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变化
温岭闲人2019-06-13 13:332,270

  李晴天道:“滕总有一条规定,凡是人才,一律要正式入职,除了在职大学生和研究生。大姑夫,像你这样给自己留后路的,公司是不会要的。”

  顿了顿,李晴天道:“而我的想法呢,就是要你们自断后路,一心一意的为远帆公司工作。大姑夫,只有这样,公司才会赋于你重任。”

  李月梅道:“就是说,我们不能停薪留职,只能彻底辞职。”

  李晴天点着头道:“对,就是义无反顾的意思。”

  孙谦笑着问道:“晴天,我和你大姑也算是人才?”

  “当然,当然了。”李晴天笑着说道:“大姑夫你想想,八斤叔小学都没毕业,就在省城待了两年,现在就能独挡一面,滕总很看重他。以你和大姑的文化水平,又在企业待了这么多年,八斤叔都是人才,你和大姑怎么能不算人才呢?”

  孙谦道:“这么说来,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了。”

  李晴天笑看着大姑夫,“对。而且对大姑夫和大姑,我已经有了初步安排。”

  李月梅忙问:“去什么地方?省城吗?”

  “先留在这里,是一个即将成立的化工厂……”

  李晴天把清河盐场那边的情况,以及他和滕总的计划,全告诉了大姑和大姑夫。

  孙谦有点担心了,“晴天,我以前管的是小厂,顶多也就百来十号人。这化工厂一千五百多人,交给我来管,我能行吗?”

  “你行,一定行。”李晴天道:“大姑夫,定下来以后,会派你去学习一个阶段。另外,生产上技术上,都会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你只需掌控全局,主要责任是管理和经营。”

  孙谦点着头道:“你和滕总这么信任我,我一定竭尽所能。”

  李月梅问道:“晴天,我也去化工厂吗?也让我当会计吗?”

  “当然了。”点点头,李晴天道:“大姑,你就去化工厂当会计。但那么大的化工厂,会计肯定不只一个。会有一个会计室,不过,大姑你暂时不能当会计室主任。”

  李月梅笑道:“我哪当得了什么主任,当会计就行,当会计就行了。”

  李晴天冲着孙谦说道:“大姑夫,你明天就要开始工作了。明天,小姑夫和八斤叔要去清河盐场考察,你与他们一起去。”

  点了点头,孙谦说道:“还有一个事,我不知道该不该提。现在,不少县属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像我那个厂,只有一半的活,再这样下去,就只有倒闭一条路。所以我想,有不少不错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咱们能不能挖一些过来。”

  李晴天笑了,“好啊,大姑夫,你已经进入角色了。这一点,你与我和滕总想到一起去了。这事你可以先酝酿一下,先搞个计划,到时候咱们搞公开招聘,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安排了大姑和大姑夫的事,已是晚饭时间。

  吃过晚饭,李晴天独自出门,去拜访村里的干部。

  一一走到,但李晴天没带礼物,而是给每个干部一个红包,都是八十八元。

  唯有二伯李大山,村里的一把手,李晴天给了个一百八十八元的大红包。

  堂屋里,李晴天陪着李大山抽烟。

  李大山看了看红包里钱的数量,感叹道:“你小子,终于熬出头了。但是,也不能这么大手大脚嘛。”

  “呵呵,你是我二伯么。”李晴天笑道:“再说了,我答应过你的,要给你养老送终的。”

  “去,我有儿子。”李大山瞪了李晴天一眼。

  “呵,敢于承认了?”李晴天坏笑着问。

  “没办法,他越长越像我了。”李大山不好意思地笑着。

  李晴天大笑,“哈哈,什么叫不打自招,这就是不打自招。”

  “臭小子,你敢笑话我。”李大山拿脚去踹李晴天。

  李晴天急忙转移话题,“二伯,我有事和你商量呢。”

  “噢,你说。”李大山点了点头。“二伯,我想给村里的人发红包,每家每户五十元,你看怎么样?”

  “不好,不好。”

  “咦,发钱还不好?”

  李大山道:“你个傻小子。人是贪欲动物,一旦勾起贪念,就会没有止境的。你给每家发五十元,对你倒是个小数目,但人家会嫌不够,会想着你再发。你总不能老发红包吧?你让人家惦记你的钱,贪念就会变成怨念,羡慕会变成嫉妒,嫉妒会变成仇恨。”

  “这倒也是啊。”李晴天点着头道。

  李大山道:“你想为村里做好事,我倒有几个建议,全是需要花钱的。一,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户,每年需要一万多元。二,村里有上高中的,将来还有上中专大专大学的,你不妨设个奖金标准,考上了就给奖励,这也花不了多少钱。三,村里的水泵房坏了,需要翻建重修,修个大的,你出点钱,搞个大的。”

  李晴天一一记下,点着头道:“二伯,你放心,我回去就落实,争取春季时办好这三件事。”

  披着夜色,李晴天在村道上漫步。

  一年没有回家,河东村的变化很大,李晴天心里有点自豪。

  在远帆公司所属的建筑工程公司,还有家里的四家企业,聘用了村里四百三十几人,平均每家一点四个人,靠着这点,村里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

  村里建起了不少新房,粗略的看看算算,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家修了新房。

  村小学也变得认不出来了,连围墙都是新的,其中李晴天出了一半钱,另一半由滕远帆捐赠。

  还有村道和通往外界的拖拉机路,也几乎重建了一遍,以前是泥土路,现在全铺上了石块,不再是尘土飞扬。

  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李家,除了旁边占地五亩的标准化厂房,住宅也造得像城里的,比城里人住的房子还要好。

  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钢筋水泥,瓷砖外墙,前院花草,后院竹木,用爷爷的话说,比过去的地主还要地主。

  以前兄弟们挤在一个房间,现在是一人一个房间,李晴天还独占两间,一间住人,一间书房兼办公室。

  虽然不常在家,但两个房间一尘不染,保持得整整齐齐的。

  最大的变化是人,有钱了,不再为生活发愁,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前紧锁的眉头有了光芒,不再是病怏怏的样子。

继续阅读:第二百一十一章 最大利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富豪是怎样炼成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