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期,终于在一片和谐安宁中告结,度过这个假期,姜茉腿也好了。
胡丽丽从北京归来,带回来一辆红旗牌自行车,姜茉想想,让她妈也把她的那辆自行车与大河蟹一起托人捎了过来。
胡丽丽吃惊,瞪大了眼睛,绕着姜茉那辆自行车打转儿,说道:“姜茉!你这还是永久牌的呢!”
那个年代,国内的自行车一共也没几个牌子,要说贵,就数上海产的“凤凰”和“永久”牌最贵,“红旗”是天津产的,价格还稍微便宜一些。胡丽丽因为想要一辆自行车,求了她爸妈大半年,本来她也想挑永久牌的买,可是后来比较了一下价格,没忍心花钱,选择了性价比稍微高一些的红旗,拿回来一路,她还觉得挺风光的,但是完全没想到姜茉有永久牌的,还骑了挺多年了。
姜茉莞尔,手捏着一个湿抹布,提着一个小水桶,给自行车擦灰:“牌子这种东西,都差不多。”
“不一样啊,我觉得你的更好……”
“可是你的是新的。”
“那也是你的更好。”胡丽丽满脸的羡慕,一瞬不瞬地盯着姜茉的自行车看。
姜茉笑笑,放下湿抹布,直起身道:“那你骑我的,我骑你的。”
“好啊好啊!”胡丽丽忙不迭地点头,一口答应了下来。
姜茉忍不住摇头感慨,心想道这世上怎么会有胡丽丽这么单纯又傻白甜的女孩儿,如果两个人性格对调一下,她早就不知道要死上多少回了。她既没有公主命,也没有公主病,姜茉这一生,从出生起便已注定,她的一点一滴,都是要靠自己努力拼搏奋斗才能积攒下来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飞速流逝。
很快,秋叶枯黄,北江市也入了冬了。街道上雪花纷飞,行人们穿上了厚棉袄,戴上了毛线帽。
前一阵子,由第三中引导,北江市市内的各大中小学也流行起了普遍穿统一校服的潮流,12月末,本学期最后一节音乐课后,姜茉正式收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套校服——蓝白相间,有着宽大袖口和裤脚的运动校服。
上辈子,姜茉就读的高中并不太好,还没等穿上校服就毕业了,工作后,她家就住在学区附近,有时候看到街道上整齐划一的运动校服,心里面好不羡慕——或许人都是这样吧,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没什么反倒羡慕什么。
胡丽丽拆开包装绳,欣喜若狂,四处宣扬:“看!新校服啊,真好看!”
姜茉黛眉微蹙,将校服摊在课桌上,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嗯,这……好看……应该还谈不上吧。
重生了七八年,姜茉却还是带着一股子二十一世纪的审美,或许是因为身处在那个年代的时候总吐槽这时候这代人的服饰吧,反正她看不顺眼,始终都察觉不出美。好在,时代在进步,以后普罗大众的审美只会与她的审美越来越接近,时间的轨迹也在朝着2018年平稳有序地前行,她不急,慢慢等着就好了。
班级门口,突然冲进来一个矮个儿的女生,扬声道:“哎哎哎,学委有事要宣布,大家安静一下,安静!”
那个矮个儿的女生就是高一一班的学委本人,她梳着深栗色中短发的女生,眼睛小小的,像两颗黄豆粒似的,但因为整个人的身材都生得小巧玲珑,所以眼睛虽然小点儿,但也谈不上丑。学委名叫田园,跟姜茉也算有缘,早在姜茉入学第一天,帮她说好话卖牛奶馒头的那个女生,就是田园。
班级里安静了一瞬,同学们大眼瞪小眼。
田园清咳一声,走到了讲台上方,一本正经地说道:“那个,期末考试要提前一天,改到一月四号。”
班级里瞬间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刚放完假就考试,谁能受得了啊?”
“历史课还差一节,唐老师还没给咱们班划重点呢!”
“我元旦要回老家,四号都不一定能回来啊!”
“不是说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涉及到文理分班吗!这么草率,临时提前一天,影响了成绩,谁负责啊!”
整间教室都闹了起来,吵得跟菜市场一样。
北江市附属中学的传统,是在刚入学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初步的文理分班,半年后,等到第一学期结束时,再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最终意愿来进行一次更为严格的文理划分。姜茉所在的一班是文科班中的尖子班,考虑到文科生日后不好就业,一个学期过后,班里面想转去理科班的同学不在少数,当然,理科班也分好班和差班,尖子班最好,实验班其次,普通班最差,大家当然都想考进理科班中的尖子班的,那个班的班主任很好,教学极其负责。
“安静!安静!安静!!!我话还没说完呢!!!”
田园个子不高,但嗓门很亮,她抄起一块黑板擦,使劲儿地敲着讲桌。
同学们被她喝住,同时安静了两秒。田园接着说道:“老师说这次学校的政策还有调整,先分文理,然后再根据成绩排班,也就是在下学期开学之前,想去理科班的就都可以直接报名过去,想来咱们文科班的也一样可以报名过来,期末考试成绩只做这学期的测试成绩,不做文理科排名参考,等到下学期开学,会有一次专门针对分班的考试,倒时候才会根据那个成绩,进行分班的调整。”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哦”了一声,恍然大悟。
“那你不早说。”
“就是的。”
“我都白生气了。”
“可不是可不是嘛。”
田园撇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想道你们哪给我机会说话啊。后墙上挂着一块钟表,眼看着就快上自习课了,她墩了墩手里的纸单,让第一排依次传到后面。
“这是有关于文科分班的意愿书,自己想学文还是学理,自己掂量着点儿,回头再跟父母商量一下,谨慎决定,明天交到我这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