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乌伊、晟北,三足鼎立,天下三分的局面,随着晟北灭掉乌伊被打破,而今祁东也成为了晟北的附属国,天下基本成为了晟北的国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室。晟北已成为天下的宗主国,慕容氏已成为了天下的宗主,众星拱月,享受着天下子民的朝觐。
如今的晟北国土面积之大,令人赞叹。北至北海,南至湘水,西至大漠,东至辽水。国界之大超越了西周,只是西周礼乐鼎盛,民风古朴,君子之风盛行,君主开明宽厚,贤士犹如南飞的乌鹊,绕树三匝不愿离去。
然而晟北未必有此贤君,慕容修洛性情残暴,杀气沉重,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惴惴不安,谨小慎微,深知稍有不慎就会被杀头处死,官员自然不敢上前进谏,晟北朝廷成了莫容修洛的一言堂。
商子祁登上了祁东国的王位,不久就下旨成为晟北的附属国。祁东成为晟北的附属国不免令人唏嘘不已,六年前祁东、晟北、乌伊三国鼎立,祁东实力最强,曾率兵攻打晟北,若不是乌伊与晟北的联合,恐怕祁东早已统一天下。
只是历史从不按照人的意志所运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哪一个朝代会永远长久下去,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永远强盛下去,祁东如此,晟北也如此。
祁东的城府于慕容修洛,倒不是最令人伤心的事,毕竟祁东没有被灭国,祁东国还在,祁东族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
乌伊却没那么幸运了,自从六年前晟北打败乌伊之后,乌伊便一蹶不振,国家失去了生气。而随着乌伊国国王狄肃的死去,乌伊族彻底的流散。
大陆腹地的风,干燥而阴冷,三月的塞北,狂风怒号,大风途径沙漠卷起一阵风沙,向南滚滚而来,像一条浑浊的彩带将人吞噬。
乌伊的族人世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抵抗恶劣气候,自有他们的办法。在极端的环境下,他们依旧快乐生活,繁衍子嗣,经历了好几百年。
如今,乌伊人却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念,国王狄肃死后,乌伊人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在大漠之中。
他们究竟去了哪里?成为了一个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有人说乌伊被晟北杀光了,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也有人说乌伊人不甘心作亡国奴,不愿作敌国的俘虏,集体自杀了;还有人说乌伊人只是躲起来了,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民间的猜测也不无道理,慕容修洛残暴至极,杀人如麻,犹如商朝之纣王,隋朝之杨广。百姓深恶痛绝,却又不敢言语。
多说东临人讲气节,谁说乌伊人也不是呢?乌伊虽未受到中原儒教忠义礼信的教导,但乌伊人崇尚真主,有着十分坚定的信仰,在乌伊政教统一,国王既是政治上的君主,也是宗教的最高领袖。
君主报仇十分不晚,乌伊与中原的交往中,乌伊的领袖们多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狄肃、狄青羽就特别喜欢汉人的文化。更何况晟北的灭国之痛,岂是一时半会就能遗忘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狄青羽和她的乌伊族人也许在暗中准备复国大计呢?
六年前的那场战争已经被世人所遗忘,而在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乌伊族人自然不会忘记。身着黑甲的晟北士兵残忍的屠杀乌伊人的儿女,抢占他们的土地,他们怎么能释怀呢?
自古成王败寇,胜利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迎接所有鲜花和赞颂。失败者以承受所有的耻辱和诋毁。狄青羽和她的乌伊成为那个失败者,若想改变一切,就必须推翻强权,打倒晟北国。
成为强者是君王奉行的生存之道,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外交关系中,吞并是所有王者的目标。晟北之所以强大,那是晟北几代君主共同的努力,先主们的努力为晟北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于是慕容修洛的出现,成为这一切的领路人。慕容修洛像他先主一样,有着极强的野心和占有欲,同时他身上残酷冷峻的气质更令人赞叹。这是一种威慑力十足的君主气质,像极了秦始皇。
为什么说慕容修洛像秦始皇呢?那是有原因的。秦始皇嬴政雄才伟略,破六国而一同天下。留下许多丰功伟绩,却也因为一些残暴的举动而后人所诟病。这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上有许多记载,不如秦将白起破赵,坑杀手无寸铁的赵国俘虏二十余万。
而慕容修洛同样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君王,一心想统一天下。而他做的最过分的一件事是屠杀整个乌伊族,令乌伊族消失殆尽。
二者也许没有可比性,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鉴于乌伊人的惨剧,祁东人还是略感幸运,感叹乌伊灭亡之快,也感叹自己以后要依附晟北。一时间祁东盛行着寄人篱下的危机感,而这样的危机感在百姓那里倒没有引起太大反响,而在一些贵族子弟那里反响热烈。
街上的歌谣唱着:“晟北皇,祁东王;晟北强,祁东亡。”面对商子祁自降王威,臣服于晟北,从小接受忠君爱国思想教育的贵族青年们绝不会统同意。
不得不说这帮贵族青年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在国家为难之时不但敢于反抗商子祁,而且自发组织秘密活动。街头的歌谣正是他们所发布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百姓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祁东所面临的险境。
“殿下,歌谣已经发布在京城的各条街巷了,只是百姓……”一位头戴青色布帽,面目儒雅的青年说道。从他的装束中,大概可以知道他的身份,是一名太学学生。
“百姓的反响如何?是否有义愤填膺之士?”八皇子身着黑黄相间的丝绸袍子,头上戴着青玉色的免冠,坐在书案前。见到儒生前来,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又听到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竟有些着急起来。
儒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八皇子实情,百姓们毫无反应,只顾着一日三餐的生活,丝毫不关心祁东的国事,更不在乎祁东的国君是谁。
如果把这些话告诉八皇子,儒生想象不到他将会是多么的难过!八皇子一心救国,将希望寄托于贵族青年,而贵族青年萎靡不振,令他失望。
他又将希望寄托于百姓,希望通过教育唤起百姓的觉醒,但百姓更是麻木不仁。儒生也很失望,他一辈子的时间都用来读圣贤书,书本教育他做一个忠义礼信的人,他也努力去做。
可如今国难当头,他想用书本的知识和道理来拯救这个国家,却发现无比艰难。八皇子的心酸,他何尝不懂呢?一股心酸从内心涌起,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儒生强忍住眼泪,低下了头,不让人看到自己的窘状。
“你倒是说话啊!怎么突然哑巴了吗?”八皇子见他低着头,半天不说话,心里急得有些气愤,冲着儒生发火说道。
“放弃吧!殿下!我们终究不是商子祁的对手,斗不过他!”儒生突然抬起头,秀气、洁白的脸上残留着泪痕,看着八皇子平静地说道。
八皇子看着他流过泪的眼睛,眼角湿润的,好看的眼睫毛还残留着泪水,有些连成一块。
儒生的话,是八皇子万万没有想到的,儒生和他年龄相仿,却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谈吐和见地都十分独特,八皇子十分尊敬他,将他视为知己。
两位有着共同理想的少年,自然会走到一起。一起谈论诗经,一起谈论少女,一起谈论救国。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两位少年或许会在诗词歌赋,诗经词海中长大,或许又会出现一位如陈思王、阮瑀那样的诗人。
可是命运如此,不可改变。
“连你也要退缩了吗?”八皇子声音哽咽,近乎哭了出来,他知道儒生的为人,所做的决定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儒生依旧是一副平静的模样,这姿态令人无法挽回,也无法劝说。
其实儒生早已看清了事实,百姓是很难改变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百姓可不管这一套,他只管耕地生活,不会在意皇帝是谁。
“你就不能陪我走到底吗?”八皇子用祈求的语气说道。
“殿下,你还不懂吗?百姓麻木,非我辈能改变的。若是不放弃,商子衿是不会放过我们的。”儒生大声嘶吼道。
他从来没有这样说过话,更没有冒犯八皇子的意思。只是他知道商子衿已经行动了,八皇子处境危险。若不讲明,八皇子恐怕身遭不测。
“你走吧!”八皇子似乎早已知道自己的处境,劝说儒生离开。
儒生恳求皇子留下他,最后还是被皇子赶走了,其实儒生并未离开,只是暗中帮助皇子。
商子衿继位那天,杀死的八皇子,也杀死了儒生。随着商子衿投靠慕容修洛,晟北统一了中原,一时间没有任何对手能够与他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