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活命,这件事还是要靠你自己。这黄皮子最记仇,虽然不能直接害你性命,但却可以附在你身边人身上,让你片刻不得安宁,这样吧,明晚子时,你准备好香烛蜡贡,元宝纸钱,再到你之前撒尿的洞口,焚香祷告,诚心赔礼道歉,或许它能饶你一命。记住,只能自己去,不能让人陪同。”
说完,云雁道人和沈一冠师徒,辞别孙老汉夫妇,回到店里。
“师父,为什么孙大哥去找黄皮子,不能让别人陪同?”沈一冠问道。
“人多了阳气壮,神鬼妖狐之类的就不敢靠近,本来是上门道歉,阳气太盛反倒显得跟上门闹事一样,再说,我也是想让这小子长长记性,古人云敬鬼神而远之,不是没有道理的。”
沈一冠点了点头,问道:“师父,那孙大哥明天,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只要他按照我说的办,谅那只黄皮子也不会真拿他怎么样,折腾了一夜,赶紧睡吧,明天还要早起。”说完,云雁道人吹灭了油灯,便即昏昏睡去。
沈一冠躺在小床上,翻来覆去,由于见到孙老汉夫妇对儿子的疼爱,他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世。
沈一冠祖父沈廉,曾任山西道御史,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乾隆皇帝喜爱,四十岁这一年,生下儿子沈敬之。
本来沈廉老来得子,人生大幸事,偏偏命运不公,造化弄人,沈廉因为上书状告奸臣,结果得罪了皇亲国戚,因言获罪,被贬为庶人,一家人也从达官显宦变为普通人家。沈敬之娶了一位妻子姓董,夫妻二人结婚二十年都没有孩子,沈敬之经常为此长吁短叹,家里祖传八代都是独苗,所谓八代单传,到自己这一辈难不成沈家就要绝后吗?
沈敬之带着妻子四处求医问药,且不说近了十里八村,就是远到山东河南,两户东北,都走遍了,遇到的所谓“名医”也不计其数,但是没有一个医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医生大夫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夫妻二人身体没毛病,至于为什么生不出孩子却谁也说不上来。
这一天夫妻二人苦恼之极,来了个邻居王二伯说,钟南山上有座文殊院,文殊院建寺百年,里面的文殊菩萨极为灵验,有求必应,而且即便求子不成,寺里的主持慧真法师佛法高深,可以找他老人家算上一挂,看看吉凶祸福,也好知道夫妻俩命中是不是注定无子,倘若命中无子,也可收养个儿子,总好过现在这样耗着。
沈敬之和董氏一听,觉得王二伯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他夫妻二人常年住在山脚下,早就听说慧真大师的法名。
于是收拾东西,直奔文殊院。
来到文殊院里,有知客僧接应,引到后堂来见到慧真大师,一看这位老禅师,生的仙风道骨,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脸上皱纹一道挨着一道,看这样子,几近百岁高龄。
沈敬之上前磕头,说明来意,慧真大师看了看夫妻二人,说道:“把手伸过来。”
沈敬之知道禅师是要给他二人看手相,连忙对妻子董氏说道:“快上前,把右手伸出来,法师要给咱们看手相。”
慧真突然睁开眼睛,看着沈敬之,问道:“为什么要伸右手?”
沈敬之忙道:“大师,小人常听人说,相面算卦讲究男左女右,男人看相伸左手,女人看相自然是伸右手了。”
慧真大师哈哈大笑,说道:“相面算卦,讲究命相合参,左手看天命,右手看骨相,两只手一起伸过来。”
董氏现在地下扣头,然后走上前去,将双手伸到老禅师面前,老禅师看了半晌,又看了看沈敬之,沈敬之会意,也把双手伸到慧真大师面前。
看完之后,慧真大师合上双眼,摆了摆手,说道:“下去吧。”
夫妻俩对视一眼,走到底下,却不敢大模大样的坐在椅子上,而是垂手侍立两旁,等待法师垂询。
过了半天,法师这才睁开眼睛,看着二人说道:“你们夫妻今后必有一子,只是此子绝非等闲之人,假以时日,必将造福万民,退下去吧。”
沈敬之问道:“大师,那我们用不用去前堂参拜菩萨?”
“不用了,你命中有子,放心去吧。”说完,慧真大师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沈敬之心中着急,上前问了一句:“大师,这孩子大概什么时候会来?”
慧真大师却并不答话,本来沈敬之为人极为老实,方丈既然不理他,按照平时他也就不问了,但这件事关系到沈家的存亡续绝,沈敬之又大声问了一句:“大师,我们夫妻到底何时能怀上孩子?”
慧真大师依旧不说话,沈敬之奓着胆子,走进前一看,见老方丈一动不动,伸出二指在和尚鼻子底下一探鼻息,吓得一跤坐倒,登时魂飞天外。
董氏不明真相,走过去扶起丈夫来,沈敬之高声叫道:“死……死了。快来人啊,老方丈死了!快来人啊。”
其实出家人死应该叫圆寂或者坐化,但沈董二人皆是山下农民,一生大柴种地为生,哪知道这些规矩。
过了一会儿,寺庙里大小和尚都来,沈敬之交代了几句,领着妻子就下山回家。
到了家里以后,董氏十天半个月都觉得身体没什么异样,夫妻俩暗自嘀咕,心道:“莫非慧真老禅师算错了?可是这位大法师多年来替人相面算卦,一向很准。”
这一天,村里来了一个有方的郎中,即所谓赤脚医生,游医天下,头戴方巾,身背药囊,一身读书人的打扮,右手拿着一根木棍,棍子上一张大旗,写着“游方送子”,这是古代一种郎中,意思是将孩子送给你,专治不育。
沈敬之不认字,只道来了一个游方道士,忙上前询问。
多年无子,沈敬之和董氏早就开始吃斋念佛,到处积德行善,一见游方的道士,立刻迎上前去。
聊了几句这才知道,对方并不是什么游方道士,而是郎中大夫,姓孔,并且专治不育,不管什么人,药到病除。
董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沈敬之急忙将孔大夫家门,将自己夫妻的情况说给这位大夫听,这孔大夫听后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的放下医囊,说道:“二位放心,我行医数十年,有关生育子女的疑难杂症看好的没有三千,也有八百,这等小病自是药到病除。”
沈敬之十分高兴,心说难道慧真大师说的命中有子,就是通过这位孔郎中吗?
孔大夫取过纸笔,说道:“我给你开复单子,你照单抓药,治不好我分文不取。”
这话一说,沈敬之和董氏更是将这位孔大夫奉若神明,在一旁聚精会神的观看他写方子。
却不想孔大夫刚写了两个字,突然间心口一阵剧痛,紧接着口吐白沫,手脚抽筋,在地上翻来覆去的直打滚。
顿时将夫妻二人吓了一跳,沈敬之连忙跑出门外,招呼附近村民进来帮忙,不想这孔大夫生的这股病,来如山倒,刚把村民喊来,孔大夫已经气绝。
这下大家都说董氏命硬,算上慧真大师在内,已经先后克死了两个人,沈敬之自己也不禁起疑,莫非真是自己的妻子克死的?可是夫妻相濡以沫几十年,向来恩爱和谐,即便有过几次吵架拌嘴,也是转眼就忘。
董氏说道:“既然你们沈家是八代单传,决不能在你这辈断了根儿,倘若因为我害得你不能生儿育女,那我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不如你趁着年轻,再续一房吧。”
沈敬之听了连连摇头,说道:“咱们夫妻都已经几十年了,没有孩子可能是命中注定的,勉强不来,再说哪有贫苦农家续娶小妾的。”
妻子听了也不在多说,自此夫妻二人彻底死了心,再也不出去求医问药,安安稳稳的过了几年太平日子。
这一天晚上,天降暴雨,雨水哗哗,冲毁了不少树木桥梁,外面打雷闪电,风雨交加,偏偏夫妻二人这晚睡得沉,竟然没醒。
睡梦之中,沈敬之只觉得自己飘飘摇摇,虚虚实实,身体不由自主的走在一条山间的小路,两旁边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半空中陡然出现一位仙人,腾云而来,颔下三绺长髯,仙风道骨,腰悬宝剑,来到沈敬之身前。
沈敬之知道眼前此人必是仙人,普通跪倒,那仙人说道:“沈敬之,你一生积德行善,自有福报,不必为没有子嗣而苦恼,此去东行十里,荒草堆有一个婴儿,你抱去收养了吧。”
说完,化作一缕青烟。
沈敬之往东走了十里,果见草丛中有一个婴儿,赤身裸,体的躺在地里哭泣,抱起来一瞧,见这孩子白白胖胖,模样喜人,尤其是眉宇之间长得和自己竟有几分想象,沈敬之将这孩子抱在怀里,心中想着赶紧抱回家让自己的妻子看看。
正在高兴,猛然间一个炸雷“咔嚓”一声被惊醒,这才发觉竟是南柯一梦。
醒来之后唉声叹气,妻子董氏醒来,忙问丈夫怎么了,沈敬之就将这梦说给妻子听。
董氏听罢,说道:“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必是你思子心切,这才做了这个梦。”
沈敬之道:“不对,我总觉得我捡起孩子的地方特别熟悉……对了,就是白羊岗,我明天去看看。”
妻子见他执意要去,也不便阻拦,第二天一早沈敬之吃完早饭,穿好衣服直奔白羊岗,走到一半就听得有婴儿啼哭,大喜之下,走近一看,草丛里果真有个婴儿,和梦里长得竟然是一模一样,当即抱回家中,告诉了妻子,附近村民亲朋好友都来纷纷道喜。
说来奇怪,这孩子来到家里之后,每天半夜都是又哭又闹,没有片刻安宁,奇怪的是天一亮,孩子就好了,跟常人无异,只是一到半夜就哭闹,由于休息不好,孩子瘦的皮包骨头,原本清如水,明如镜的眼睛也变得浑浑噩噩,沈敬之夫妇为此着急上火,因为孩子得了怪病,这时有邻居王二伯过来说,“依我看,这孩子不是得了啥怪病,而是夜哭郎作祟。”
沈敬之夫妇问道:“夜哭郎?这是什么?”
王二伯道:“听说出生不久的婴儿,心灵澄澈,耳聪目明,能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妖魔邪祟,这些脏东西一到半夜就出来,咱们大人看不见,孩子却在深夜看的一清二楚。”
“二伯,这要是真的,那可如何是好?我们夫妻俩好可是不容易才得到这个儿子啊。”董氏焦急的说道,越说越急,眼瞅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王二伯道:“你先别急,我以前听人说,只要弄张黄表纸,写上几句咒语,孩子就能好过来。”
说完,沈敬之找来朱砂笔,黄表纸,问道:“二伯,您知道这咒语该怎么写吗?”
“我会,我说你写。”
第二天,整个村子里,但凡显眼的地方,到处都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的东西咒语不像咒语,歌谣不像歌谣,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读起来让人不明所以。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
之所以要贴到显眼的地方,是因为显眼处人多,过往行人念上几遍,借着这股阳气,把晚上的妖魔邪祟都吓走。
说也奇怪,这咒语贴上不久,孩子就再也不哭不闹,晚上也都安安稳稳的睡觉。
夫妻俩喜不自胜,不料过了几年,孩子得了一种怪病,眼瞅着长到五六岁,依然不会说话,眼神也是浑浑噩噩,终日神魂颠倒,每天只是呆呆坐着,父母叫他吃饭睡觉,他也能听得明白,就是几年来不出一声,附近村民们都说沈家命不好,人丁不旺,好不容易有个儿子,还有点儿痴呆。
董氏见到儿子这么一副模样,也是终日郁郁,愁眉不展,这一天对着丈夫说道:“这都这么大了,按说早该会说话了,怎么到现在还是不学说话呢,不会是哑巴吧?”
沈敬之说道:“我常听人说,所谓十聋九哑,许多哑巴都是因为从小耳聋,听不到别人说的话,因此也学不会发出什么声音。可是咱家儿子,你叫他他也听得懂,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声音他也知道,就是不说话,想必不是天生聋哑。”
董氏看着儿子,泪水夺眶而出,说道:“苦命的孩子,你咋就不肯说话呢?眼瞅着他要长大了,这可怎么办?”
沈敬之说道:“我自幼饱读诗书,知道古人有不少例子,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养不活,就把他送到寺庙或者道观里,他年隋炀帝杨广做皇子时,身体羸弱不堪,杨坚就把他送到寺庙里出家做小和尚,杨广小名叫阿摩,阿摩就是佛教用语。”
董氏叹了口气说道:“哎……就算放寺庙里孩子能跟正常人一样,可是前几年闹白莲教,当今皇上下令禁止天下僧道,咱们得去那儿找道观去?”
沈敬之想了想说道:“当今圣上虽然禁佛禁道,但是依然有不少茅山术士散落民间,只不过为掩朝廷耳目,转做其他营生而已,川蜀一带,更是道教圣地,要不我带着孩子去找找?”
董氏说道:“你们父子要是走了,剩我自己在家有什么意思,干脆咱们居家迁到四川。”
“嗯,父亲留下的祖产还有一些,当川资路费是足够了,事不宜迟,这就收拾东西吧。”
第二天一早,夫妻二人收拾行囊包裹,雇了辆马车,直奔四川而去,一路上走走停停,到处找人问路,打听哪有茅山道士,问了一路,都没人知道。
这一日来到一处饭馆歇脚,吃完饭,沈敬之照例问店里的客人,道:“这一位小哥,我们一家人从山西到此,为的是给孩子瞧病祈福,想跟您打听一下,这附近可有什么道观寺庙吗?”
那人一听打听这种事,登时下了一跳,四下里瞧了瞧,见没有可以的人,这才低声道:“你疯了,这般大呼小叫的找寺庙,当今皇上下令,禁止所有教门道派,现在哪还有什么出家人住的地方。”
沈敬之听完心下一沉,虽然早就知道会是如此,依然不死心,问道:“那你可知道,这附近哪有什么和尚道士?”
这话刚说到一半,那人唯恐惹祸上身,急忙拂袖而去。
沈敬之叹了口气,和董氏对视一眼,忍不住泪如雨下。
这时饭馆掌柜凑了上来,问道:“二位要找茅山道士所为何事?”
沈敬之只好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一一说给这掌柜听,自己怎么上山求子,怎么梦中得儿,孩子如何生病,怎么变卖家产一路上来到这里。
这掌柜一听,瞧这孩子看了半晌,说道:“此儿梦中得神人所授,绝非常人,实不相瞒,我正是茅山派传人,道号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