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慧郡主,即是正牌的先帝之嫡亲姨母所生的女儿,被先帝封为郡主,嫁给上官庆元为正妻。如今的许氏,是嘉慧郡主同父异母的妹妹,两人关系极好。许氏的母族势力并不弱,但和先帝之嫡亲姨母比起来定是比不了的,不过许氏的母亲也是个平妻,虽说比妾室地位高了一些,但实际也比不上正妻。嘉慧郡主之母中年患病,药石枉然而亡,许氏的母亲就被提为正妻,许氏正式嫁给上官庆元的时候是许家嫡女。许氏还有两个同母弟妹,妹妹嫁给工部尚书谭闫峰为妻,而谭闫峰还是十三公主珡珞的亲舅舅。许氏的弟弟即是原钦天监正使许恪,如今被贬为钦天监小官。
“端康亲王也知道?”上官静焱喃喃而言,眼神呆滞。
“对!嘉慧郡主进府两年无所出,是她亲自回许家把你亲生母亲悄悄接来填房,生下你之后就交由嫡母佳慧郡主抚养。此事,先皇也点了头的。过了几年后,嘉慧郡主竟然成功怀了一胎,也就是如今的中宫皇后,你的妹妹。只可惜,嘉慧郡主福薄短寿,生下云儿就去了。”上官庆元眉头紧锁,说出当年的情形。
“何苦来哉!何苦来哉!都过了这么多年了,何必多出此事,生生让两兄妹存了嫌隙。”许氏痛哭流涕。
“妹妹,皇后……原来我竟是庶出。”上官静焱了无生趣。
“如今这世上知道此事的,除了我们三人,只有端康亲王知晓此事。当年的知情人全被先帝解决了,你就安心做你的未来国舅吧!我老了,只求云儿中宫之位稳固,最好能生下下一任皇帝,这样不管是上官家,还是你,都能恩宠长久。”上官庆元别过头,叹气。
“母亲……”上官静焱怯弱的望着许氏。
“我的儿啊!”许氏与上官静焱相拥,两人痛哭许久。
上官庆元默默摇头:孽缘啊。
“妹妹真的不知此事?”上官静焱声若蚊蝇。
“云儿确实不知此事!你记住了,你是嘉慧郡主所生的嫡长子!你是上官皇后嫡亲的胞兄!谁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上官家的族谱也白纸黑字记着这个事!如今你的母亲,是嘉慧郡主之妹,虽是继室,也是嫡母!是待你们兄妹俩视如己出的贤母!”上官庆元已经恢复常态。
上官静焱一旦被外人查出并非上官家嫡长子,不仅使整个上官府的名誉扫地,也连累上官庆元这个户部尚书被百官鄙视,更连累贵为中宫皇后的上官静云!世家大族是不可能接受一个嫡出的中宫皇后竟有一个以假乱真的庶出兄长,届时还可能影响皇后未来所生的皇子的正统性!皇后之子,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血脉关系!
“还有,端康亲王!”上官静焱的声音很轻很轻,轻得连上官庆元和许氏都听不出是何意,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端康亲王不能留!
“先帝爱重其姨母,自然也看重姨母所生的嘉慧郡主。此事也是嘉慧郡主亲自求了先帝,先帝才派人把当年的知情人全都灭口了。端康亲王被先帝视为嫡亲胞弟,两人是过命之交,自然会守口如瓶。”上官庆元倒不担心这一点。
“儿自罚去祠堂跪罚一日,求父亲母亲原谅儿今日的荒唐之举。”上官静焱忽而像变了一个人,语气十分孝顺。
“罢了罢了,回你妻的院子,把孝经读几遍罢了。明日华妃入宫,咱们上官府身为中宫皇后的母家也定要进宫的。你妻不得母家支持,以后绝不要得罪了华妃,免得腹背受敌。华妃毕竟是你妻妹的小姑子,和你妻妹也说得上话,论来你们也是姻亲,若华妃帮衬说上几句好话,兴许能让你岳丈家的态度没这么硬。”上官庆元微微摇头。
“儿知道了。”上官静焱毕恭毕敬。
上官静焱的妻子大卫氏是盐运使卫丛延的嫡长女,但却是不受宠的嫡长女。只因大卫氏母亲梁氏早逝,大卫氏的奶娘兼小姨小梁氏心术不正,活活把大卫氏给教坏了。卫丛延看不上原配之妹小梁氏,娶了丁氏为继室生下小卫氏,小卫氏则是明日即将入宫的华妃之胞兄蒋仕琮的妻子。这小梁氏原是死了夫君及儿子的寡妇,妄图取代自己死去的姐姐做卫丛延的继室,果真是异想天开。小梁氏不甘心,唆使当时才七岁的大卫氏给丁氏下毒,害得丁氏流产了一个男胎,从此不孕。大卫氏至今都不觉得自己当年做错了,对小卫氏这个妹妹也十分不善。所以,卫丛延对大卫氏这个嫡长女恨多于爱。
卫家的这个秘密保守极为严密,上官静焱求娶大卫氏之时并不情,婚后看到卫丛延对大卫氏能避则避,这才知道为了笼络盐运使才低就的这门亲事原来是赔本买卖。所以上官静焱才接连纳妾,对外只说是大卫氏婚后只生下一女,故纳妾生子。两夫妻的感情并不和谐,上官静焱还是个重男轻女之人。
“是,儿知道了。儿定会和卫家及蒋家多多走动。”上官静焱不再如之前那般抗拒官场走动。
“对卫家确实该走动走动,怎么说也是你的岳丈,而且他还是盐运使。为父虽是他的直属上司,但却不敢轻易使唤他。至于蒋家嘛,不必过多攀附,只需对华妃多多留意即可。这华妃和蒋仕琮两人兄妹情深,只要说动华妃,华妃的话在蒋家也有一定分量。”上官庆元打心底里还是很讨厌皇卫营世家,蒋芳华出嫁后就是皇族的人,上官庆元自动把华妃从皇卫营司礼署蒋家人中排除。
“儿,懂了。”上官静焱浅笑。
上官家并不知道大卫氏在卫家不受宠的真正原因,自以为说得动华妃就能在小卫氏面前表现出大卫氏的善意。其实,小卫氏内心里十分讨厌大卫氏,若不是大卫氏,自己的母亲就不会流产,自己的弟弟也许就能顺利出生了。小卫氏从小活在父亲卫丛延和母亲丁氏满满的爱护之下,性格温婉且知书达理,对于人情世故看得深也善于处理,不像大卫氏那样怨天尤人且心思深沉毒辣。
七岁的女娃儿竟敢给嫡母下毒,若只归罪在他人的怂恿唆使只怕是有失偏颇。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并非故意编纂,人在婴幼儿时期的教养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缺爱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