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纳彩
厕所没纸了2018-11-25 20:023,431

  元姒只觉得好笑,大半夜的前来诉说思念,不知道还以为他才是多年未见的那一个。外加如今月光正盛,未闻虫鸣蛙叫,静风和畅,单单是这般拥抱着,便胜过千言万语。

  “你怕是听南风少爷说家里来了客人,‘特意’过来打招呼的?”元姒在“特意”二字上加重了语气,笑意幽深。方安晏轻笑,“嗯,尤其听说是你的青梅竹马,我更是要过来瞧一瞧了。”

  倒是难得的坦诚,这叫元姒很是喜欢,“董家兄长是因着今年的秋闱来的,谁料半路上就听闻先帝驾崩,他又怎甘心半途就返乡,便打算来京城搏一搏。你在宫中说得上话,可知道今年的秋闱能否如期?”

  方安晏这些日子尽是在三法司中打转,秋闱的事情是翰林院与礼部、吏部共同负责的,他倒是鲜有打听这些事。“赶明儿帮你问问。现下各个衙门俱是忙乱,宫中又迟迟不见出个章程,便是很多事情都来不及早作安排。不过还须早做打算,今年秋闱之事怕是悬了,若是等着新皇登基,只怕也要到明年开春了。”

  “不怕,听爷爷的意思,董家兄长的学问扎实,要考中不成问题。且说等上一年半载,新皇登位最是要招揽人才。像董家兄长这般的,怎么说入翰林怕是妥妥的吧?”元姒道。

  在西凉官府体制中,翰林院、御史台、三法司被称为“入相途”,文人之中最推崇的乃是翰林院,那里多半为天子之师,或为宗室之师。御史台,又称乌台,谏官虽历朝历代都被百官所忌惮,但若是政绩突出,最是能得天子青睐。三法司自不必提,刑部、酆都卫与大理寺掌管刑狱,古来尽都是天子之权,如今也最为天子重视。

  “翰林算得什么,不过是伺候宗室舞文弄墨的勾当,倒不如来我们三法司,入相有望。”方安晏不屑道,“是,顺带还能在你眼皮子底下看着,最为放心是吧?”元姒岂不知他那点小心思,“我听人说你现在替先帝监国,又得先帝临终嘱托,岂不是所有人都盯着你。想来你身上的担子也不小罢?”

  元姒刚才大致比量了一下,身量比往日瘦削了许多,脸颊上也没什么肉,瞧着令人格外心忧。

  “你若是心疼,就早些嫁进方家,总好过白日忙完衙门的事,还得趁夜马不停蹄的来看着你。我这是一颗心掰成两份儿,很累的。”

  元姒“扑哧”一声笑了,在月光的照耀下,眼波流转间,越发衬得她勾魂摄魄。“原来我和政事在心里平分秋色。”

  “才不是,”方安晏抚着她的长发,“谁都不及你,我这心里分两份,一份是想你,一份是念你。”

  “你这嘴莫不是抹了蜜?今夜怎么尽拣着肉麻的话说,莫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妄图说些甜言蜜语将我糊弄过去?”

  方安晏贴在她的颈间深吸一口气,“明日我就带着聘礼来求娶你。你给老前辈说说,叫他莫要为难于我,我都等不及叫你做我的方家的媳妇儿了。”

  “果然,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这分明就是有求于我。”元姒笑道。“嗯,有求于你,还得有求于你一辈子,下辈子也有求于你,莫说三生三世,我生生世世都有求于你。”

  方安晏这话说的元姒心念一动,“无赖,你这是赖上我了。”所以说,现代的那位方主任也是要与现代的她相配的了?

  “我本不信命,就连师父与我批命,我都是一笑置之。不过现在却是信了,原本还惦记着等咱们成婚之后,留师父在京里多待些时日,好将推演之术再好生学一学,兴许等哪日做官做腻了,咱们就去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摆摊算命,你只管在家中给我做饭就成。”

  摆摊算命在元姒印象里,就是贴着两撇八字胡,带着瞎子标配的黑眼镜,手里拎着“测字风水”或是“神算”的招幡,背上背着褡裢,里面揣的不是签筒就是罗盘。将以上这些全部换成方安晏的脸,元姒打了个激灵,不能想不能想……

  怕是会被笑死。

  “你还要在这儿呆到什么时候啊?一会儿要是爷爷出来见到了,岂不是尴尬。你早些回去休息,明日我等你来。”元姒说这话的时候脸颊红红的,在方安晏眼里却是最美的风景,饶是天上的月亮都不及她美的半分。

  ——

  古代提亲叫做纳彩。纳彩,即纳其采择之礼于女家也。也就是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纳彩,就是男女双方互赠礼物。在古代,礼物多由媒人传递,礼物也很简单,如男方只须送去一把木梳、两节头绳、几尺鞋布;女方回敬一双手工百纳底布鞋或是一方手帕。双方交换过信物,就算是双方都有约为婚姻的念头。

  古代的婚俗讲究“六礼’。所谓的六礼,是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按找元姒所理解的来解释,纳彩是择配、提亲的意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

  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在古代嫡庶之分严明,讨回姑娘的生辰八字,还要请阴阳先生推算。若是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亲。古代的问名习俗,还含有问清小娘子母族何处,即问清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是正室所生,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为求婚姻的门当户对,嫡庶关系尤为重要。元姒虽是小门小户家的女儿,却是正正经经的嫡出,父亲无有继室或是妾室,可以说得上是清清白白的人家。

  纳吉,即提亲。一般来说,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后,就认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将这一事实告诉女方,谓之纳吉。

  纳征,便是后世所讲的“送彩礼”、“送嫁妆”。“征”的古意是成功。送彩礼之后,男女双方只见婚姻就算成立了。“纳征”便由此而得。

  请期,指择定娶亲的日子,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女方亲族,就是俗话所说的“送日子”。娶亲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含有恭敬之意,所以叫“请期”。

  亲迎,便是成婚当日的夫君亲来接新娘归家。

  这些都是元姒听爷爷说的,单单是那些婚俗就叫元姒咋舌。乖乖,怪不得以前警队那些结过婚的前辈们都说结婚是天底下最折磨人的事儿,元姒光是听着就觉得头大,更别说那些身体力行的人。

  一大早,元爷爷早早起身,换了一身时新的衣裳,便坐在屋中等候。董顺也是昨夜里听问元爷爷说元姒已有了心仪之人,今日便是上门纳彩之日,心中便五味杂陈。

  待到朝食用过不久,便闻听巷子里的闲汉来报,说有冰人上门来寻元家小娘子。元爷爷知是方家的媒人到了,忙叫那些闲汉好声好气的请进家门,又顺带给了那些闲汉一些银钱,叫他们置办了席面回来,好请媒人吃顿酒菜。

  元姒一直呆在自己房中,听着外头来来往往的脚步声,心中莫名升腾起一丝意为窃喜的感觉。想她在现代二十余年,无父无母,没交过男朋友。先是在学校中苦读十多年,进入职场尚是新人,还未干出一番事业,一转眼竟来到古代,从头开始。这如何不叫人觉得奇妙。如今她在古代已有十余年,也到了嫁作人妇的年纪,且夫君还将是与自己心意相通的男子。

  说到底,这世上能有几人能像她这般幸运。可能她便是现代所说的“锦鲤本鲤”了。

  “冰人”又称媒人,专门是做给男女双方中间牵线搭桥的生意。媒人分为官媒与私媒两种,官媒是在官府衙门里有过备案的,若是那女双方要求和离或是旁的婚姻纠纷,官媒通常能作为证人上堂传讯。私媒虽不如官媒正规,但各个行业也有各个行业的行业规则,并不是说私媒比不上官媒,毕竟为人婚姻牵线搭桥最是凭良心,端看的各家各户怎么选择了。

  方家自然请的是官媒,听闻还是京里最出名的一位,保下的婚姻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每一个都是过的和和美美的,少有出事的。

  元姒透过门缝往外瞧,仅能瞧见那官媒身着秋荷色的衣裳,头上簪着绢花。正脸倒是瞧不大清,却是能猜得出是个上了年纪的,举止端庄有礼,处处彰显着是大户人家的风范。

  元爷爷请那媒人上座吃茶,媒人谢过了,从头至尾,端看那媒人一举一动皆是大家风范,并不会因为元家门户小,而失了礼数。元姒稍稍放下心来,想来那媒人来前也受了方安晏的嘱托。

  “老爷子何不请小娘子出来一见,我也好见过了向东家回话。”元姒忙不迭理了理衣襟,对着镜台扶了扶头上戴好的钗环。听着元爷爷唤她,这才开了房门出来。

  媒人之前听闻是兵马元帅府的定西侯提亲,本是极为愿意的,但而后又听闻女方是个小门小户的娘子,心中又不大愿意。后来方家送来了十分丰厚的成媒钱,她这才半推半就的应下了。

  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一个高门大户,求娶小门小户家的娘子,媒人还以为是给定西侯说个妾室,后来才知道竟是要嫁进方家做正室夫人,倒是叫媒人吃了一惊。她倒是要瞧瞧,那元家小娘子到底是何等倾城倾国之色,能叫方家屈尊纾贵的求娶。

  这一见,果然叫媒人吃了一惊。流目顾盼间熠熠生辉,莫说旁的,单单就那一双眼睛就能叫人失了魂。脸庞生的白净,笑起来格外讨喜,最是出彩便是天生一双笑眼,谁见了怕不是要欢喜进心里去了。

  “娘子生得好,一瞧就是有福气的。”这句话媒人逢人做媒都要这么说,但唯有这一次是真心的。

继续阅读:第159章 感谢宋代杨万里先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元氏仵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