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今我们的年岁也都大了,高官什么的自然也不算什么了。”高坤一笑,眼里诡谲的光芒一闪而过,“只是我们的家族还需要我们。”
“若是一旦科举盛行,那么推举制度自然就会被取代,到那个时候,怕是朝堂之上再也没有我们的用武之地了。”高坤冷笑一声,看向一直微微阖眼并不说话的秦之茂身上,“秦丞相虽然如今看起来还受皇帝重视,可事实上如何,怕是只有丞相您自己知道了。”
见话题终于引到了自己头上,秦之茂微微睁眼,“本官老了,眼看着就要致仕了,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了。”
“先不说丞相您还宝刀未老,就算是真的要致仕了,那秦家就没有别人了吗?”高坤步步紧逼,“还是丞相您就甘愿成为谁的踏脚石,让秦家被人踩在脚底?”
秦之茂神色微微一顿,随后慢慢开口,“高大人此言过于偏激了。”
“丞相,下官倒是认为高大人所言有理。”之前那个最开始开口的人道,“科举已经废除多年,如今乍一开科,怕是对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好处。”
“如今世族之内很少有人再如我们当日一样读书科考,很多子弟大都凭着荫恩入仕,如今更是大多都是世族之间互相推荐,一旦科举盛行,不光是我们,就是其他大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丞相大人,请三思啊。”
秦之茂低垂着的眼微微一动,“如今皇上的命令已经颁布下来,科举已经势在必行,我们都阻止不了了。”
秦之茂有些老迈的声音在书房内慢慢响起,大家听着都是微微沉默了下来。
许久,还是有人开口道,“丞相大人,如今皇帝是突然之间步入正轨,可他到底有几分热度还是需要揣测的。他不问朝政多年,国内很多事他是不知道的。虽说科举的指令已经颁布下来,但我们可以进言,让世族推选制度已经留存。”
这话一出,书房又静默了一会儿,随后立刻有人附和,“是啊,既然科举已经势在必行,那么推选制度必须并行,否则的话,一旦世族有什么暴动,就算是皇帝也是无法的。咱们也不光是为了我们自己考虑,我们这也是为了国家和皇上啊。”
人就是这样,一旦给自己找了心安理得的理由,许多事情就也变得似乎必须如此起来,什么心虚和慌张都被抛到了一边。
众人眼睛都是一亮,立刻附和了起来,“是啊,我们这也是为了皇上分忧啊!”
“毕竟高官世族之间可也不是省油的灯。就算是皇上应付起来也会相当的困难啊。”
“对,没错。我们可不是光为了一己私利!”
……诸如此类的话语立刻在小小的书房之内响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仿佛事情都已经定下,自己成功的将自己说服了。
秦之茂一直半眯着眼听在场的人说话,他的唇角微微勾起,随后又慢慢放平,他是怎么想的,在场的人都一无所知。
终于心中的热度慢慢的淡了下来,众人这才想到似乎今日在场的最该说话的人还没有说话,于是大家的目光都看向秦之茂。
“丞相,您认为呢?”一人张口,所有人的目光就都看了过来。
秦之茂微微抬头,轻轻一笑看了过去,“本官倒是没什么好认为的。只是觉着,众位的这一番话倒是说的合情合理,只是若是你们去找了和瑞王说项,岂不更好。”
和瑞王?
莫策?
众人一愣,脑海中都不约而同的闪过了莫策的身影。原本上,这样的事情,大家是会第一时间想到莫策,只是如今……
“呵呵。”就在众人沉默的时候,有人一笑,“如今的和瑞王可已经今非昔比了。他如今可是皇上的近臣,宠臣!唯皇上马首是瞻的!”
这话一出,众人又是一阵沉默,许久才有人慢慢的开口,“不会吧?”
这话里不确定的意味很浓,虽说是疑问,但似乎连说话人自己都说服不了。
“怎么不会?”又是一人张口,“你没发现,现在不论皇帝说什么,和瑞王都会赞成吗?就是皇帝有什么问题,也都是和瑞王出面解决的。就好像这一次和谈,似乎和瑞王和皇帝就是站在一起的。”
话音落下,众人又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一次和谈的具体事项来,然后都又沉默了下来。
“可,和瑞王他不是最……”看不上皇帝的吗?
这话声音更加微弱,随后说话的人自己就叹了口气,“也是人都是会变的,皇帝不是也变了吗?”话说到这里,他犹自有些不甘心,愤愤的开口,“只是和瑞王,他就真的甘心屈居于人下?”
这话自然是没人会为他解惑的。众人再次微微沉默了之后,还是高坤开口,“这件事,和瑞王出面并不妥当。第一,不论他是不是皇帝近臣,他都是武将,科举于他关系不大。第二,和瑞王家中除却他以外也没有什么族人,所以,利益关系也不是很大。不若秦丞相您,三朝老臣,说话更有分量一些。更何况,皇帝还是倚重您的。这件事于情于理,还都是由您带头比较好。”
“是啊,丞相,这件事您就不要推辞了。”
“我等一定会配合丞相您的,这件事一定要就这么定下来,否则总是夜长梦多的。”
“丞相,这件事可真是非您不可啊。”
书房内此起彼伏的声音再次响起,秦之茂的眼皮却是微微垂下,并没有一分响应的意思。等所有人的话头都落了下去,书房再次陷入沉默之前,秦之茂才慢慢的抬眼,“按照众位所说,这件事看起来老夫是义不容辞了。”
“丞相大义!”
“丞相英明!”
众人终于听到了回应,恭维的话语自然是少不了的。秦之茂嘴角轻轻的抽了抽,他慢慢抬手往下压了压,将所有人的声音都压了下去,“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向着皇上提一提,至于结果如何……”
“就要看各位的了。”
秦之茂这话一出,众人一愣,随后都赶紧表示一定会为了这件事做出贡献的。秦之茂微微点头,“既然如此,天色已经不早了,本官就不留众位了。大家都散了吧。”
这话出口,秦之茂话音里已经带上了疲惫之色,众人一听,微微一愣,随后都立刻意识到秦之茂年纪已经大了,再叨扰下去确实是有些不合适了,于是大家都一一起身,抱拳告辞。
书房中的人一一散去,书房才终于又安静了下来。等人都走了,秦之茂这才慢慢起身,身后的管家伸手赶忙扶住他,“老爷,您真的要为了这些人向皇帝进言?”
“诚如他们所言,科举一旦真的再登上日程,对于我们秦家也是一个大的打击。”想到自己那些不争气的儿孙们,秦之茂就微微的叹了口气,“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秦家必须表态。”
他微微的阖眼,“若是皇帝还是如以前一样,这入不入仕,为不为官倒是不怎么重要。可眼看着皇帝真的是将国事放在了心中,眼看着中周就要强盛起来。在这个节骨眼上让秦家从这里退下去,我却是不甘心的。”
管家闻言叹了口气,“可,如今的皇帝会听您的吗?”
秦之茂听到这话,往前的脚步微微一顿,随后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所以,我也没有向谁打包票呀!现在皇帝是什么性子,谁都摸不准的。”
夜静悄悄的过去,将无数人的心思都给掩藏了起来。转眼就到了第二日早朝。
牧易礼高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殿内井然有序的臣子们,心内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来。
“众位爱卿,如今和谈事宜已经圆满结束。”牧易礼开口,声音如往常一样清冽,但众人还是能从她的话语中听出她的心情很好,“今日,朕就要对此次和谈的功臣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听着这话,众人的目光不由的就落在了莫策的身上。要说是这次和谈谁出力最多,那毋庸置疑自然是莫策!
众人的目光,牧易礼自然也是看见了的。她看向莫策,眼中自豪与有荣焉的神色一闪而过,“自然,这一次和谈,和瑞王居功至伟。”
话音落下,牧易礼又扬声道:“和瑞王。”
“臣在!”莫策横跨一步出了朝列,双手作揖,动作行云流水,美观大方的紧。牧易礼看着这样的莫策,心也是微微一紧,眼里的光芒更加的和煦了几分。
“和瑞王作为此次和谈的和谈使,此次和谈圆满结束,居功至伟。特赏和瑞王良田百亩,黄金千两,上好的绸缎百匹。”牧易礼张口,一大串的赏赐就脱口而出,想来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另,特赐和瑞王金牌一枚,见金牌如见朕,有先斩后奏之权,可随时出入宫闱。”
如果说前面的赏赐都不算什么的话,那么后面这些就仿佛平地一声雷一般砸进了众人的心中,众人一愣,随即都顾不上尊卑抬头就看向牧易礼。
更有甚者,甚至出言惊呼一声,“皇上。”
“嗯?”略微带着不悦的声音响起,牧易礼的目光轻扫落在百官的身上,她似笑非笑,威严盛重,“众位爱卿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