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先是几个臣子汇报了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继而上了几个折子,很快就静谧了。陈奇瞥了一眼大太监刘直,刘直会意,喊了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微臣有事启奏。”议郎蔡焕忽然出列奏道。
这个蔡焕,乃是从地方上选拨上来的人才,原是地方循吏,深知民间疾苦,爱护百姓,政绩卓著,选到中央之后,充当议郎,建言论事,每每能切中要害,陈奇对此人还是颇为欣赏的。
耳听得他出列奏说有事,陈奇便问道:“何事?”
蔡焕说道:“微臣觉得,建都洛城,于国无利,陛下应当迁都西京。”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大司徒仲璋当即变了脸色,喝道:“放肆!蔡焕,国都定于洛城,乃是陛下深谋远虑的决断,迁都是天大的事情,你一个小小的议郎,凭空说出迁都的事情来,居心何在!?谁给你的胆子!?妄议社稷大事,简直是得了失心疯!”
陈奇却知道了,蔡焕是孙秀的人。
这不禁让陈奇心中有了种异样的感觉。
当初以孙秀为丞相,假节钺,开牙建府,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是赋予了他极高的权力,天下的政务,全都出自他的相府,初时觉得没有什么,可是过去了这两年时间,陈奇便觉得,自己像是当了个摆设。
相权越来越大,皇权似乎越来越小了。
所以,后来陈奇又设立了尚书台,拔擢了些地方官吏,与孙秀没有什么交情的人,来任职内朝官,设尚书令、尚书郎、议郎、侍郎等官职,为的就是弱化孙秀的相权,来起到一个制衡的作用,谁能想到,这个议郎蔡焕,居然这么快就成了孙秀的人,而且还成了孙秀议政的抛门砖。
陈奇的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
只听蔡焕说道:“仲大人,卑职虽然人微言轻,但是为社稷考虑,为陛下考虑,有些话也不能不说!卑职没有得什么失心疯,迁都的事情也是深思熟虑的,不是贸然说出来的。”
陈奇不得不接话了,道:“朕定鼎天下,建都洛城已经两年多了,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可见洛都没有什么不好,你为什么说于国无利呢?”
蔡焕说道:“回禀陛下,洛都城池坚固,四方也有天险可守,但是细细观察它的地理位置,就会发现,洛都乃是四战之地。而且洛都方圆仅仅数百里,地方狭小,土地贫瘠,建国之初,人口不多,还能勉强支撑,一旦建国时长,人口大涨,洛都必定不堪重负!反观西京,地处关中,土地肥沃,号称天府之国!若是陛下建都关中,则等同于扼住天下咽喉之地,攻守兼备,实在是为子孙后世万代基业考虑啊。”
陈奇听了,看向群臣,问道:“众爱卿以为如何啊?”
“陛下,蔡焕简直是胡说八道!”司礼郭广威站了出来,说道:“西京原本就是夏都,殷战盘踞之地,一朝便告覆灭,后来殷婴守国,不出数月,又被向宠灭掉。可谓是不祥之地!哪里能称得上是攻守兼备?”
“司礼大人说的极是!”北柱国将军康海出列说道:“臣再多说一点,西京曾遭向宠屠城焚毁,城池破败,遍地废墟,哪里比得上洛都?”
“微臣觉得迁都有八不妥!”中柱国将军萧西乐出列说道:“西京城池凋敝,守备破败,一也;宫阙焚毁不存,二也;郊庙祭坛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人口寡弱,五也;军粮不足,六也;迁都工程浩大,有累民生,七也;百官随同陛下西行,拖家带口,长途跋涉,道路艰难,八也!有这八不可,岂能迁都?!蔡焕无知小儿,妄议朝政,请陛下责罚!”
有了这几位大臣开口反对,群臣瞬间议论纷纷,都反对了起来。
本来,大家都跟洛城亲族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根基已经扎在这里了,要是突然迁都,岂不是前功尽弃?
陈奇见状,心中暗暗惊忧:“看来孙秀说的没有错,这些开国的大臣大多都不愿意迁都,为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这样下去,一旦我死以后,陈鏖岂能坐稳江山?迁都势在必行!”
眼瞧着群臣沸反盈天,几乎都反对迁都,唯独太尉何功佩、御史大夫许仲没有吭声,陈奇心中略略安定,他们二人打什么主意,虽然还不确定,但最起码,现在还没有剧烈反对。
孙秀当然也还没有开口,可陈奇知道,孙秀正是倡议者。
此时反对的人太多,须得找一个有分量的人来对抗一下,蔡焕显然太弱了。
官职品阶低,人也没有什么影响,在开国功臣眼中,根本就不值一提。
那孙秀呢?
陈奇伸手,平息了一下纷纭的议论,问道:“丞相觉得如何呢?”
孙秀出列说道:“微臣以为,蔡焕言之有理,迁都大计可行。”
此言一出,百官又是哗然。
只不过,全都是面面相觑,惊骇不定,谁都没有吭声。
何功佩心里有底了,怪不得一个小小的议郎蔡焕敢说这种天大的话头,原来,背后有孙秀呢。
许仲心里更有底了,他是老奸巨猾的人,又擅长察言观色,只这一问一答,他就明白了,这是皇上和丞相事先商议好了的,今天,不过是来试试水。
只听陈奇问道:“哦,刚才群臣都说不可迁都,又说迁都有种种不妥,丞相却觉得迁都可行?”
孙秀答道:“回禀陛下,西京破败,宫阙损毁,郊庙不存,都可以修缮,这是司空孔大人的事情。人口寡少,可以迁徙户口,百司不具,可以补充,军粮不足,可以收拢流民,多开荒恳地,关中沃野,断然不会供给不上的。至于迁都之中的辛苦,难道还比能比得上行军打仗的辛苦么?萧将军身经百战,难道还怕路途颠簸?”
萧西乐笑了笑,没有吭声。
孙秀继续说道:“由此,微臣觉得,所谓的八不妥,都可转为妥善行之。至于郭司礼所说的,西京不详,那是因为殷战、殷婴父子不修德政,与西京何干?便是当初叫他们居于洛都,难道他们就亡不了国了么?其实,在微臣看来,定都洛城还是定都西京,关键不在于哪个城池易守难攻,而是在于大陈皇朝的万世基业考虑,那就是蔡焕所说的,十年之后,五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偏狭的洛都,是否还能容纳暴涨的国都人口?皇族勋贵,百官缙绅,都在此地繁衍生息,这小小的伊、洛谷地,能养得起么?”
“丞相所言甚是,微臣附议,也觉得迁都可行!”许仲连忙不失时机的表明态度。
“微臣附议,迁都可行!”司农孙奎出列表态。
“微臣附议,迁都可行!”司空孔安出列表态。
至此,三公六卿,有二公和二卿都表明了态度,愿意迁都。
只有大司徒仲璋、司礼郭广威、以及五大柱国将军中的萧西乐、康海表示反对。
太尉何功佩、司马张之芳、司寇白滇都不吭声。
陈奇笑了笑,看向了何功佩:“太尉,你觉得迁都可行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