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最近很多三品四品的官员都被带到了大理寺等候审问。”
“可不是,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个了。”
“悄悄告诉你,听说都是曾经偏向大皇子的。”
顾怀仁一边品着茶,一边听着旁桌的议论。
这次朝堂这么大的动静又怎么会不惊动这些士族?聪明的都在暗处观望,哪怕明知道这里面有蹊跷也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谁也不想引火上身。
顾怀仁将茶杯被放下,起身回到了府里。
“拜见王爷。”
陈纲微微颔首,示意顾怀仁坐下。
顾怀仁坐在了右侧,安静如斯。
“你觉得这是太后的手笔还是长公主的手笔?”好一会,陈纲这才沉声问道。
顾怀仁微低着头,一脸的阴沉,“微臣觉得这事和殿下有逃脱不了的关系。”
陈纲轻哼了一声,起身背着手,“你倒是知情,何不出手助一二?”
“大皇子一党被铲除这是早晚的事,现如今不过也在意料之中,至于出手相助?微臣倒是想,不过殿下也不是傻子,自是做了完全的准备。”
顾怀仁所说不差,陈子歌为了栽赃大皇子一党私贩盐铁可是下了一番苦心。
她找来了大司农丞和盐市令,步步算计和精心布置,这才将这出戏设计得无比的巧妙,甚至连一向眼光独到的失顾怀仁也察不出个所以然来。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不管是谁站出来,都会被误认为是大皇子的党羽,也因此才有三品,四品官员相继到大理寺的传闻。
陈子歌散漫地躺在太妃椅上看着夕阳,时不时听着苏桃带来的消息。
“目前已经八人到了大理寺。其中有四名三品官员,两名四品官员,两名正二品。”
“华阳宫有什么反应?我交代的事做好了?”
苏桃低垂着头,小心的应道,“已经按照殿下的吩咐,将这些消息透露给了华阳宫,并且神不知鬼不觉。”
陈子歌笑着摇摇头,“我那精明的皇兄可不会认为这是神不知鬼不觉,他一定猜到了是我故意透露给他的消息。”
原本她不想对陈纪动手,可太后几次三番的提醒以及掌事姑姑时不时的提点,让她不得不对陈纪下手,也想借此重新获得太后的全部信任。
她心里明白,哪怕她将那封信交给了掌事姑姑,太后也不会重新信任与她,太后对她始终有着几分警惕,这份警惕来自沈淑妃的猜测。
陈纪所说的确不错,沈淑妃察觉到了太后的秘密,所以这才“自缢”在了文帝的龙棺前。
也难为陈纪不肯相信沈淑妃自缢,实在是疑点诸多,最为重要的是沈淑妃已经拿到了太后的把柄,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一向多疑的太后怎么能允许这样一个潜在危险存在?
那天陈纪对她和太后的控诉她不是没有听进去,所答也绝不是意气用事,太后虽然私心里想要士族壮大,但终其最后还是为了皇族,为了巩固她在朝堂的地位,说到这一点,顾怀仁也有推脱不掉的功劳。
陈纲虽然有才华,也有治国之道,但到底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士族势力根深蒂固,尤其在民间的口碑一向甚好,按照顾怀仁和陈纲的想法,对士族一旦打压,那一定会遭到士族的鼎力反抗,眼下正是动荡不安之局,又怎可有此波澜?
既然事情已经成为定局,那只要做到尽量维持现局,让士族和皇族的关系不恶化,这才是重中之重。
太后的打算其实也不无道理,她之所以兵险一朝,不过就是因为顾怀仁一党在竭力反抗,还有一点就是太后无实权,所以心总是悬挂着。
“去盯着华阳宫那边,记住不要和母亲的人撞上。”
顾怀仁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居然知道陈纪被软禁,后联名上书请求让大皇子正常上朝,太后原本不同意,可顾怀仁居然说太后有私心,太后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只能不甘的将大部分人从华阳宫撤走。
虽然撤走了一大部分,但实际上只是将明面转移到了暗中,也就是说陈纪现在的情况只不过回到了先前,这也是为何她要让苏桃将消息传递过去的原因之一。
陈纪得到这个消息便吩咐心腹去严密查此事,心里却是七上八下。
“这会不会是陷阱?”心腹不确定的问道。
陈纪摇摇头,“不,若我猜得不错,这是有人想要看到我们自相残杀。”
心腹一惊,“究竟是何人居然有这么大的手笔?”
大手笔?
确实够大,若不是因为那些被抓捕的人里有一直隐在暗处的人,或许他还不会提高警惕。
当初沈淑妃料到了太后有这么一手,故意埋藏了一个棋子在暗处,并且是名不见经传不易被察觉的人,这次既然这个人主动站出来,那就说明这事绝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陈子歌算计得很好,自从陈敦立为太子,陈纪的党羽大都有了异心,虽然表面上还服从着陈纪,但却都已经不再全心全意,尤其是现下已经陈敦已经为陛下,那也代表着他翻身的可能少之又少,有的人已经想好了退路,而在退路之前,想要捞上那么一笔也属正常。
可陈子歌却漏掉了这里面有沈淑妃一直安插的暗棋,所以也注定了不能坐收渔翁之利。
“你觉得呢?”陈纪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危险的笑容,心里隐隐有了打算,“还是无法将消息递交出去?”
心腹的头埋得很低,用行动回答了陈纪的问题。
陈纪也没因此迁怒,起身走到了里间,右手拿起毛笔奋笔疾书,不一会便将写好的书信递给了心腹,“采取最原始的方案。”
心腹小心地接过信,坚定地点点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