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心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说了一句:“若是低调、暂隐光芒,或许‘宁元府’比较妥当,既没有表示是亲王府,也没有说明是主将府,而其实三殿下已经是实至名归的主将,兵马数量已决定了三殿下早不是少将军了。”
因为睿宁在宫里的原皇子寝殿是‘宁元殿’,所以冷月心才会围绕‘宁元’二字来念叨府名。
睿宣寻思着冷月心的话,又看了看睿馨,像是睿馨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睿宣对冷月心说:“不如就告诉大表哥说,睿宣以为‘宁元府’比较妥当,将来的事可以将来再说,现在章嫔娘娘从后位到妃位,再到嫔位,一降再降,三皇兄就算搬入了‘宁元王府’或者‘宁亲王府’又如何。”
睿馨说:“我们念着的亲情,未必适用所有的皇子。”
睿宣应道:“但是在我的心里,三皇兄是一个孝顺的人,我也不认为三皇兄会包藏祸心,因为前年在珍禽山,三皇兄答应了帮忙十二皇兄的事,若是他和二皇兄一样,不会对兄弟这般袒护吧?”
睿馨听着,却不似睿宣那般信任着谁,而后对冷月心说:“冷阅简作为睿宁的主参将,完全有能力应对这种事,只不过置身事内,他和章司骏也满心思希望睿宁能够获得应有的权势,所以有些事情难免看不清楚。”
冷月心直到往冷府回去的时候,也还在思绪着睿馨的这番话,她自己也承认,置身事外才能耳聪目明。
之前大哥冷阅简在兵马的问题上就险些马失前蹄,正是因为人在事中,而满心思只考虑了睿宁的安危,当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睿宁,也难免会同时忽略很多事情。
冷月心回来的时候,府里已用过晚饭,父亲和大哥正在书房里说话。
“父亲,大哥。”冷月心停在书房门外。
“进来。”冷季冬应声。
冷月心才开门进去书房,而后又重新关了门,在桌边坐下来。
冷阅简问:“十三殿下如何说?”
冷月心告诉道:“十三殿下以为‘宁元府’比较妥当,虽然‘宁亲王府’或者‘宁元王府’听起来更好听些。”
“好听?”冷阅简却完全不在意是否顺耳。
冷季冬听着,应道:“为父也和十三殿下同样的意思,或许是因为英将军的缘故,咱们与三殿下不相熟也熟了,且你和九驸马也是三殿下身边的人,所以总感觉三殿下也是家人一般。”
冷阅简问:“若是以朝臣来看,此事应当如何?”
冷季冬分析道:“朝臣里至少有三成的人对此没有任何看法,因为事不关己。另外的三成是武臣府,也是喜忧参半,尤其是章相府,如今章嫔娘娘已非皇后,章相的女儿是太子妃,但是晋封为亲王的偏偏是三殿下,此事像是一块烫手山芋,章相府需捧着,但是也难免焦灼,三殿下权势更盛,对东宫是助力还是威胁,章相必然会双重考虑。”
“还有三成朝臣是文臣府?”冷阅简却觉得:“文臣府应是对这件事也没什么看法吧?”
冷季冬却说道:“如今的文臣府,只说几座傅卿府,也今非昔比,海傅卿府出了一位六皇子妃,白傅卿府入了一位十五皇子妃,两府都是和武臣府的联姻,十五殿下尚且不论,但是海傅卿府未必不做考虑,因为六殿下也应晋封王府才是,若是六殿下晋封,也还有八殿下,八殿下之外,亦有十一殿下,同是东宫行走,如何厚此薄彼。”
冷阅简应道:“若是只有三殿下晋封,的确会令东宫紧张,晋封六殿下和八殿下似乎是必然,否则无法权衡晋封一事的利弊。”
冷月心只听着,一直到冷阅简说完问完,又去了九公主府叫上了章司骏,往少将军府回去。
回到少将军府,睿宁三人依然关起门来说话,冷阅简将问来的答复告诉给了睿宁。
章司骏听完,说了一句:“不要说冷相大人,一半角度以朝臣,一半角度以家人,就说我,我现在也好像被劈成了两半,一半觉得自己是冷相府的家人,另一半还是三殿下的人。”
冷阅简也坦言说:“我出自冷相府,自然血缘牵连,但是我自认有一大半是三殿下的人,另一小半才是冷相府家人。”
睿宁奇怪说:“我又没有让你们将自己劈成几半,我也永远不会让你们在家人和我之间做这种无谓的选择,我们只说晋封的事。”
章司骏解释说:“我原本是想说,舅父冷相大人因为阅简和我的关系,已将三殿下视作了亲人,也还有英将军硬来在冷相府做干女儿的关系。”
睿宁道:“冷相大人能够以家人的视角给与分析,我已经感激不尽,但是睿宣说得对,我的母嫔一再被降位,我却一再被晋封,这样的跌宕起伏究竟是为了什么。”
虽然小章皇后以及章氏,做派强势也不容置疑了那么多年,但是冷阅简却也从未想过,小章皇后会有被废位的一天。
所以睿宁所感受到的人生起伏,冷阅简和章司骏也足以感同身受,只说以往朝臣、宫里宫外,见到睿宁他们三人是什么态度,如今又是如何态度,显而易见的今非昔比。
所以睿宁翌日一早便进宫去了,依然是从宫外骑马直接到达北宫门,进去内宫,往‘御颐殿’。
睿宁进殿跪礼请安,而后陪着刚用过早膳的父皇坐在了窗边暖榻,如今天气已经暖和起来,但是皇上依然穿着冬天的厚衣。
“‘宁元府’?”皇上听着睿宁给回的答复,问:“究竟是亲王府、王府还是主将府?”
睿宁于是详细的说了此事:“晋封儿臣之后,睿宾睿客和睿实又当如何,所以儿臣心领晋封的事,接旨晋封,但是府门依然是不显山不露水,儿臣现在的心情也实在不算稳妥,还请父皇体谅。”
“你能思虑的如此周详,朕十分欣慰。”皇上早已准备好的晋封圣旨,交给了睿宁,说:“你的亲王府或者王府,不是朕给的,是你自己征战沙场得来的真正的荣誉。”
睿宁跪地接旨道:“儿臣谢父皇,儿臣必定对父皇和东宫尽忠尽责。”
皇上伸手将睿宁扶了起来,目光里也满是赏识,睿宁晋封的事,未外传,未正式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