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财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歌德
美国著名的百货公司萨耶?卢贝克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理查德?萨耶是靠做小生意起家的。他一生最大的长处——也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善于寻找朋友。
萨耶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在明尼苏达州一条铁路上当运送货物的代理商。做这种代理商有个共同的烦恼:有时收货人嫌货不好,拒收送到的货物;若再将货物带回,就会倒赔一笔运费。萨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想出了一个新招——邮寄。这样不仅退货率大为降低,也为买主增加了便利。这种函购、邮寄的方式,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萨耶知道自己的生意必须扩大规模,否则,别人利用他创造的这种经营方法,很可能赶到他前面去。
他饱尝了“伙伴难找”的滋味。他挑选了将近五年,直到有一天晚上,这个注定要在萨耶的事业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自己骑着马来了。
他叫卢贝克,到圣保罗去买东西,不料中途迷了路,已经饥肠辘辘。在皎洁的月光下,正在徘徊散步的萨耶看见了卢贝克,他邀请卢贝克到他的小店中休息,两人一见如故,然后隔着桌子热烈地拥抱在一起。以两人姓氏为名的世界性的大企业“萨耶?卢贝克公司”在拥抱中诞生了。
合作带来了新的财力和机遇,萨耶如虎添翼,公司第一年的营业额就比萨耶单干时增加了将近十倍,高达40万美元。第二年的发展更快,这种发展速度不仅是二人始料未及的,而且使他俩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
卢贝克说:“我们何不请一个有才能的人参加我们的生意?”萨耶一直把当年发现卢贝克视为一大幸事,对他的这个建议由衷地赞许道:“好吧,我们为我们的生意找个老板。”
为上百万元的生意找个经营人,实在比找伙伴困难多了,他们不久就灰了心。这种大将之才实在是人杰鬼雄,本来就是很稀少的;即使真有这种人才,恐怕也早被别人拉走了。
萨耶和卢贝克经过几番谋划,决定开阔视野,到一般的小商人中去寻找。因为大公司的经理一般不屑于经营他们的“杂货铺”,而在平凡的人物中选拔适当人才委以重任,他们一定会尽全力工作,不会像重金礼聘的知名人物,即使请来了,也只是抱着“帮帮忙”的心理。
终于有一天,一个布店老板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那天,萨耶与卢贝克正好路过一家布店,只见人群拥挤,争先恐后地在抢购。等他们走近一看,才知道这家布店想出来的主意比任何人想象中的都绝。店门前贴着的大纸上写道:衣料已售完,明日有新货进来。那些抢购的女人,唯恐明天买不到,在预先交钱。伙计解释说,这种法国衣料原料不多,难以大量供应。萨耶知道这种布料进得不多,但并非因为缺少原料,而是因为销路不好,没法再继续进口。看到布店老板对女人心理如此巧妙地运用,以缺货来吊起时髦女性的胃口,他实在觉得这个老板手法高人一筹,令人折服。
“虽然不知他长得什么样,也不知他是老是少,但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人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萨耶和卢贝克都这样认为。然而,当他俩与店主见面时却大出意外,不禁面面相觑。原来店主就是经常到他们店里贩布的路华德。他们彼此已认识好几年,从没有深谈过,并且路华德也从未有过什么特别的举动,因此萨耶和卢贝克对他也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直到这次,他们把对方细细打量一番,才发现他的目光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飞扬神采,给人以精明能干的感觉。
寒喧之后,萨耶开门见山地对路华德说:“我们想请你参加我们的生意,坦白地说,想请你去当总经理。”当上总经理的路华德为报知遇之恩,工作非常投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萨耶?卢贝克公司声誉日隆,十年之中,营业额竟增加了六百多倍。一时间,该公司已拥有30万员工,每年的销售额将近70亿美元。对于零售行业,这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
大器之材
做事是否快捷,不在一时奋发,而在能否持久。
——培根
1965年,乔治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
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乔治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
小男孩问:“像当侦探那样吗?”乔治回答:“那当然。”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小休的时候,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更不遗余力。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乔治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乔治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乔治他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要转校便担心地说:“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乔治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乔治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乔治,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走路来。”
其实,乔治当时心里便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可乔治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首富——比尔?盖茨。
最好的时刻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果戈理
十月革命之后,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经济处于困难时期。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那时任教育部主任。一天,一位小学女教师来访,她带给克鲁普斯卡娅一张图画,上面画着一个三角形,形内有一个圆,她说对这个图画感到困惑。克鲁普斯卡娅问她要求学生画些什么,女教师回答说要求他们画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克鲁普斯卡娅研究了良久,也弄不清楚。于是她决定亲自去问问这画的作者。可是女教师告诉她那位学生已经离校很长时间了。
但是终于她们找到了那个男孩儿,在一个非常低矮的,非常潮湿的,非常阴暗的小草房里,他正在照料卧病在床的母亲。那位面色苍白的母亲告诉克鲁普斯卡娅:她的丈夫在十月革命中牺牲了,她替别人洗衣服、打短工来供她唯一的儿子读书。经常没有吃的,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还是总欠下房租。女教师问她的学生那幅画的含义时,那男孩指着草房里唯一透光的三角形天棚说:每天太阳出现在那里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刻。
克鲁普斯卡娅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回到办公室里,撰写了一篇提议,交给苏维埃中央委员会。文中写到:“由于我们的工作,不可能接触许多的贫民,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一个,就应该想到还有成千上万的这样的人们。他们的父亲和丈夫为苏维埃政权而献身,而现在我们的政权却还眼看着他们忍受着饥饿和苦难。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了!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的国家里,还有比太阳出现在天棚的三角架里更加美好得多的东西!”
后来,这项建议转到列宁那里,列宁极为重视,并授权中央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烈士家属生活委员会”,并对剥削人民的奸商、投机商们处以极端严厉的惩罚。
不久以后,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苏维埃号召人们参加伟大的卫国之战。尽管独生子女是可以免征入伍的,但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却坚决要把儿子送上前线。她流着泪对劝说她的人讲:“我的丈夫为建立苏维埃而战死,我的儿子要为保卫她而战,因为苏维埃是我自己的政权!当我生病的时候,她把我送进医院;当我饥饿的时候,她给我黑面包;当我没有地方住的时候,她给我房子;当我没钱送儿子读书时,她给我们助学金。现在,当她需要人去保卫的时候,我要把我最好的献给她!”
我可以成功
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马克?吐温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四处奔波,历尽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丁,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未婚妻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林肯是一个聪明人,他具有执著的性格,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作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换上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尝试了11次,只成功了两次,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遇到过的困境很多人都有体会。但他而对困难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他坚持着,奋斗着。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努力,他不愿放弃,所以他成功了。
联合国的地皮
财富不属于占有它的人,而属于享用它的人。
——富兰克林
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才蓦然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吧,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让世界各国筹资吧,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况且刚刚经历了二战的浩劫,各国政府都财库空虚,甚至许多国家都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要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联合国对此一筹莫展。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无条件地赠予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当时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赠出了,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不要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尽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种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捐赠之举的财团和商人人目瞪口呆。
平凡造就非凡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杜邦公司创始人伊雷尔的哥哥维克多可以说是一表人才,他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身材挺拔、相貌英俊,外表上简直没什么缺点。他是一个社交明星,给每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完美的。但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办过一件事,就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也可能会忘掉。他仅仅是个吃喝玩乐的专家。如果派他外出考察,他回来后拿不出多少有价值的商业情报,却能绘声绘色地描述旅途中的美味佳肴和美女。伊雷尔做火药买卖时,维克多在纽约给他做代理。维克多凭社交手腕发展了一些客户,但是其中一位——拿破仑的弟弟杰罗姆,一位花花公子,却毁了他。在纵欲无度、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们俩很投缘,只要杰罗姆缺钱,维克多就慷慨地掏腰包。正是杰罗姆的一笔笔巨额借款,导致了维克多的贸易公司的破产。
伊雷尔则是截然相反的人。他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但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股近乎痴迷的专注劲儿。小时候在法国,家境还很宽裕的时候,他受拉瓦锡的影响,对化学着了迷。那时候他父亲皮埃尔是路易十六王朝的商业总监,兼有贵族身份,谁也想不到这个家庭在未来的法国大革命中会险遭灭顶之灾。拉瓦锡和皮埃尔谈论化学知识的时候,小伊雷尔稳稳当当地坐在旁边,竖起耳朵听着。他对“肥料爆炸”的事尤其感兴趣。拉瓦锡喜欢这个安安静静的孩子,把他带到自己主管的皇家火药厂玩,教他配制当时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火药。
若干年后,他们全家人为了逃脱法国大革命的血雨腥风,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的父亲在新大陆上尝试过七种商业计划——倒卖土地、货运、走私黄金……全部失败了。在全家人垂头丧气的时候,年轻的伊雷尔苦苦思索着振兴家业的良策。他认识到,目前战火连绵,盗匪猖獗,从事商品流通有很大的风险,与其这样,倒不如创办自己的实业。但是有什么可以生产的呢?这个问题萦绕在他脑海里,就连游玩时他也在想。有一天,他与美国陆军上校路易斯?特萨德到郊外打猎,他的枪哑了三次,而上校的枪一扣扳机就响。上校说:“你应该用英国的火药粉,美国的太差劲。”一句话使伊雷尔茅塞顿开。他想:“在战乱期间,世界上最需要的不就是火药吗?在这方面,我是有优势的,向拉瓦锡学到的知识会让我成为美国最好的火药商。”后来,他就靠着这股专注劲,克服了许多困难,把火药厂办了起来,并办成了举世闻名的杜邦公司。
分段实现大目标
做事要懂得循序渐进,遵循事物的规律,急于一下子就干完一件事往往事倍功半。
——拉采儿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追求卓越的个性
只要坚持积极的理想,就能产生奋斗的勇气。
——舒勒
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年轻时,生活过得很清贫。为了糊口,他不得不违背自己当初的理想,进入新艺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他参加了《大学的石松》、《万年太郎》等电影的演出,但所扮演的风流小生,演技平平,有时甚至笨手笨脚,因此始终难露头角。
高仓健曾和一位舞女在拍摄电影时共事。那个姑娘因为工作劳累过度,突然全身冒着冷汗昏倒在地。当时,高仓健随着救护车将她送往医院,经诊断是贫血,必须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实际上,那时高仓健的生活并不比这位舞女好多少,心里充满了寂寞、惆怅。
第二天,谁也没有想到,那位姑娘又步履蹒跚地出现在摄影场地。看到她的到来,大家都埋怨她“不要命了”,很多同事劝她回去休息,因为她的脸色苍白得吓人。可是,姑娘微微地笑了笑,既有气无力又很坚定地说:“不,我不能放弃!也许,这部作品能使我成为明星。”
舞女的话震撼了高仓健的心灵,使他产生了灵感。那灵感是长期苦苦求索之后,突然被激发出来的领悟。他的胸中燃起了追求卓越的炽烈火焰和成功的渴望,并决心开发自己的潜能,全力以赴塑造出崭新的形象,做一名真正优秀的演员。他坚信,只要像舞女那样永不放弃,迟早会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
天道不负苦心人。不懈追求卓越的高仓健,终于迎来了电影生涯的转折点。
1957年,高仓健遇到了两位艺术上的老师和伯乐,一位是影片《非常线》的导演牧野雅裕,另一位是影片《森林和湖的祭奠》的导演内田吐梦。这两位造诣极深的老导演,从当时似乎演技平平、不见起色的高仓健身上,发现了追求卓越的罕见个性、成功欲望和隐藏着的艺术才华。牧野雅裕曾说:“我从未见过有谁像高仓健这样追求卓越,有如此强烈的成功欲望和艺术潜能。”在两位老师那里,高仓健学到了成为杰出演员的表演才能。 1964年,高仓健在著名导演黑泽明编写的影片《加哥万和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充满激情的男子汉形象。为了拍好这个角色,他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只穿一条短裤跳进北海道刺骨的海水中。高仓健凭借着追求卓越的强烈欲望和顽强意志,在银幕上塑造的男子汉形象,不仅征服了日本的影迷,而且征服了世界各国的影迷。
脉搏每分钟52次
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作鹰,或者作爬行动物。
——巴尔扎克
每天早上,洛克菲勒9点一刻准时来公司上班。他衣着考究,墨玛瑙的衬衣袖口链扣上刻着一个漂亮的字母“R”。洛克菲勒尽管出身于生活节俭的农村家庭,对衣着却非常讲究,他非常看重皮鞋是否擦得干净,竟然为每个办公套间免费配备了一套擦鞋用具。洛克菲勒是个高个子,苍白的脸上蓄着精心修剪的金黄色连鬓胡子,每天早上都有一位理发师准时来给他修面,他每次赴约都非常准时,他说:“谁都没有权利无谓地占用别人的时间。”
每天早上,洛克菲勒都以他特有的沉稳轻声地与同事打招呼,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然后消失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就连标准石油公司的员工们也觉得他行动诡秘。一位秘书说:“他不爱见人。我从来没亲眼见到他走进或离开办公楼。”另一位下属也说:“你总是看不见他,但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洛克菲勒很少会见陌生人,喜欢别人用书面形式与他联系。他一向提防行业间谍活动,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使得他身边的助手觉得他难以理解。他善于保守秘密,把自己的脸磨练得像戴着一副毫无表情的面具一样,下属给他送来电报时,竟然无法从他的脸色上看出消息是好还是坏。
洛克菲勒认为沉默代表着力量:只有内心虚弱的人才会随口乱讲,对着记者喋喋不休,而谨慎的商人则守口如瓶。“成功来自多听少说”和“只说不做的人就像是长满荒草的花园”是洛克菲勒最喜欢的两则箴言。洛克菲勒在谈判中将他那中西部人典型的沉默寡言发挥得恰到好处,令对手们不知所措,只好对他的意图乱猜一气。洛克菲勒生气时更是沉默得让人觉得恐惧。有一次,一位气急败坏的承包商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对着他暴跳如雷、大喊大叫,他却无动于衷地低头伏在办公桌上继续他的工作,直到那个承包商精疲力竭时才抬起头来。这时,他靠在转椅里左右转着,看着对方冷冷地问道:“我没听清你刚才说了些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
在创业初期,洛克菲勒见了面能叫得出每位员工的名字,并且不时会在办公楼里巡查。他走路时脚步很有节奏,像是节拍器一样稳定,总是在相同的时间走过相同的距离。他走起路来几乎没有声音,说话时声音也很轻,像是个殡仪馆老板。他悄然无声地在办公区走来走去,有时会突然停在某个员工的办公桌旁,彬彬有礼地柔声说要检查一下他的工作,吓对方一跳。员工们很少看见洛克菲勒,常常只能猜测他的行踪。
洛克菲勒以前曾做过簿记员,因此十分重视记账的作用。一位会计记得,有一回洛克菲勒在巡视时突然停在他办公桌旁,很有礼貌地说:“请让我看一下。”然后飞快地翻阅这人的账本。“记得很好,”他边看边说,“确实很好。”突然,他发现了一处小错。“这里有一个小错误,你把它改过来好吗?”洛克菲勒翻阅写满密密麻麻数字的账本的速度之快,令那个会计目瞪口呆。“我敢发誓,”会计说,“整个账本上就出了这么一个错。”
洛克菲勒尽管把自己的意志力磨练成了达到其目的的有效手段,仍然不失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你现在说出或做了什么让人无法容忍的事情,也休想看出我有丝毫的冲动。”他总是以自己的脉搏低于常人为荣——每分钟只有52次。许多雇员都说洛克菲勒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提高过嗓门、说过污言秽语或是有过什么不文雅的举止。员工们对他的评价普遍很高,觉得他做事公平,待人宽宏大度,没有大老板的架子。有件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洛克菲勒热衷于健身,在财务部摆了一架供他锻炼用的木头和橡胶做的健身器。有一天早上他来健身时,一名年轻的会计没认出他来,向他抱怨说那台健身器是个讨厌的累赘,要求把它拉走。洛克菲勒说了声“好吧”,就叫人把它拉走了。过了几天,那个年轻人知道他斥责的人是老板,心里害怕极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训斥。即使是在处罚犯了大错的员工时,洛克菲克也会觉得不忍心。对于贪污的下属,洛克菲勒不会把他送上法庭,只是把他解雇了事。
最重要的是,洛克菲勒用自己狂热的完美主义观点激励着员工。洛克菲勒做事从不马虎,他写的几十万封商业信函都经过不厌其烦地修改,篇篇都是言简意赅、措辞讲究的典范。洛克菲勒每次给秘书口授完信函,都要修改五六遍,直到把每个多余的字都删掉,认为收信人能得到他想传递的信息后,才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一位高级助手回忆道:“我见过他一连在几百份文件上签的名字。他签每个名时都认认真真,好像那个签名将是他被后人怀念的信物似的。在他心目中,每一个签名都是一件艺术品。”这种追求卓越的激情感染了整个公司。标准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业务都明显地体现出洛克菲勒的个性。
罗杰斯记得一些他的老板在金钱方面一丝不苟的趣事。一天,洛克菲勒离开办公室时,翻遍自己的口袋,发现没有带零钱,就向罗杰斯借一个5分硬币。罗杰斯主动表示这钱算送他了,洛克菲勒却谢绝道:“不,罗杰斯,别忘了问我要。这可是1元一年的利息呐。”
生长在心中的杂草
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座园圃,让它荒废还是让它洁净美丽,那全在于我们的意志。
——柏拉图
休谟的弟子,个个学富五车。
一天,这位先哲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对弟子们颇有些放心不下,于是就决定露天讲授最后一堂课。
“你们看,田野里长着些什么?”休谟问。
“杂草。”弟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告诉我,你们该怎么除掉这些杂草?”
众弟子不禁有点愕然,心里说: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
大弟子首先开口道:“只要给我一把锄头就足够了。”
二弟子马上说:“还不如用火烧来得利索。”
三弟子反驳说:“要想斩草除根,只有深挖才行。”
……
等弟子们全都讲完后,休谟微微一笑,站起来说:“这堂课就到此为止。你们回去后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清除一片杂草,一年之后再在这里相聚。”
一年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当弟子们再次相聚时,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无论他们采取什么方法,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反而更多了。因此,众弟子都等着向老师请教。
然而先哲已经与世长辞了,死后只留给弟子们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你们的办法是不能把杂草彻底清除干净的,因为杂草的生命力很强。要想除掉田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田野里种上庄稼。是否想过,你们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
别给心灵戴上枷锁
用思想去战斗,而不应受思想的束缚而裹足不前。
——菲德鲁斯
每天晚上,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总是站在一个台子上,请台下任何一个观众给他出题。这位天才的心算家还从来没有被任何人难倒过。
这天晚上,一位先生走上台来,坐到这位心算家的对面,开始出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
阿伯特?卡米洛很轻蔑地笑了。
“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这位先生又作了补充。
心算家付之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主考人说得飞快,“再在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再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又上来79人。”
“完了吗?”心算大师很同情地问他。
“不,请您接着算!”他摇着脑袋接着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又下去137人,上来117人;再下一站下去22人,上来68人。”这时,他用手敲着桌子叫道:“完了,卡米洛先生!” 心算大师不屑一顾地向下咧咧嘴角,问道:“你现在就想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主考人点着头,微笑着说,“不过我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旅客,我只想知道,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个车站?”
阿伯特?卡米洛,这位著名的心算家呆住了。著名的心算家也有失算的时候,因为他给自己的心灵戴上了一具枷锁。
可贵的专著
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萧伯纳
勒韦是美国的著名医师及药理学家,193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勒韦1873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从小就喜欢艺术,绘画和音乐都有一定的水平。但他的父母是犹太人,对犹太人深受各种歧视和迫害心有余悸,不断敦促儿子不要学习和从事那些涉及意识形态的行业,要他专攻一门科学技术。
在父母的教育下,勒韦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爱好和专长,进入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学习。
勒韦是一位勤奋志坚的学生,他不怕从头学起,他相信专注于一,必定会成功。他带着这一心态,很快进人了角色,他专心致志于医学课程的学习。心态是行动的推进器,他在医学院攻读时,被导师的学识和专心钻研精神所吸引。这位导师叫淄宁教授,是著名的内科医生。勒韦在这位教授的指导下,学业进展很快,并深深体会到在医学界也可以施展才华。
勒韦从医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欧洲及美国一些大学从事医学专业研究,在药理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于1921年聘请他为药理教授,专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在那里他开始了神经学的研究,通过青蛙迷走神经的试验,第一次证明了某些神经合成的化学物质可将刺激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至另一个细胞,又可将刺激从神经元传到应答器官。他把这种化学物质称为乙醚胆碱。1929年他又从动物组织分离出该物质。勒韦对化学传递的研究成果是一个前人未有的突破,对药理及医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1936年他与戴尔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勒韦是犹太人,尽管他是位杰出的教授和医学家,但也如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德国遭受了纳粹的迫害,当局逮捕他,并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被取消了德国籍。后来,他逃脱了纳粹的监察,辗转到了美国,并加入了美国籍,受聘于纽约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对糖尿病、肾上腺素的专门研究。勒韦对每一项新的科研,都能专注于一,不久,他这几个项目都获得新的突破,特别是设计出检测胰脏疾病的勒韦检验法,对人类医学又做出了重大贡献。
海水的颜色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有成就的人往往喜欢思考,经常问“为什么”,而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关注。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你是最优秀的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直到现在,这样的人选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我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人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戒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在叹息中度过了整个后半生。
被拆两次的亭子
诚实的人从不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后悔。
——富勒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以诚实守信的品德而受到国人的尊重,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就是两个字:诚实。正是这样的人格品质,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成为一个国家总统。
一次,福克斯受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从政的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浯,有的还笑出声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撒谎。
福克斯对此并不气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听过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却很有意义。”
有一位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你们怎么拆掉这座亭子,等我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
父亲答应了。
可是,等孩子走后,工人们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
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
父亲惊异地看着孩子。孩子继续说:“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位父亲重新召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将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福克斯说:“我认识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他却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学生们听后问到:“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
“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人。”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墨西哥总统福克斯。”
福克斯接着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台下掌声雷动。
牛顿入学记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牛顿,从小在乡村长大。他只喜欢自己看书,不喜欢学校,上学的任务似乎就是为了等待放学。他不交朋友,经常独思冥想,有时像个顽固的老人,有时又像个呆呆的稻草人,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校长从他许多精巧的发明看出他是个深思专一的可造之材,常用激将法督促他。满18岁后的一天,他凭校长的推荐去剑桥大学读书。
剑桥大学的校园繁花遍地,绿草如茵,各具特色的建筑物掩映于参天大树之间。
牛顿走进院门,差一点迎面撞上一位身材魁梧的红袍绅士。牛顿吃了一惊,言语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新生?” “是的。”
“是艾萨克?牛顿先生吗?” “是的……”绅士在黑色方帽底下,温和地笑着,大方地伸出右手:“真巧,我是艾萨克?巴罗。”
“啊,您好。”牛顿满口乡音地回答,若有所悟地抬头,因为这人就是舅父介绍的巴罗教授。牛顿从口袋里拿出舅父的信。
“呵,我已经接到他的信,不然不会知道你的名字。”
教授想缓和一下青年的紧张情绪,神态尽量随和。牛顿却因初次见到大学教授,感到一种压迫,愈来愈拘束。教授打开信,匆匆地看了一眼,放进口袋。
“到我房间里去吧。”
教授在走廊里阔步前行,牛顿迷迷糊糊地跟着走。等到稍微恢复正常时,他已经在教授的房间里了。牛顿丝毫不知道,眼前的这位31岁的教授是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一流学者,以创立在曲线上做切线的方法而著名。
“随便坐,别拘束。”
牛顿的动作显得很生硬,好不容易在椅子上坐下了。
“现在我就按入学的惯例询问了。艾萨克?牛顿先生,你是志愿入学吗?” “是的。”
“好!那我就准许你入学。”
牛顿如释重负,放下了心。
“牛顿先生,你现在已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了。我是教授,我们就以师生的身份来谈谈吧。”
牛顿不知谈什么好,感到很不自在。
“你对学习有什么要求?” “我想学有关力和运动方面的东西,也想研究数学……”有了具体的话题,牛顿就能对答了。
“那就有困难了。数学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力和运动却没有人讲授。当然你可以自己研究,但没有人指导。”
牛顿并不惊异。小学也好,中学也好,从来没有人教他想学的东西。他记起驿马车上的绅士关于大学的谈话。
“你知道伽利略的实验吗?”别说是实验,连这人的名字也是头一回听说。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吧。铅球有大有小,让它们同时从塔上落下来,请问哪个先到地面?”牛顿默想了一会,有点怯意地说:“不做一下不知道。”
“是吗?伽利略也这么想。可是亚里士多德说是重的先到达地面。你认为怎么样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牛顿是知道的。
“我想他是正确的。”
“你确信如此吗?” “……”牛顿犹豫起来了。
巴罗教授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念头,突然改变了态度,以授课的语气说:“你只是想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太会错。那么,你是不是赞成,不必探究真理,不必做新的发现,只要相信古代圣贤就行了?”牛顿从未面临过这种问题,有点惊慌失措。
“牛顿先生,你要多多努力啊!”巴罗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牛顿第一天上大学的经历,时间是1661年6月5日。
智者的妙计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爱默生
公元218年的一天,古希腊叙拉古城的城楼上,一位士兵像往常一样向远处眺望。突然,他发现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无数的战船。“罗马人向我们进攻了!”这名士兵,惊恐万状地大叫起来。只见罗马人阵容强大的战船扇形排开,快速地向这里推进。可是,当时这城里的强壮男人都被派到其他前线作战去了,只留下了少数的士兵,形势万分危急。
留守指挥官心急如焚,束手无策。这时,有人向他建议说:“城里有一位很有名望的智者,他常常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办法来解决难题,我们为什么不请他来想一想退敌的主意?”指挥官这才一拍脑袋:“是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他呢?快,快去把阿基米德请来!”
阿基米德知道了眼前的危险情况以后,不由神色严峻,他冥思苦想,走来走去,不知不觉走到院子里。这时,火红的太阳高挂在天上,向大地洒下了无限的光和热,阿基米德抬起头,太过强烈的光线刺痛了他的眼睛,他看了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只见他快步上了城楼,向一筹莫展的指挥官建议道:“快,立即发布命令,让全城的妇女每人带一面镜子,全部集中到城楼上来。”指挥官听了,很是纳闷,这是什么怪主意?可是看到阿基米德自信的神情,还是照办了。为了全城人的安危,也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阿基米德的身上。
过了一会儿,全城的妇女全都奉命上了城楼,她们带来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镜子。这个时候,阿基米德俨然成了军事总指挥。面对越来越近的敌船,毫不惊慌,只见他右手一指海上的敌船,大声说道:“到时候举起你们手中的镜子,目标对准船上的帆,要一起行动!”敌船靠得很近了,阿基米德命令道:“瞄准那艘最前面的指挥船,开始!”顿时,全体妇女们一起举起了手中的镜子,刷地直射过去。这时,奇迹出现了,上万面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敌船的帆上,巨大的热量立即引燃了船帆,火借风势,整个敌船立即被大火包围起来了。
就这样,在阿基米德的指挥下,敌船一只又一只地被点燃了,整个船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罗马士兵有的被火烧死,有的拼命跳下火船而葬身海底,后面的敌船不知道这是中了什么魔法,吓得连忙掉转船头逃了回去。就这样,阿基米德不费一兵一卒,巧借阳光,在危急万分的时候大获全胜。
哥伦布探险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约翰逊
我们先来看看探险之王哥伦布的传奇: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哥伦布年轻的时候,曾经过着海盗生活,这不是值得惊奇的事。因为当年一些良好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海盗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长一点见闻,品味一下人生,而且还可以多赚一点钱。
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不被官方捉住,也就无所谓羞耻与卑贱,要是不幸被逮着了,也只好自叹命运不济了。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而到达印度。
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取笑他的想法。因为,他想向西方行驶而达到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
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途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功,但一连空等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
因为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太多了,竟使他的红头发完全变白了——当时他还不到50岁。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过后半生。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却怂恿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给哥伦布65元,算是路费。但他自觉衣服过于褴褛,便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匹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项冒险的活动。
然而,水手们都怕死,没有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找到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
另一方面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答应这些死囚如果冒险成功,应免罪恢复他们的自由。准备妥当,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
航行没几天,就有两艘船坏了,接着剩下的一艘船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哥伦布亲自拨开海藻,才使船得以继续航行。
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67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用鼓励和强压手法,总算说服了船员。
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应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到附近可能有陆地。果然,哥伦布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当他们返回欧洲报喜的时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风暴,船只面临沉没的危险。在十分危急的时候,哥伦布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将航行中所见到的一切写在羊皮纸上,用蜡布密封后放在桶内,准备在船毁人亡后,使自己的发现能够留在人间。哥伦布他们总算很幸运,终于脱离危险,胜利返航了。
哥伦布的探险成功了。
可惜哥伦布甚至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美洲新大陆,他还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发现了一条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而已,所以把美洲红皮肤的土人,也称呼为“印度”。他那种无畏、勇敢和坚持到最的一秒钟的精神,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当水手们要退缩的时候,只有哥伦布还要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叛变时,他的回复还是那一句话:前进啊!前进!
我只爱哲学
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做鹰,或者做爬行动物。
——巴尔扎克
“听我说,父亲,”伽利略说道,“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事?”
“我看上她了。”
“那你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的事,孩子,老天在上,家里的人要我讨一位富有的太太,可我只对阿玛纳蒂姑娘钟情。我追求她就像一个梦游者,要知道你母亲从前是一位姿艳动人的姑娘……”
“这倒确实,现在也还看得出来。你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你爱的是她。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哲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哲学。别的对我毫无用处!难道我要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哲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像倾慕女子那样!怎么能这样说呢?”
“一点不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经想到自己的婚事,我可从来没想到那上面去。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能寻求一位标致的毕安卡,或是一位俊俏的卢斯娅,而我只同科学为伴。当人们提及这方面的事情,我感到羞臊。
“我亲爱的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不能设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呢?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你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你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他们对你不错,会尽力帮助你。也许你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需要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嗯,你说得有理。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一把抓住父亲的手,猛力摇动:“我求求你,父亲,求你想方设法,尽力而为。我向你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爱情协奏曲
爱情是一本永恒的书。有人只是信手拈来,浏览过几个片断;有人却流连忘返,为它洒下热泪斑斑。
——施企巴乔夫
有着“战神”之称的美国名将乔治?巴顿(1885~1945年),从小就恪守着家族的信条:“勇敢战斗!千万不能辱没家族的荣誉!”在他斯巴达式的人生追求中,同样伴随着一支不同凡响的爱情协奏曲,帮助他走向成功的巅峰。
巴顿少年时代酷爱体育,饱读历史,他粗犷的性格、不凡的谈吐、俊美的脸型和充满阳刚之气的身体就如同大卫的雕塑,有一股令少女们心动的男子汉气概。
1902年夏天,巴顿一家来到圣卡特林纳岛度假,在这里,巴顿结识了富商之女比阿特丽丝?拜林?艾尔小姐。她身材苗条,面庞清秀,像天上的云朵一样纯洁。巴顿经常和比阿特丽丝一起玩耍。一天午后,在“捉特务”的游戏中,巴顿只身跑进岛上的原始森林中,不慎跌进一口废弃的陷阱中,身上多处受伤,但他忍着伤痛,用随身带的猎刀在井壁上挖出脚蹬,爬出了陷阱,终于脱险走出了森林。这次历险让巴顿因祸得福,他过人的意志赢得了比阿特丽丝的好感,两人从此陷入热恋。面对心爱的姑娘,巴顿豪情万丈地宣布:“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军!”
巴顿考上西点军校后,痴情的比阿特丽丝周末常专程从波士顿赶到西点与巴顿约会。他们一起去攀登悬崖、郊游和野餐。
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打算与比阿特丽丝结婚,然而未来的岳丈艾尔却不同意,他不愿女儿嫁给军人,担惊受怕。 于是这对爱侣向固执的老头发起了轮番轰炸:女儿向父亲撒娇、恳求、软磨硬泡;巴顿则登门向老头雄辩地游说:“我之所以当一名军人,就像呼吸那么自然……实际上公民的最高义务和权利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坚冰被融化了,老头最后的疑问是巴顿是否同其他军人一样穷。孰料,巴顿的家庭竟然也拥有百万财产。于是一对富有的新人在谢里登堡的军营中举行了婚礼。
婚后,新娘子比阿特丽丝随巴顿来到军营,她放下大家闺秀的架子,在艰苦单调的军营内成为巴顿的贤内助。
为支持巴顿的事业,比阿特丽丝支持丈夫自己掏钱资助研发新式坦克,还邀请陆军部的7位将军前来观看。为引起他们的注意,比阿特丽丝特意穿着时髦的衣服,驾驶坦克绕场一周。 尽管这种坦克被将军们否定了,但她仍一如既往地支持巴顿的研究,甚至为缺经费的巴顿部队自掏腰包买坦克零配件。
在比阿特丽丝的支持下,巴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扬名世界。
语言的暴力
考验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教养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他们在争吵时的表现。
——萧伯纳
地狱中的魔鬼所发明的种种毁灭爱情的利器中,吵闹是最可怕的一种。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夫人也有这样的发现,可是已经太晚了。当她在临死前向她女儿忏悔说:“你父亲的去世,是我的过错。”她的女儿们没有回答,而是失声痛哭起来。她们知道母亲说的是实话。她们的父亲是在母亲不断的抱怨、长久的批评中去世的。
托尔斯泰伯爵和他的夫人处在优越的环境里,照理应当十分快乐才对。托尔斯泰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那两部名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在文学领域中永远闪耀着光辉。
托尔斯泰备受人们爱戴,他的赞赏者甚至于终日追随在他身边,将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快速地记了下来。即使他说了一句“我想我该去睡了!”这样平淡无奇的话,也都给记录下来。
除了美好的声誉外,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有财产、有地位、有孩子。他们的结合,似乎是太美满、太热烈了,所以他们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希望能够继续赐给他们这样的快乐。
但是后来,托尔斯泰渐渐地改变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对自己过去的作品竟然感到羞愧。就从那时候开始,他把剩余的生命贡献于写宣传和平、消弭战争和解除贫困的小册子。
他曾经替自己忏悔,自己在年轻时候,犯过各种不可想象的罪恶和过错。他要真实地遵从耶稣基督的教训。他把所有的田地给了别人,自己过着贫苦的生活。他去田间工作、砍木、堆草,自己做鞋、自己扫屋,用木碗盛饭,而且尝试尽量去爱他的仇敌。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一幕悲剧,而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他的婚姻。他的妻子喜爱奢侈、虚荣,可是他却轻视、鄙弃这些。她渴望着显赫、名誉和社会上的赞美,可是托你斯泰对这些却不屑一顾。她希望有金钱和财产,而他却认为财富和私产是一种罪恶。
这样经过了好多年,她吵闹、谩骂、哭叫,因为他坚持放弃他所有作品的出版权,不收任何的稿费、版税。可是,她却希望得到那方面带来的财富。
当他反对她时,她就会像疯了似的哭闹。倒在地板上打滚。她手里拿了一瓶鸦片烟膏,要吞服自杀,同时还恫吓丈夫,说要跳井。
他们开始的婚姻是非常美满的,可是经过48年后,他已无法忍受再看到自己妻子一眼。
在某一天的晚上,这个年老伤心的妻子渴望着爱情。她跪在丈夫膝前,央求他朗诵50年前——他为她所写的最美丽的爱情诗章。当他读到那些美丽、甜蜜的日子——现在已成了逝去的回忆时,他们俩都激动地痛哭起来……
最后,当他82岁的时候,托尔斯泰再也忍受不住家庭折磨的痛苦,在1910年10月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脱离他的妻子而逃出家门——逃向酷寒、黑暗,不知去向。
经过11天后,托尔斯泰患肺炎,倒在一个车站里。他临死前的请求是,不允许他的妻子来看他。这是托尔斯泰夫人抱怨、吵闹和歇斯底里所付出的代价。
至高无上的美德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达?芬奇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斯德拉特福子爵为庆祝英军战胜俄军而举办了一个晚宴。在这个晚宴上,大家做了一个游戏:军官们被要求在各自的纸片上秘密地写下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不仅要与那场战争有关,而且还必须是被认为在战争中最有可能流芳百世的人。
结果,每一张纸片上都写着同一个名字:“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这个人并不是赫赫有名的将军,而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护士。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她成为那场战争中获得最高名声的妇女,获得众口一词的赞颂和拥戴的呢?不是卓越的战绩,也不是高贵的家世,而是她本身所具有的一流品格。
南丁格尔被誉为“光明的使者”,下面是一段关于她的报告材料:
在几个小时内,只有她自己和她的护士小分队来到了这里,而成百上千的伤员从巴拉克战役中被运了回来,不一会儿又有更多的伤员从印克曼战场中被运了回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准备好,一切都需要从头安排,而南丁格尔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个痛苦嘈杂的环境中把事情弄得井井有条。在她负责的第一个星期,有时她要连续站上20多个小时来分派任务。而当各种事务都在有序地进行着时,她自己就又会去处理其他最危险、最严重的事情。
一位和她一起工作过的外科医生说:“南丁格尔的感觉系统非常敏锐。我曾经和她一起做过很多非常严重的手术,她可以在做事过程中做到非常准确。那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恶心的特殊任务,特别是当与一个即将死亡的人打交道时,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她穿着薄薄的制服出现在那个伤员的身边,俯下身子凝视着他,用尽她全部的力量、使用各种方法来减轻他的疼痛。南丁格尔几乎从不离开伤员的身边,直到死亡夺走那个人的生命为止。”
有一个士兵则这样说:“她和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说话,向更多的伤员点头微笑。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着她落在地面那亲切的影子,然后满意地将自己的脑袋放回到枕头上安睡。”
另一个士兵说:“在她到来之前,那里总是乱糟糟的。但当她来过之后,那儿圣洁得就如同一座教堂。”
南丁格尔的伟大品格,产生了一种无法估量的巨大力量,她不仅鼓舞了士气,使英军最终赢得了一场战争,而且为自己赢得了“人气”,成为人们敬佩并永远怀念的人。
伟大的延续
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他一生里,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来得多。
——马明?西比利亚克
谢伍德?安德森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作家。他曾写下了广受赞誉的小说《俄亥俄州瓦恩堡镇》,影响了许多年轻人。
1919年,一个在欧洲大战中受伤的年轻人搬到了芝加哥的一处公寓,住在了离安德森很近的地方。他经常和安德森一起散步,和安德森谈文学、人生以及写作技巧。这个年轻人是读了安德森的作品后才感到文学力量的强大的,但当他和安德森接触后,安德森为人处世的观点更深地影响了他。
后来年轻人离开了芝加哥,安德森也搬到了新奥尔良。几乎和上次一样,一个同样受安德森作品影响的年轻人慕名拜访了他,并虚心向他求教。安德森一样毫无保留地帮助他,还把他介绍给自己所认识的出版商,帮助他出现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许多年过去了,安德森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个向他求教的年轻人,他用他的作品和人格影响了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著名作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考利称赞安德森是“惟一把他的特色和视野流传到下一代的人”。
有必要补充一下前面那两个年轻人的情况。第一个年轻人在192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作品的名字是《太阳照样升起》,这个年轻人的名字是海明威。
第二个年轻人在安德森帮助他的几年后写出了享誉全球的杰作《喧哗与骚动》,他的名字叫福克纳。
许多人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安德森如此慷慨,愿意把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和写作技巧传给年轻人。也许答案在这里:安德森曾受教于另一个前辈作家——伟大的德莱塞。
思想的魔力
人与动物真正的区别,在于他内在的、无形的力量和价值。
——泰戈尔
一个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最奇特的故事。这个故事足够写一本大书,不过长话短说,现在信徒都知道基督教信心疗法的创始人艾迪太太。
可是在当时,艾迪太太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抛弃了她,和一个已婚妇人私奔,后来死在一个贫民收容所里。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4岁那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儿子的下落,整整31年都没有再见到他。
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林恩市。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着的时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甚至医生也认为她活不多久了。医生还说既使是奇迹出现而使她活命的话,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
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艾迪太太打开她的《圣经》。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就对瘫子说:‘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赦免了。起来,拿着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枚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怎样地好了起来,以及怎样地也能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也许你现在正对自己说:“这是在替基督教信心疗法传道。”不是的,但是人们活得愈久,愈深信思想的力量。
从“不”开始
当即拒绝你打算拒绝的事情是一种仁慈。
——绪儒斯
格兰特?塔格特在早期推销生涯中经历过一件事,这件事在以后的许多年里都影响着他。
格兰特曾要求会见一位客户的兄弟兼合伙人。这位客户是一家企业的总裁,格兰特已卖给他一份大金额的财务计划。这位客户犹豫了一阵,把格兰特介绍给他的兄弟:“认识一下格兰特先生——你最好当心点!”听了这段介绍,这位兄弟和格兰特握了手,那位客户也就离开了房间。
格兰特还没来得及张口,这位兄弟说道:“我听说过你,而且我现在还可以告诉你一些事情。第一,我已有了我需要的所有财务计划;第二,我的财务计划刚刚更新过;第三,在你的行业里,我最起码有十位私交;第四,你挑了个最差的时刻来访,这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说实话,我们忙得连照顾自己家人的时间都没有了。”
毋庸置疑,他肯定用这番话成功地阻止过其他财务计划推销员。如果格兰特对客户的态度不是他们所希望的那种,他的反对很可能会送格兰特回家。此时,格兰特最简单的退路就是留下名片,并告诉他需要服务时请联络。
不过格兰特并没有这么做。相反,他告诉这位兄弟:“如果您对我说您需要财务计划协助,我倒真的会大吃一惊。”格兰特同意他所说的,一个计划总是可以改变和更新;也赞同他所说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肯定会是众多财务计划员的注意对象,而且他也可能已认识10个或20个从事这种行业的人士;更承认他说的,他宝贵的家庭时间已被明显地吞噬。简单地说,他是如此之忙以致很难抽出午餐的时间,他通常只能在中午和下午3点之间随便扒拉几口了事。
这位兄弟对格兰特能体谅他的处境觉得很高兴。他想:“终于有一个可以理解我的财务计划员!”当格兰特告诉他在成为一名专业推销员之前也和他从事同一行业时,这位兄弟的这种感觉进一步增强了。说到这儿,格兰特说:“我今天来这儿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认识您。明天我会在12点5分时再来这儿,如果碰巧您在12点和3点之间有时间吃饭,我想请您吃顿午餐。”
这位兄弟大概从来没听过这番话。他迟疑了几秒钟,然后说:“好吧,我当然不能让你等。”在他想说其他任何事情之前,格兰特赶紧致谢、握手、离开。
第二天11点55分时,格兰特敲响了他的房门。格兰特等了整个下午吗?根本没有。大约20分钟后,他们去吃午饭,然后在餐馆里,格兰特卖出一大笔财务计划。从此以后,他便成为格兰特最好的和最大的客户,而且还逐步成为格兰特最好的、有影响力的中心人物。不仅如此,他们已经成为了亲密朋友。
为什么会这样?格兰特非常清楚:作为专业推销员,要理解准客户的态度。如果准客户不想见到你,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把准客户最初的反对当真,交易就永远不会完成。他说:“作为一名专业推销员,冒昧行为经常就是你的工作。你想过为什么最初的障碍打破后,准客户对你的态度会有如此剧烈的变化吗?他们向你倾诉,坦诚地询问你的意见,而且不只局限于你推销的产品和服务。你变成他们希望的谈话对象,而且他们会告诉你一些他们不会告诉其他人的事情。”
格兰特认为,这种态度转变是生活游戏的一部分:人们想做的很多,但真正去做的却很少。当客户认识到你所具备的专长、能力和信心能够帮助他们完成一些他们想做的事情时,一名专业推销人员与一名准客户的关系就能向前发展,有时还能延续很长很长时间。
咖啡馆跑堂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
——萧伯纳
阿兰?米穆是一位历经辛酸,从社会最底层拼搏出来的法国当代著名长跑运动员、法国一万米长跑纪录创造者、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一万米亚军、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五千米亚军、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马拉松赛冠军。后来他在法国国家体育学院执教。
米穆出生在一个相当贫穷的家庭。从孩提时代起,他就非常喜欢运动。可是,家里很穷,他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这对任何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来讲都是颇为难堪的。例如,踢足球,米穆就是光着脚踢的,他没有鞋子。他的母亲好不容易替他买了双草底帆布鞋,为的是让他去学校念书穿。如果米穆的父亲看见他穿着这双鞋子踢足球,就会狠狠地揍他一顿,因为父亲不想让他把鞋子穿破。
11岁半时,米穆已经有了小学毕业文凭,而且评语很好。他母亲对他说:“你终于有文凭了,这太好了!”可怜的妈妈去为他申请助学金。但是,遭到了拒绝!
多么不公正啊!他们不给米穆助学金,却把助学金给了比他富有得多的殖民者的孩子们。鉴于这种不公道,米穆心里想:“我是不属于这个国家的,我要走。”可是到哪去呢?米穆知道,自己的祖国就是法国。他热爱法国,他想了解它。但他太穷了。
没有钱念书,于是米穆就当了咖啡馆里跑堂的。他每天要一直工作到深夜,但他还是坚持长跑。为了能进行锻炼,每天早上5点钟他就得起来,累得他脚跟都发炎脓肿了。
总之,为了有碗饭吃,米穆是没有多少时间去训练的。但是,他还是咬紧牙关报名参加了法国田径冠军赛。米穆仅仅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训练。他先是参加了一万米冠军赛,可是只得了第三名。第二天,他决定再参加五千米比赛。幸运的是,他得了第二名。就这样,米穆被选中并被带进了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
对于米穆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在当时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也从来想象不到奥运会是如此宏伟壮观。全世界好像都凝缩在那里了。不过,在这个时刻,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是代表法国。他为此感到高兴。
但是,有些事情让米穆感到不快。那就是,他并没有被人认为是一名法国选手,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比赛前几小时,米穆想请人替自己按摩一下。于是他很不好意思地敲了敲法国队按摩医生的房门。
得到允许后,他就进去了。按摩医生转身对他说:“有什么事吗,我的小伙计?”
米穆说:“先生,我要跑一万米,您是否可以助我一臂之力?”医生一边继续为一个躺在床上的运动员按摩,一边对他说:“请原谅,我的小伙计,我是派来为冠军们服务的。”
米穆知道,医生拒绝为自己按摩。无非就是因为自己不过是咖啡馆里一名小跑堂罢了。
那天下午,米穆参加了对他来讲最有历史意义的一万米决赛。他当时只是希望能取得一个好名次,因为伦敦那天的天气异常干热,很像暴风雨的前夕。
比赛开始了。米穆没有模仿任何人。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落在他的后面。他成了第四名,随后是第三名。很快,他发现,只有捷克著名的长跑运动员扎托倍克一个人跑在他前面进行冲刺。米穆终于得了第二名。
米穆就是这样为法国和为自己争夺到了第一枚世界银牌的。然而,最使米穆感到难受的,还是当时法国的体育报刊和新闻记者。他们第二天早上一边打听一边嚷嚷:“那个跑了第二名的家伙是谁呀?啊,准是一个北非人。天气热,他就是因为天热而得到第二名的!”瞧瞧,多么令人心酸的语言!
让米穆感到欣慰的是,在伦敦奥运会4年以后,他又被选中代表法国去赫尔辛基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了。在那里,他打破了一万米法国纪录,并在被称之为“本世纪五千米决赛”的比赛中,再一次为法国赢得了一枚银牌。
随后,在墨尔本奥运会上,米穆参加了跑马拉松比赛。他以1分40秒跑完了最后400米。终于成了奥运会冠军!
他不用再去咖啡馆当跑堂了。可是,米穆却说:“我喜欢咖啡,喜欢那种香醇,也喜欢那种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