无动于衷地低头伏在办公桌上继续他的工作,直到那个承包商精疲力竭时才抬起头来。这时,他靠在转椅里左右转着,看着对方冷冷地问道:“我没听清你刚才说了些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

  在创业初期,洛克菲勒见了面能叫得出每位员工的名字,并且不时会在办公楼里巡查。他走路时脚步很有节奏,像是节拍器一样稳定,总是在相同的时间走过相同的距离。他走起路来几乎没有声音,说话时声音也很轻,像是个殡仪馆老板。他悄然无声地在办公区走来走去,有时会突然停在某个员工的办公桌旁,彬彬有礼地柔声说要检查一下他的工作,吓对方一跳。员工们很少看见洛克菲勒,常常只能猜测他的行踪。

  洛克菲勒以前曾做过簿记员,因此十分重视记账的作用。一位会计记得,有一回洛克菲勒在巡视时突然停在他办公桌旁,很有礼貌地说:“请让我看一下。”然后飞快地翻阅这人的账本。“记得很好,”他边看边说,“确实很好。”突然,他发现了一处小错。“这里有一个小错误,你把它改过来好吗?”洛克菲勒翻阅写满密密麻麻数字的账本的速度之快,令那个会计目瞪口呆。“我敢发誓,”会计说,“整个账本上就出了这么一个错。”

  洛克菲勒尽管把自己的意志力磨炼成了达到其目的的有效手段,仍然不失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你现在说出或做了什么让人无法容忍的事情,也休想看出我有丝毫的冲动。”他总是以自己的脉搏低于常人为荣——每分钟只有52次。许多雇员都说洛克菲勒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提高过嗓门、说过污言秽语或是有过什么不文雅的举止。员工们对他的评价普遍很高,觉得他做事公平,待人宽宏大度,没有大老板的架子。有件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洛克菲勒热衷于健身,在财务部摆了一架供他锻炼用的木头和橡胶做的健身器。有一天早上他来健身时,一名年轻的会计没认出他来,向他抱怨说那台健身器是个讨厌的累赘,要求把它拉走。洛克菲勒说了声“好吧”,就叫人把它拉走了。过了几天,那个年轻人知道他斥责的人是老板,心里害怕极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训斥。即使是在处罚犯了大错的员工时,洛克菲勒也会觉得不忍心。对于贪污的下属,洛克菲勒不会把他送上法庭,只是把他解雇了事。

  最重要的是,洛克菲勒用自己狂热的完美主义观点激励着员工。洛克菲勒做事从不马虎,他写的几十万封商业信函都经过不厌其烦的修改,篇篇都是言简意赅、措辞讲究的典范。洛克菲勒每次给秘书口授完信函,都要修改五六遍,直到把每个多余的字都删掉,认为收信人能得到他想传递的信息后,才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一位高级助手回忆道:“我见过他一连在几百份文件上签的名字。他签每个名时都认认真真,好像那个签名将是他被后人怀念的信物似的。在他心目中,每一个签名都是一件艺术品。”这种追求卓越的激情感染了整个公司。标准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业务都明显地体现出洛克菲勒的个性。

  罗杰斯记得一些他的老板在金钱方面一丝不苟的趣事。一天,洛克菲勒离开办公室时,翻遍自己的口袋,发现没有带零钱,就向罗杰斯借一个5分硬币。罗杰斯主动表示这钱算送他了,洛克菲勒却谢绝道:“不,罗杰斯,别忘了问我要。这可是1元一年的利息呐。”

  “只要有时间,只要有机会我也一定能成为亿万富翁。”洛克菲勒的名言造就了巨富比尔·盖茨,也指引了想要成功的人。成功很少有偶然,有了更多的生活积淀,她才会青睐于我们。

  做自己的主人

  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就会被他人控制。

  ——约翰·阿特金森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是世界知名大富豪,他拥有的资产令无数人羡慕不已。年轻时的他酷爱抽烟,是个闻名遐迩的大烟鬼,一天能抽掉好几包烟,烟瘾一来就抵挡不住,常常是没有一根烟叼在口中就无法忍受。

  有一次,他去外地办事,住在一个小城的旅馆里,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半夜两点钟,盖蒂醒来,想抽一根烟,打开烟盒一看,不料烟盒是空的,而此时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已关门了,唯一得到香烟的办法是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

  越没烟,烟瘾就越大,让他难以忍受。而且,他一向认为人应该善待自己,对自己随时出现的欲望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这样才是会生活、享受生活。所以,在对待吸烟的问题上,尽管已有许多人劝他少抽烟甚或戒掉,他都不答应,顽固地拒绝一切建议。按照他一贯的做事风格,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衣服准备出门,一切准备停当。

  然而就在他伸手去拿雨衣时,他突然停住了,一个问题不经意间占据了他的头脑: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去还是不去?心中的一个他说:“不去!我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是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为何竟有如此可笑的举动?竟要在深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要一根烟?难道自己竟是如此懦弱,让一支烟主宰自己?而自己对这个懦弱的自我,甚至只有屈膝投降吗?”另一个他则说:“去!为什么不去?既然自己想抽烟,就去买,不管有什么困难,想做就做,不就是下着雨吗?”

  他犹豫不决,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以前,他肯定想都不用想就走出去了。现在,他的心中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快盖蒂下定决心,将废弃的烟盒揉成一团愤愤地扔进了纸篓,他怎么能为了一支烟做出这样的蠢事呢?于是他换上睡衣回到床上,酣然入睡。

  不仅如此,经历这次事件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抽过香烟。他回想了自己以前打着善待自己的幌子做过的一些事情,现在看来有的竟是如此可笑。进而,他深入地剖析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自己的内心有时竟是如此懦弱。他决定改变这一切。此后,他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曾经懦弱的自己,不仅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翁之一,而且身体也很好,到了80多岁的高龄,还能通宵加班。

  生活就像一条没有入海口的河,起起伏伏,迂回往复,我们似乎过得很惬意,尽管有许许多多的欲望还未满足,但这些欲望都在向我们招手,于是我们飞快地向前奔去。

  查尔斯大力士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6月某日,百老汇号流线型火车停在长岛铁路的停车场里,车身烁亮。闪光灯突然亮了,照相机咔嚓一响,人们拥上前去。一名身穿短裤的汉子走向铁轨,把链子扣在观览车厢上使劲拉,72吨重的钢车蠕蠕而动。

  这汉子名叫安吉罗·西昔连诺,当年47岁。

  西昔连诺在纽约市布洛克林的贫民窟中长大,父母是从意大利来的移民。他16岁时,是个“体重97磅的小矮子,面色苍白,胆小如鼠,常常受人欺负”。

  有一天,星期六,西昔连诺和别的孩子们去逛布洛克林博物馆,阿波罗和赫克利斯的塑像把他看呆了,坐在那儿动也不动。领队告诉他这些神像都是以年轻的希腊运动健儿为模特儿雕塑的。

  当天晚上,西昔连诺便从报上剪下一套体操图解,开始锻炼身体,要使他自己和希腊运动健儿一样健美。

  他持之以恒,从不中断练习。别人笑他不自量力,他也不停。他一度神气活现地向一名以大欺小的顽童挑战:“你想较量一下吗?”那顽童只伸出一只手,就把他推倒了。可是西昔连诺并不气馁,还是苦练下去。他自己开始发明一套健身术,使他身上的一块肌肉和另一块肌肉对抗。果然不错,他浑身的肌肉开始发达,到处鼓起来。他成为“全球肌肉最健美的人”,“有赫克利斯与阿波罗融合而成的真正古典的体魄”。

  他后来改名为查尔斯大力士,这是他在几次重要比赛中赢得的美名。当世没有人比他具有更近乎古希腊人心目中的男性美。你想必也见过他的雕塑像,法国玛恩河上的“悲伤”塑像,以及其他许多塑像,都是以他为模特儿的。

  成功的人往往因为有自卑感而成功,确切地说应该是自卑感激发了他们彻底改变现状的决心。但决心只是心态,要想达到成功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地做出有效的行动。

  有志不在年高

  有些人到了老年才第一次体验自己的青春。

  ——保罗

  他静静地埋伏在草丛里,思索着。他研究过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会在下午两三点钟从外公的家里出来玩。

  为此他深深地痛恨自己。

  尽管他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可他从来没有过绑架这种冷酷的念头。

  然而此刻他却借着屋外树丛的掩护,躲在草丛中,等待着一个天真无邪、长着红头发的两岁小姑娘进入他的攻击范围。

  这是漫长的等待,使他有时间去思考。或许哈伦德从前的日子都过得太匆忙了。

  他父亲是印第安纳州的农民。去世时他才5岁。

  他14岁时从伍德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涯。

  他在农场干过杂活,干得很不开心。

  当过电车售票员,也很不开心。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不顺心。

  一年的服役期满后,他去了阿拉巴马州。开了个铁匠铺,不久就倒闭了。

  随后他在南方铁路公司当上了机车司炉工。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以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18岁时娶了媳妇,没想到仅过了几个月时间,在得知太太怀孕的同一天又被解雇了。

  接着有一天,当他在外面忙着找工作时,太太卖了他们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

  随后大萧条开始了。哈伦德不会因为老是失败而放弃。别人也是这么说的。他确实努力过了。

  有一次还是在铁路上工作的时候,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但后来放弃了。

  他卖过保险,也卖过轮胎。

  他经营过一条渡船,还开过一家加油站。都失败了。认命吧,哈伦德永远也成功不了。

  此刻,他躲在弗吉尼亚州若阿诺克郊外的草丛中,谋划着一次绑架行动。他观察过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下午什么时候会出来玩。

  可是,这一天,她没出来玩。因此他还是没能突破他一连串的失败。

  后来,他成了考宾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要不是那条新的公路刚好穿过那家餐馆,他会干得很好。

  接着到了退休的年龄。

  他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到了晚年还无以为耀的人。幸福鸟,或随便什么鸟,总是在不可企及的地方拍打着翅膀。他一直安分守己——除了那次未遂的绑架。

  出于公正,必须说明的是,他只是想从离家出走的太太那儿绑架自己的女儿。

  不过,母女俩后来回到了他身边。

  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都过去了,而他却一无所有。要不是有一天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还不会意识到自己老了。

  那天,哈伦德身上的什么东西愤怒了,觉醒了,爆发了。

  政府很同情他。政府说,轮到你击球时你都没打中,不用再打了,该是放弃、退休的时候了。

  他们寄给他一张退休金支票,说他“老”了。

  他说:“呸。”

  他气坏了。他收下了那105美元的支票,并用它开创了新的事业。

  今天,他的事业欣欣向荣。而他,也终于在88岁高龄大获成功。

  这个到该结束时才开始的人就是哈伦德·山德士。

  他用他第一笔社会保险金创办的崭新事业正是肯德基家乡鸡。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您已经知道。

  只要还未收到上帝明确的召唤旨意,任何时候开始自己新的事业和生活都不算晚。人生的选择权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还拥有勃勃的雄心与坚强的毅力的话。

  绝不轻言放弃

  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没有失败。

  ——奥里森·斯韦特·马登

  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并拥有三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 约翰森闻名世界,他成功为美国公民,尤其是美国黑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1927年,美国的阿肯色州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9岁的约翰森的家全部葬入水底,幸好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约翰森八年级毕业了,阿肯色城的中学不招收黑人,要接着读书只能到芝加哥城读,但是他出身贫寒,家里远远没有那么多钱。这时,母亲作出了惊人的决定,让约翰森复读一年,母亲则为整整五十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为他攒钱上学。

  1933年夏,家里终于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他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用人谋生,艰难地维持他们母子的生活。约翰森学习非常刻苦,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是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500美元邮费,他无法向可能的客户发函。一家借贷公司愿意借款,但有一个条件,得要一笔财产做抵押。母亲曾经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了一批新家具,无疑,这是她一生最喜爱的东西了。但是她最后还是同意将家具做了抵押。

  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巨大成功。约翰森终于可以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情了:将母亲列入他的员工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亲哭了,约翰森也哭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是该取得回报的时候了。

  但是后来一段时间,他经营的一切仿佛陷入谷底,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障碍,仿佛已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想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就要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无法让母亲安稳幸福地生活,备感愧疚,他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的要失败了。”

  “儿子,”母亲听了他的话,神情坚毅地说,“你努力试过了吗?”“试过。”

  “非常努力了吗?”“是的。”“很好,”母亲以断然的语气结束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尝试,绝不轻言放弃,就不会失败。”

  果然,约翰森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的新高峰。

  当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由于所处的困境与来自外界的压力,大多数创业者的信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坚定。此时他们身边需要紧紧握住他们的双手、给予他们力量的人。

  爱因斯坦的镜子

  一个人应当摒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

  ——斯蒂文森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于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的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后竟然是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在生活中,没有找到位置的人,多半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对于自我来说,认识自我和知道怎样做真实的自我是最重要的。

  需要唱反调的人

  一个真正的敌人能灌注你无限的勇气。

  ——卡夫卡

  戴高乐本人文笔优美,又勤于写作,因此,他和智囊团中的重要组成人员——“笔杆子”的关系就很特殊,他需要这些人,需要他们就他指定的题目撰写发言稿和文章。但这些“笔杆子”为他撰写的东西,常常不能为他所用。

  有一次,一位智囊为他起草了一份发言稿,自认为十分满意。可当第二天他拿到戴高乐阅过的这份稿子时,他失望了。戴高乐已经把它改得面目全非。这位智囊认为这表明戴高乐对自己很不满意,已经面临着被辞之祸,于是尴尬地问,他是不是还有必要留在总统府工作。戴高乐淡然一笑说:“当然有必要了!我需要一份讲演稿,为的就是和他唱反调。”

  戴高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身边的智囊进行运筹于帷幄中的较量,来加深和发展自己的思考,来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决断,来和自己想象中的论敌或政敌进行争斗。于是,他要求顾问和智囊不断地给他写报告、文件和备忘录。当他面对它们时,他就像面对能言善辩、勤于思考的饱学之士。戴高乐是个来文必复的总统,他阅过的文件在第二天一定要退回给作者,在它们的上面留有他对他们的同意、否定、争论或是赞扬。而这些顾问和智囊们就会在他的简短的指示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戴高乐和智囊们的这种关系是由他终身所信守的一句格言决定的:为了思考,只需要宁静;而为了写作,只需要一小块空间就够了。

  为自己树立思想论战的敌人以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从思维辩证中获得思想的提升,这的确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明晰的决断力比言辞的滔滔不绝更能尊重别人的时间。

  画画的境界

  创造和疯狂往往是孪生的,所以创造者必须愉快地接受疯狂所带来的痛苦。

  ——潘喀特

  17世纪西班牙著名的画家穆律罗经常发现他学生的油画布上总有未完成的素描,画面相当协调,笔触极富天才。然而这些草图通常都在深夜留下,一时无法判定作者为谁。

  一天早晨,穆律罗的学生陆续来到画室,聚集在一个画架前,不由得发出惊讶的赞美声。油画布上呈现着一幅尚未完成的圣母玛利亚的头部画像,优美的线条,清晰的轮廓,许多笔调无与伦比。穆律罗看后同样震惊不已。他挨个询问学生,探查究竟谁是作者。可学生都遗憾地摇头,穆律罗感慨地赞叹道:“这位留画者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大师。”他回头问站在身旁颤抖不停的年轻奴仆:“塞伯斯蒂,晚上谁住这儿?”

  “先生,除我之外……别无他人。”

  “那好,今晚要特别留神。假如这位神秘的造访者大驾光临而你又不告诉我,明天你将受罚30鞭。”

  塞伯斯蒂默默屈膝,恭顺而退。

  那天晚上,塞伯斯蒂在画架前铺好床铺,酣然入睡。次日凌晨钟鸣三响,他倏然从床铺上蹦起来,自言自语地说:“3个小时是我的,其余是我导师的!”他抓起画笔在画架前就坐,准备涂掉前夜的作品。塞伯斯蒂提笔在手,眼看画笔即将落在画上时却凝然不动了。他呼喊道:“不!我不能,绝不涂掉!让我画完吧!”

  一会儿,他进入了画画的境界:时而点缀色彩,时而添上一笔,然后再配上柔和的色调。3个小时不知不觉悄然而逝。一声轻微的响声惊动了塞伯斯蒂。他抬头一看,穆律罗和学生们静悄悄地站在周围!晨曦从窗户中透进来,而蜡烛仍在燃烧。

  天亮了,塞伯斯蒂依然是个奴仆。所有的人目光都投向塞伯斯蒂,流露出热切的神情。他双眼低垂,悲切地低下头。

  “谁是你的导师,塞伯斯蒂?”

  “是您,先生。”

  “我是问你的绘画导师?”

  “是您,先生。”

  “可我从未教过你。”

  “是的。但您教过这些学生,我聆听过。”

  “噢,我明白了。你的作品相当出色。”

  穆律罗转身问学生们:“他该受惩罚还是应得奖励?”

  “奖励!先生。”学生们迅速回答。

  “那么奖励什么呢?”

  有的提议赏给他一套衣服,有的说赠送一笔钱,这些无一打动塞伯斯蒂的心弦。有个学生说:“今日先生心情愉快,塞伯斯蒂,请求自由吧。”

  塞伯斯蒂抬头望着穆律罗的脸庞:

  “先生,请给我父亲自由!”

  穆律罗听后深为感动,深情地对塞伯斯蒂说:

  “你的画笔显露出你的非凡才能;你的请求表明你心地善良。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奴仆,我收你为我的儿子,行吗?……我穆律罗多幸运啊,竟然造就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时至今日,在意大利收藏的名画中,仍能看到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笔下的优美作品。

  地位身份的差异并不能阻挡人们追求艺术的步伐,只有用心灵祭奠艺术的人们才能真正承载艺术殿堂的光辉。即使生活在黑暗当中,他们也能用心涂抹出明亮的色彩。

  金合欢花

  我承认天底下再没有比爱情的责罚更痛苦的,也没有比服侍它更快乐的事了。

  ——莎士比亚

  除了花,妻子能看到很多很多……

  安德烈朦朦胧胧在感到,节日前该给妻子送个礼物。为了礼品,他曾经不止一次地陷入窘境。比方说,安德烈给她买了装化妆品的女用小包,可克拉娃只挎着它去商店。去剧院的时候却从来不带。而且安德烈也没闻到过香水味。

  “这是怎么回事?”安德烈莫名其妙,“商店里没有漂亮的香水瓶吗?”

  “都好,都很好,”克拉娃安慰他,“我珍惜你的礼物。它对我来说很珍贵,我得爱惜。”

  今年节日前几天,有一次克拉娃下班回来说:“早晨,看见有卖金合欢花的,我急着去上班,就没能买,这是我最喜欢的花,既然它开了,那就是说春天该来了,那每一朵小花都像站在树枝上的小鸟。”

  “你最喜欢的花!”安德烈一边看报纸,一边机械地重复了一句。

  “每个春天我都告诉过你,”克拉娃委屈地说。她故意在厨房里把锅碗瓢盆敲得叮当乱响。

  3月7日下午,当他们设计院的小伙子们一起拥向商店买礼物时,安德烈猛然想起了前几天克拉娃对他说的话。

  在离设计院不远的花店里,几乎没有顾客。一个女售货员端坐在屋角上,正专心致志地注视自己的指甲,大概她在想:要不要在节日前把它们修饰一番,涂点指甲油。

  “真好!”安德烈想道,“这下不用挤了。”但他又发现货架上有点儿空,那儿只有一些被泥土弄脏了的插花的瓦罐,瓦罐里伸出一些奇怪的植物。它们的茎像洋姜弯曲的根,而花又是那样的萎缩,那样的丑陋,甚至都不能把它们称之为花。

  安德烈默默地沉思了几分钟,那个女售货员便开始集中精力向他进攻了:“请您买这盆花吧,虽然它们只能用手才能掰开,可里面是淡紫色的,这是非常别致的花,能开很久!而您的金合欢第二天就要枯萎。要知道男人们对花都是外行!”

  女售货员自己对这一点确信无疑,还给安德烈举了个理由充足的例子。安德烈弯下身嗅了嗅花。

  “多么好的香味!”女售货员说。安德烈也觉得这花的确很香。他累了,想快点回家吃晚饭。

  “好吧,”他说,“明天上午来买,我把地址记下。”

  他从衣里掏出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这支漂亮的笔曾经引起过其他工程师的嫉妒。他想起了,这是克拉娃的礼物。

  安德烈又记起了另外一件事。不久前他很想读读他的工程师朋友争论很多的那部小说,但在设计院图书馆里很多人排队读它。还是克拉娃打电话给她所有的朋友,请他们帮忙,并从一个女友那儿找来了那部招人议论的幻想中篇集。这类事已不止一次了。

  交通部门正经历着暴风雨般的高峰时刻,想到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所以安德烈让所有排队的妇女先上,可结果他只好用一只脚站在电车的踏板上。后来安德烈又转乘有轨电车。他在车站前的广场下了车,发现广场上什么花都没有卖的。他又挤上有轨电车。

  话剧院旁有个花店。透过窗户,安德烈没有看到花,只看到售货老头的脸。那张脸甚至在严寒中都不失去他的亲切和天真,善良和滑稽。老头上唇的胡子蒙了层白霜,下巴上的胡子就像是一把用雪塑成的可笑的小扫帚。

  “您这儿有金合欢花吗?”安德烈用不怀期望的口气问。老头两手一摊,笑了,好像他否定的回答也该使安德烈高兴似的。

  安德烈用肘部撑着门框,想道:“既然我如此寻求它,那克拉娃肯定会得到这花的,要是能从地底下找到……”就这样,安德烈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滔滔地给老头讲了自己找花的经过。

  “当然,我妻子没有金合欢花也行……可是,她毕竟还是想要。”

  “我明白您的意思。”老头说着,然后用毫不掩饰的惊奇的目光看着安德烈。“现在的青年人不常为花费心的。好像这是琐碎的事情……是小事情,可除了花,您的妻子能看到很多很多……”

  安德烈挺直身子,他的个儿可真高。他带着这样的表情离开花店,仿佛准备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金合欢花,仿佛决定立即飞到南方,飞到生长着克拉娃最喜欢的花的地方去。

  他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年轻人,能耽误您几分钟吗?”

  安德烈转回花店。“说实话,我给女儿留了一束金合欢花,”老头用抱歉的口气说,“我看得出,您非常需要这花,让我女儿的未婚夫去给她弄吧,也让他去找!这是他的事。我说得对吗?”

  “没错!”安德烈高声说。他真想吻老头蒙了层霜的白胡子——那下巴上可笑的“小扫帚。”

  花被整齐地包在一张厚厚的大纸里。但花是不可能被完全藏起来的,电车上的乘客闻到了寒气中飘溢着南国馨香。

  一位年轻妇女羡慕地对那包花看了一眼,然后看了看安德烈,最后又以责备的目光看着自己的丈夫。她丈夫正专心致志地看着本杂志。

  “对啊,让他也去找吧!”安德烈想着。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包的一角,又一次看了看克拉娃喜爱的花。那每一朵花对他来说,真象是刚刚孵出来的,毛绒绒的,站在绿色树枝上的小鸟。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望着风暴却岿然不动;爱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美酒的酒杯,芬芳四溢,只有用心品尝过的人才懂得其中醉人的意味。

  接受寡妇的“贿赂”

  智慧属于成人,单纯属于儿童。

  ——蒲柏

  1849年,柯罗连科就任莫斯科附近一个县城的法官。城里各界人士的代表都“照老规矩”带着礼物来拜访他。柯罗连科起初很客气地辞谢。第二天代表们带着更多的礼物又来拜访,这回柯罗连科对他们的态度就粗暴起来。第三次他竟毫不客气地用拐杖把“代表们”赶了出去。那些人就带着惊骇的表情挤在门口。后来,人们见识了柯罗连科的行为,就都对他怀着深切的敬意。从小商人到省长,大家都承认,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使这法官违背良心和法律。然而,他们又认为,假使这法官能够接受适度的“谢意”,那么,在他们看来就更容易理解,更普通,而且“更近人情”了。

  县法院里有一件讼事,是一个富裕的地主同他的一个穷亲戚打官司。地主是一个豪绅,交际极广,家产宏富,势力很大,他就大肆运用他的这些手腕。那位亲戚是他的寡嫂,大家都预言她会失败,因为这起案件毕竟是很复杂的,法院方面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那个地主经常到柯罗连科家里来。最初两次,地主的态度很威严,然而很谨慎,柯罗连科只是冷淡而严正地撇开他的话头。但是到了第三次,他终于直接提出了。柯罗连科勃然大怒,用一些很不客气的话把那地主骂了一顿,并且边骂边敲手杖。地主满面通红,大为愤怒,带着威胁的态度离开柯罗连科,钻进自己的马车走了。

  那寡妇也来拜访柯罗连科,虽然他并不喜欢这种访问。这个被压迫而又怯懦的寡妇哭丧着脸,走到柯罗连科的妻子那里,对她讲了些话,哭起来。这个可怜的人总觉得她还应该向法官诉说些话。那大概都是些不必要的话,柯罗连科只是对她挥挥手,说出他在这种时候惯说的一句话:“唉!我有自己的原则,一切都照法律办!”

  结果,那寡妇打赢了官司。大家都知道,她的胜诉全仗柯罗连科的铁面无私。参议院不知怎的意外迅速地批准了判决,于是那个贫寒的寡妇立刻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地主。当她再一次来到柯罗连科家里的时候,是坐着马车来的,大家都很难认出她就是从前那个贫穷的请愿者。她的丧服期满了,她竟仿佛年轻了些,满面是欢乐和幸福的光彩。柯罗连科很殷勤地接见了她。但是,在她请求“密谈”之后,她也立刻红着脸,淌着眼泪从书房里走出来。这个善良的女人知道,她的境况的变更全仗柯罗连科的铁面无私,或者竟有赖于他在公务上的一种英勇行为,但是她毫无办法用实物对他表示感谢。这使她悲伤,甚至感到委屈。第二天她来到柯罗连科的家里。当时他办公去了,他的妻子也出门去了。她带来各种衣料和物品,堆满了客堂里的家具。她叫柯罗连科的小女儿过去,送给她一个大洋娃娃,洋娃娃穿得很漂亮,有一双淡蓝色的大眼睛,把她放下睡觉的时候,她的眼睛会闭上。

  当柯罗连科从法院回来的时候,家里顿时骚乱起来。他骂那寡妇,把衣料丢在地上,埋怨妻子。直到门口出现了一辆车子,所有的礼物都被堆在车子上面送回去的时候,他才安静下来。

  然而,轮到要追回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儿坚决抗议,她的抗议异常动人,柯罗连科几次试图说服她,都没有成功。他最终做出了让步,虽然很不满意。

  “为了你们,我终于贪污受贿。”他愤怒地说着,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在大人们眼中,世界总是荆棘满布,鲜花寥寥。但在孩子们稚嫩童音的感召下,他们会获得大步向前的勇气。毕竟,在孩子们眼中,世界看上去很美。

  不敢辜负的信念

  拥有自信,就等于拥有能力;决心成功,往往就等于真正的成功。

  ——斯迈尔

  15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航海家哥伦布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

  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船员都在甲板上默默祈祷:“上帝呀,请让这和煦的阳光一直陪伴我们返回西班牙吧。”

  但船队刚离开海地岛不久,天气就骤然变得十分恶劣了。天空布满乌云,远方电闪雷鸣,巨大的风暴从远方的海上向船队扑来。这是哥伦布航海史上遭遇的最大一次风暴,有几艘船已经被海浪打翻了,只一闪,便沉入了大海的深渊。船长悲壮地告诉哥伦布说:“我们将永远不能踏上陆地了。”

  哥伦布知道,或许就要船毁人亡了。他叹口气对船长说:“我们可以消失,但资料却一定要留给人类。”

  哥伦布钻进船舱,在疯狂颠簸的船舱里,迅速地把最为珍贵的资料缩写在几页纸上,卷好,塞进一个玻璃瓶里并加以密封后,将玻璃瓶抛进了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

  “有一天,这些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哥伦布自信而肯定地说。“绝不可能!”船长说,“它可能会葬身鱼腹,也可能被海浪击碎,或许会深埋沙底,但它不可能被冲到西班牙海滩上去!”

  哥伦布自信地说:“或许是一年两年,也许是几个世纪,但它一定会漂到西班牙去,这是我的信念。上帝可以辜负生命,却绝不会辜负生命坚持的信念。”

  幸运的是,哥伦布和他的大部分船只在这次空前的海上风暴中死里逃生了。回到西班牙后,哥伦布和船长都不停地派人在海滩上寻找那个漂流瓶,但直到哥伦布离开这个世界时,那个漂流瓶也没有找到。

  1856年,大海终于把那个漂流瓶冲到了西班牙的比斯开湾,而此时,距哥伦布遭遇的那场海上风暴,已经过去了3个多世纪。上帝不会辜负生命的信念,上帝没有辜负哥伦布的信念。

  很少有根本做不成的事情;之所以做不成,与其说是条件不够,倒不如说是信心不够。所以只要你有信心,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最有价值的硬币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十亿五千万。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是平常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熟识的餐厅去用餐。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遇到一个年轻的乞丐。那个乞丐手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就被那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而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

  乞丐感觉眼前这位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废弃的报纸上看到。

  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

  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洛克菲勒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枚一毛钱的硬币带了出来。那枚硬币在地上划了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枚硬币捡起来,然后细细擦去上面的灰尘。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您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在乎那一毛钱的。”

  洛克菲勒好像开玩笑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乞丐疾步追了上去,吞吞吐吐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纸币,换那一枚硬币。”

  洛克菲勒很高兴地与他交换了,并且还拍拍那个乞丐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场音乐宴会,在宴会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地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激动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您还记得那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也快乐地大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

  无论是“乞丐”还是“富翁”,都不是人们生来就有的称谓。一个人的行动记录才是其一生最好的注脚。是坐等领取别人施舍的支票,还是通过奋斗接受一枚真诚的硬币,这都是一种人生态度。

继续阅读:第三篇 名人风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积极心态的力量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