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虎听到土地公公说到美梦,便问道:“正好,你既然知道我在做奇梦,能否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回将军,这是升仙前的‘前五百年,后五百年’信息输入,从现在开始,您会经常做这种梦。”
“‘前五百年,后五百年’信息输入?”刘家虎十分不解。
“是这样的,仙家能从前和往后,也就是‘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事。这些事都提前输入储存在你的记忆库里的,你得道越深,储存的就越多。我只能讲这么一点点。”
“何事这么急?”
“玉帝家出了五个败类,他老人家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就想到让你出面捉拿这五个妖精。”
“怎么回事?”
“是这样,玉帝内侄子白啸涛升仙后,与其四个师兄弟同流合污,修炼成妖了,这五人私自下凡跑到了青海湖龙驹山兴风作浪,无恶不作,不仅直接导致了青藏高原的社会动荡,也严重损坏了玉帝他老人家的声誉。玉帝得报后,曾先后悄悄地派几批人都没有收服白啸涛。玉帝为此十分苦恼,王母娘娘见状就提醒玉帝:‘黑虎是啸涛的克星,他去应该没有问题吧?’所以,玉帝就下旨让你办这事。”
“他下旨时有何特别吩咐的?”
“大将军,御旨在此,请您接旨。”土地公公将一卷金黄色的绸缎轴书双手递交过来。
刘家虎双手打开一看,缎面上立即现出一行楷书:“黑虎,朕甚念。今命你降那五妖,杀剔由你,朕只要他们在天地间消失。”
刘家虎连续看了两遍,心想:你甚念?当初为什么贬人家下凡?
此时土地公突然跪地道:“将军千万不要有其他想法。当初因你师傅青龙犯的事太大,根据天庭条规玉帝不得不贬你下凡。”
刘家虎抬头看了看土地公说:“我明天就出发。”
“禀大将军,请安排一下后,立即出发,三更时分,观音大师派大鹏在玄武湖东岸运送你去青海湖。”
“我还要向王爷请假。”
“这事由小神为您操办。”
“哦。”
刘家虎在书房里写了便条,收拾一番后就来到了玄武湖畔,四更天时,一只硕大的大鸟落在他的面前,刘家虎躬身说道:“麻烦鹏兄了。”
大鹏一阵欢叫后展翅飞向青海湖龙驹岛(今海心山)……
在龙驹岛山脚下告别了大鹏,此时已经是太阳一杆高的时刻,他放眼望着眼前的青海湖,只见烟波无际的湖面,风光丽人。龙驹山在青海湖中,又称湖心岛,其山色秀丽,水光万顷开天境,山色四时环翠屏。
此山属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丽,凭高远眺,海心山犹如雪浪飘浮,蔚为壮观。
海心山环境幽雅,绿草如菌,轻区薄云,淡水清泉,景色宜人。山上古刹白塔隐存其间。犹如步入仙境一般。攀上海心山的顶端远眺青海湖的全貌,那海阔天空,天水相连,鸥翔鱼跃的壮丽景色,可以使游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景观,陶冶情操,抒展胸怀。古诗赞道: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湖心山。
相传很久以前,青海湖地区是一片辽阔的草原。草原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这寺院里有一个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和尚,领着几百名小和尚在此念经修行。
一天,老和尚决定要外出云游。临走时,再三叮咛贴身的小和尚们:千万不要动寺院当中的那口井。小和尚们纷纷表示:请师傅放心,你走后,我们决不轻举妄动。
老和尚走后,一个淘气的小和尚心想:这井里究竟有什么东西,叫师傅如此不放心呢?我不妨趁机看个究。
于是,他拉着另一个小和尚一同来到井边,揭开了井口石板上的封条,又移开沉重的石板,往井下一看,黑咕隆咚不见底。
正当他准备将石板重新移回去时,只听得井下轰隆隆一声巨响,一股巨大的水柱喷涌而出,将石板和两个小和尚抛出老远。大水很快淹没了寺院,淹没了草原,方圆几百里顿时成了一片汪洋。
此时,老和尚正在昆仑山谈经论道,忽觉得眼皮直跳,心神不宁。他慌忙站起,往山下一望,只见大水淹没了寺院。情急之下,他忙捡了几块昆仑石向寺院方向抛去。
井口被堵住了,但大水已无法退去,形成了后来的青海湖,盖住井口的那几块昆仑石,就变成了现在青海湖中的湖心山。
刘家虎仔细观看了一番后,便转身乘船上了东岸,他在岸边小镇客店住下,一直休息到晌午时分联络到了丐帮西宁堂堂主,丐帮六袋弟子白小天吃惊地问道:“将军怎么到这个地方来啦?”
“白堂主对湖中的五个强盗的情况知道多少?”
“您是冲着他们来的?”白小天说:“这五人不仅好杀、好财,也好色,而且武功奇高,能够飞墙走壁,能在湖面上行走,如走平川。老大叫白啸涛,老二叫杜林,老三叫水平生,老四叫海外洋,老五叫吴本杰。”
“你说的这里都是听说吧?”
“我和郑宏二人于两个月前亲眼见到白啸涛被官兵用弓箭追到湖边,那土匪一溜烟的功夫就消灭在湖中了。”
“知道他们盘据在什么地方吗?”
“他们抢占了龙应城沙佗寺,强征岛上的居民为奴,还组建了岛上守卫队,现在这个岛已经无人敢上了。”
了解了五妖大慨的情况后,刘家虎问:“这五大恶人的活动规律如何?”
“这一点小的不知,他们好像都是随心所欲,因为他们作恶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固定的。”
“哦?”刘家虎说:“看来只有守株待兔了。”
“哦,我想起来了,”白小天拍着脑门子说:“上月初,白啸天到沙心岛时,曾限令岛上准备八十头猪、一百只羊,两百只鸡,他十天后来取。”
“初二?十天?今天不正是初十二吗?”
“正是初十二。”
“快,带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