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排队伍很快走到对面,分数都在八十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们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个队伍竟然取得了八十七的高分,排名在第一个队伍之前,几乎成了这次大练兵的胜出者。
当然,大练兵不仅仅是要选出第一名,而是给每个队伍都定一个名次,从而重新分配军队中的整体资源。
接下来的队伍逐渐变得散乱,分数终于跌落八十,甚至出现六十几分,都尉们全都羞红着脸。
眼看着前面的队伍已经开始迈步,李属长紧张到表情不太自然,他知道自己的队伍拿不了高分,只希望不要太丢人。
“一刹那一步,一步三尺。”临行前李属长不停的叮嘱。
赵原微微一笑也不说话,心中早就有了想法。
其他人跟赵原一样的表情,昨日训练的效果有目共睹,所有人都想给李属长一个惊喜罢了。
“阎刚,希望你能配合。”赵原冷冷的说道。
这是一次整体行动,只要有一人走的不齐都会拉低分数,更何况阎刚他们共有九人,若是不配合的话,绝对拿不了高分。
阎刚没有正面回答,冷冷的看了赵原一眼,却还是给其他几人下达了要极力配合的命令,由此可见他也不是没有集体荣誉感。
随着鼓声的响起,每个人都集中了注意力,锐利的目光平视着前方,丝毫不看步伐的大小。
“哈哈,这些家伙打算放弃了吗?”看着赵原他们目光平视,完全不顾脚下的情况,已经完成的队伍哈哈大笑,就连十名都尉也保持着相同的观点。
“脚下,注意脚下!”李属长急的脸上直冒汗,却改变不了众人目光的方向。
“齐步走!”赵原清了清嗓子,声音嘹亮的喊道“一二一,一二一……”
在简单的口令下,所有人迈出一条直线,他们只需赵原来走,根本不用担心脚下不齐。
炯炯有神的五十双眼睛如同锐利的雄鹰,强大的气场摄入每个人的内心,十名都尉呆呆的站在原地竟是忘了评分标准。
更有甚者没等他们走到一半便提前给出十分,那些还未打分的只是没反应过来罢了。
大概走到一半的时候,赵原的口令突然变得频发,脚下的步伐也开始变大,竟然做出冲锋的姿态。
“跑步走!”
所有人的脚步都随着口令的变化而变化着,中间没有丝毫偏差。
鼓声结束的时候,五十人的脚尖排成一条直线,俨然就是一个整体。
中途停下来的李属长用惊愕的眼神看着熟悉又陌生的队伍,喃喃自语“这还是我那五十个不成器的家伙吗?”
“立正!”
李属长似乎反应过来,突然挺直了胸膛阔步向前,同时喊出赵原刚教给自己的口令。
对此赵原先是微微一笑,接着跟众人一同完成军姿的形态。
吃惊的都尉,用手捅了捅一人的胳膊,发现跟绷带一样,雄壮有力。
“好!”
点兵台上的颜聚发出一声赞叹,急忙问道“这是谁的队伍?”
一名都尉匆忙跑到点兵台下面,恭敬的回应道“启禀将军,是属下的队伍!”
“擢升精锐都尉!”颜聚毫不犹豫的说道。
“多谢将军!”这名都尉满脸严肃的叩拜,却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赵原本还担心有些坏心眼的都尉故意给自己打低分,如今有了颜聚发话他们也没这个胆量。
果不其然,所有人都给出十分。比赛还未结束,第一名已经确定。
李属长缓缓走到赵原身边,先是一脸严肃,接着哈哈大笑“不错,我很满意,提出你小子的要求吧!”
“喏!”赵原学着赵国士兵的回应方式说道“属下请求把小石头调至我们账内!”
自己接二连三的出风头,必然引起阎刚的嫉妒,也就给小石头制造了麻烦,赵原可不想对方因此受苦。
所以说他才冒着危险跟李属长提出赌约,毫无疑问他胜利了,李属长用力点头,考虑到他们账内多住一人还特意增加了“单人床”,算是给赵原的额外奖励。
接下来的演练没什么波澜,名次靠后的队伍愈发懒散,分数越来越低,看到最后颜聚竟然扭头走掉。
由于赵原的队伍取得第一的好名次,他们的都尉被擢升为精锐都尉,圆脸校尉也成了精锐校尉,李属长也破天荒的成了精锐属长。
除了这些名誉上的变化,他们的装备也增加了不少,最起码可以保证人手一件武器。
最令人欣喜的是,每天不仅有两碗米粥,还有用黄豆制作的饼,吃起来的口感更香酥。
当然,这里的黄豆饼可不是用黄豆粉做的,而是把黄豆蒸煮后在圆形容器里挤压,最后成为柄的形状。
一时间,赵原也成了队伍中的英雄,更多新兵愿意跟他结交,也只有阎老大等人怒目相对。
回到各自的军营后,小石头理直气壮的把自己的草席、草被拿走,才不顾阎刚凶神恶煞的眼神。
赵原他们帐内多了张用木板拼接成的单人床,已然达到属长的标准。
尝到甜头后,李属长对赵原的态度大为改观,竟是谦虚的向他请教一些东西。
“大木头,你感觉我们这种训练效果如何?”午休过后,所有队伍都在进行突刺训练,李属长突发奇想。
“禀报属长,效果很差!”赵原如实的回答道,丝毫不怕李属长因此生气。
评定一个人的优劣,主观意识很重要,倘若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不论他做的再好你也会挑出缺点,倘若你欣赏一个人,那么即便是个错误你也会找到优点。
之前的属长讨厌赵原,此刻的他欣赏赵原,即便公然遭到顶撞也很愿意听听他的见解,于是摆出谦虚的态度“何以见得?”
列阵、扎马步、突刺等训练可是赵国步兵的传统项目,李属长从未想过进行推翻。
“昔日吴起选兵,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谓之武卒。然则,武安关内多为临时征调者,体力欠缺,且大战在即,应以提升体质为主。”赵原侃侃而谈,先是说明当年魏国选拔武卒的标准,然后阐述赵国的现状。
自魏国武卒出现之后,其他六国步兵争相效仿,却不知士兵体质上的差异,这才起到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