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之所以会得宠,那是因为经常能遇到皇帝,你想啊,就算是一只猫一只狗,让皇帝抱得多了,也不是“小亲亲小亲亲的叫”,更何况太监是一个大活人啊!拍个马,溜个须,又不用耗费多少体力,也不减少真气值。
到了大明王朝,太监的功能就更加多了。首先是掌印太监,职责是掌管玉玺,也就是皇印。所有的圣旨都是要盖上玉玺的,不然就是假传圣旨,是要拉出去杀头的。但是圣旨那么多,皇帝要是每一份都盖,光敲印就能把手指头玩成玉玺手(相对于鼠标手、键盘手而言)。于是就诞生了掌印太监这个职位,专门帮皇帝敲图章。
其次是监军太监,职责是掌管调动兵马大权的兵符。洪武大帝是军伍出身,生平最担心的就是武将叛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所以才能让胡之庸一党顺利将一个又一个忠臣名将抹杀掉。为了防止武将叛变,大明王朝就采用了武将和兵符分离的政策,也就是武将手中有兵,但是没有调动的权利。
至于东厂西厂,那更是变态得不得了。其实按道理说,梦方大陆上的人都是现代人的后裔,应该不会再出现太监这种缺乏人性的职业了。但是事实证明,越是现代化,就越是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大明王朝的商业化程度实在太高了,而太监这种高收入的工作又是那么令人看好,于是有需求就会有供应,洪武大帝也不好意思阻挡那么多有为青年的财路。
黄坚成了太监,但是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要是他知道日后永乐大帝会派给他下西洋这个任务的话,那会更加欣喜若狂。不过在一开始,他还是陷入了悲伤和绝望之中,一旦入宫,他认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将化为泡影,因为太监是不允许私自出宫的,更谈不上出海。
而且黄坚还不是洪武大帝的太监,而只是燕王手下的一个小太监,要是燕王当上下一任的皇帝,那也就算了,偏偏是朱建文登基,燕王成了谋反的乱臣贼子。不过燕王还是很够哥们的,为人也平易近人,从来只把黄坚当朋友看待,而不是当做下人甚至是奴才使唤。
更加可贵的是,当燕王听说黄坚很向往大海的时候,就将海军的兵符交给他保管,换句话说,黄坚当上了海军的监军太监。不过海军的兵符对于燕王军来说,其实也没多大用处,因为燕王军几乎就没有海军这个兵种,整个大明上下,也没像样的海军。
“分析东亚各国的海军,东瀛是岛国,四面被海水包围,不发展海军那是找死,所以东瀛的海军强,安宅冬康更是发明了安宅船。高丽是半岛,三面被海水包围,和东瀛比之少了一面,所以高丽的海军也很重要,李舜臣更是创造了龟船。但是大明,迄今为止都没有出现特别牛逼的人物出来,所以大明的海防很弱,所以大明常常受到倭寇的骚扰。
“但是黄坚的出现让一切都改变了,渤海海战的名声盖过了白村江海战,大明从此也成为海上的强国,其威名甚至连后来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望尘莫及。黄坚的名字也比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更加光辉。”——摘自梦方将星录大明卷
以上都是后世的评论,当时的黄坚可没有那么幸运,第一次与李舜臣相遇,他还是着实吃了龟船的亏。黄坚对龟船还是有一定认识的,那是他平时的情报工作做得好。其实龟船真正上战场的实战例子不多,大多是三韩之间的小规模冲突,一次就出动了两、三艘龟船,但是就是这么两、三艘,也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龟船真正大规模的使用,恐怕就是这次渤海海战了。高丽海军的目的是夺取天津港,进而在海上封锁燕京。当然这个目的是美室女王强加给高丽海军的,并不是李舜臣等人的真实愿望。不过为了表示对美室的诚意,李舜臣还是出动了最豪华的龟船阵容——六艘龟船。
要说大明没海军,那是武器装备差,但是论人数,在东亚可是一等一的。高丽和东瀛就算把全部的海军都加起来,恐怕也就几百到一千人,而燕王随便组织一支海军,起码也是五六千人的水准。而舰船,高丽和东瀛的船总共就几十艘,不会超过一百,而燕王随便下道命令,天津港的造船厂能在一周的时间里就造出一百艘战船来。
所以当黄坚看到只有六艘龟船的时候,他轻敌了,放眼望去,渤海上都是大明的战船,高丽海军只是那么一些,少得可怜。那六艘龟船恐怕真的是缩头乌龟了,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由于黄坚的战舰多,所以从三个方向对高丽海军进行了包围,对于李舜臣的龟船来说,恐怕叫做“瓮中之鳖”更加妥当。但是这只瓮中之鳖却不是好惹的,俗话说把乌龟惹恼了,也是会咬人的,六艘龟船终于发威了。
猛烈的炮火,激烈的碰撞,将黄坚从轻敌的幻想中拉出来,让他明白即使只有六艘龟船,也是足以改变战局的。其实六艘龟船真的已经是高丽海军的最大承受能力了,因为龟船的造价很昂贵,其宝贵的程度就好像哥斯拉级战列舰对于金属风暴帝国来说一样。
一分钱一分货,要是高丽海军再多造一艘龟船的话,恐怕历史上就不会再有黄坚这个人物了,更不会有他后来下西洋的壮举。因为只有六艘龟船,黄坚的海军才没有陷入全军覆没的境地。同时高丽的海军也不好受,除了六艘龟船之外,其他的舰船大多不是沉就是伤,毕竟人家大明海军在数量上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渤海湾的第一次较量,两军算是打成个平手。要说为什么李舜臣没能彻底地打败黄坚,最大的原因当然是数量上的问题,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瘦死的大明海军比高丽海军大,两者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包括李舜臣在内的高丽将领大多对美室女王不满,他们之所以会出兵,完全是出于恭愍王的意思,所以在具体执行方面,不打马虎眼那才叫奇怪。当时的李舜臣看到黑压压的一片大明海军,就已经为自己的失败找好了下台的借口。一个是无心战斗,一个是一心一意要保卫领海,那么结果就不言而喻的。
黄坚当然不知道这些原因,他只是在失败之后一心分析龟船的弱点在哪里?乍一眼看去,龟船几乎就是完美的战舰,无论是近身还是远程,不管是攻击还是防御,都比其他战船具有优势。可是为什么龟船没有大获全胜呢?关键就出在速度上。
龟船和乌龟一样,速度是一等一的慢。龟船当初能出名,全都是应用在一些防守反击的战役上,那种战局不需要大规模的移动,只要死守住几个点就好了。而这次的渤海海战就不同了,龟船是进攻方,需要不断的移动才能达到进攻的目的。
很多人其实都不看重一个属性,那就是速度,其实速度比攻击和防御都要重要。阶伯的百济剑勇要是没有速度的话,那他们只是一堆能行走的废铜烂铁而已,再强的防御再给别人当靶子的情况下,还是体现不出来的。
黄坚于是定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那就是将龟船当靶子打。不过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射程。龟船就算没速度,但是人家毕竟还有远程攻击手段,你的速度再快,要是射程跟龟船的火炮一样,甚至是更加近,那也是白搭的。
幸运的是,龟船船头火炮的射程并不远,那是因为射程远的火炮毕竟体积大,龟壳的太小,装不下巨无霸型的火炮。不过对于一般的舰载火炮来说,龟船所用火炮的射程也不算近了。龟船搭载了天、地、玄、黄以及胜字铳筒。胜字铳筒是最轻型的火炮,射程约200米,而最重的天字铳筒射程为600米。
黄坚军中射程最远的舰炮也才800米,这对于有600米射程的龟船来说还不够具有威胁力。那么要如何增加射程呢?黄坚想到了火箭,其中的代表就是神火飞鸦。火箭是华夏特有的火器(当时还没流传到高丽,并且不列颠人也没发明火箭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射程远,比如说神火飞鸦,就能发射到一千米外的距离。
可是黄坚对一千米还不满足,他要让龟船知道自己真的有多乌龟,射程优势不仅仅是停留在1.5倍,而是2倍、3倍甚至是5倍。但是火箭炮的射程就只有一千米,想要再增加是几乎不可能的。
火箭和其他火炮的不同在于,火箭不是依靠炮膛的推进力前进的,火箭是依靠自身尾部喷射出来的气体所产生的后坐力前进的,所以火箭的射程就是靠火箭内部所填充的火药量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