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府郑宅。
这会儿,郑和刚刚舞了会儿剑,洗漱完准备吃早饭,就听下人禀报说应弘文来了。他算算日子,也差不多来找他交图纸,便让人将应弘文带了进来。
“晚生见过郑大人。”应弘文抱拳道。
郑和抬眼看了一眼应弘文,见他眼下有些发黑,猜想到他可能是为了图纸的事情没休息好。本想叮嘱两句,但是又见他精气神十足,便知道他身体没事。
郑和酝酿到嘴边的话就变了:“图纸画好了?拿给我看看。”
“好。”应弘文将竹筒交给郑和,看似沉稳至极,但稍微有些颤抖的小手指还是泄露了一丝他内心的忐忑和担忧。
郑和将应弘文的反应看在眼内,心说的确还是年轻,如此便焦虑不安了?不过反过来又觉得自己果然没看错人,在内心强烈不安的时候,尚能够面色不改,言语间从容不迫,将来必成大器。
“你坐,我先看看图纸。”郑和示意应弘文坐下,这才将图纸从竹筒中取出打开。
图上画着一艘明显不同于福船的巨船,此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船一共八层,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艏昂船艉高。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和彩绘,后部绘着的却是凤凰的彩绘,船艉部板上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再仔细看船帆结构,桅帆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船体则是加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有的层多则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
船的动力方面采取硬帆和旋转橹组合方式,硬帆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提高船速;又因为没有固定横桁,可以更好的适应海上风云突变,有效利用多面来风。旋转橹也和普通船桨不同,这种长橹入水更深,可以多人摇摆,推进效率高出正常船桨数倍,并且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快的航速。
“你也想到了采光?”郑和看到船舱上画了木格窗,便笑了起来,“几天前我去龙江造船厂的时候,看了一些他们设计的草稿。大部分人都考虑到了采光,但是却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人提出,可以用薄玉石代替窗纸,镶嵌到木格窗内,既可以确保采光,又可避免海水倒灌。”
“玉石不行,海浪冲击力度较大,玉石易碎,并不能起到避免海水倒灌的作用。”应弘文看郑和露出笑容,顿时安心不少。
“这么说来,你有更好的想法?”
“采光是必须的,所以船场必须开木格窗。用玉石不行,但并不表示其他东西不可,诸多尝试一下,总会找到何时的材料用作替代窗纸之用。”应弘文回答得极为详细,有种面对先生考教学问的紧张感,“广州府盛产海蚌,称其蚌壳如人手掌般大小,其内蕴藏珍珠有鹌鹑蛋般大小,极为名贵。”
“嗯,我见过。海珍珠不仅大,而且比水珍珠更为饱满,圆润。而且质地坚硬,用来采光效果定然比玉石更为上乘。”
“蚌壳质地坚硬,而且色泽大部分洁白如玉。如果将其细细打磨至透光的程度,用来代替窗纸嵌入木格窗中,效果要比玉石好很多。”应弘文一听便双眼一亮,甚是欢喜,“大人也觉得弘文此想可行?”
郑和听了便哈哈大笑起来:“的确如此。”
“多谢大人。”应弘文大喜,虽然竭力压抑心中欢喜,但毕竟年少气盛,脸上还是多少泄露了一丝欢喜之情。
郑和看在眼中,反而更觉得应弘文至情至性,更为欣赏道:“这份图纸我很看好,会竭力推荐。不过最后能否被圣上选中,还要看圣上的心意。如今只差几家图纸,收齐了我便亲自送入宫中,供圣上阅览。我约莫着,最快也得三月初才有消息,你且先回去听信吧。哦,差点忘了,偷盗图纸一事我已经禀明圣上,圣上让你照着原样画一幅。”
“多谢大人厚爱。被盗的那份图纸,我回家画出来就让人立刻送来。”应弘文欢喜更甚,且不说能否被圣上赏识,单是被郑和夸赞,他便由衷地感到自豪。
“来回折腾做什么,你在这里画。”郑和也想早点看到那份图纸,或许两份图纸各有千秋也不尽然。
于是他便吩咐一声,很快就有丫鬟送上笔墨纸砚来,连画图所用的铭木尺和双瓣合尖竹管笔都一一准备妥当。
应弘文立刻拿起铭木尺和竹管笔,照着记忆开始绘图。本来这图就是他绞尽脑汁所想,在草纸上画了不知道多少遍,再熟悉不过。如今再画一次,不过几炷香的时间便已经完成,连标注的尺寸数据都与原图丝毫不差。
“这便是你原先设想的图纸?也不错,不过格局到底小了些。”郑和对比两份图纸,将不同之处看在眼中,越看越能感受到应弘文的聪慧过人之处。
于是,郑和也就更喜欢第二份图纸,笑道:“还是这个好,比其他船场送来的都好。”
“大人谬赞,其实这份图纸也尚需完善,只是时间匆促,不能再添加和完善细节了。”应弘文先是自谦,随后眼中迸射出一股火花来,“不管这份图纸能否承蒙圣上眷顾,回去后晚生定会日夜琢磨,将其完善。”
“好,有志气。现有的船型,广船,沙船,福船等等,哪一种船型不是经过上千年,无数人的打磨,才最终成为成熟的船型?你小小年纪便能设计出新的船型,若是能够将其完善至极,必能千古留名。”郑和赞道。
应弘文听了便心情澎湃起来,激动道:“晚生定然竭尽全力,不求千古留名,只求此船所到之处,尽显我朝天威,令四海称臣,万国来朝!”
“好,说得好!”郑和朗声大笑,心情竟然也受到感染,跟着起伏起来。
二人又说笑了一会儿,应弘文心情平复下来后才起身告辞。
这会儿,已经接近晌午。
应弘文因心中欢喜,再加上被郑和赏识,有种脚下生风的快感。待回到家中,他将此事告知家人,家人更是为其开心不已,连番庆祝了几日。
应弘文却没有因此而自傲,反而静下心来仔细钻研,力求完善巨船,同时也没有耽搁学业,一时间竟比之前更为忙碌起来。
船场这边,有应弘兴照应着,应石坚偶尔过去巡视一番,也是蒸蒸日上。
又过了三天,应天府来人通知前去收尸。偷盗图纸一案果然如应弘文所猜测一般,最终不了了之。
连翘熬了三天没熬过去,没了。失去了关键的人物,应天府只好将此案封卷,封印起来,与其他无法结案的卷宗放在一起,并称为无头案。
应刘氏得知连翘死了,官府又派人前来通知收尸,便叹了口气。虽然连翘背主,但罪不至死,况且其卖身契还在应刘氏的手中,依旧算是家中的一份子。因此应刘氏便让应吉带人去了一趟应天府,将连翘的尸首领了回来,好生安葬了。
一转眼,就出了正月。
应天船场按照约定时间,将二十艘渔船全部交齐,收货方验好了最后一批船,痛快地付了尾款。这时,芩氏船场那边传出消息,接到一大笔订单,赚了这一笔,足够芩氏船场吃大半年的。
应天船场这边却是再没有其他生意上门,一些家在本地的船工便收拾行李,动身回家。平日里忙的时候,这些船工因为轮班的原因,才会住在船场。完工后,如没有新的任务,他们便会回家住,一来可以好好休养一阵,二来大多数人家都有地,回家后还要帮着家人耕种。
外地的船工会继续留在船场,不过吃食方面没有平日里好了,每天每顿饭一到两个菜,隔三差五才有一顿肉吃。
工钱,倒是不管船坞开不开工,所有人都按月结算工钱。至今为止,船场从未拖欠过工钱,因此口碑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