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北江市附属中学统一组织高三生填报志愿,柳翠莲和姜万宝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多添两个学校,以免被招生漏掉。
姜茉记得清清楚楚,点头称是,她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行了,爸妈,你们放心,我肯定把志愿单填的满满当当。”
姜茉已经想好,她的第一志愿是经济大学,在余下的志愿里面她还报了语言类的学校和师范类的学校,她想着如果以后经济实在学不上,也可以勉为其难地学门外语、当个老师,同样的安稳,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倒也没什么不好。
抵达学校之后,班主任开始分发志愿单,姜茉接过来,翻出一支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了经大。
徐钊就坐在姜茉前面,他敛眉,用眼角余光向后瞄了一眼,思索片刻,在第一志愿第一栏里填上了政大。那是国内很出名的一所政治大学。
在北京,这两个学校离得很近,园区共用,食堂共用,宿舍共用,几乎就是占的同一片地,只不过教学方向与学校定位方面不甚相同。姜茉和徐钊在填报之前并没有经过商量,班主任回收志愿单,姜茉看到他的志愿,惊讶,咬唇,瞪眼看着他。
徐钊侧坐在椅子上,手指旋动着钢笔。他淡淡地扫向姜茉,漫不经心地开口道。
“看什么呢?瞪那么大眼睛?”
姜茉移开视线,将嘴唇咬得更紧,回答道:“你为什么要去政大……你明明能去央大。”
在平时考试时,徐钊跟姜茉一向成绩相近,但是徐钊体育优异,高考时还能有额外的体育加分。凭借徐钊的成绩,明明是能去上更好的学校……
徐钊摸摸眉骨,低声地道:“想报哪儿还不行。央大竞争激烈,去政大就能保证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的。”
姜茉沉默,有点为难。实话说,这理由如果是换给别人那姜茉没准儿还会相信,放到徐钊身上,他真的会在乎那点奖金补助?三年来,正如胡丽丽所言,奢侈如他,他平时身上随便一样东西,就能抵上学校发的半年奖金了。
“如果是因为我……没必要。”
报考志愿,这可是一件能关乎到未来一辈子命运的事儿。她和他……能都一块儿报到北京,就已经算是一件巧合之中足够更加巧合的事儿了,政大和央大之间存在着十多分的差距,徐钊应该也明白,能去央大上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想法。
徐钊点点头,“嗯”了一声。
“不过我还是不改。”
说完,他起身,双手抄兜,径直朝教室外面走去。
班主任用力地颠颠手里的志愿单,扯了一嗓子问道:“还有没有人要改志愿的?”
姜茉抬头,死盯着徐钊离去的背影,攥紧了拳头,气不打一处来。
人走了,班主任也将志愿单收进了牛皮纸袋,这志愿已经板上钉钉,不能改了。
……半个月后,高考成绩发布,姜茉和徐钊高分飘过,纷纷被第一志愿里的两所北京学校顺利录取。
姜茉人在三江镇,胡丽丽第一时间特地打电话来祝贺,姜茉却开心不起来,她坐在床边,随手摆弄着桌上的桌布。
“那你呢?你考的怎么样?”
“挺好的,北京没去上,但我去上天津了!虽然是擦着分数线以倒数的姿态进去的,但是能考上就行啊,我很知足的!”胡丽丽报的是旅游管理,在那年代还算是很冷门的专业,然而以她这个活泼爱玩闹的性格报这个专业倒正合适,尤其是几年后旅游业兴起,学她这个专业的人才只会越来越抢手,胡家也有钱,将来投资给她开个旅行社,肯定能一本万利赚个盆儿满钵儿满。当然,这种极有先见之明的主意,一听就是姜茉出的。
姜茉微笑:“你满意就行啦。”
“不过徐钊被他老妈给骂了。”胡丽丽添说了一句。
姜茉蓦地打起精神:“怎么?”
“因为我姑姑根本就不想让他考外地的学校啊。什么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甭管城市有多发达,我姑姑一律就不想让他去啊,她说强龙尚不压地头蛇,这道理放在哪里都一样。徐钊如果去了外地,以他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肯定要吃亏的。然而如果他本科能留在北江,那她就能提前带着他到公司历练,顺道学学管理公司的本事,我姑姑是开房地产公司的我跟你说过的吧?徐钊学政法,她也不支持,她说当官这一行水太深,她儿子,最好不要有权,人性本质是贪得无厌,她希望徐钊能平平安安的就好,有权就容易出事。”
姜茉了然,轻轻地点头。既然是这样说的话,那徐钊这次报考政大,责任就不在她身上了。
看来,他并不是因为政大与经大距离近,而是只是单纯地想学习政法,就如上一辈子她见她时一样,他或许以后也会当个检察官吧。这是徐钊跟家里人做的斗争,即便姜茉的选择对他存在影响,但也应该影响不大。
姜茉深吸了一口气,放下了心中的烦恼。
“行了,不说这个了,有空一起出门玩一圈儿吧,九月初才开学,现在还有一个多月呢。”九十年代初期,游客少景点多,有许多绝美的名胜古迹还没有被破坏禁足,姜茉上辈子没玩过,这辈子想多看看,买一个胶卷相机,记录下来,等以后老了的时候看看,说不定还是个念想。
姜茉这不提还好,话音刚落,胡丽丽想起个事儿。
“哎!姜茉,咱之前是不是说过,组团去你家转一圈儿啊!”
“我家?”姜茉眨眨眼睛。
“对啊!你家!”胡丽丽使劲儿地一拍大腿,后悔自己这笨脑瓜怎么才想起来,她猜测姜茉在装傻,连忙解释道:“不是说你家现在住的那个房子,而是说你家那附近有个小水塘,能划船、游泳、摘莲蓬、钓鱼……答应我好几年,你这说话还算不算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