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君子城
蔷薇无暇2018-08-09 15:042,393

  秋风起,秋虫鸣。蟋蟀、蝈蝈、金铃子轻吟着秋的韵律。

  这些天地间自由的精灵,大口大口吮吸着甘露, 呼吸着浓郁的泥土芬芳, 而后, 欢快地震动起双翅, 让天籁之音在寂静的夜幕中交织。

  习习秋风之中, 秋虫心怀几许淡泊, 借一片皎洁的月光, 自由纵情地歌唱, 更多抒发着对生命的从容。

  浅秋, 此起彼伏的虫声交错聚拢, 尔后渐渐散去, 那一声声浅唱轻吟, 让秋梦渐入佳境。

  裹城与漠城最大的区别,就是漠城有护城的墙,裹城则没有。

  建不建城墙,在裹城可是起了一番好大的争议。最后,夏裹拍板,凡是裹城的居民,都来投一票,看这城墙到底建不建?

  结果,不赞成建造城墙的票数多了三张。于是,裹城就不建造城墙。

  可别小看这一次的投票,用夏裹的话说,这次投票之举将会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最为灿烂的一笔。

  果不其然,在一千年后,这次投票被确定为大夏城市民主的起源。

  通过这次投票,夏裹对裹城所有的居民进行了登记,规定凡是享有裹城优待的人,都以这次登记为主。

  至于今后的补录,除了无法出门的老从,以及刚出生的婴儿,其他人员的登记就要显得非常苛刻了。

  初始,裹城的老百姓不知道宗姬这打的是什么牌,反正宗姬喜欢搞些名堂。她愿意什么搞,他们就跟着起哄。

  不曾想,待真正地接触到优待时,人人都是着实吓了一大跳,感觉自己不是生活在人间,而是生活在天堂。

  全民看病和读书,均享免费。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月月领生活费,出门乘车,官家出钱;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年年加生活费,更不说乘车,就是坐轿子都得免费,官家更是出钱请两个佣人专门侍候着。

  孩子出生,不用你出钱,官家出钱请接生婆接产;孩子稍大一点,就送到官办的小私塾就读,有专门的马车来接送……

  再大一点,就去大私塾,能读书的,继续读书,不能读书的,就培养他种田或是别的什么手艺。

  孩子不分男女,只要拥有裹城的户籍,自出生到成人,就享受这种免费的读书。

  其实,裹城的人除了种田,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不曾想,衙门还专门贴出告示:所有人每隔六日,就得休息一天,否则克扣不休息者的钱财;尤其是女子,一个月当中必须要有四天连休。

  然后,就是不停地补贴。

  不允许侵占耕地建筑房屋,但你要把老屋推倒重建,可以,所有费用官方给补贴;你买件生活用品,官方给补贴;你出趟远门游玩,官方给补贴;你到集市酒店吃顿,官方给补贴……

  总之,只要你需要花费钱的地方,官方就给补贴。

  最后,其他的地方女子想尽法儿要嫁进裹城,而裹城的女儿是宁肯做老姑娘,也不愿意远嫁。

  弄得衙门两个的师爷一头的包。最后,衙门出了告示:嫁进裹城的女子不拥有户籍,生下的孩子却是裹城的人,享有一切待遇……

  至于裹城的女子,可以坐地招婿,女婿不拥有裹城的户籍,可生下的孩儿却能享有裹城的所有待遇,拥有裹城户籍。

  此告示一出,获得裹城的老百姓拥护。城大了,扩充人口是想当然的。可人多了,那福利也就要官方出多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这样限制一下。

  也正因为这些福利,原本跟着张至曾到此只是斟酌字母表的那些大家学子,也就静下心来,跟着张至曾筹划着字典的编辑。

  因为他们是高级知识分子,福利也就更高了。家里佣人的费用,官家出;随手出个字画,拿出去拍卖后,只收拍卖费,剩下的钱财都归你;每个月的奉银比县令还高。

  更不说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只有你想到要出钱的地方,官府都给补贴;有时候,连你没有想到的地方,官府还是要给补贴。

  张至曾就碰到过一次。那日,他遇到多年未遇的老友。两个人到酒楼,好好痛饮一番。

  临了结帐时,两个人争着付账。最后,还是掌柜出面了。

  “先生,”酒楼掌柜对张至曾的老友说。“这钱你还是让张先生出吧!因为他有补贴。”

  “补贴?”老友一听,就愣住了。

  “啊,吃饭也有补贴?”就是张至曾也怔住了。

  掌柜有些郁闷,身为一城之长竟然对自个儿发的政令一点也不了解。其实,他哪知道,那些补贴的政令都是夏裹借着张至曾的名义颁发的。

  这个时候的张至曾,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编撰字典,哪有心思搞什么政务了。

  掌柜也来个干脆,叫来早在一旁守候的衙门书吏。他先用算盘拔拉拔拉,计算张至中这餐水酒所需的费用。

  “一共是一两三钱!”掌柜报出了总账。

  “哦,哦哦!”张至曾一听,立马就要掏银子。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那衙门书吏也拨拉起算盘来。

  “官府给福利一两银子!”衙门书吏飞快地报出账目。

  掌柜又得拨拉算盘,然后再对张至曾说:“张县令,一两三钱减一两,所以,我只收你三钱。”

  如此丰盛的酒菜,竟然只要三钱。老友不由得望望张至曾,这行贿也实在是太明显了吧!恰巧这时,旁边又有人来付酒钱。那衙门书吏又跑到旁边,拨拉着算盘,算出官府给的福利。

  直至这时,张至曾才掏出三钱银子付了酒钱。

  待走出酒楼,张至曾带着老友乘马车去自己家中坐坐。

  结果,下了马车,旁边又有一个衙门官吏过来,拨拉着算盘,报出了数目。马车夫就根据衙门官吏报出的数目,用原有的车费减之,只收张至曾一文钱。

  张至曾有些不忍心了。一文钱,连给马儿吃草的钱都不够。他便说:“我如果只给你一文钱,你岂不白白做了我这笔买卖。”

  “不,不!”马车夫指指才刚那衙门官吏在上面盖了戵的纸条说。“你虽然只给我一文钱,可凭借着这条儿,我就能去衙门领取剩下的十文钱。共计十一文,这比载乘客商要划算多了。”

  这下,张至曾和老友算是弄明白了什么是官方福利。

  “至曾啊,”老友不得不说。“你这裹城再如此发展下去,不出几年就会成为全天下老百姓一心向往的人间圣地了。”

  “没有办法,”张至曾也不得不实话实说。“我家那个小宗姬,最喜欢银两。而这裹城的老百姓,人人都跟她学会了赚取银两,所以衙门富得流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

继续阅读:第100章 福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帝姬不妖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