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心疑
柳馥2018-09-24 23:573,180

  此刻,虫娘心中在想三哥白天在大秦寺说自己只见过两回她的母亲。只有两面之缘的话,又岂能说是朋友?除非三哥说慌了。可三哥堂堂的太子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谎言呢?除非这其中有什么不言说的事情。虫娘自知若是明问这个问题的话,十一娘多数不会回答的。于是,虫娘旁敲侧击地问道:“三哥未当太子之前,他一直住在十六王宅。十六王宅离大明宫倒是挺近的,离兴庆宫也不算远。可那里距离太极宫宜春院就有些远了。这不可比太子居东宫的靠着太极宫啊。三哥又怎么会认识我的母亲?又怎么会同母亲做朋友呢?”

  十一娘回想了一下,语气平缓地言道:“这是因为您的这两个哥哥当年都很喜欢西域的舞乐,所以他们也时常来宜春院请教善长此类乐舞的老教习的一些问题。同时他们也常常会传召一些坐部伎、立部伎乃至教习去他们的私邸献艺或者教授一下府中的私伎。十六王宅离太极宫远点也没什么。您的三哥当忠王的时候,他对舞乐的兴趣比前废太子更甚。他曾经还跟陛下说要去编撰一套《舞乐志》呢!陛下那会儿对他的这一想法也是大为赞许的。说起来,那个时候陛下对忠王也很宠爱,可以说事事都由这个儿子,就跟现在陛下待延王的宠爱程度差不多。您二哥那会儿当太子的日子过得现在的太子一样小心翼翼。唉,陛下对太子的要求素来要高于其他的皇子。所以,后来忠王当了太子,他的优哉游哉的亲王生活就一去不复返了。他之前打算编撰的《舞乐志》,陛下也让他不要编修了,说是太子当在意的是社稷,而不是什么舞乐。”

  “是啊。阿翁对太子哥哥总是颇多要求。确实我们大唐的太子从来也是不好当。这点也不怪阿翁。说起来,我听阿翁说过他当年做太子的时候,也常常被我的祖父睿宗皇帝磋磨呢。”虫娘道:“对了,二哥和三哥来总是私自来宜春院找教习、坐部伎、立部伎。这不犯避讳吗?”

  十一娘茫然问道:“公主,避讳什么?”

  虫娘道:“男女有别啊。总该要避讳一些的事情吧。毕竟,宜春院里也都是阿翁的内人。”

  十一娘回道:“是内人,但是内人又不是妃嫔。宜春院也不是嫔妃院,在宜春院里的那些小娘子们除非类似贵人这样进献来大唐的美人之外,余下的大部分都是没有良籍的宫伎。她们可不是陛下的嫔妃,严格地说她们只是善歌舞的宫人。宫人和皇子本来也没什么可多避讳的。陛下还常常将一些年轻漂亮的宫人分赐皇子做侍妾。公主,您也是知道的。广平郡王生母吴氏原本就是掖庭的宫人,是被陛下赐给太子的做侍妾的。说起来,宫人可算是陛下的内人,但是她们不能算是妃嫔。毕竟,不是所有善歌舞的宫人都可以博得陛下青睐的。不被陛下所青睐的宫人,除了分赐皇子,更有赐给朝臣。皇子们进出宜春院从来也不需要太多避讳啊。”

  虫娘迟疑道:“可母亲是受阿翁青睐的人。二哥他们也不避讳吗?”

  十一娘跟着愣了一下,应道:“公主,您的两个哥哥认识贵人比陛下青睐贵人的时间还要再早一些。由此,他们开始认识的时候自然也没什么可避讳的。也许就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大家不避讳才能成为朋友吧。当然,他们发现得知陛下青睐了贵人,他们也都自觉地跟着避讳了。只不过可能晚了一点。所以,您的母亲和太子的关系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做文章。”

  “晚了是多晚?他们又是如何避讳的?这事情,我真有想不明白了你说的话了。一般的朋友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算发现阿翁喜欢我母亲,二哥他们又什么好避讳的吧?”

  十一娘见虫娘神色狐疑,她赶紧解释道:“公主,庶母和继子自然在一些场合见面是要避讳的。陛下青睐了贵人,贵人不就是您的两个哥哥的庶母了嘛。就算暂时没有搬进大明宫的嫔妃院。贵人当初都怀了龙嗣,早点晚点都是会搬到大明宫的嫔妃院去的啊。公主,您不要多疑了。您的两个哥哥都是知礼守节的人。他们不会做越礼的事情。何况,他们那会儿也都有自己心仪的人。前废太子很钟情自己的原配薛妃,这是众人皆知的。忠王在那会儿虽然跟现在的延王一样多内宠,但他偏爱孺人韦氏更多,这也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要不忠王当了太子之后,他也不会立刻册立为孺人韦氏做太子妃。这两位皇子跟贵人真的只是一般的朋友。起码从我这个外人角度来看是这样的。谣言终究是谣言,都是编造的假话。您千万不误会了。其实,陛下也并不信这些谣言。若是信的话,陛下也不会立忠王为太子了。唉,当年的谣言也涉及到忠王,只不过当初武惠妃为了让陛下废太子,她将所有谣言的话锋都引导到了太子那里。”

  听到此,虫娘明白三哥为什么会撒谎说自己只见过两次母亲,一切皆是为了避嫌。眼下自己种种困惑的源头都跟当年换太子一事有关联吧。想到这里虫娘对母亲遗卷的内容越加好奇了。虫娘沉色追问道:“十一娘,你认识阿翁不信这些谣言。可是,若当初阿翁不是因为听了信武惠妃的谗言而废太子。那他是为什么呢?说起来,二哥和三哥当太子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但是相比于二哥,三哥的日子终究更好过一些吧。虽然如今的宰相李林甫总是挑三哥的毛病,甚至谏言阿翁改立我大哥做太子,但是阿翁从来不理会李林甫的这些谏言,该维护三哥的时候,阿翁总是维护的。可见,阿翁还是偏爱三哥胜过当年的二哥更多一点。”

  十一娘惶恐跪地拜礼道:“公主,奴婢不敢想这个问题。奴婢只知道陛下知道了武惠妃的所作所为也没有降罪于她,反而追封她为贞顺皇后。唉,陛下这样做一定有他的考虑。这不是婢子该想的。公主,有些事情是不当问的。其实,这些事您心里也是明白的,又何必要为难奴婢,让奴婢明言呢?前废太子和您的三哥是不一样的。因为武惠妃当初离间前太子和陛下也不是开元二十年才开始的。”

  虫娘疑惑道:“这话怎么说呢?”

  十一娘犹豫了一下,叹气道:“开元十四年的时候,太原尹张孝嵩上奏说,他管辖的地方有一个叫李子峤的年轻人,自称皇子,生于潞州,母曰赵妃。这事情显然不可能是真的。前太子的母亲赵妃原是潞州的舞姬,在陛下当潞州别驾的时候蒙恩宠召入府邸。太子出生是在潞州,但也是官邸。这又怎么会流落民间。但是,这件莫须有的事情在宫中却被人传得沸沸扬扬。您二哥的生母赵妃为了自证清白,头撞南墙差点死了。同年的岁末,赵妃还是因这事情积郁成疾而病薨了。后来嘛,陛下命杖杀了那个假冒皇子的人才平息了谣言。不过,有时事情发生了就难免会有间隙。”

  “还有这档子事!行了,十一娘,你不要说了。你先下去吧。关于画像的事情,我们改日在谈吧。”虫娘惊诧地打断了十一娘的说话,她此刻心里莫名涌上了一种恐惧。她从来没有想过二哥身上还有这档谣言。同时虫娘觉得自己的母亲之所以会难产而终,可能也跟当年那些谣言和污蔑使得母亲心中忧愤有关系。也许母亲把自己的当初遇上的这些事情和她知道一些真相,全部都写到遗卷里。

  “遵命,公主。”十一娘拜礼起身的时候,虫娘复言道:“谢谢你。你我的谈话,我不会同外人说。关于前太子的事情,你也不会多言了。另外,你知道母亲生前的教习和使婢,她们现在去了哪里吗?”

  十一娘谨慎道:“回公主,贵人生前的教习和使婢都是一些波斯人。后来这些人被陛下送到了吐火罗,全部赐给波斯王继忽娑。”说完,十一娘便拜礼离开了。

  虫娘看着床头画像,陷入了沉思。她忽觉觉得母亲的遗卷可能涉及一个很大的秘密。因为这个秘密,她留在长安可能永远找不到遗卷的真相。可能只有出了长安才能寻找到翻书人。同时她也越加觉得鲁鲁斯坦姆给她那一枚指环上印有狻猊纹,可能也不是一个巧合。因为母亲生前的教习和使婢都被阿翁送到了波斯王继忽娑的身边,谁能保证他们没有走一点前主人赏赐的东西去吐火罗城呢?说起来,虫娘现在也越发觉得得鲁斯坦姆的父亲波斯王继忽娑可能也知道一点当年的事情,起码继忽娑身边那些被阿翁送给波斯王的婢子应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想到这里,虫娘的脑海中开始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真相在长安寻不到,那自己何不仗剑西行呢?

  备注:《资治通鉴》:丁亥,太原尹张孝嵩奏:“有李子峤者,自称皇子,云生于潞州,母曰赵妃。”上命杖杀之。

继续阅读:第八十三章:说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唐公主惊行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