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敞开心灵的大门
哈耶克2018-09-12 09:2628,563

  紧紧抓住自己的树叶

  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桑塔那

  米德在伯父的林场里散步,时不时听到树上小枝子断裂时发出的噼啪声,偶尔也可以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米德,奶奶为什么会死?”八岁的堂弟蒂姆突然问他。米德吓了一跳,因为他没有想到蒂姆会跟自己说话,他们散步这么久了,蒂姆还没跟他说过一句话呢。

  “那是上帝的意愿。”米德边说边捡起一根树枝,用力甩了出去。他转过脸看看小堂弟,接着说:“上帝出于某种原因让她死的。”

  “我不明白,你讲讲死到底是什么?”蒂姆大声说。他的语气让米德吃惊,他的眼睛好像有了泪水。

  “奶奶去世,你一定很伤心吧?”他点点头。

  “好吧,我来跟你讲一讲。”米德停下来,希望这时能看到一只兔妈妈带着小兔子穿过树林,这样就可以用它们来做个例子。可是,四周除了高高的橡树,什么也看不到。“蒂姆,奶奶老了。”他正说着,一片树叶落下来,他捡起树叶递给蒂姆,“这片树叶曾经很年轻,可现在老了。”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死的吗?”蒂姆看着树叶间。

  “当然不是,就像所有的树叶不会以相同的方式落下一样。”

  “别的树叶是怎样落的?”

  “有的落得很慢,像奶奶一样……”

  “这我知道。”蒂姆打断他的话,“告诉我,其他人的树叶是怎样的?”

  “我刚才不是在说吗?有些树叶落得很慢,像老人;有些落得很快,就像有人患了癌症。”米德从地上拾起一块鹅卵石,抛向天空。

  “为什么有的树叶落得快?”米德真想不到蒂姆会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这,我也说不清,也许是因为有的树叶天生虚弱,要么就是它们病了,就像我们有的人很早就死去。”

  “有时候我看到,树枝断的时候,成百上千的树叶同时落下,那是怎么回事?”

  “你想想,遇到飞机失事或地震时,不是也有成百上千的人死亡吗?这跟树叶是一样的,有时会一起落下来。”

  “米德,你的树叶呢?”蒂姆好像有点害怕提这样的问题。

  “肯定在什么地方,但我现在说不清。”米德感到有些冷,便把上衣拉链拉上去。

  “米德,我要保护你的生命,我要抓住你的树叶,不让它落下来,这样你就不会死了。”

  米德惊愕了。“听着,小孩子,人总是要死的,只是迟早而已。死是避免不了的,正如你不能把所有的树叶都抓住,就是这样。”

  “可是春天来了,树上又长满了树叶,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像新生儿替代了死去的人。”米德抬头望望天空,天色已经暗下来。

  “那么,米德,婴儿是从哪儿来的?”

  “这不容易解释,这里好冷,咱们回家吧。我跟你赛跑,看谁先跑到家。”

  “等等,米德,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预备——跑!”

  “什么?”

  “没什么。从现在起,让我们紧紧抓住自己的树叶吧!”

  面对死亡,人们不禁要思索自己的生命意义。或许没有人能说出生命对于我们真正意味着什么,就像畅游的鱼儿并不清楚自己生活在海水里一样。

  幸福的秘密

  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在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之中寻出快乐。

  ──纪德

  有位商人把儿子派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里,去讨教幸福的秘密。少年在沙漠里走了40天,终于来到一座位于山顶上的美丽城堡。那里住着他要寻找的智者。

  我们的主人公走进一间大厅,他并没有遇到一位圣人,相反,却目睹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人们进进出出,每个角落都有人在进行交谈,一支小乐队在演奏轻柔的乐曲,一张桌子上摆满了那个地区最好的美味佳肴。智者正在一个个地同所有的人谈话,所以少年必须要等上两小时才能轮到。

  智者认真地听了少年所讲的来访原因,但说此刻他没有时间向少年讲解幸福的秘密。他建议少年在他的宫殿里转上一圈,两小时之后再回来找他。

  “与此同时我要求你办一件事,”智者边说边把一个汤匙递给少年,并在里面滴进了两滴油,“当你走路的时候,拿好这个汤匙,不要让油洒出来。”

  少年开始沿着宫殿的台阶上上下下,眼睛始终紧盯着汤匙。两小时之后,他回到了智者的面前。

  “你看到我餐厅里的波斯壁毯了吗?看到园艺大师花十年心血创造出来的花园了吗?注意到我图书馆里那些美丽的羊皮纸文献了吗?”智者问道。

  少年十分尴尬,坦率承认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当时唯一关注的只是智者交付给他的事——不要让油从汤匙里洒出来。

  “那你就回去见识一下我这里的种种珍奇之物吧,”智者说道,“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家,你就不能信任他。”

  少年轻松多了,他拿起汤匙重新回到宫殿漫步。这一次他注意到了天花板和墙壁上悬挂的所有艺术品,观赏了花园和四周的山景,看到了花儿的娇嫩和每件艺术品都被精心地摆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当他再回到智者面前时,少年仔仔细细地讲述了他所见到的一切。

  “可是我交给你的两滴油在哪里呢?”智者问道。

  少年朝汤匙望去,发现油已经洒光了。

  “那么这就是我要给你的唯一忠告,”智者说道,“幸福的秘密在于欣赏世界上所有的奇观异景,同时永远不要忘记汤匙里的两滴油。”

  顾此失彼是人们时常遭遇的生活状态,因而幸福常常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如果可以,请握紧手中的所有;如果能够,请尽情享受生活的赋予。

  发现的生活

  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

  ——保罗

  那个人家住费城,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天,他走进一家银行,问道:“劳驾,先生,您需要帮手吗?”一位仪表堂堂的人回答说:“不,孩子,我不需要。”

  孩子满腹惆怅,他嘴里嚼着一根甘草棒糖,这是他花一分钱买的,钱是从虔诚、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的。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颗大颗的泪珠滚到腮边。他一声不吭,沿着银行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那个银行家用很优雅的姿势弯腰躲到了门后,因为他觉得那个孩子想用石头掷他。可是,孩子捡起一件什么东西,却把它揣进既寒碜又破烂的衣服兜里去了。

  “过来,小孩儿。”孩子真的过去了。银行家问道:“瞧,你捡到什么啦?”他回答:“一个别针儿呗。”银行家说:“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孩子回答说是的。银行家又问:“你相信主吗?我是说,你上不上主的学校?”他回答说上的。接着,银行家取来了一支纯金做的钢笔,用纯净的墨水在纸上写上“St。Peter”的字眼,问小孩是什么意思。孩子说:“咸彼得”(小孩把英文Saint的缩写St,误认为Salt,即咸的意思)。银行家告诉他这个字是“圣彼得”,孩子说了声“噢!”

  随后,银行家让小男孩做他的合伙人,把投资的一半利润分给他,他娶了银行家的女儿。现在呢,银行家的一切全是他的了,全归他自己了。

  马克·吐温叔叔给马克讲了上述这个故事,马克花了6个星期在一家银行的门口找别针儿。马克瞧着那个银行家会把他叫进去,问他:“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马克就回答:“是呀。”他要是问马克“St。John”是什么意思,我就说是“咸约翰”。可是,银行家并不急于找合伙人,而马克猜他没有女儿恐怕有个儿子,因为有一天他问马克说:“小孩子,你捡什么呀?”马克非常谦恭有礼地说:“别针儿呀。”他说:“咱们来瞧瞧。”他接过了别针。马克摘下帽子,已经准备跟着他走进银行,变成他的合伙人,再娶他女儿为妻子。但是,马克并没有受到邀请。他说:“这些别针儿是银行的,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在这儿溜达,我就放狗咬你!”后来马克走开了,别针儿也被那头吝啬的老畜生没收了。这就是马克所发现的生活。

  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相同,就向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让它愉快地过去吧!这就是人生。我们一样要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经历人生,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可别这样结尾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

  护士海特把一张纸和一支笔放在米尔斯病床边的桌子上。

  “谢谢您。”他说。

  米尔斯先生有一个女儿。海特从医院的病人情况问讯处得到了她的住址及电话号码。

  “珍妮·米尔斯小姐吗?我是苏·海特,医院的护士。我打电话是要谈你父亲的事儿。他患心脏病今晚住院了,而且……”

  “哦,不!”她在电话中尖叫了一声,“他不会死的,对吧?”这与其说是询问,还不如说是恳求。

  “他现在的情况还好。”海特说,并竭力使自己的声音听上去令人信服。

  “你不能让他死,求求你,求求你!”她哀求道。

  “他现在得到的是最好的护理。”海特试着安慰她。

  “可你不知道,”她解释道,“爸爸和我曾吵过一架,吵得非常厉害,差不多已有一年了。我……我从那时起就没见过他。我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恨你。’”

  她的声音变哑了,海特听到她突然哭了起来。海特静静地听着。一个父亲,一个女儿,就这样互相失去了对方。这时海特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珍妮竭力控制自己的眼泪。

  “我就过去,现在就去!30分钟之内。”她说着挂断了电话。

  海特努力想些别的事情,但她不能。712号房间,海特觉得她必须回到712号房间去!海特几乎是奔跑着穿过了大厅。

  米尔斯先生一动也不动地躺着,似乎睡着了。海特号了号他的脉,没有。

  “哦,上帝!”海特祈祷着,“他的女儿就要来了,可别这样结尾啊!”

  门突然被撞开了,医生和护土冲进了屋子。一个医生开始对他做人工呼吸。海特看着心脏监视器,没有一点反应,没有跳动一下。他们试了又试,可还是毫无反应。

  一个护士关掉了监视器。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了。海特站在他的床旁,像被打晕了似的。海特怎么向他的女儿交代呢?

  当海特离开他房间的时候,海特看见了她。一个刚离开712室的医生正站在那儿扶着她,对她说着什么,然后他走开了,让珍妮靠在墙上。海特看到的是一张怎样痛苦的脸,一双怎样受创伤的眼睛啊!

  “珍妮,对不起。”海特说。

  “你知道,我从来没有恨过他,我爱他。”她说,“如果我能早来一会儿看他……”海特双手抱着她的肩,她们慢慢地沿着走廊走到712号房间去。她一下子推开了门,走到床前,把她的脸埋在床单里。

  海特想不看这一幕悲惨的永别。突然海特看到床边桌上的一张纸,便拿起了它。

  “我亲爱的珍妮,我原谅你,我恳求你也原谅我。我知道你爱我,我也爱你。爸爸。”

  海特的手在颤抖着,忙把那纸条塞给珍妮,她读了一遍,再读一遍。她把那纸条紧紧地抱在胸前。

  海特踮着脚走出房门,奔到电话机前。海特要打电话给父亲,对他说:“爸爸,我爱你。”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身边到处充满着爱意。任何一种爱都有人一一解读,唯有一种爱让人们不仅感到困惑,而且感到疑惑,那就是——父爱。

  失礼,没有理由

  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

  ——培根

  查尔斯的父亲早已过世,但是他和父亲之间的这个故事始终让他难以忘怀。

  在查尔斯小的时候,他常在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在那儿工作的都是成年人,父亲希望儿子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伙计们背地里都叫他“堕落的老家伙”。大家都知道他对妻子不忠的事,从道德上来讲,他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查尔斯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有所耳闻,所以与其他孩子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称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对于这个“老恶棍”,他们却只愿意称他为“乔”。

  查尔斯的父亲有一天听到了儿子与“乔”的对话,于是便把儿子叫到了办公室里。

  “儿子,”父亲说,“我曾经告诉过你,跟长辈说话一定要谦恭。但是刚才我听到你在大声叫‘乔’。”

  儿子向父亲解释,为什么他要故意把“乔”和“史密斯先生”或“布朗先生”区别对待。

  最后,儿子告诉父亲,“先生”一词是留给值得尊敬的人的,而那个家伙他不配!

  “他配不配是他的事,而你这样对待他是你的问题,现在失礼的是你,年轻人!”父亲说,“对另一个人有看法不是你失礼的借口!”

  这是他父亲给他上的一堂意义深远的课,这件事一直伴随着查尔斯,即使是在他成为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之后也是如此。

  生活中总有一些野蛮无理的斥责会刺痛我们,但这时不要急于回击,应该先想想什么才是你应该做的。因为失礼时展示的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人。

  不同等级的文明

  道德修养能达到的最高阶段,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我们的思想。

  ——达尔文

  20世纪60年代早期,有一位很有本事、曾经当过高中校长的人,参加竞选美国中西部某一州的国会议员。这个人的资历很好,又很精明能干,看来他很有希望赢得这场选举。

  但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很小的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上,他跟一位年轻教师“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行为”。这真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位候选人感到非常的愤怒,尽力想要辩解。

  在每一次聚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这项恶毒的谣言。其实,大部分的选民根本没有听过这码事,直到这位候选人自己提出,他们才知道。

  结果,这位候选人愈声明自己是无辜的,人们却愈相信他是有罪的,真是愈抹愈黑。

  群众振振有词地反问:“如果他真的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万般地为自己辩解呢?”如此火上浇油,恶化下去,最后他彻底失败了。而且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太太最后也转而相信谣言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被彻底破坏了。

  有许多很有才气的人,都是被恶意的指控所陷害,结果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显然,这位校长对待中伤的手段是不高明的。但聪明的人会采取更适当的策略——不辩自明。

  大卫·史华兹早期担任大学教授生涯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相似的经历。当时他一直蝉联“退学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设立的目的是要订立出一些政策,好让那些成绩太差必须退学的学生有所遵循。

  在经过多次的聚会商讨之后,委员会要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一项报告。史华兹把这个报告交给大会主席以后,就坐回原位了。接着,有一位教授忽然站起来,对这项报告的每一方面都横加批评。他把这个报告形容为“虚弱”、“幼稚”、“正如同作者一样的不成熟”。他所做的批评真是极尽挑剔之能事。

  史华兹当时很想立刻反唇相讥,报复一番。但是,还是强迫自己在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

  他的长篇大论花费了相当于口头报告两倍多的时间,会议主席转而对史华兹说:“史华兹教授,你对这位教授的批评有什么补充说明?”史华兹当即站起来回答:“对于这个报告不能讨好这位教授,我真是感到很抱歉,如果就我自己而言,我想要来一次公开投票。”

  随后又有少数几个批评,然后就真的投票表决了。投票结果是4∶1支持这个报告,史华兹获胜了。

  待散会以后,一位在大学行政工作了40年经验资深的教授把史华兹拉到旁边,说了一些话:“史华兹,我很高兴你刚才并没有跟他一般见识。你有很充分的理由将他逼得发狂,也可以针对他的指控,以同样的方式予以反击。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人,都认为他的批评有悖常理。但是只要你一开始顶嘴,马上就会丧失别人对你的同情与支持。”

  他继续说:“我们都认为自己很文明,但是文明是有不同等级的。一个未开化的人,听到他不喜欢的批评时,很快就会使用拳头攻击对方;半文明程度的人,不会使用拳头,而是用嘴巴,用恶毒的语言来反击对方;至于十分文明的人,是不屑于使用拳头与嘴巴来反击的,他只是用拒绝反击而已,他深知此时能获胜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理会他。”

  没有根基的树苗不会继续生长,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论也不会长久传播,所谓“清者自清”,沉默是金。不要因诽谤者的无知降低自己的品位。

  从心开始突破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身为一个举重者,拉尔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突破当前的瓶颈,顺利地举起500磅的重量。

  几乎每一位运动员在某一阶段都会遇到瓶颈,像是无法突破既有的分数、表演形式或演出水准;也可能是无法超越快速球的速度、射击的准确性、竞赛的时间、某一高度或距离。

  拉尔在举重训练中稳定地克服不断增高的重量限制:从400磅,450磅,475磅,490磅,495磅,一直到498磅。但拉尔举不起500磅的重量。虽然拉尔口口声声说自己一定能够举起500磅的重量,但拉尔心中并不以为然。

  当举重达到一定重量时,你通常不会自己抬着举重杆,否则在你举重开始之前,你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一般而言,都由教练或看守员帮你抬着举重杆。

  有一天拉尔的教练对他说:“嗳,吉姆,让我们再试一次,然后就可以洗个澡回家。来吧,再举一次400磅。”

  拉尔举起重量杆,然后拉尔的教练宣布:“我的天!我想他们弄错了,我敢肯定这个杆子有506磅!”

  从那刻起,对拉尔而言要举起500磅的重量不再有任何困难。

  当时真正阻碍拉尔的不在于拉尔的训练不够或体能不足。单以拉尔的体力来看,拉尔很可能在几个星期前就可以举起500磅的重量。真正的原因在于拉尔的意念。拉尔知道他能举起500磅的重量是因为他已经做到了。

  拉尔不再怀疑他有能力举起500磅的重量!

  发自内心的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真正的信念是由一种愿望而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

  逃难的国王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很多年前,有一个国王带着自己的军队抵抗邻国的入侵,但经过多次奋战之后,他的军队溃散了,国王伪装成一个牧羊人逃进了森林。饥饿疲惫的国王看到了一间伐木人的小屋,便去敲开了小屋的房门,开门的是伐木人的太太。国王向她乞求一些食物,并请求留宿一夜。国王的外表太寒酸了,伐木人的太太并不知道他真正的身份,她对国王说:“如果你能帮我看着这些放在炉子上的蛋糕,我就给你吃一顿晚饭,我要出去挤牛奶。小心看着蛋糕,在我出去的时候不要让蛋糕烤焦了。”

  国王答应后靠着火炉坐了下来。他全神贯注地看着蛋糕,但没过多久,他的脑袋里就全是他的烦恼:怎样重整自己的军队,之后又怎样抵御敌人。他想得越多,就越觉得希望渺茫,甚至他开始觉得再继续奋战下去也无济于事了。

  过了不久,伐木人的太太回来了,他看到满屋子都是烟,蛋糕变成了烧焦的脆片,而国王坐在火炉旁,出神地看着火焰,根本就没意识到蛋糕烤焦了。

  伐木人的太太生气地喊道:“你这个懒惰没有用的家伙,看看你做的好事,你让我们都没有晚饭吃啦!”国王从思考中回过神来,只是惭愧地低着头。

  刚好伐木人回来了,他认出了国王。他对太太说:“你知道你骂的是谁吗?这是我们高贵的国王。”

  他的太太吓坏了,她跑到国王的身前跪下,企求国王的原谅。

  国王请她站了起来,说:“你骂得没错,我说我会看好蛋糕,但却烤焦了,我被你骂是应该的。任何人要是接受了一个责任,不管责任大小都应该切实地去完成。这次我搞砸了,但不会有下次了,我要去完成我做国王的责任。”

  那之后没几天,国王就重整他的军队,打败了敌人。

  无论是在童话王国还是在现实世界,责任感总是被划归到优良品质的范畴,因为它总能唤起人们更多的良知,激发出非凡的力量。

  搭顺风车的人

  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

  ——布瓦格

  爱德华是很少载搭顺风车的人。从后影望去,爱德华看见了这样一个人:他衣衫褴褛,身材瘦小,裤子松垂,头上歪戴一顶旧布帽,背上用皮带挂着个破背包。但他的脸不是爱德华想象中的那副愁眉苦脸的潦倒样子,而是带着安详平静的表情。

  爱德华情不自禁地倒车,问他是否想搭个便车。他微微点头,然后上了车。

  到了预定的汽车旅馆前面,爱德华让他下车。“多谢你。”他说,然后朝大路走去。

  稍后,爱德华出去前往餐馆,看到他站在自己的车旁。

  “你今天让我搭了趟顺风车,我打算报答你。”

  “不必啦。那无所谓。”

  “不,那是一种善意。请。”他那暗淡的眼神使爱德华感到了一种完全陌生的规矩。

  爱德华进了车厢,摇下车窗,望着他。他把手伸入背包,爱德华不由得有点紧张,忙攥紧拳头准备行动。但那人从背包里却拿出一支旧口琴。爱德华立刻放宽了心。虽然有点古怪,可是并无恶意。曲声悠然而起,爱德华不禁神往。

  爱德华听不出口琴吹奏出来的是什么曲子,既非古典曲目,又非乡村音乐,也不是爵士乐,跟他所熟悉的音乐毫不相同。乐曲虽是即兴而奏,各音符却彼此关联如一串珍珠,一颗比一颗大,数到最大的一颗时,你便欣赏到同样和谐的节奏,但这次是向下数,一颗比一颗小。这怪人吹奏的奇妙优美的音乐把爱德华听呆了。

  一对年轻夫妇从汽车旅馆走出来,听到了口琴声便驻足窃笑。爱德华突然觉得不好意思,想用话掩饰窘态。“不错,热门摇滚乐,好得很,可是我得走了。”爱德华说话时倒没显出不客气,但的确带着出于挖苦和傲慢的一种不自然的轻浮。那对年轻夫妇哈哈大笑。

  音乐由颤抖而逐渐停止,接着寂静了片刻。那人放下口琴,双眼还在注视着爱德华,蠕动嘴唇,微微苦笑了一下,然后转过身,往肩上拉了拉背包,走向大路。爱德华目送他远去。

  那对年轻夫妇还在笑。男的说:“世界怪人真多,是不是?”

  爱德华对他们颇感厌恶,但马上又改变了主意,即使追上他也没什么话可说。自己享受过一段美好时光,现在已经成为过去了。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静心聆听的优美乐章,特别是那些从人们内心中流淌出来的音符,如果你确实感到充溢的美好,又何必去在意别人的目光呢?

  多虑的代价

  如果不开始行动,就无法知道结果。

  ——霍华德·津恩

  在中古欧洲时代,一个习惯于忧虑的骑士想要出一趟远门,他忧虑重重,在出发之前,深深觉得自己一定要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

  忧虑的骑土先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将必须携带的一切东西想过一次,待他自认思虑完备之后,便开始着手整理旅行装备。

  首先,为了防备在旅程中遇上盗匪,或是其他武土的无礼挑战,骑土当然要先将全套的盔甲穿戴妥当,并且配上两把长剑,预防其中一把不幸被对方击落。接着,他带了一大瓶的特殊药膏,可以预防沿途的日晒以及毒草蚊虫的意外伤害。

  然后,细心的骑士还想到,在野外要进行炊事时,一定有一把锋利的斧头,可以迅速地砍劈收集足够的柴火,再加不可或缺的锅子、勺子、盘子以及足够的干粮。

  为了防备晚上睡眠时会遇上下雨,骑土特别又将帐篷绑上他的马鞍,既然有了帐篷,想要舒适地睡个好觉,一床柔软的毯子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后,为了避免走到不毛之地时他的坐骑会遇到断粮之苦,骑土又扎捆了一大束的干草,准备当做他爱马的战备口粮。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经过最完整的清点,这位忧虑的骑土终于安心地跨上马背,正式出发。

  一路上,锅碗瓢盆相互叮叮当当的撞击声,加上身旁两柄长剑摇晃的哐哐琅琅声,声声不绝于耳,让这位伟大的骑土远远听起来,就像是一座机械工厂正在搬家;至于他的外观,则活像是一堆会自行移动的大型垃圾。

  骑士慢慢走着,来到一座年久失修的桥上,走过了一半桥面,突然木板断裂,骑士连人带马摔进桥下的急流中。在将要活活淹死之际,这位忧虑的骑士方才猛然想到,他忘了带一个救生圈。

  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了才行动,也就意味着没有尽头。或许有的事情在我们的心里有很重要的地位,却往往成为了我们行动的阻力。

  在造物主面前,人们应该尽量表现得谦虚一些。所有的人都应该认清这一点:不管我们耍什么样的花招,都不会逃过他的眼睛,而且时不时地还会提醒你注意他的存在。

  胜利的彼岸

  优雅地承认一个错误是赢得一次胜利。

  ——卡索依尼

  世人都知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好大喜功、爱出风头。但即使因此而颇有微辞的同僚,也不得不佩服他擅长表演。与他夙嫌很深的马歇尔将军便这样说过:“如果脱下军装换上戏服,麦克阿瑟会成为一代名优。”

  1944年的秋天,历史又一次为这位“上帝的宠儿”安排了施展演技的舞台。这年10月,美军经过血战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菲律宾,流亡澳洲4年的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将迁回该群岛。无疑,迁师之日将被视为太平洋战争的里程碑而得到世人的关注。身为战区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激动不已,下定决心借助镁光的闪耀一展威武雄姿。

  10月20日,在菲律宾雷特岛的海滩上,站满了翘首南望的人群。尽管将迎庆仪式选在如此荒芜的海隅令人费解,但希冀一睹将军百战而归的热情使人们如期而至。

  接近中午,麦克阿瑟的专机终于飞出海际,人们焦灼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眼见飞机越来越近,几分钟后,机身符号已清晰可辨。激动的人群张大了嘴巴刚要欢呼,飞机却在半空中一顿,竟落在离岸近百米的洋面上。岸上的人们惊呆了,僵住了大张的嘴巴,目光里满是无助和绝望,仿佛一幕古希腊悲剧即将重演。

  随后的几秒钟慢得如同静止。突然,舱门开启,一个熟悉的身躯露了出来。嘴上悠然地衔着那著名的玉米杆烟头,肩上的五颗将星熠熠生辉,这位将军在广袤海面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的自信和神秘。

  似乎无视足下海水,麦克阿瑟徐徐走下舷梯,等他站定后,海水已没过腰际。接着,他嘴角蠕动了几下,本来微笑的表情忽然沉了下来,露在水面的上身开始雕塑般的移向海岸。脚一踏岸,便振臂高呼:“胜利的彼岸,我们到了!”

  人们如梦初醒,欢声雷动。

  这就是麦克阿瑟费尽心机的杰作:把飞机降在没膝深的海面,然后涉水登岸(当然要穿高筒皮靴),以此象征在他率领下,美军已从海上保卫战转为向日本本土的进攻战。

  麦克阿瑟一时间确实令岸上众人倾倒欲狂。但激情过后,人们很快发现他半身湿透的样子滑稽可笑,仿佛一个打了败仗的逃兵。麦克阿瑟窘迫地站着,懊悔自己百密一疏,遭到了大海的戏弄。

  原来,潮汐的变化已使预先测定的没膝深海水涨到了腰部。

  在造物主面前,人们应该尽量表现得谦虚一些。所有的人都应该认清这一点:不管我们耍什么样的花招,都不会逃过他的眼睛,而且时不时地还会提醒你注意他的存在。

  成功的失败者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在外人看来,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在学校里的日子应该是难以忍受的。他读小学时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

  斯帕寄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体育也不见得好多少。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唯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即使是在随后为失败者举行的安慰赛中,他的表现也一塌糊涂。

  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或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这个人压根儿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学在学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动不已。

  他跟女孩子约会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大概只有天才晓得。因为斯帕奇从来没有邀请过哪个女孩子一起出去玩过,他太害羞了,生怕被人拒绝。

  斯帕奇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在乎。从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画画。

  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画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最终一幅也没被采纳。尽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经历,斯帕奇从未对自己的画画才能失去信心,他决心今后成为一名职业的漫画家。

  到了中学毕业那年,斯帕奇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来看看,同时规定了漫画的主题。于是,斯帕奇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非常多的时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作成了许多幅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如石沉大海,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录用他——失败者再一次遭遇了失败。

  生活对斯帕奇来说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讲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争气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他的画也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画画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画角色一炮走红,连环漫画《花生》很快就风靡全世界。从他的画笔下走出了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也是一名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

  熟悉小男孩斯帕奇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漫画作者本人——日后成为大名鼎鼎的漫画家的查尔斯·舒尔茨——早年平庸生活的真实写照。

  拿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大众喜爱并关心着的人物,实在是一件让人异常满足的事情。只要你的工作能给某个地方的某个人带来一定的欢乐,你就是个成功者。

  昂贵的魔笛

  既有头脑又有钱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很好地支配金钱。

  ——米南德

  在富兰克林7岁生日那天,亲友们把钱币塞满了他的口袋。富兰克林高兴极了,马上到一家儿童玩具小铺去买东西。路上,他碰到一个男孩,他手里拿着短笛正在吹奏乐曲,那抑扬顿挫、悠悠动听的笛声把富兰克林深深吸引,他心甘情愿地掏尽口袋里所有的钱币换取了这个小玩具。富兰克林一回家,就大吹特吹起来。

  富兰克林非常喜爱这个“魔”笛,但全家人却很讨厌这个怪玩意儿。富兰克林的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得知他付了多少钱之后,纷纷指责他上当受骗了,原来,富兰克林付出了高于这个短笛四倍的价钱。此刻,富兰克林才恍然大悟,用这么多的钱,可以买好多好多的东西呀!大家嘲笑富兰克林是小傻瓜,他懊丧得痛哭起来。富兰克林觉得,这“魔笛”带给他的不是愉快,而是烦恼。

  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以后,每当富兰克林打算买非必需品时,总是告诫自己:“切莫花太多的钱去买‘魔笛’。”于是,富兰克林逐渐学会了节约。

  长大后,观察人世间芸芸众生,富兰克林发现:许多人都会付出巨大代价去买各自的“魔笛”。富兰克林目睹:有些人狼子野心,虚掷韶华,醉生梦死,耗伤精力,泯灭良心,欲壑难填,甚至贪赃枉法,出卖亲友,以牟取暴利厚禄。这时,富兰克林常常默默地自语道:“诸君花了高价去买‘魔笛’。”

  有时,富兰克林邂逅吝啬鬼,这号人视钱如命,对人一毛不拔,情薄如纸,厚颜无耻,唯利是图,贪得无厌。富兰克林说:“可怜的人呀,你们为自己的‘魔笛’实在付出太大的代价了。”

  每当目睹那伙贪得无厌而不屑其精神和心灵的人时,富兰克林就说:“仁兄啊,错了!你们得到的将是痛苦,绝不是快乐。你们为自己的‘魔笛’付出的代价太高太高了!”

  有时,富兰克林还目睹有些人迷恋于华丽的装饰、奢侈的家具、豪华的轿车……而这些“魔”品远远超出自身财力,结果债台高筑,身陷囹圄,草草了却一生。于是,富兰克林叹息道:“唉!你们为区区‘魔笛’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啊!”

  大多数人的不幸,都在于不恰当地估量了各种事物的价值,并为各自的“魔笛”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假使一个人不在金钱里埋葬自己,而能用理性支配金钱,这对于他是荣耀,对于别人也有益处。

  漫游世界的护照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帕蒂·沃图勒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那镇子很小,但非常安全,孩子们很小便可随意从这头走到那头。帕蒂·沃图勒常常自由自在地到处转悠:上贮木场找碎木屑做玩具,到电话公司看接线员工作,去文具商店东瞅瞅西望望——上二年级前的那个暑假,帕蒂·沃图勒看中了一个用仿鳄鱼皮做的书包。它绿色中加入了红色装饰,制作特别精致,使帕蒂·沃图勒怦然心动。然而,除了帕蒂·沃图勒之外,家里没人认为它能值3.98美元。由于特别渴望凑足这笔钱,帕蒂·沃图勒经常去邮局细看“通缉”告示。

  只要能逮住其中一个恶棍,帕蒂·沃图勒就可以从联邦调查局领到一笔赏金。

  那个时候,帕蒂·沃图勒的大部分朋友都学会了骑自行车——一门令他望而却步的技术。当他们成群结队蹬着车绕小镇兜风时,帕蒂·沃图勒则独自一人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一个炎热而宁静的下午,帕蒂·沃图勒沿着大街徜徉时,无意中在一家过去从来没有留意过的商店前停了下来。从窗户望进去,他看见人们坐在松木扶手椅上,每个人都在凝神读书。帕蒂·沃图勒估摸他们是在等着被人侍候,就像餐馆里的食客那样。帕蒂·沃图勒不知不觉走了进去,好奇地东张西望。他从未见过这么多的书——书架一个挨着一个,上面的书摞得老高,有好多书他踮着脚也够不着——有几百本?还是几千本?

  坐在书桌前的一位太太问帕蒂·沃图勒要不要她帮忙。当帕蒂·沃图勒问这是什么商店时,她说不是商店,是图书馆。这儿的书籍不供出售,但可以借阅。帕蒂·沃图勒只需办张借书卡就行了。

  帕蒂·沃图勒没想到竟有这等好事,使劲地点点头。

  她取出一张橙色的卡片,写上帕蒂·沃图勒的名字和一个号码:1221。帕蒂·沃图勒的心在惊喜和忧虑之间打着转。在帕蒂·沃图勒看来,图书馆实在太奇妙了,仿佛不要钱的糖果,让人不敢相信。帕蒂·沃图勒暗忖:这里面肯定有名堂——也许你不花钱可以借书,还书时必须付钱。帕蒂·沃图勒没敢问。

  图书馆管理员向帕蒂·沃图勒指出少儿借阅区。帕蒂·沃图勒匆匆浏览着。借书卡上的墨迹未干,帕蒂·沃图勒便办好了一本书的借阅手续,赶在她改变主意——收回赋予帕蒂·沃图勒的这一特权——之前离开了。

  更令人惊讶的事还在后头。帕蒂·沃图勒发现孩子们也能从成人借阅区借书。那女管理员还教帕蒂·沃图勒如何找书:小说类读物按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非小说类读物则按十进制排列。

  在发现图书馆的最初几周,帕蒂·沃图勒一天要去两次,每次总是只借一本书。当管理员提到每人一次可以借几本时,帕蒂·沃图勒不由得欣喜万分。

  帕蒂·沃图勒开始在家里谈论有个书包该是多么方便。到暑假结束时,父母屈服了。帕蒂·沃图勒的另一个梦想——骑自行车——也因此得以实现:直到领悟到把一叠书放在车篮里有多轻松时,帕蒂·沃图勒很快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随后的几年中,帕蒂·沃图勒贪婪地阅读着,堪称不假选择——小说诗歌、人物传记、历史典籍,以及杂七杂八的读物——他都借来读。还三番五次读了一些童话。《丑小鸭》使帕蒂·沃图勒深受安慰和鼓舞,他憧憬自己有朝一日像天鹅那么优美;《皇帝的新衣》证实了他的预感:女人们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那么说。

  小小的橙色借书卡是帕蒂·沃图勒漫游世界的“护照”。凭着它,帕蒂·沃图勒认识了不计其数的人,了解到在小镇上不可能知道的思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是帕蒂·沃图勒从传记中认识的第一个黑人,他由此得悉了种族歧视的可怕事实。小镇方圆200英里内没有较大的艺术博物馆,因而在帕蒂·沃图勒上大学前,他仅仅在那图书馆的美术书上见过油画。通过奇迹般的图书,帕蒂·沃图勒用成堆的有关犹太教、细胞生物学及攫住他好奇心的其他书籍,把自己武装了起来。

  他从没停止过去图书馆。每逢推开他所在大学图书馆沉重的大门时,帕蒂·沃图勒总是充满了敬畏。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库房内保存着上百万册书籍,那是智慧与真善美的无穷宝藏。

  如今,帕蒂·沃图勒已经拥有几份“护照”——社区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珍本藏书的许可证;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之一的特证借阅卡。萦绕图书馆所产生的想象仍然令帕蒂·沃图勒惊奇不已,他抓住任何一个机会传播着这种乐趣。

  每当帕蒂·沃图勒使用图书馆的微缩胶片阅读器,孩子们在旁驻足观看时——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帕蒂·沃图勒便问他们的生日,随即放出那天的《纽约时报》胶片。一旦孩子们开始阅读其生日的出版物,他们就不想停下来。帕蒂·沃图勒希望——哦,他多么希望——他们的第一张“护照”能够带着他们,像帕蒂·沃图勒当初那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的话正是告诉了我们在有生之年,不要虚度年华,而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用丰富的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

  可怕的热情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途。

  ——巴斯德

  一位老板想招聘一名化妆品柜营业员,尽管报名者多多,但老板只选定了两个候选人。

  露西小姐:身材高挑,容貌美丽,伶牙俐齿,充满热情。

  伊丽小姐:身材适中,容貌平平,温文尔雅,不卑不亢。

  老板让两位小姐在相邻的两个店里试营业一天,根据营业额多少,最后确定人选。

  这天一大早,两个店同时开门,两位小姐身着相同服饰,站立柜台,迎接顾客。

  这时,走来一位中年顾客,他先来到露西小姐店里。

  露西小姐满脸堆笑,连珠炮似的说:

  “这位先生,欢迎您光临敝店。您是想为您自己或者您漂亮的太太选点什么吗?”

  中年男土看看露西小姐,小声嗫嚅着:

  “嗯,想……想给太太……”

  没等中年男士话说完,露西小姐便抢着说:

  “哦,您可真是位体贴太太的好先生!来,先生,这一种品牌是刚上市的‘俏佳人’牌美容霜,最适合您太太了——我猜,您太太一定皮肤白皙,不过有点儿干燥。擦上‘俏佳人’之后,保证您有换了更漂亮的太太的感觉。先生,来,我先给您手上涂点儿,您试试。”

  然后不由分说,拉着中年男土的手,给他手背上涂了一大块“俏佳人”。

  中年男士还没弄清怎么回事,手上便被涂上了化妆品,他心想:

  “这小姐如此热情,莫非是想把最差的东西卖出去?记得名人有言:‘那些叫卖得最厉害的,恰恰是想把最坏的产品推出去的人。’嗯,这产品还是慎买为好。这店里也不可多待。我还是赶快撤离为妙。”

  中年男士嘿嘿地赔了几声笑,说道:“哦,好好好,我再到别处瞧瞧,别处瞧瞧。”一转身,逃之夭夭。

  中年男土来到伊丽小姐店里。伊丽小姐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然后静立一旁,一言不发。

  中年男士在柜台旁看来看去,不知哪种化妆品好,本想等伊丽小姐主动介绍,但见她胸有成竹、不卑不亢地一直站立一旁,中年男士便一一询问各种化妆品的功能,伊丽小姐从容作答,最后,中年男土选中一种化妆品,付款后满意而去。

  他选中的仍然是“俏佳人”牌美容霜。

  一天里,热情无比的露西小姐付出了巨大的热情,收获的却是客人匆忙逃离的讪笑;而伊丽小姐呢,只付出一点点微笑,却收获了大把大把的钞票。

  结果可想而知,伊丽小姐入选。

  老板在与露西小姐“再见”时说:“请仔细体味一下‘过犹不及’这句话吧。”

  过度的热情往往令人感到措手不及,忖度之后又有动机不纯之嫌。精明的商人可不会追着客人讨钱,而是懂得如何让客人自愿掏腰包。

  做不成的买卖

  不是因成功才满足,而是因满足才获得成功。

  ——法阿兰

  尤金·威森为一家专门替服装设计师和纺织品制造商设计花样的画室推销草图。一连3年,威森先生每个星期都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家。

  “他从不拒绝接见我,”威森先生说,“但他也从来不买我的东西。他总是很仔细地看看我的草图,然后说:‘不行,威森,我想我们今天谈不拢了。’”经过50次的失败,威森终于明白自己过于墨守成规了。于是,他下定决心,每个星期腾出一个晚上去研究做人处世的哲学,以发展新观念,创造新的热忱。

  不久,他就急于尝试一项新方法。他随手抓起6张画家们未完成的草图,冲入买主的办公室。“如果你愿意的话,希望你帮我一个小忙。”他说,“这是一些尚未完成的草图。能否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完成才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位买主默默看了那些草图一会儿,然后说:“把这些图留在我这儿几天,然后再回来见我。”

  3天以后威森又去了,获得买主的某些建议后带着草图回到画室,按照买主的意思把它们修饰完成。结果呢,全部被接受了。

  从那时候起,这位买主已订购了许多其他的图案,这全是根据他的想法画成的,而威森却净赚了1600多元的佣金。

  “我现在明白,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我一直无法和这位买主做成买卖,”威森说,“我以前只是催促他买下我认为他应该买的东西,我现在的做法正好完全相反。我鼓励他把他的想法交给我,让他觉得这些图案都是他创造的,确实也是如此。我现在用不着去向他推销,而他自动会买。”

  “顾客就是上帝。”生产厂商的命运掌握在消费者的手里。生产厂商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倘若不从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出发,那么产品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重温“旧梦”

  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就会被他人控制。

  ——约翰·阿特金森

  安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为了这个意外的约会而购置新衣。

  安茜在她工作的书店查收早间的邮件时,突然发现了一封寄给她的信。笔迹是那么熟悉,虽然最后一次收到尼克的信是很久以前了。他们分手之后的头几个月,她曾渴望过这一时刻,梦想着破镜重圆,但后来她逐渐明白了。对于他们来说,这次分离是最后一次了。

  在一位朋友的聚会上遇见戴维使她重新焕发了生气。按常规来说,她本应发现他们缺乏共同点。但戴维平易近人,对她的每句话都兴趣十足。之后开车送她回家时又很关照,当她在雨中飞快地赶去开前门时,他把外套披在了她的身上。她请他进屋喝杯咖啡,但他微笑着谢绝了。

  考虑到她需要时间来忘掉尼克,他并没有催促她。等了一个星期后才打电话约她就餐。他的父母也很欢迎安茜。当她意识到没有他生活就无法想象时,她并没感觉到有什么压力。

  一切进展顺利。她和戴维成了众人羡慕的一对。然而,安茜隐约感觉到失去了什么——一种她不愿认真去检验的情绪。毕竟,她和戴维很幸福,这就足够了。也许是有意想忘掉尼克,这段时期安茜没再想起他。

  现在她撕开了信封,展开了信纸。“亲爱的安茜……”她的眼前随即映出了尼克的面容:令她无法抗拒的微笑,还有经常垂到眼睛的那绺黑发。“我终于从大苹果公司回来了。28日到达。我们能共进午餐吗?我很想再次见到你,听到你的所有消息。前两天我见到了萨拉,她也不清楚你现在的住址,但给了我书店的地址。我仍然像块滚石,但也许有朝一日,我也会情不自禁地生根。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定个约会呢?”信的落款是“爱你的尼克”。这使她想起他以前给她留的便条都是这样署名的。

  安茜无法安心工作了。在她还没有决定给尼克打电话时,她的一部分思绪已鬼使神差地飞入了衣橱,挑选着合适的衣服。她不想去见他,她对自己说。但如果打算去,她会马上出去购置新衣。

  午餐时间,她打开饭盒。这星期是戴维负责装饭盒。他总是看重食谱的营养平衡。而这时如果她给尼克打个电话,他也许会带她去皇后酒店,让她随心所欲地大开吃戒。

  她拿出日记本,发现28日是下星期三——她歇班。她也许能在周末上街购物,她已经很久没有买新潮衣服了——戴维总喜欢她朴素的打扮。

  她走进洗手间,凝视着镜子里的自己,她不知道尼克是否会注意到她的变化。她的脸庞比过去饱满了,金发更长了。而且为了炫耀一下戴维在结婚一周年纪念日上送给她的黄玉耳坠,她把头发在脑后束成一个马尾巴。

  她看着结婚戒指,咬着嘴唇,然后在改变主意之前匆匆回到店里。给尼克打电话还来得及。他们约定了下星期三在皇后酒店见面。“只是顿午餐而已,”她想,“这不会难为我的。而且我还有足够的时间改变主意。”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无法再欺骗自己了。在某种程度上,从她接到尼克的信的那一刻,她就决定去见他了。

  周末,安茜买了一件轻柔的棕色紧身裙。28日的那天早晨,她洗了头发,在衣橱的落地镜前照来照去,直到确信黄玉耳坠在这身装束下更加光彩夺目。

  她到达酒店时,他正坐在吧间。她认出了他的背影:宽阔的肩膀,修长的手指摆弄着酒杯。她和戴维很少光顾这种地方。尼克转身看见了她。他的眼神先是惊讶,紧跟着是近乎崇拜。“安茜!你可真漂亮。”他吻了她的双颊——一个常规的社交礼节,但他的手传达出某种超越了友谊的温情。

  “彼此彼此。”她寒暄着。的确,他黝黑、健康、整洁,西装上印着名牌商标。他是否有过一段很艰辛的奋斗史?还是这些日子里一直如此?

  他热情、机敏、幽默,但他似乎对安茜现在做什么漠不关心。直到快要吃完时,尼克才提到了戴维。

  “我想萨拉告诉你了,”她说,“你呢?有没有遇见让你心动的?”

  一道阴影笼罩了他的脸,“我也许不该说这些。但事实是再也没有别人比你更令我心动,安茜。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离你而去。现在太晚了。”他顿了一下,伸手握住了她的手,柔声说:“真的晚了吗?我们不能重新开始吗?亲爱的?我再也不是以前离开你的那个人了——我变了。我在信中不是说过吗,我以后也许会安稳起来的。你从戴维那儿绝对体会不到跟我在一起的感觉。”

  他说话时,抓着她的手,直视着她的眼睛。此时,安茜明白了:他依然是曾经抛弃过她的那个人。他理应对那次不负责任的行动致歉,她想。她今天来此赴约的原因非常重要,比抚平旧痕还要重要得多,虽然从表现上她看到他对往事颇有悔意。

  当他接着讲起他新买的房子和重新开始的事情时,她看得出他正期待着她投入他的怀抱。

  她把手拿开了,“对不起,尼克”。她抓住一个插话的机会马上开口了,“现在没用了。你看,我也变了。今天我来的目的就是想跟你谈清楚。你说得对。戴维对我绝对跟你不一样。我告诉了他我见你的原因,因为他是我今后的人生伴侣。”

  她微笑着对尼克柔声说:“我想和你尽快分道扬镳。”因为她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并且不再为那个抛弃过她的男人而伤心了。

  旧情难忘,似乎过去所经历的都是一些美好的事情。但当头脑冷静下来时,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有两者可以比较时,你应该确信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认准自己的目标

  当你做着将来的梦或者为过去而后悔时,你唯一拥有的现在却从你手中溜走了。

  ——贝洛克

  稍有炒股经验的人大概都知道巴菲特,他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投资家,也是美国唯一靠股票投资成为亿万富翁的人。

  巴菲特终身信奉美国财务分析之父格莱姆的价值投资法,即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划算的交易价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来股市将会如何运行。

  巴菲特把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般商品型企业和特殊商品型企业。一般商品指消费者总是能买得到的商品,如果这类商品的价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会生产出来。商品的高价格会无限制地吸引竞争者制造商品,直到无利可图为止。特殊商品指独此一家生产这种产品,他人没有能力竞争。一个大城市的日报是最好的例子。又如名牌饮料像可口可乐也是。外来的竞争者很难与特殊商品型企业竞争。巴菲特喜欢的就是这类特殊商品型企业,他于1989年以10亿美元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票,三年翻了三番。

  巴菲特在投资上奉行目标少而精的原则。他认为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就相对减少,所以他不主张投资过于分散。他认为,投资多元化说穿了是投资者对所投对象了解不足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在他40年的投资生涯里,只有12个投资目标,却使他拥有了现在的地位。

  巴菲特在作新的目标确认前,将达到目标的可能性都作非常精确的估计,有了绝对获利的把握,他才会实施。1993年,巴菲特购买了一家在内布拉斯加深受顾客欢迎的家具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是一位俄国移民,从未受过正式教育。巴菲特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是90岁高龄,但仍精力充沛地每天上班,坐在打高尔夫球用的三轮车上在公司来回奔波。

  有一天,巴菲特到她店里问她愿不愿意把家具公司卖给他,她当即开价6000万美元。巴菲特没有还价,径直回到办公室开了一张6000万美元的支票给她。这位老太太问他怎么没有请律师和会计师,巴菲特说他相信她。

  在清点存货时,她才发现家具公司值8560万美元。不过一言既出,她不愿毁约,只是非常吃惊,因为巴菲特当时似乎想都没有多想一下。原来他早已认准家具公司值多少钱了。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的“目标”总是属于未来时间范畴的概念。正因为如此,成功对他们来说,总是遥遥无期;而成功人士,从来就认为目标的实现为期不远。

  诚实为本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中学乐队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指导老师,最后经过校长的四处请托,终于通过关系找来了一位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新老师。

  这位新上任的乐队老师刚刚接下指导乐队的工作,马上发现这个中学的乐队成员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几乎每一个学生对自己所负责的乐器都不是十分的熟悉,更不用说如何能够演奏出和谐的音乐来。

  尽管整个乐队的状况十分不理想,但这位乐队老师仍是很有信心,他相信自己能够将这群不可思议的中学生训练成为一流的乐队。

  只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不知道是这位乐队老师的时运不济,或是校长有意验收他的工作成果。就在他接掌乐队过后不久,从校长那边来了一个紧急通知,学校方面决定举办一个慈善晚会,需要乐队登台表演。

  乐队老师接到通知后,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最清楚自己这支乐队的状况,学生们尚未练习纯熟,在预定演出的曲目当中,有许多乐曲的小节都还不是演奏得很顺畅,以这样的功力硬要登台表演,着实是令人为他们担心不已。

  幸而这位乐队老师的经验丰富,他相信自己还是可能带领整个中学乐队做最完善的演出,除了一方需加紧训练之外,他在心中也已经想好应对的策略。

  到了乐队要登台演奏的那一天,临上台之前,乐队老师胸有成竹地作最后的训话,他压低声音,沉稳地道:“我知道你们都很用心地在练习,同时也都对这次的演出没有把握。没关系,等上台之后,你们只要把自己熟练的部分发挥到最好的境界,因为我们是一个人的乐团,如果有人对自己负责演奏的那一部分没有把握,就索性不要演奏出来,只需要拿乐器摆个样子就行了,你们能理解我的意思吗?”学生们都用力地点了点头。

  终于到了演奏会开始的时刻。只见乐队老师神气十足地站在乐队前面,潇洒地将指挥棒一挥,下达命令,要乐队开始演奏。不料,整个乐队鸦雀无声,舞台上一片寂静,每一个学生俱皆很投入地拿着乐器,做出全部精力投入演奏的样子。

  尽管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诚实做人,但实际的生活告诉我们,做人难免不带上假面;真正的诚实仍然令人感到敬佩,因为至少勇气可嘉。

  四字决一生

  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

  ——考留达克

  “真是蠢得一无是处!”大街上,一个母亲在恶狠狠地教训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原因是那小孩走得离她远了些。这位母亲在说这些话时,嗓音大得足以让附近过往的行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而受到训斥的小男孩只好默默地回到母亲身边,低垂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

  这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有时候,正是这短暂的瞬间却会长久地在人们心头萦绕。有些话,也许只是说话人随口说出的,对他本人并不意味着什么,然而,这些话对其他人,尤其是听话者,却往往能产生无尽的影响。“真是蠢得一无是处!”也许会长久地在听话人的耳边回荡。

  昆特认识一位叫马尔克姆·戴尔凯夫的职业作家,现在已经48岁了,在过去的二十四年的作家生涯中,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昆特曾从他那里听到过一则关于他自己的真实故事。

  戴尔凯夫说,小时候他是个非常胆小害羞的孩子,几乎没有朋友,也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事也做不了。1965年10月的一天,他所在中学的英语老师——布劳斯太太给全班的同学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她要求学生们去读哈波·李的小说,然后在小说的结尾处用自己的话续写一段文字。戴尔凯夫回家后认真完成了作业,然后交给了布劳斯太太。现在他已记不起当初他写的内容和布劳斯太太给他的分数了,但他仍清清楚楚记得,并且永远不会忘记布劳斯太太在他的作文本里的空白处写的那四个字——“写得很好!”这四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我读到这四个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我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将来我能做什么,”戴尔凯夫说,“直到读了布劳斯太太的评语,我才找到了信心。那天回到家后,我又写了一则小故事,这是我一直梦想着去做却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之后,在读书的业余时间,他又写了许多小故事,每一次他都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交给布劳斯太太。而布劳斯太太对这些稚嫩的作品则给予了鼓舞人心的、严肃而又真诚的评价。“她所做的一切恰恰是当时的我所需要的。”戴尔凯夫说。

  不久,他被学校的报纸任命为编辑,这使他信心倍增,同时视野也开阔了。由此,他开始了自己成功而又充实的一生。戴尔凯夫坚信,如果没有当初布劳斯太太在他的作文空白处写的那四个字,那么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在第30届中学同学聚会时,戴尔凯夫回到了当初所在的学校,并且拜访了已经退休的布劳斯太太。他向布劳斯太太诉说了当初写的那四个字对他一生的影响。正是那四个字给了他信心和勇气,他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他还告诉布劳斯太太,在他的办公室里,他曾经接待过一位年轻姑娘,这位姑娘每天学习到深夜,就为了得到一张中学的学位证书。现在她拿着证书来到他面前,寻求他的帮助与建议,因为他是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从布劳斯太太那里得到的信心与勇气又传递给了这位姑娘,现在这位姑娘已经成为一名作家,并且成了他的妻子。

  布劳斯太太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戴尔凯夫说:“在那一刻,我想布劳斯太太同我一样意识到是她自己给予了我和我其自深深的、永久的影响力。”

  “真是蠢得一无是处!”

  “写得很好!”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一句简单的话语,真的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吗?回答是肯定的。实际上没有人能左右我们的命运,一句重要的话语如同人生的一颗启明星,只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程。

  我相信你

  爱,是心与心的交流,从不是虚伪的责任!

  ——柴达夫

  马克是一个德性不好的人,好吃懒做不算,还有偷偷摸摸的习惯,所有人都很讨厌他,因为他借了人钱不还不算,还总是拿去赌博。所有周围的人几乎没人再借钱给他,即使想做个小买卖他都没有钱。于是他跑到一家远房亲戚家借钱。那是他第一次向她张口,他以为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底细。

  马克很顺利地拿到了钱,在转身要走的一刹那,她叫住了他:“曾有人打电话告诉我说你不会还钱,让我不要借给你,但我相信你不是那样的人,也许他们对你有误解。”

  在听到这句话之前,他是准备拿这一千美元去赌博的,赢了就吃喝玩乐,输了再找人借。但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震动,他没有说话,关上门走了。他离开了家乡,到外地谋生活去了。

  半年后,他的亲戚收到了他从外地寄来的1000美元。

  三年后,马克衣锦还乡,把从前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有多少“误解”使人们的心灵常常蒙上一层阴影?又有多少“无知”的真诚打动早已坠落的人性,唤回那未泯的良知?

  鲜花送给他

  奥运会最重要的事情是参与,而不是获胜。

  ——顾拜旦

  这是一场激烈的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

  正在比赛的是美国两名职业拳手,年长的叫卡菲罗,35岁;年轻的叫巴雷拉,28岁。上半场两人打了六个回合,实力相当,难分胜负。在下半场第七个回合,巴雷拉接连击中老将卡菲罗的头部,打得他鼻青脸肿。

  短暂的休息时,巴雷拉真诚地向卡菲罗致歉。他先用自己的毛巾一点点擦去卡菲罗脸上的血迹,然后把矿泉水洒在他的头上。巴雷拉始终是一脸歉意,仿佛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过。

  接下来两人继续交手。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体力不支,卡菲罗一次又一次地被巴雷拉击倒在地。

  按规则,对手被打倒后,裁判连喊三声,如果三声之后仍然起不来,就算输了。每次卡菲罗都顽强地挣扎着起身,每次都不等裁判将“三”叫出口,巴雷拉就上前把卡菲罗拉起来。卡菲罗被扶起后,他们微笑着击掌,然后继续交战。

  裁判和观众都感到吃惊,这样的举动在拳击场上极为少见。

  最终,卡菲罗以108比110的比分负于巴雷拉。观众潮水般涌向巴雷拉,向他献花、致敬、赠送礼物。巴雷拉拨开人群,径直走向被冷落一旁的老将卡菲罗,将最大的一束鲜花送进他的怀抱。

  两人紧紧地拥在一起,相互亲吻对方被击伤的部位,俨然是一对亲兄弟。卡菲罗真诚地向巴雷拉祝贺,一脸由衷的笑容。 他握住巴雷拉的手高高举过头顶,向全场的观众致敬。

  在胜利之时,将鲜花送与你的对手,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在失败之时,给胜利者一个拥抱,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因为你已为你的选择全力以赴。

  “6”的效应

  在这个一切都基于竞争和角逐的世界上,是没有童话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余地的。

  ——高尔基

  有一次,史考伯手下的一名工厂经理来向他讨教,因为他的员工一直无法完成他们分内的工作。

  “像你这样能干的人,”史考伯问,“怎么会无法使工厂员工发挥出工作效率?”

  “我不知道,”那人回答,“我向那些人说尽好话,我又发誓又诅咒的,我也曾威胁要把他们开除。但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还是无法达到预定的生产目标。”

  当时日班已经结束,夜班正要开始。

  “给我一根粉笔,”史考伯说。然后,他转身面对最靠近他的一名工人,问道:“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暖气机?”

  “6部。”

  史考伯一句话不说,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走开。

  夜班工人进来,看到了那个“6”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

  “大老板今天到这儿来了,”那位日班工作的员工说,“他问我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们说6部,他就把它写在了地板上。”

  第二天早上,史考伯又来到工厂。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写上一个大大的“7”。

  日班工人早上来上工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原来夜班工人认为他们比日班工人强,是吗?好吧,他们要向夜班工人还点颜色。他们加紧工作,那晚他们下班之后,留下一个颇具威胁性的“10”字,员工的工作热情显然逐渐好转。

  不久之后,这家产量一直落后的工厂,终于超过了其他的工厂。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作为老板的你,应该让你的员工充满竞争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这样才能使你的生意日益兴隆。

  岔路口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许多年来,吉姆·弗斯一直在违背戒律。第一次他违背了“你不可偷窃”这条戒律,当时他还在大学读书。有一天他偷了92.74美元,乘飞机前往佛罗里达州。不久,他又持枪抢劫,被抓获投入监狱。不久他得到了大赦。此后他参加了军队,然而,即使在军队中,他仍没放弃作案。

  事情就是这样在进行。吉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滑下去。但他行恶愈久,就愈感到内疚。开始吉姆还没有自觉地感到更多的内疚——因为他犯罪的自觉意识变得迟钝了,但是他的下意识心理却在积累着内疚情绪。

  吉姆从军事监狱里获释后结了婚,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在那儿他开了一家电子咨询商店。一天,一个自称安地的人来找吉姆,他谈到一个想法,用一种电子装置去打击其他种族的人。在几个星期内,吉姆便深深地陷入黑社会中去了。为此,他有了一辆价值9000美元的汽车,并在郊区拥有一所漂亮的房子。他的业务多得使他忙不过来。

  一天,吉姆同他的妻子发生了争吵。她要了解所有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他却不肯说,所以她哭了起来。吉姆不忍看他的妻子哭泣,因为他爱她。为了安慰妻子,吉姆提议开车到海滨去。在去海滨的途中,他们碰上了交通阻塞,几百辆汽车拥进了一个停车场。

  “啊,看呀,吉姆,”爱丽丝说,“那是格拉汉!我们去听他讲演吧,也许蛮有意思呢。”

  吉姆想迁就她,就走了过去。但刚坐下不久,他就变得十分烦躁不安。他觉得格拉汉似乎是在直接对他讲话,良心使吉姆感到不安了。格拉汉的论点是: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他的灵魂,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接着格拉汉又说:

  “这儿有一个人,他听到这些话时,受到良心的谴责,他想要离开他的老路,却未作出决定。但这将是他最后的机会。”

  他的最后的机会?对吉姆说来,这个说法叫他吃惊。这位教士的意思是什么呢?

  吉姆想知道正在发生的事,为什么他总想哭呢?他突然对妻子说:“我们走吧,爱丽丝。”爱丽丝顺从地走向一边,但吉姆抓住她的一只胳膊,把她的身子转过来。

  “不,亲爱的,”他说,“走这边……”

  几年后,吉姆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在洛杉矶发表了一次演说,讲了他的经历,特别是他下定决心的那天的情况。那天他被通知飞往圣·路易斯城去执行一次窃听任务。

  “我决不到圣·路易斯去,”他说,“我发现了勇气。”

  生活就像是一场大冒险,并不是每一个迷了路的人,都能够重新回到正途。他们或是找到了新的方向,重新上路,或是渐行渐远,最终迷失了自己。

  宽敞的教室

  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

  ——威廉·彭

  他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服务活动,开着白色小货车穿过西维封号尼亚州,来到了吉姆家。门一打开,他们8个年轻人就把榔头拿出来,准备为住在阿帕拉契山里的人家修理房子。那个地区好像充满矛盾,那儿的风景实在太美了,然而人们却那么贫穷。如果说他们能够服务于那些有需要的人的话,也许就太高估自己了。

  他们轮流做不同的工作,沐浴在南方的阳光之下。有些人先刮一刮窗户,然后上漆,其他的人就给屋子上色,要不然就在屋顶上修补漏洞。从头到尾,吉姆都坐在他的草椅上看凯特工作。吉姆是一个善良的老人,年纪很大,没办法和他们一起爬楼梯工作,所以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们谈笑风生,哼着小调,时间过得很快,他们已经修好了很多窗户,一个接着一个,并且忘了工作的枯燥。而吉姆就静静地看着他们工作。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在吉姆家前院的小树荫下吃午饭,顺便休息。山姆是他们中的领袖人物,他把吉姆的椅子放在旁边,然后对大家说,吉姆很想帮他们的忙,帮什么都可以。于是他们让他带领着大家做饭前祷告。他的祷告非常简洁,他们随后就开始吃午饭了。

  “让我为你们讲一个故事……”吉姆开始说。吉姆有一颗谦卑的心,他开始讲述他80多年来所遭遇的故事。他从前是个学校的老师,也是一位棒球教练。他养了一条忠心的狗,名叫“美丽”。他告诉大伙,他到山上做了好几次狩猎探险,当时他差一点就被一只熊杀了,他还告诉大家他是如何制伏了响尾蛇,还拿那些蛇的尾巴给大家看。

  他眼睛凹陷,眼神开始模糊,他那时说话的神情已经不再是讲给大家听了,感觉好像在给自己说故事听。他说他的狗那天死了,大颗大颗的泪珠从他历尽沧桑的脸上落了下来,他边说边紧紧地抓住他的拐杖。他回想到那只狗的忠心耿耿,死前都还不忘记用尾巴对着他摇晃着,眼睛还看着他,然后“美丽”升天了。他也记得自己的太太去世前,也是用同样的眼神看着他的。他很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太太为“妈妈”,他说她总是到凌晨才睡觉,因为一直忙着烤第二天要吃的面包。而他则先上床去睡觉,因为他打猎打了一天,实在累坏了,不睡不行。

  “我为什么不陪太太一起熬夜呢?”他的声音变得很小,眼神看着远方。“为什么我就不能多花一点时间陪她呢?为什么呢?”

  参加维修工作的凯特记得那些话在他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个男人正在回想他的一生,他的话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告诉他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来陪伴自己心爱的人。凯特有了好多灵感,他说,那个特别的老男人把我催眠了。凯特之前还以为是自己帮了他,但吉姆的房子根本就不是工作场所,而是一座教室。

  在人类一切情感中,只有一种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那就是爱。爱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希望在我们回忆自己一生的时候,没有抱憾。

  神奇的“香蕉树”

  玫瑰正因为有刺,才在阳光下尽情地开放。

  ——易卜生

  1986年的夏天,亨利·李只身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硕士。虽然这令他非常高兴,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到了那边,也许他会孤单,也许会碰上很多麻烦事。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对数学多年的痴迷,亨利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在解题中感受生命里无上的快乐。

  开学的第一天,亨利就遭遇到了一件相当尴尬的事情:被选为新生代表进行一个月后的全学院的演讲比赛。他看见了很多羡慕的眼神,是的,这是普林斯顿的传统,每一个新生将有机会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自己所在的州或者所在的国家的荣誉。

  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每班仅有一个名额,除了抽签,似乎没有别的更加公平的方式。而亨利,竟奇迹般地被上帝眷顾到了!从小到大,亨利除了偶尔作为优秀学生代表,拿着事先写好的稿子在主席台上读过之外,就没有更多的当众说话的经验。他真希望把这个机会拱手让给别人,可这似乎是不被允许的。

  真是“祸不单行”。就是那天的午后,亨利正在午睡,“砰砰砰”地几声巨响,一个金发美女闯进了他的房间。亨利愣了三分半钟,最终的结论是:她敲错门了。

  女孩操着一口蹩脚的中文,一副受过良好教育的样子,有礼貌地询问亨利·李是否在。

  “我就是。可是,我好像并不认识你。我可以帮助你吗?”对于她的打搅,亨利其实非常恼怒。

  而她依旧展示着一脸迷人的笑容,好脾气地对亨利讲起来。英文加上手势,亨利总算明白了她的来意。她是学校话剧团的剧务,为了欢迎新生,准备在下月上演一场名为《普林斯顿的香蕉树》的话剧,其中有一个华裔诗人的角色尚无适合的人选,他们在校园的网站上淘到了亨利的资料:“高中二年级曾在校文学社社刊上发表诗歌一首”……

  老天,为了引起导师的注意,亨利才在简历上加了这么一条。可一个数学天才,和发表一首诗歌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她的模样很温柔迷人,她对亨利的不加掩饰的赞誉让亨利稀里糊涂地答应下来。直到第二天晚上她打电话过来邀请亨利过去参加排练,亨利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多么糟糕的决定。

  要知道,亨利从来没有演过话剧,更没有尝试过作为一个诗人的感觉,第一次的排练效果可想而知。但是那个名叫妮可的金发女孩始终笑容可掬地看着他,让他放松,放松,再放松。亨利渐渐忘记了自己的羞涩和拘谨,而是放松地去体会剧本中“诗人”的经历。他努力地想象、努力地体验、努力地大声念台词,从涨红了脸到镇定从容,从结结巴巴到流畅自如。在妮可的鼓励下,亨利每晚不落地参加排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改进。

  半个月后,就是正式演出的日子,在几千人汇聚的大礼堂里,他们的表演赢得了空前的成功。亨利只有六句台词,六分半钟的出场时间,但是下台后还是赢得了不少同学欣赏的眼光。他骄傲地走在人群中,感觉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自信过。

  而此时,亨利的演讲还是空白的,他再也不能指望能有人替代自己上台了。

  又过了两个礼拜,还是那个人头攒动的大礼堂,亨利已不再陌生。他昂首挺胸地站在麦克风前,看见妮可坐在台下第一排。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首先,对诸位的前来,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今天讲演的题目是《普林斯顿的香蕉树》……”

  亨利看到妮可的脸上有一丝丝的诧异,但是随后她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因为他正在告诉大家,自己是如何变得自信,变得勇敢,是《普林斯顿的香蕉树》,是那个略带癫狂的华裔诗人的角色,是那个最终说服他的迷人的金发女孩,改变了自己的性格。

  大学三年,亨利一直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他在那几年认识的朋友,比过去二十三年认识的所有朋友累计起来还要多得多。

  亨利终于了解,其实每个人的性格、命运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遇到一棵属于自己的“香蕉树”;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只要你想,就一定做得到。

  在我们的生命中,常常与一些人擦肩而过,他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我们的一时,甚至一生的记忆,我们正是与擦肩而过的他们一同不断地追求着。

  仁慈的谎言

  成为一个惹人厌烦的人的秘诀便是告诉别人一切。

  ——伏尔泰

  1848年,美国南部一个安静的小镇上,一声刺耳的枪声划破了午后的沉寂。

  刚入警察局不久的年轻助手,听到枪声,就随警长匆匆奔向出事地点。

  一位青年人被发现倒在卧室的地板上,身下一片血迹,右手已无力地松开,手枪落在身旁的地上,身边的遗书笔迹纷乱。他倾心钟情的女子,就在前一天与另一个男人走进了教堂。

  屋外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死者的6位亲属都呆呆伫立着,年轻的警察禁不住向他们投去同情的一瞥。他知道,他们的哀伤与绝望,不仅因为亲人的逝去,还因为他们是基督教徒。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自杀便是在上帝面前犯了罪,他的灵魂从此将在地狱里饱受烈焰焚烧。而风气保守的小镇居民,会视他们全家为异教徒,从此不会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约会他们的女儿们,也不会有良家女子肯接受这个家族男子们的戒指和玫瑰。

  这时,一直沉默着双眉锁紧的警长突然开了口:“这是一起谋杀。”他弯下腰,在死者身上探摸了许久,忽然转过头来,用威严的语调问道:“你们有谁看见他的银挂表吗?”

  那块银挂表,镇上的每个人都认得,是那个女子送给年轻人唯一的信物。人们都记得,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这个年轻人总是每隔几分钟便拿出这块表看一次时间。在阳光下,银挂表闪闪发光,仿佛一颗银色温柔的心。

  所有的人都忙乱地否认,包括围在门外看热闹的那些人。

  警长严肃地站起身:“如果你们谁都没看到,那就一定是凶手拿走了,这是典型的谋财害命。”

  死者的亲人们号啕大哭起来,耻辱的十字架突然化成了亲情的悲痛,原来冷眼旁观的邻居们也开始走近他们,表达慰问和吊唁。警长充满信心地宣布:“只要找到银表,就可以找到凶手了。”

  门外阳光明媚,六月的大草原绿浪滚滚。年轻助手对警长明察秋毫的判断钦佩有加,他不无虔诚地问道:“我们该从哪里开始找这块表呢?”

  警长的嘴角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伸手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银表。

  年轻人禁不住叫出声来:“难道是……”

  警长看着周围广阔的草原,依然保持沉默。

  “那么,他肯定是自杀。你为什么硬要说是谋杀呢?”

  “这样说了,他的亲人们就不用担心他灵魂的去向,而他们自己在悲痛之后,还可以像任何一个基督徒一样开始清清白白的生活。”

  “可是你说了谎,说谎也是违背十诫的。”

  警长用锐利的眼睛盯着助手,一字一顿地说:“年轻人,请相信我,6个人的一生,比摩西十诫的百倍还重要。而一句因为仁慈而说出的谎言,只怕上帝也会装着没有听见。”

  那是年轻警官遇到的第一桩案子,也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

  散布为自己谋利的谎言收获羞耻,编造为他人幸福的谎言得到高尚。

继续阅读:第三篇 做一个最好的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活出全新的自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