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沟通有问题吗? 7种讨人嫌的倾听方式
回避错误的倾听方式,沟通从此不NG
在本章我将探讨一下终结人际关系的倾听方式。
不听对方把话说完,一直讲自己的事情,或者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
如果采用这样的倾听方式,就会让对方感到厌恶。不会倾听的人很容易给自己的人际关系招致恶果。
反过来说,只要避免这些不恰当事项,就可以提升他人对你的好感度。
7种讨人嫌的倾听方式
1。不听对方把话说完
×
A:“上周出差的时候,我乘电车去客户公司,结果在半路电车停运了,真是……”
B:“啊,那你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吧。”
A:“……嗯,迟了10分钟左右,关键是……”
B:“那也没办法嘛。对方也没生气吧?我也有几次相同的经历呢,不过我都有出示地铁的晚点证明。”
这属于“不听对方把话说完就提出个人意见”的典型。
A想说的并不是“电车停运我迟到了”,而是“令人震惊的电车停运原因(有被褥掉在电车铁轨)”,B却没有听到最后,凭自己的推测结束了这个话题。
有些人还会在对方开始说话之后,单方面在谈话中途下结论。如常常把“就是这么一回事吧。”挂在口上的这种人也归为此类。
就像我在序章所说,这类人大多头脑灵活、反应灵敏。聪明人的理解速度比较快,让他们把他人说的话听到最后对他们而言可能是痛苦的事。
他们往往听到一半就觉得“我懂他的意思”,然后就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是,这类人常常因为武断让别人对他们产生误解。
没把对方的话听完整,很容易产生误解。在上司下达指示的时候,有的下属只听到一半就自认为已经理解,结果很可能出错。
☆理英朋友的故事
我最近在给一位女性名人A做私人演讲练习,A女士就是不把他人的话听到最后的典型。
A女士聪颖过人,别人刚说一分她就能理解到十分,聪明到能捕捉他人的话外音。
所以当对方开口说话,她很快就会说出答案,基本上不会听对方讲到最后。
她回答速度也很快,差不多0.5秒就能给出答复。
这样一来,与她沟通的对方常有一种被催赶的感觉,无法冷静地说下去。
我建议她:“说话的时候请把所有听众当成小孩子。”总之先“努力把对方的话听到最后”。
“忍耐”“即便懂也装作不懂”,这是成年人的沟通方法。
A女士很快领会了我的提议,通过努力迅速变得善于沟通。
在家庭生活中,常常有丈夫不好好听妻子讲话的情形出现。
丈夫回到家,妻子说:“我在等你回来呢!”接着就打开了话匣子:“哎,我跟你说,今天○○(孩子的名字)……”“其实啊,邻居家的那位大婶……”而丈夫只是心不在焉“嗯”“哦”地敷衍。
或许丈夫回到家时因为工作疲惫忽视了妻子,但作为妻子,还是会感到失望。
听他人说话的时候,有时“忍耐”是必要的。
不论谈话内容是什么,最好还是养成“听到最后”的习惯。
2。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
×
A:“我最近开始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肥了。两周就瘦了3公斤。”
B:“那个办法啊。我一天也坚持不了。如果不吃米饭,感觉就像没吃饭一样。”
A:“……不过习惯了之后,也没什么嘛。”
B:“但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比较麻烦吧。”
A:“……这种算意外情况,从便利店选一下还是能对付一餐的。不过在固定套餐店是有点麻烦。”
B:“是吧,果然还是麻烦啊。我可做不到。”
A想说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成功持续减重”,B却对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方法表现出怀疑的样子。
这本身只是B的个人意见,是没什么问题的,但B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张,没有表现出与A“拉近距离”的姿态。
也就是说B只按自己想听的内容听A讲话。
A想说的是“开始尝试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肥成功了。虽然觉得选食物麻烦,但那是意外情况”。
而B却没有对此做出回应,只是强调“自己的意见(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话选择食物很麻烦,自己做不到)”。
这样一来A会因为“对方没有理解我想说的内容”而感到郁闷。
那么怎么倾听才对呢?
并不是说要大家歪曲自己的想法“赞同A的意见”。
关键在于即便对方与自己意见不同,也要表现出“洗耳恭听”“拉近距离”的姿态。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
A:“我最近开始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肥了。两周就瘦了3公斤。”
B:“2周瘦3公斤!好厉害啊。这么一说你确实瘦了,下巴的曲线都不一样了!”
A:“能看出来吗?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话,就算吃得饱饱的,也能瘦下来。”
B:“真好啊。可是如果在外面吃饭会比较麻烦吧。”
A:“这个属于意外情况,从便利店挑选一下还是能对付一餐的呀。不过在固定套餐店里的话是有点麻烦。”
B:“但是吃饱饱的也能瘦下来,很好呀!不过我吃饭必须有米饭,没有自信能进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
在这段谈话中,A可以获得满足感:“对方充分理解了我说的话。”而作为听众的B既附和了A的意见,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重要的是不要只听自己想听的,而是在倾听的时候尊重“对方想说的内容”。
3。不考虑“对方想谈的是什么”做出偏题的回答
×
A:“我前几天去了一趟大阪。”
B:“大阪?去做什么呢?”
A:“有个朋友是狗狗摄影师,她在大阪举办了个人摄影展,我去看展览。”
B:“咦,你喜欢狗吧!”
A:“……嗯,喜欢狗,这次的个人摄影展……”
B:“我也喜欢狗哎,话说你喜欢什么样的狗?”
A在谈“去看了狗狗摄影展”的事情,B却把话题转向“喜欢狗”。
乍一看,B说的话包含对A的回应,但A还是会感到郁结。
或许你读完这段之后,会想“没人会这么讲话”,但实际上大家很容易这么做。我在做采访的时候,也曾察觉到自己偏离了主题:“啊,糟了,不应该谈这个……”然后才去修正谈话方向。
与人沟通时要思考对方“想说的”“想谈的”是什么。
这是基本内容,但却非常重要。
4。不论聊什么都引向“自己的事情”
×
A:“昨天我去了一家新宿的冲绳料理店,东西非常好吃。”
B:“冲绳料理?据我所知,最好的是涩谷那家叫○○的店,主厨老家在石垣岛,店里的泡盛酒香得如梦似幻……”
×
A:“糟糕,前几天健康诊所的人说我‘血压高’,建议我去就诊……”
B:“啊,我有段时间血压也高。医生推荐我吃药,但我想着‘还是先自己努力试试吧’,就逃回来了,我的做法是……”
A明明想继续谈下去,B却在中途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把谈话内容替换成“自己的事情”。
听的一方虽是一番好意,“想把知道的美味冲绳料理店介绍给对方”“想教对方降血压的方法”。
但一下子截住对方的话,转而谈“自己的事”,这违反了成年人的礼仪。
当然,偶尔这样做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倘若一贯如此,肯定对人际关系有所损害。
5。做出“令人不快的附和”
在对话中,附和的方式直接影响沟通成败。
如前文所说,附和也是我的沟通理念的三大支柱之一。
针对这一点我总结了许多不当实例,将在本书
第3章进行详细解说。
6。不恰当的“态度和动作”
如果听者在沟通中没有笑容、仪态不佳,态度不好,就会让对方的好感度降低。这甚至比“采取什么回答方式”“如何做出回应”还重要。
“态度和动作”也是我的沟通理念的三大支柱之一,我将在
第4章对此进行详细解说。
7。提出“不当的问题”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巧妙地引导对方说话,相反,如果提问不妥当,就会让对方失去作答的意愿。
对此,我将在本书
第5章对此进行详细解说。
以上就是7种讨人嫌的倾听方式。
怎么样,你是否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这些“讨人嫌的倾听方式”的共同点可以总结为,让对方“无法保持好心情”“失去谈话的欲望”“无法说到最后”。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我不是这样的人”,但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做出这类行为。一不小心就变成敷衍对方。
不过,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用心”,我们的沟通力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在了解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下一章节开始,我将为大家具体介绍提升沟通力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