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五是杜太后的六十九寿辰。宋帝准备为母亲隆重地办一次寿宴,来哄母亲大人高兴。杜太后作为两个皇帝的母亲,在历史上也是罕见。为了大宋江山,杜太后也是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先帝去世之时,德昭尚未成熟,杜太后眼见之前的几个国家都因年幼的皇帝即位而不能控制那些文武大臣最终都被人篡了权。于是杜太后果断决定让先帝地弟弟即位,也就是宋帝,当时宋帝三十五岁,也跟从兄长征战多年,有了一定的基础,最终如杜太后预想的那样,顺利接班,没遇到什么挫折。
因此,宋帝很尊重自己的母亲杜太后,在他心目中,杜太后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更是一位杰出的女性。
寿宴办了三天,这三天就像过节一样。杜太后所在的慈明殿每天都人来人往穿梭不绝。杜太后端坐正堂,看着自己的这些子孙成群,心里也是说不出的喜悦。
德昭不喜人多的地方,所以他第一天去给祖母请了安以后,陪杜太后聊了一会天,然后便回来了,连饭都没吃,他的心情还是很阴郁。
这日,德昭在府中和步大风三让切磋武艺。有人通报说皇太后有请魏王。
德昭不知何事,心中纳闷。
来到宫里,见过皇太后,杜太后偏爱德昭。德昭自幼丧母,那时他只有七岁,而后年未成人,父亲赵匡胤又因病去世。在杜太后眼里,德昭是个苦命的人,因此自小带在身边,直到封王。
只是不知为何,德昭自从成年之后与杜太后反而有些疏远,杜太后心里觉得愧疚,她以为是德昭记怪她没有将皇位传与他。
其实德昭本没想那么多,他心里还是很尊敬和心疼皇太后的,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懂得了一些问题,所以他不想和祖母走得太近,怕别人说他有什么企图,尤其是现在叔叔继位,他隐约觉得叔皇不想将皇位传与他。
从目前来看,他们这一辈中,出色的人物除了德昭就是德昌了,恰好他和德昌关系最好,所以他不想为了皇位让兄弟二人有什么矛盾,所以虽然名义上他是第一继承人,但他早已不在乎了,如果可以他宁愿让给德昌。
德昭不知皇太后找自己什么事,他不敢耽搁,急忙忙赶到慈明殿。
杜太后正在寝宫喝茶,她似乎是专门在等德昭。
“皇太后,孙儿给您请安!”德昭进门就冲着杜太后跪下了。
“快快起来,乖孙儿!”杜太后母仪天下、富态端庄,虽然已是六十九岁了,可是皮肤保养的很好。“快过来,陪祖母聊会天!”杜太后伸手招呼着德昭。
德昭起身过去坐到祖母身旁,乖巧地给她轻轻捶着背。
“昭儿,怎么这两天都看不见你,在忙什么?”杜太后满面慈祥地看着德昭。
“回禀皇太后,您知道我不喜热闹,所以我一直躲在府中。”德昭知道祖母有些不高兴,毕竟自己是祖母从小看大的,这种场合不在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你是宁可躲一边也不想陪祖母是吧?”太后嗔怪地望着他。
“不是不是,祖母,我怕打扰您休息,所以不敢过多停留。”德昭看见祖母的白发明显地增多了不少,心里也是一阵激动,岁月如梭,转眼间祖母也终于老了。
皇太后看德昭似有难言之隐,也不再追问,便转了话题,问道:“德昭,你年纪也不小了,不知你可曾有中意的姑娘?你不会连这种事也要我为你操心吧?你要是耽误了我抱重孙子,看我怎么收拾你!”太后假装认真地埋怨着德昭。
“这……”德昭又犹豫了,不知该如何回答。
“到底有还是没有?这也吞吞吐吐地?”太后见他一犹豫,便知他心里肯定有中意的了。
“回禀祖母,有些事您还是不要操心了!”德昭不知该不该把继瑶的事说出来。
“这叫什么话,我还不能管了?”杜太后真有些生气了,一挥手拨开了德昭的双手。
德昭见太后真的生气了,忙安慰道:“祖母您别生气,我只是不想让您惦记,没其他意思。”
“那你就乖乖地给我说实话!”杜太后一见德昭紧张了,心里又生出怜悯之心。
“祖母,其实我有了中意的姑娘,只是出了些状况。”德昭想,索性都告诉祖母,或许祖母能帮助自己呢。
“我之前认识了一位姑娘,她是汉国的公主,她父亲乃是汉国的蒲王,汉帝刘钧是他她的伯父。只是后来,横遭变故,她全家都被汉帝刘继元杀了,所以一心只想报仇,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她竟然忘记了以前的事情,所以现在只能等着她恢复好了再说。”
“失忆了??”太后听了诧异地问,“如何这样?”太后听了,心里不禁感叹,可怜的孙儿为何总是这么的不幸,好不容易遇见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姑娘却又如此下场。
“德昭也不知。只能看她慢慢恢复了。”
“那姑娘现在何处?”太后问道。
德昭心想,不如借机让太后帮忙,把继瑶接到自己身边。便说:“那姑娘现在九妹那里,与九妹同住。”
“噢,是这样。怎么住在九儿那里?”太后有些不解。
“回禀祖母,之前她曾在孙儿这里居住,后来孙儿去了一趟汉国,大概是陛下不放心,便将她接到宫里和九妹同住。”德昭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实话实说。
太后好像明白了一些什么,她点了点头,心想,是不是自己的这个皇帝儿子又看上这个姑娘了,想和自己的侄儿争女人呀!
“德昭,你不用担心,咱们这里有天下最好的大夫。祖母一定让人把这个姑娘治好!对了,这个姑娘叫什么名字?”
“她姓刘名唤继瑶!”
“刘继瑶!”皇太后嘴里念叨着,“你这些天心神不宁闷闷不乐地是不是都是因为这位继瑶姑娘?”
“德昭不敢,确是有些不安,但不敢因私废公。”德昭知道祖母对自己寄予厚望,不敢在她面前妄谈儿女情长。
皇太后心道,怎么德昭这么不幸,父母早亡,又遇到这种事,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自己还需多多的疼爱他才行,现在也只有自己能给他做主。
正在这时,只听有人喊道:“皇上驾到!”
众人慌忙起身,包括皇太后在内,都跪在地上等候皇上驾临。
皇上今日来主要是给母亲请安。近来,刚刚灭了汉国,皇上心情大悦,因此借着母亲寿日,大宴群臣。
皇上进得屋中,见德昭也在,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有些想法,不知德昭又来太后这里说些什么。
“母亲大人快快平身!”皇上看见母亲也跪在地上,忙俯下身去搀扶。“孩儿和母亲大人说过多少次了,母亲大人见了孩儿不要跪了!”
“皇上,你我虽是母子,但君臣有别,臣妾可不敢乱了规矩!”太后谨遵礼教,丝毫不敢懈怠。
“平身!”皇上看了一眼德昭说道。
皇上把太后扶到椅子上坐好后,然后后退三步说道:“孩儿给母亲大人请安,恭祝母亲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说完纳头便拜。太后赶忙起身,说道:“皇上,快快请起!”
德昭此时站立一旁,不敢再落座。
皇上起身后,坐在太后面前,问道:“母亲大人,今日可高兴?”
“高兴,当然高兴!”太后开怀笑道,“托皇上的福,大宋如今蒸蒸日上,国泰民安,老妇能得见,真是欣喜若狂呀,这都是皇上的功劳呀!”
“母亲大人,你就不要吹捧孩儿了,大宋能有今日还不是大哥打下的基础,孩儿只不过捡了个便宜,顺势而作,孩儿不敢贪功。”皇上又看了德昭一眼,问道:“德昭,你也给太后请安来了?”
德昭赶忙躬身道:“陛下,正是!”
太后听了说道:“这个德昭,若不是我派人去叫他,他还在自己府中呆着呢!”太后也怕皇上多心,赶忙解释。
德昭在两位长辈面前实在是别扭,趁机说道:“皇上,皇太后,德昭不打扰了,告辞。”他拱手说道。
“去吧,去吧,我就知道你不愿意陪我这个老太婆。”太后微笑着说道。
“孙儿不敢,孙儿改日再来陪祖母!”
皇上冲他摆了摆手,心知这个侄儿见了自己就想躲开,也别让他为难了。
德昭出去后,太后问皇上:“皇上,你可要关心关心你这个侄儿。”
“此话怎讲?”皇上知道母亲的话里有话。
“我方才听说,德昭有了一个心仪的姑娘,叫刘继瑶的,是个汉国的公主,却不知受了什么伤害,失忆了,陛下可知?”
“噢,您说那个继瑶呀,不知德昭和您是怎么说的,我想他没有把全部事实告诉您!”皇上知道,继瑶受得那些凌辱,德昭是肯定不会说出口的。
太后一听,德昭还有隐瞒,心中十分不快,问道:“难道还有什么隐情?”
“您听我仔细到来!”皇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