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
马蹄落在古街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缓慢行驶在古街上,领头的马车插着一面旗帜,上书一个大大的“萧”字。
古街十分宽阔,可同时容纳数辆马车并排行进,因此街上行走的行人并不需要刻意给这支车队让路,自顾自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略有几个路人驻足打量着这支队伍,也只是闲着无聊罢了。
古街的俩旁有着民房,商铺,酒家若干,一直延伸到这条古街的尽头,在这些建筑后面又是民房重叠,略微不同的则是左侧徬湖,自青山流淌而下的河流,支流贯穿整座城镇,于小镇左侧汇集而成一座湖泊,是这里居民赖以生存的河流。
临湖的蓬莱阁是青山镇档次最为高的酒楼,有三层之高,布局大气,装饰精美,价格虽略高,但是舒适的享受才是最为重要的,在蓬莱阁三楼临窗坐下,靠左可以总览青山湖,靠右则可居高临下观整座小镇。
小镇中人于闲暇时光最喜便是于此呼朋唤友饮酒赏景。
此时,虽时候尚早,但蓬莱阁二楼临街已有客人坐下,桌上布有酒菜点心,相对而坐的友人交杯换盏。
“云兄,你看街上,又有外来人入镇了。”端坐于桌前,身着青衫,手执酒杯的青俊看着街上的马车对朋友说道。
坐在其对面的白衫青年笑笑,将杯中酒饮尽,执起酒壶,为自己续上一杯,这才说道:“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来我们青山镇的外人还少么?”
“哈哈,云兄说的是!”青衫大笑,饮尽杯中酒。
白衫青年拿起竹筷,夹起碟中盐津花生放入口中咀嚼,扫了一眼街上的马车说道:“这些人想必又是慕名而来前往青山寺拜访觉明大师的,只是寻常人家一俩辆马车便已足够,最多再携几个仆人,可这支却有些不同,一、二、三、四、五…五辆!”
白衫青年有些讶异。
他略做沉思,迟疑着开口:“莫非不单单只是拜访而已,还要在小镇定居不成?”
青衫闻言笑道:“那样看来,咱们小镇是要添新户了,也好,小镇愈发人丁兴旺了!”
“楚兄说的在理,小镇兴旺是好事,咦?楚兄你看第二辆马车窗帘处,有一个小女娃探出了脸!”白衫青年叫道。
“哪儿?我来看看!”青衫青年闻言忙向白衫所说处看去。
只见车队第二辆马车车窗,帘子被掀起一角一只小手伸出抓着帘子,一张小小的脸蛋露出,下巴枕在木质窗沿上,眉清目秀,小眼睛转啊转,打量着周遭,透着新奇。
“光儿,那样危险!”马车里传来女子轻唤。
随后又探出一只纤细手臂,握住女童小手一起收回,帘子失去了支撑,缓缓落下。
马车里。
倚靠着马车一侧而坐的是一年轻妇人,貌美端庄,衣着华丽,配以首饰点缀。
其正伸出双手抱紧了女童将其揽入怀中,轻轻用脸颊蹭着小女童的脸蛋,逗的其“咯咯咯”直笑。
坐在妇人一旁的男子眼中透着温柔的笑意看着正在依偎的母女二人。
男子姓萧,是妇人的丈夫,也是女童的父亲,是明镜台萧氏家主,萧氏自祖上便开始经商,历代的发展使得到了而今的萧南靖一代已是颇为富裕,名下坐拥多处田产庄园,名声在外。
但坐拥庞大家财的萧氏家主萧南靖却遇上了一件怪异且为难之事。
其与爱妻的结晶,他们的女儿萧水光如今已是五岁有余,却口不得言,只能呀呀作声。
萧南靖苦寻良医无果,不得已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各地搜罗良方,寻找能人异士,许以豪宅数座作为医治小女的奖赏,但就算是这样,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萧南靖为此是焦虑不已,其妻子萧氏亦是每夜哄萧水光入睡后以泪洗面。
所幸,在神历1840年,也就是萧水光五岁时,有一道士游历山水来到了明镜台,在道观遇见了前去求神的萧南靖夫妇以及年幼的萧水光。
其与萧水光结下眼缘,主动上前与萧南靖夫妇见面,亦从二人口中得知了萧水光的问题 ,其对夫妇二人道:“小女与贫道有缘,其事贫道已知晓,贫道也没有解决方法,但贫道知道一人,其定能解水光所患之疾 。”
道人说:“倘若世间有离神佛最近之人,非此人不可!”
萧南靖夫妇大喜。
道人将所提之人的详细地址告诉给了萧南靖夫妇,萧南靖心中默记,夫妻二人相视,彼此眼中是说不出来的高兴。
当萧南靖想向道人道谢时,夫妇二人却发现之前道人站立处已不见人影。
萧南靖夫妇惊为天人,对道人所说之事,更添了一分信服。
萧南靖夫妇归家后命管家拿出万两白银为道观修缮,筑起新的楼阁聊表谢意。
道观观主亲自作法为萧水光祈福,并将新筑的楼阁命以“水光阁”。
这些都是之后发生的事。
俩月后,萧南靖整顿好家业,变卖当地房产,举家南迁,前往青山镇。
一路顺风,期间平静的如同无风拂过的湖面,不起一点波澜。
一个月后,正值盛夏时节,也就是现在。
萧南靖夫妇以及爱女萧水光抵达青山镇。
马车内。
萧氏抱着萧水光询问丈夫。
“夫君,我们是先去青山寺吗?”
萧南靖点点头。
“我们先去青山寺拜访大师,由管家去布置宅邸,现在时候尚早,约摸到晚上便能打理好入住了。”
萧氏点点头说道:“全凭夫君安排”。
然后低下头看着依偎在自己怀中的女儿。
萧水光感受到娘亲的注视,抬起头,忽闪着大眼睛,萧氏笑着用手刮了刮女儿的鼻子,轻轻说道:“水光啊,这次娘亲和父亲一定要让你能开口说话!”
其目光中透着说不出来的坚定。
萧南靖看着对视着的母女二人,心里轻轻叹息。
希望一切能如愿,我们自此不必再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