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准我离去【修改版】
叶白鹿2018-07-28 17:133,208

  在塞北这座朝堂之上,有人视刘知蝉为自己的登天梯,有人却当刘知蝉是自己的肉中刺。当巴蜀欲与塞北联姻的消息从郡王口中说出,自然有人喜悦有人忧。忧者怕丢了自己的登天梯,自然惶惶不安。

  那些喜悦者大都是儒家人,这些最重规矩的读书人因为刘知蝉坏了规矩而将其视为肉中之刺。现在巴蜀的联姻请求似乎给了这些儒家人拔掉肉刺的机会,可出乎意料的,朝堂之上的儒官们除了向刘知蝉投去幸灾乐祸的眼神之外无人真的上前发难。

  两郡联姻事关千万百姓,两国气运,甚至决定百圣朝的盛衰走向。如此大事无论你内心如何想,却都要从长计议。若是还没搞清事情走向便轻举妄动,很可能会被随后的事态变化碾压得粉身碎骨。

  木秀于林,一飞冲天自然是人之夙愿,但若是因为木秀于林而被摧之,因为一飞冲天而被一棒子敲死,这自然是没人会愿意的。于是当郡王说出联姻之事后,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可过去半晌,竟然没有大臣愿意上前一步说出自己的意见。

  此时所有朝臣想得自然是明哲保身,原本刘知蝉应当说些什么。可联姻之事着实敏感,这位有官品有出身的道姑也只能沉默不语。

  “就没人敢说话了?”叶双城坐在高台上看诸官百态,没由来的有了些不耐烦地情绪。

  郡王恼怒,这个时候总还是要有人救场。于是塞北雪宫的大祭酒李鱼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陛下,臣以为当今天下大势变幻莫测,我巴蜀塞北联姻牵扯极大实在不应轻举妄动。”

  听闻此言,不少朝臣自然轻轻点头。其实大臣们并不是真傻,如今巴蜀联姻请求其背后的意味不言而喻。作为纵横家道场的巴蜀最擅长合纵连横,若是寻常,塞北也不是不能接受这场联姻。可如今巴蜀与大理同气连枝,两郡关系亲密之下,巴蜀绝不可能再与毗邻的塞北真心联盟。否则南北出路都被盟友之国包围,这巴蜀郡王的宏图伟志又当如何开展?

  李鱼所言自然是不少朝臣内心的判断,但朝堂文武百官,自然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甚至在王室内部,武威后便是联姻之事的赞同者。

  眼看李鱼如此不知进退,坐在高台上的武威后眉头微皱,随后她微微捂嘴,轻咳了一声。这轻咳自然是一声信号,随着咳嗽声出,左相唐无缺上前一步,开口说话。

  “臣以为如今天下纷乱,塞北北邻蒙域,西靠西域。东与三秦接壤,南通巴蜀连疆,当真算得上是四面楚歌。我塞北虽然民风彪悍,但与修行一事上却算得上是青黄不接。自先王与剑皇相继离世,我塞北郡已经成为天下圣人最少的一处郡国。”唐无缺恭谨行礼后便开始滔滔不绝,其神色忧虑看起来颇有忧国忧民的姿态,“如今凶险境地,我塞北决不能随意树敌。巴蜀联姻之事或许另有目的,但却不是没有破解之法。可若是拒绝巴蜀请求,这南疆一旦乱起来,恐怕塞北的几个邻居就都忍不下去了。”

  这唐无缺所言的确有理有据,一时间朝堂下不少朝臣均是赞同点头。一时间朝堂形势就又有了变化。这有人开了头,后面选择战队却要容易多了。毕竟出头鸟已经有了,便是出了什么问题,那也应当是个高的人去扛着。一时间朝臣们各抒己见,议政殿中显得格外热闹起来。

  叶双城皱眉看着台下臣子们吵闹,他眉头紧锁却没有开口阻止。自高台上向下看去,便会发现朝堂众臣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派,但这两派中臣子的构成却显得与寻常不同。

  以往的塞北朝堂有着明确的党派分别,其中以维护郡王叶双城的为一派,武威后一派,梦河君一派。除此之外,其他臣子还会以自身学位道统各自抱团。比如以大祭酒李鱼为首的杂家势力,还有以唐无缺为首的纵横家,右相薛松林为首的儒家一脉。

  在过去,无论朝堂上政见如何,这几家道统总是各自抱团以求自己一脉在朝堂上的声音足够响亮。可在今日,台下两派却是鱼龙混杂。支持联姻的臣子中有李鱼的学生,反对联姻的臣子里也有唐无缺的纵横家一脉。甚至最终规矩的儒家臣子也各自分立,表达着自己不同的意见。

  如此情况让叶双城一时间难以梳理到其中关系,自然也无法出言定论。甚至在叶双城身边,武威后也一脸为难,不知道如何说话。

  台下众臣纷纷扰扰,但其中的几个大佬自然不可能扯着脖子跟对手嘶吼。如左相唐无缺,右相薛松林,大将军岳淼这样的角色都只是沉默站立,听着耳边嘈杂的议论声。甚至薛松林在听了一会后竟然闭上了眼睛,竟然就这样公然在朝堂之上闭目养神了。

  叶双城眯着眼睛在台下众人身上扫视,他试图找到一个突破口,寻求某个人的支持从而一锤定音。最终,叶双城将目光投在了薛松林的身上。

  因为之前对待刘知蝉的态度,薛松林与叶双城这对君臣之间有过一些间隙。可这山下事自然不会如山上那般感情用事,利益便是利益,当利益足够巨大,那便是杀父之仇又如何放不得。

  叶双城明白,薛松林是儒家众人中反对联姻的这一派,且其在儒家众臣心中地位崇高。便是如今有不少儒家臣子赞同联姻,可这些人说话的时候依然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薛松林的脸色。虽然叶双城不想承认,但是儒家现今的确在塞北朝堂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果薛松林带着整个儒家站在叶双城的身后,那么这场针对巴蜀与塞北联姻的争论也将尘埃落定。

  想到这里,叶双城终于决定不再等待,开口询问,“薛右相,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这次开口,叶双城甚至用上了一丝气机。年轻郡王嘹亮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臣子们震耳欲聋,一时间都安静了下来。无数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薛松林,纵然有千百不甘,但所有人都明白,今日之事将会根据这位薛大人的选择而产生结果。

  即便郡王问询自己,薛松林依然神色淡然。他微眯着眼睛沉默好久,似乎这个年岁不小的老臣真的睡着了。无数臣子眼望着他,神情紧张。

  过了良久,薛松林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他没有即刻回答叶双城的问题,而是将目光看向了一个原本已经与争论无关的人。

  “左祭酒,您觉得如何?”薛松林不紧不慢地说话,看着刘知蝉的眼神锋锐如剑。

  一瞬间,集中在薛松林身上的目光一下子又转换到了刘知蝉的脸上。其中聪明者已然神色复杂,迟钝者则是满脸疑惑。

  “孤问的是你,你问她做什么?”叶双城脸色一寒,隐约有了些不祥的预感。但这一次薛松林是真的不准备回答他,这个最终规矩的儒家右相竟然无视了自己陛下的话,只是继续盯着刘知蝉。

  在薛松林看着自己的时候,刘知蝉也在注视着他。这一老一少,一男一女四目相对,这场面似乎有些深情,但更多的是诡异与古怪。

  刘知蝉沉默不语,不知为何,她读的懂薛松林的眼神。

  “你想要阻止这场联姻吗?想的话就走,离开兴庆府,离陛下远远的。”这边是薛松林传递给刘知蝉的想法。薛松林是反对这次联姻的,可在发表意见之前,这个儒家右相想要得到更多的收获。

  薛松林的眼神刘知蝉读懂了,既然明白,她也就同意了。

  “禀告陛下。”刘知蝉缓缓上前一步,对叶双城行礼,“臣创新学舍,送十名士子去塞北各地历练。如今士子们已经出行数日,臣为师者,也该去为自己的学生授业解惑了。所以恳请陛下恩准臣离开兴庆府,带学生游学塞北。”

  一时间,朝堂上满是寂静的氛围,无数大臣看着刘知蝉,神色诡异。现在再笨的人也明白眼前的意思了。刘知蝉离开,儒家便反对联姻。这就是这个道姑同薛松林的交易。

  此刻的叶双城心中五味陈杂,他深深地望着刘知蝉,却不知道该在脸上流露出何种表情来面对她。他之前确实也希望刘知蝉去塞北各地帮助自己稳住局势,但那时是要刘知蝉私下离开。

  虽然私下离开与朝堂上恳请离开都是走出兴庆府,但两者差别却很大。你偷偷地走,却可以随时随地堂堂正正地回答。可若是在朝堂上如此请愿,离开了,一时半会却是不能回来了。

  这个时候的武威后脸上神色也颇为复杂。若是让武威后在刘知蝉与儒家支持之间选一个,那么这位郡王生母一定会选择亲近儒家人。可现在,过去亲近的儒家大臣不惜让塞北生灵涂炭也要将这一处郡国变成儒家的道场。而过去那个被视为红颜祸水的道姑,却在这个时候用自己的方式与儒家站在了一边。

  “还请陛下恩准!”刘知蝉抬头,她似乎看到了叶双城眼中的痛苦与犹豫,于是语气更加坚决了几分。

继续阅读:第九十二章 一步登天【修改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那年风雪凉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