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衙门出来这些官方书吏,都是由大私塾的学生来担任。这些学生大都家境不太好,家里都是曾经有过捏着铜板过日子。所以,这些学生对珠算有着天生的感悟。
而大私塾的神算老师,往往由夏裹担任。所以,她爱死了这样的学生。正好衙门缺乏这样的官方书吏,夏裹便大笔一挥,让这些学生课余时去担任。
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的计算水平。二来,也让他们熟悉繁杂的数学公式。三来嘛,为她将来的“银通天下”,准备好人才。
也因此,衙门书吏成为了裹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是裹城的人,看到他们,是一脸的忿忿不平,只恨自己无法享受此福利。身为裹城的人,看到他们,是一脸高兴与骄傲,只愿来世还能为裹城人。
很快,裹城的养殖场上又多一种新家禽――鹅。
这东西可是稀罕物,初始只是浅黄色的,一层细细绒毛,奔来跑去的,甚是活泼。叫声也尖细,像琴弦上偶尔蹦出的一个音符。
待它翅膀有翎毛长出,雪白雪白的,就要放到池塘边群养。
由于夏裹把这鹅分配到好几家养。为了避免两群鹅混在一起时不好辨认,便在鹅背上或尾巴处染上漆,或红或蓝,易于分辨。
然而,即便如此,有一次放鹅归来,两群鹅一见面,亲热地奔跑在一处,欢快地叫着,变成了一群。
很快,养鹅的人傻了眼。因为两家的鹅刷着同样颜色的漆,而且部位也一模一样。
最后,一商量,便把鹅赶在一处,慢慢地辨认。可两家的人看了半天,也没有分出你我来。于是,就琢磨着既然都一样,就按个数分一下算了。
就在这时,这家的花狗从外面散步回来了。
花狗一见凭空多出了这么多鹅,愣了一下,便低声叫着扑了过去,把其中的几只鹅赶出了院子。
就这样,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花狗把那家的鹅一只不少地赶了出去。
其实,夏裹也挺喜欢放鹅的。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颇有统率千军万马之势。一到野外,那些鹅就四散奔跑,找到了它们的乐园,跑够了,便开始吃草。
吃饱了,它闪就到旁边的池塘里洗澡。夏裹便坐在草地上,只需要看着它们不上庄稼地就可以了。那阳光暖暖地照进鹅的羽毛里,闪着亮亮的光。
在这个时空,此时的鹅可算得上是稀罕物。据史书记载,夏成帝在位时,有鹅现身于某处,被人捉住专程进献宫廷,可见鹅是稀罕物。
有一位大将军年轻时,向时任的长官要块鹅肉吃。可这位长官死活不给。两个大老爷们自此就竟结下了梁子。
过了些年,大将军时来运转当了领导。现世现报,把这个长官打压得抬不起头来,搞得长官竟抑郁而死。而长官最初之所以舍不得那块鹅肉,只是因为鹅肉贵啊!
所以,面对着这一大群的活蹦乱跳的鹅,那生活就已经不止是小康了,绝对堪称豪富。所以,夏裹亲自养鹅,没有人说她是玩物丧志!
据悉,前些年,鹅已经卖到两三千钱。鹅贵,鹅毛也跟着水涨船高。用精挑细选的鹅绒毛辅以布帛缝制成的鹅绒被价格不菲,只有豪富的世家才买得起。
就是张至曾看到那一群群的白鹅,都感觉是白花花的银子在移动。他自嘲自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白痴跟着这个小宗姬在一起,时间长了,也会知道如何赚取银子了。
结果,不曾想,夏裹听到这话,竟白了他一眼,亮亮嗓子说:“先生,你难道没有觉得,那鹅的长颈子颇像我们运笔写字时的手腕。”
“瞧它那脖子扭转得如此灵活,如果我们的手腕也是如此灵活而有力,那写出的字是飘逸还是雄浑呢?”
听到夏裹如此一说,张至曾不由得去观察那鹅的长颈。一时间,他竟然入了迷。
几天后,张至曾把参悟所得运用到写字上。那些字一气呵成,贯如长虹,无论任何人看了,都赞不绝口,称此书法为当世第一。
随即,有巨贾愿出高价购之,却被礼王抢走了。礼王把这字帖看如珍宝,每日都要拿出欣赏一番,与王妃互相临摹之。
夏裹耸耸肩。在前世的那个时空,古代的书圣就是凭借对鹅颈的感悟,写出了天下第一的书法。今世的这个时空,肯定也不歪乎如此。
鹅很快地长大了。公鹅的额头突起,昂首挺胸。母鹅温柔安静,全没有了小时的活泼。
它们依然关在院子里。平时寂然,只是偶尔发出几声低低的叫声,如同梦呓。可是,要是有生人进了院门,它们便全叫起来,声音很是洪亮,比花狗还顶事。
另外,在清晨的时候,它们也合唱一番,胜过了公鸡。
去院中给它们送食时,它们全都围拢过来,把长长的颈压得低低的,在人的腿上蹭。人俯下身摸它们的背,它们也不躲,很是可爱。
这个时候,所有的食客都涌进了裹城。原由无它,裹城养了那么多的鹅,到了要宰杀的时刻。如此多的鹅,只要手里有足够的银子,裹城酒楼的那些大厨,会让你尝尽关于鹅的所有美味。
这是最悲惨的一天,鹅要被宰杀了。由屠夫操刀。把鹅抓过来,脖子一扭,然后割上一刀,再向地上一扔。而那鹅不马上就死,兀自在院子里来回奔跑。
再后来,院子里活鹅死鹅都在乱窜,地上却满是血,看得人心惊胆战。
而夏裹对这些不感兴趣,她在派人搜集鹅那翅膀上的翎毛。至于其他,夏裹告诉养鹅的人,其功用跟鸡鸭没有多大区别。
搜集来的鹅毛,再经过脱脂、硬化处理,夏裹便拿来小刀,消切笔尖,沾上墨水,便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可惜,字有些粗,显然这是切得角度太大。看来,还是要削得尖一些。
终于,精细的字体呈现在纸上。夏裹不由得呼了一口气,硬笔书法终于能在她的手上诞生出来了。
几天之后,裹城又出现一道奇怪的风景线。所有的衙门书吏,人人手上除了算盘和账本,还多了一只鹅毛笔,腰上挂着一瓶类似玉佩的墨水瓶。
他们飞快地使用鹅毛笔,在把裹城人所享有的福利记录在档,以备回衙门对账,以及年度的审核和来年的预算。
想当然,就有商贾盯上了这鹅毛笔。可惜,这鹅毛笔属于裹城专有,不外销。
张至曾也用上了这鹅毛笔。原由无他,用这笔写字快,尽管字并不是那么好看,但摘抄起来特别快,节省了不少时间。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张至曾才明白小宗姬要养鹅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