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邲之战
韩咏明2018-05-02 21:393,103

  宣公十二年春天,楚庄王率军讨伐郑国,把郑国包围长达十七天之久。

  郑国人为了求和而占卜,结果不吉。

  求和不吉,弱小的郑国又无法抵抗强楚,恐怕是要被灭国了。被灭国,那可对不起立国的先祖,趁着没灭国之前,还是先到太庙祭祀号哭一番,以求先祖赎宥。于是,郑襄王便率属下出车到街巷进行占卜,看灭国之前在太庙号哭是否吉利,占卜的结果是大吉。

  既然号哭吉利,那就使劲哭吧。于是,城里人在太庙大哭,守城的士兵在城墙上大哭。

  一时,郑国是举国大哭,哭声震天,把楚庄王的心都哭碎了,慈悲大发,也不攻打郑国了,下令退兵回师。

  郑国一看楚兵退了,赶紧修筑城墙,加固防御。

  楚庄王回师半路,开始后悔退兵,但已经退了,却没有再折回去的理由,突然听说郑国正加紧防御工事,这下可有了折回去的理由,心里乐开了花,龙旋风似的率军折回,再次包围了弱小的郑国。

  郑襄王极度恐惧,一边抵抗,一边派人去向晋国求援。

  晋国作为郑国的缔约国,在夏天六月接到求援,立即出兵救援。

  中军将:荀林父。中军将佐:先縠。中国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将:士会。上军将佐:卻克。下军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将:赵朔。下军将佐:栾书。下军大夫:荀首,赵同。

  大司马:韩厥。

  当以荀林父为中军统帅的晋国军队浩浩荡荡的到达郑国时,郑国已与楚国媾和,重结盟好。于是,荀林父与士会和赵朔一番合计之后,便下令部队掉头回国。

  郑国一听说晋国要撤军,不愿意了,为了求生存,郑国非常需要晋国和楚国开战,所以,郑襄公赶紧派使者去到晋军面前,对三军统帅说:“郑国之所以屈服于楚国,是为了挽求国家的覆亡,不敢对晋国有二心。那楚国屡战屡胜已骄傲,又在外数月已疲劳不堪,请晋军趁其不备发动攻击,我们郑国做帮手,楚军一定大败。”

  被郑国使者一番游说,弄得中军统帅荀林父也犹豫不决起来。

  这时,中军佐先縠是摩拳擦掌,一副急不可待的想冲锋陷阵,见荀林父犹豫,便不满的说道:

  “打败楚国,威服郑国,就在此举,荀中军还犹豫什么?”

  中军大夫赵括和下军大夫赵同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二人也争相支持先縠: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克敌得属又何必犹豫?”

  “进攻吧,这一仗,必让楚国为质子。”

  但下军佐栾书坚决反对:

  “楚国战胜庸国以来,楚王在国无日不教训国人,民生艰难,祸至无日,悈惧不可懈怠。在军无日不告诫将士,胜利不可仗恃,纣王百战百胜终于灭亡。现在的楚国,是君臣不骄,军事有备。郑国劝我们交战,我们胜了,他们会服从我们,我们若败,他们会服从楚国,郑国无有任何损失,只是拿我们占卜啊,我们不能听郑国的,赶紧撤军为上。”

  下军将赵朔,也坚持撤军:

  “栾书所言极是,依他所言,晋国能长久。”

  一时,晋军将领分为两派,一派坚持进攻,一派坚持撤军,中军统帅荀林父越发拿不定注意了。

  正在晋军举棋不定时,楚军派使者来拭探晋军:

  “我军的行动在于抚定郑国,岂敢得罪晋国,请贵军不必久留此地。”

  晋军的上军将士会,平时很擅于外交辞令,又有智谋,自然由他来应付楚国使者了:

  “从前周平王命令我们先君文公说,与郑辅佐周室,不要背弃君王的命令。今日郑不尊命,寡君派诸臣来质问郑国,怎么敢侮辱斥侯?我们谨拜谢君王的命令。”

  楚国使者离去了,先縠嫌士会刚才那番外交辞令太软弱,派中军大夫赵括去追上楚国使者,说道:

  “我们此番出兵,是奉寡君之命来将你们楚军赶出郑国的,我们不敢违命。”

  那位楚国使者,将士会和先縠的话分别禀报了楚王,因此,楚王认定晋军将令不和。常言说,天时,地利,人和。晋军将令不和,必败无疑。于是,又派使者向晋军求和,以荀林父为首的晋军欣然同意,双方定下会盟之日。

  但在会盟之日,楚军突然逼近晋军,一名楚军车右突然跳进晋军军垒,杀死一名晋军并割掉左朵,又俘获一名晋军,快速离去。

  晋军措手不及,待反应过来,立即分三路去追击,楚军一名外将士迎过来,将射中的一只大肥麋赠于晋追兵,晋军得到肥麋,领将便下令停止追击。

  上军将士会对诸将宣说:

  “前番楚军求和只是为了懈怠我军,此番挑畔我军是为了拭探虚实,大军一定要做好应战准备,否则必然失败。”

  说罢,没有请示荀林父,而是自作主张,令上军将佐卻克,和上军大夫巩朔、韩穿在山前设七道伏兵进行警敌,中军的赵婴齐也下令自己的将士在黄河岸边备好船只,以防撤退。

  中军佐先縠讥笑说:

  “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

  晋国大将魏锜,有常胜将军的称号,当年曾为公子重耳的宾客,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重耳回国继承王位,是晋文公,加封了当年随他流亡的所有人,魏锜也不例外,被封为大夫。但是,魏锜只是一介武夫,虽被封为大夫,却一直没有得到晋文公的重用,只是在边界驻守。晋文公归天,儿子襄公继位,然后是襄公的儿子灵公继位,再然后是文公的儿子成公继位,现在是成公的儿子景公在位,魏锜可以说是五朝元老了,做为旧臣,他还是一位普通的大夫,有些不甘心,便上书请求做公族大夫,却没有得到荀林父的准许,一直怀恨在心,此番正是荀林父统兵,他便想让晋兵大败,好使晋王降罪荀林父。所以,一听说郑、楚媾和,要撤兵回师,他心里不快,便用求助的目光望向大将赵旃。

  赵旃当然会意,因为他赵旃也曾向荀林父请求封卿,也没有得到准许,当然也一直怀恨在心,他现在也想让晋兵大败,好使荀林父背上辱国的罪名。

  此时,魏锜和赵旃的心里,皆藏着一样的私心,一听说要撤兵回师,相视一望,皆请求向楚军挑战,但被荀林父果断拒绝了。

  正在这时,三军副帅先縠却突然违背军规,也没有给主帅荀林父打声招呼,就擅自带领自己的部队冲进楚营……

  荀林父阻止不及,一边率领三军随后救援,一边派魏锜和赵旃去向楚军请盟解释。

  魏锜和赵旃因为皆怀恨荀林父,他二人去到楚军阵营,不但没有解释先縠违背军规的原因,还主动挑起战事,进攻楚军。

  自魏锜和赵旃离开后,荀林父派軘车去接应二人,楚军探兵望见軘车,火速回营禀报说:

  “晋军攻来了!”

  楚王立即召集左、中、右三军将士全部出动,布成三个方阵,杀向晋军。,

  荀林父见楚军大举来攻,前有强敌,后有黄河,心中慌乱,竟在中军敲响战鼓下令撤退,并说:“先渡过河者有赏!”

  除了士会的上军,荀林父的中军,和赵朔的下军,一起涌向河岸,争船抢渡,先上船的挥刀乱砍,船中断指之多,竟至可以捧起。

  在晋军的溃散中,下军大夫荀首的儿子被楚军俘虏。荀首立即率所部族兵,回去救子。

  魏锜曾经在战争中失掉长子,深知荀首的失子之痛,尽管荀首是荀林父的弟弟,可丧子之痛,是那样的彻心彻肺,时隔多年,仍然刻骨的疼痛。所以,魏锜仍然与荀首一起,驾车拼命反攻。

  当时的下军士卒也多跟随,去寻找荀首的儿子,在荀首和魏锜的率军反击中,射杀了楚国大夫,俘虏楚庄王弟弟的公子,也为晋国的中、下军的渡河撤退起到了掩护。

  但在反击中,魏锜差点丧命,危难时刻,他将射到的一头肥鹿丢给楚军,楚军不追杀他了,才拈回一条老命,可他的左臂却受了重伤。

  这一次的晋军大败,伤亡惨重。溃散的晋军,争舟渡河,喧嚣之声,彻夜不绝。只有士会的上军,因有战备,从容退去,无有一人伤亡。

  如魏锜和赵旃所愿,三军统帅荀林父背负着丧师辱国的罪责,率领剩余的晋军残兵撤退回国。

  远远望去,晋国残兵拉拉扯扯,零零落落,首尾不连,就像经历过暴风雨之后的蚂蚁王国大搬家,狼狈不堪。

  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郑国的邲地,故被称为邲之战。

继续阅读:第2章:初相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结草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