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最大利益
温岭闲人2019-06-13 13:072,311

  让李晴天最高兴的还是钱,经济系的高才生,除了钱还能喜欢什么。

  腊月二十三,老叔李荣斌和老婶刘美云从天州回来,小姑夫徐国良和大姑夫孙谦也从清河盐场考察归来,除了二叔二婶待在省城过年,全家人都到齐了。

  大妹李晓佳生了孩子,还在家坐月子,由老叔负责汇报这一年的业绩。

  四个厂的年纯收入,共有九十三万多元,按照原来的股份比例,大家高高兴兴的分了钱。

  小姑夫徐国良也通报了远帆公司的情况,并说明李晴天现在增加了股份,还掌握了公司大权。

  家人们纷纷向李晴天祝贺,比分钱还要高兴。

  天州的第二外贸公司,是李晴天和滕远帆二人的公司,老叔李荣斌没有公开说明,只是把一份业绩单交给李晴天,让他一个人过目。

  第二外贸公司赚的钱能吓倒人,去年足足赚了三百三十万美元,按股份比例,李晴天能拿到一百一十万美元。

  可李晴天最关心的是清河盐场那边的考察结果。

  徐国良道:“那里确实是个办化工厂的好地方,位于海边,水源足够,原有的厂房可以利用。更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远离居民区,将来扩大再生产也没问题。二是公路和电力设施还在,稍微维修一下就可投入使用。”

  李晴天道:“问题,我要知道的是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大姑夫孙谦道:“主要就一个问题,县委县政府的胃口太大,由此衍生出两个问题。一是土地租金和年限,他们要求每年每亩一千两百元,年限是二十年,咱们给出的是每年每亩五百元,年限是三十年,两者差距有点大。二是免税和免费,咱们给出的是,费全部免收,税是前三年免收,中三年只收三分之一,后三年只收三分之二,他们答应费全部免收,但税收方面,他们只答应前两年免收,后两年收一半,双方的差距也很大。”

  李晴天问道:“大姑夫,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知道李晴天喜欢有话直说,孙谦道:“我建议你去天州地委找王青书记,这样能节省时间,减少麻烦。”

  李晴天道:“可是,县官不如现管啊,搞定了王书记,眼前的问题解决了,但咱们总不能事事都麻烦王书记吧。”

  点了点头,孙谦道:“我知道一点人事方面的消息,据说,咱们藤岭县的领导班子,因为平均年龄太大,上面要对此进行调整。所以,你担心的问题,不久以后将不再是问题。”

  李晴天点着头道:“好,我明天就去一趟天州。”

  第二天,李晴天驾车来到了天州市。

  天州是李晴天每次回家都必须要来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王青书记,还有地区外贸局的孙六春和陈小平,更有肖雨婷的父亲肖成山和母亲戚玉兰。

  肖雨婷没有回家,新加坡那边没有寒假,她在信上说不想耽误学业。

  李晴天先去拜访孙六春和陈小平,再到街上买了礼品,去肖家看望两位老人。

  在肖家吃了午饭,知道李晴天有事要忙,两位老人也没留他。

  王青书记很忙,尤其是春节前后这段时间。

  但李晴天是王青看重的青年才俊,虽然没有预约,但还是抽出时间接见了他。

  一年未见,王青的额头多了几道皱纹,脸上没了以往的光鲜,李晴天心里感慨,领导不好当啊。

  寒暄几句,又互相说了些关心的话,王青摆摆手,微笑着问道:“说吧,找我什么事?”

  领导的时间宝贵,李晴天长话短说,拿出一叠资料递给了王青。

  “……王书记,省计委已同意立项,过了年,省计委会帮我们去国家计委报批。省政府同意,由我们自己在省内选择厂址,我们选择了藤岭县的原清河盐场场址。”

  “哦,这很好嘛。”王青站起身来,一边看材料,一边踱到挂着地图的墙边。

  李晴天跟过去,找到了清河盐场,“王书记,在这里。”

  “噢,离居民区三四公里,本就是一片荒地,办化工厂很合适嘛。”

  李晴天点着头道:“是的,对我们来说,盐是主要原料,很方便我们就地取材。”

  走回到沙发边坐下,王青道:“小李,你直接说问题吧。”

  李晴天把远帆公司与县政府的谈判情况说了一遍。

  王青思忖着道:“这是不是优惠过头了呢。”

  “王书记,您可不能这么说。”李晴天道:“税收优惠的前三年中三年后三年政策,省城宁州就是这样优惠我们的。关于土地租金,省城宁州的黄金地段,租金也只有每年每亩一千元,清河盐场那么荒凉的地方,我们开价每年每亩五百元,已经是高价了。”

  “小李,你有你的道理。”王青说道:“但当地政府的想法也可以理解。省城的人思想解放,想得更远,我们这边的人,你也得允许人家慢慢跟上。”

  李晴天微笑道:“书记同志,您这样说,我有点失望。”

  笑了笑,王青道:“利益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是眼前利益,二是长远利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地方干部考虑眼前利益,不能说不对吧。”

  “理解,理解。”李晴天道:“但是,引进三条生产线,能解决一千五百人的就业,既是眼前利益,也是长远利益,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啊。还有,一个化工厂的建设,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比如说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等等。对藤岭县来说,脱贫致富是第一位的,是最大的利益。”

  王青笑道:“你不用说了,看到这些资料,我就被你说服了。说吧,需要我做些什么?”

  “呵呵,这是您当领导的事,小民不敢妄言。”

  “好吧,你先回去。正月十五之前,我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不得不说,王青的工作效率非常的高,正月十五没到,天州远帆化工公司就批下来了。

  藤岭县的两套班子换了新人,远帆公司与藤岭县政府的协议也正式生效。

  原清河盐场一百亩用地,加上周围四百亩,共五百亩,以每年每亩五百元的价格,都归远帆公司使用,租期三十年。

  化工厂的建造,承包给县第一建筑公司,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工程量,又转包给远帆公司自己的建筑工程公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就是钱和人,钱从哪来?厂由谁管?

继续阅读:第二百一十二章 车到山前必有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富豪是怎样炼成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