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家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安抚了翟夫人,查清了翟管事自杀的真相还有小狼兄长消失的缘由,处理了水根这祸头子,最后更是查到了幕后黑手。
剩下的事情韩冉已经大包大揽地接手了,再加上绿袖和另一位亲人被冤杀的苦主魏学用,吴响这次难逃劫数。
所以宋玉华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渔人书院的事情上,渔人书院已经修葺完成,教习也都聘任就位,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学子。
此前,叶衍已经派人在京城各坊市以及城郊的村庄里大肆宣扬渔人书院专授工技,家境贫寒的学子若是能经过考核,不仅免收束脩,在学期间还会有钱粮补助。
从来只有教授圣人之道的书院,还不曾听说有专门教授技艺的书院,况且贫苦人家想学手艺,都是求爷爷告奶奶的找关系送孩子跟人做学徒。做人学徒的时候,若是遇到了良师还好,可要是遇上了悭吝人,不仅要忍饥挨饿,还得受苦受累,有些师父稍有不顺意的地方,便打骂徒弟来出气。
如今平民百姓乍然听说这个渔人书院,不仅能学到糊口的手艺,还不用挨打受骂,吃喝不愁,尽管对此事还多有疑虑,但很多人家不可避免地动了心思。
京郊付家就是如此,付家婆娘掀开竹篾盖子,看了看空荡荡的米瓮,叹了一声,弯腰从瓮底找了一把米出来,想了想又匀了一半倒进米瓮,把那半捧米扔进煮开的锅里,用勺搅动了一下用清水没什么两样的稀粥,又重重叹了一声。
堂屋的付家男人是个憨厚的汉子,他自然听见了妻子的叹气声,但他只是沉默不语。
“他爹,家里的米可不够吃了。”付家婆娘用勺子敲了敲灶台,扬高了声音说道。
付家男人应了一声,“我明天去三叔伯家借一点来就是了。”
付家婆娘的脸垮了下来,“总是借借借,说的倒是好听,咱们也得还的起啊,人常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当心一进门就吃三叔婆的白眼,上次我见她的时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阴阳怪气说的我都抬不起头来。”
付家男人闻言为难的摸了摸脑袋,“那该怎么办嘛,咱们家里三个小崽子,个顶个的能吃,哪天少吃一点,就饿的嗷嗷叫。”
付家婆娘故意撇嘴道:“现在倒是一脸慈父的样子,那为什么还要拦着小二小三的前程。”
“你这婆娘,要是他们能有好前程,我怎么能拦着呢。”付家男人急眼了。
付家婆娘在衣襟上擦了擦手,然后进了堂屋,坐在小板凳上,“那你为啥不让小二小三去那个啥渔人书院?他们两个机灵又听话,肯定能学门手艺回来。你自己死脑子只想种地,还想要儿子们都跟你一样吃黄土?”
付家男人却道:“我咋不知道学手艺的好呢,邻村那个刘家二小子进城跟了个木工师父,没几年就能自己揽活计,这才大半年就攒了五两银子,这两天正让媒婆给他说媳妇呢。”
“那你为啥不让孩子们去这个书院,我听说家境不好的,不仅省了嚼用,还有钱粮补贴呢。”
付家男人锁紧眉头,“说的倒是好听,可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嘛,再说了,就没听说过有哪家书院教人家锯木头烧砖窑的。”
付家婆娘却嗤笑一声,“就咱们家这一穷二白的情形,你还怕被骗,骗你能有银子花呀?”
付家男人仍然不赞同,“反正这种不明不白的事情,还是别去冒险了。”付家婆娘听了甩手站起来,“你这个人就是死活不开窍呢,你是为你儿子好,还是想害你儿子。眼见的都吃不上饭了,还死鸭子犟嘴。”
付小二拉着弟弟兴冲冲的往院子里,就听到堂屋里母亲扬高的尖利声音,对视一眼,苦笑一声。
付小三小跑着冲进堂屋,“娘,我有个好事要告诉你们。”
“我和哥哥去参加渔人书院的考核了。”付小三不等父母发问,便忙不迭的献宝,“我们都选上啦。”
付家婆娘一听就喜上眉头,“真的?”
付小二和付小三都把头点的像是拨浪鼓一样,付家婆娘喜滋滋的捧着两个儿子,一人亲了一大口,“真是娘的好儿子哟。”
但他爹就不情愿了,他皱着眉头说道:“两个小孩子,怎么也不跟家里人商量一下,万一是人贩子怎么办?”
不待他妻子发作,付小二先笑呵呵的告诉他爹,“爹,怎么可能是人贩子呢,这个书院是宋大人的女儿和长公主的儿子一起建的,人家有钱又有权,图咱们什么呢,就是为了做善事而已。”
“是宋家的姑娘建的这个书院?”付家男人一听就来了精神,他早年间曾见过宋归鸿一面,甚至与宋归鸿还搭了几句话,所以他一向极为敬仰宋归鸿,一听是宋家姑娘开办的书院,立刻疑窦全消。
“宋姑娘听说咱们家有三个儿子,大哥身体不好,家里只有几句枯田,就答应给我和哥哥每个月两钱银子和两斗粮食。”付小三乐呵呵的插话道。
本来两个儿子入选,已经是天大的好事,没想到还有钱粮能领,付家婆娘简直要跳了起来,“好儿子,真给娘争气,娘这就给粥里多下一把米,让你们吃个饱。”
付小三刚想说个好,付小二却道:“娘,不用多下米,给大哥留着吧,他后半晌要饿呢。”
付家婆娘闻言顿住了动作,看了一眼里屋,重又坐在堂屋,“快跟娘说说,书院的先生们是怎么考你们的?”
付小三快人快语,“先生问我们会什么,哥哥就说我们会做风筝,哥哥做架子,我往上面化花样子。”
“然后先生就准备了木头和颜料让我们做,哥哥说这个风筝一定要做好,我们就做了个最难的蝴蝶风筝,先生一看就决定收下我们,还把我们分到了木工院。”
“我们举着那个蝴蝶风筝出来的时候,正巧遇上了宋姑娘,她特别喜欢我们的风筝,就多问了我们几句,知道了咱们家里的情况,就答应给我们免了束脩,还补贴米粮。”
“那个风筝有没有送给宋姑娘?”付家男人听完忙不迭的问道,见两个儿子都点头之后才放心下来,“反正你们平日里也爱做风筝,以后进了书院就多做些新鲜花样送给宋姑娘。她待咱们家这么大的恩情,咱们别的不能报答,只有多做几个风筝了。”他叮嘱道。
付家婆娘也连声附和道:“对啊,你们多做几个,到时候把宋姑娘哄的高兴了,说不得能安排你们去铺子里做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