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任何对象的8个基本技巧
对方绝对没有敌意!8个基本沟通技巧
就像我在前文所说的,我提倡的沟通是“微笑面对对方”“获取对方的好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初次见面营造让对方放松下来的气氛很重要。
我总结了8个基本要点。
虽说有8个要点,但只需稍加留意、采用秘诀,就能轻松做到。让大家的沟通水平瞬间发生变化。
1。别人说话时,你不妨“嘴角上扬”
人们常说,听他人说话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笑容”。
笑容是“我接受你的意见”“我对你没有敌意”的暗示。
因为职业原因,我会无意识地保持微笑,但有不少人可能会因为无法露出“自然的笑容”而感到苦恼。
如有人会在与他人初次见面谈话时,因为紧张而表情僵硬。虽然这么说有些失礼,但很多上了年纪的中年大叔还是会“毫不修饰”地拉长着脸。
有的人拼命想要展现微笑,做出的却是非常不自然的“假笑”。
有个“魔法点子”可以一下子解决这些问题。
那就是“嘴角上扬”。
请对着镜子,把嘴角稍稍上扬。即便不勉强自己露出笑容,只需这一个动作,就能让表情变得舒缓,展露出非常自然的笑意。
对方讲话的时候,请扬起嘴角倾听。
请时常留意这一点。只要做到这一点,你的表情就会变得惊人的好。
我建议各位按下一页的“微笑练习法”进行练习。
这个练习可以让我们的面部肌肉放松,露出自然的笑容。
理英的小练习
让嘴角容易上扬的笑容练习法
(1)鼓起脸颊(向外鼓) 10次 → 吸住口腔内侧的肉(向里吸)。
(2)向右侧嘟起嘴唇 10次 →然后练习左边。
(3)将嘴角尽量向两边拉伸(yi的口型) 10次 → 做出wu的口型,肌肉稍稍放松(wu的口型)。
秘诀01 听他人讲话时,重中之重就是“笑容”。扬起嘴角倾听,就能露出自然的微笑。
2。对对方的话语笑得“多一点”
前文提到,“嘴角上扬浮现笑意,倾听对方谈话”是基本要点,当对方言谈风趣、说出比较幽默的话语时,报以笑容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此时的诀窍是笑得“多一点”。
没有必要大笑、狂笑。虽然谈话对象的认知各不相同,但如果你大声地“哇哈哈哈”对他笑,他可能会觉得你很吵。
笑到“啊哈哈”“噗”的程度刚刚好。
重要的是发出恰当的笑声。
有的人习惯抿着嘴轻笑,或是不出声地笑,这种感觉并不好,容易给对方留下“自己被嘲笑了”的印象。
也不是说要大家不管对方说什么都去笑。
而是如果对方笑了,自己要笑得稍微多一点。
秘诀02对谈话对象的话语笑得多一点。不要只抿着嘴笑,恰当地发出笑声,更能留下好印象。
3。有意识地按“对方7:自己3”的比例谈话
要做到善于倾听,不过分表现自我也是关键。
我建议大家有意识地将对方和自己的话语比例调整为“7:3”或“6:4”。
如果你感觉到:“我是不是说的比较少?”那就说明你说的比重刚刚好。
尤其是当你需要深入地从对方那里探听消息时,不如索性当自己“不存在”,竖起耳朵听对方讲话吧。
有些人有时会接过对方的话茬,阐述自己的意见,这会让对方失去说话的欲望。
当然有些状况下我们确实需要谈自己的意见,那么请在认真听对方说完之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对方还没把话说完,我们这一方就开口,对方就会产生不满,觉得“无法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秘诀)03理想的对话比例是“对方7:自己3”。 如果你感觉到 “我说的比较少”,那就说明刚刚好。
4。记住“对方的名字”,在谈话中讲出他的姓名
“记住对方的名字,讲出他的姓名”非常重要。
初次见面的时候,叫对方的名字能让双方迅速建立起信任关系,变得友好。
“山崎先生您请这边坐。”
“山崎先生想喝点什么?”
请像这样有意识地讲出对方的名字。
把“您想喝点什么”和加入姓名的“山崎先生您想喝点什么”作比较,两者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完全不同。
或许初次见面就直呼姓名让你有些怯场,但喊过几次之后,就能自然而然地说出口了。能否做到这点会对你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经常听人讲“记不住人名”的烦恼。
比如,与某人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你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这个人叫什么来着……”但又不好再问一次“请问您叫什么?”谈话就这样戛然而止。
其实我本人也不擅长记人名,所以会拼命去记。
我的方法是利用“名字一样的朋友”记我们想记的姓名,如果没有,也可以用艺人、明星、漫画主人公等任何有关联的人物姓名去记。这样提前设置好“提示”,也就容易记忆了。
“这位的名字是……嗯,他喜欢拉面……对了,是小池先生!1”就像这种感觉。
我有一位朋友记忆力非常好,只要见过一面,他就能记住对方的名字。他在头脑中建了一本“名片簿”,就算在路上偶遇某人,他也能迅速记起对方的名字和所属的公司名称。
或许是因为他对人有着深厚的兴趣与关怀。
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说过怎样的话。因为他总是真诚而又有礼貌地与他人来往,才能牢牢记住这些内容。
这样想来,与其说“能否记住姓名”是记忆力问题,不如说是“意识”问题。
☆理英朋友的小故事
在我写了书之后,我受邀去日本各地的书店做宣传,参加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
有时,与某人见面的次数已经超过两次,我却依然想不起他的名字,这让我很头疼。
我的编辑教给我一个诀窍。
编辑说,之前有位畅销书作家要与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饭,当然这位编辑也包含在内。
聚餐前,编辑收到了这位作家发来的邮件:“能不能再给我讲一下今天会见到的人的名字和特征?”
这位作家之前只与参加聚餐的人打过一次招呼,没能清楚地记住这些内容。
“比较有男子气概的Y是今天来的人当中最健壮的。身材偏瘦、性格温柔的K负责宣传工作。然后是营业部的W和A,W是书籍营销负责人,戴着眼镜。A就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是到场的唯一女性。”
编辑这样回复了作家,作家牢牢记住了这些,并在聚餐时完美地将每个人对号入座:“Y,今天辛苦你了。K,好久不见啊。”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技巧!与在现场询问“不好意思,您的名字是什么来着”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听到这里,我决定把这件事作为今后的参考。
从商务礼仪的角度来看,这是“最佳方法”,但有些情况下没有人能这样配合我们,我们也就真的忘了别人的名字。
这个时候不妨直接一问:“很抱歉,我记不起您的姓名了,能否再告诉我一次?”
这样做比到最后都叫不出对方的名字要好得多。
理英的悄悄话专栏
德光和夫“记住人名的天才”
我的老前辈德光和夫是个“记人名的天才”。
德光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记住所有人的名字,包括电视台的新人主持人、企划人员,刚入职的员工。
我刚进入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德光先生已经从电视台离开、成为自由职业者,但他还是很快记住了我的名字,喊我“鱼住”或者“小理英”。
每个人都会记住节目制作人、导演等“厉害人物”的名字,而德光先生连新职员和企划人员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会直接叫住某人:“高桥,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他绝不会说:“那个……那边的小伙子!”即便对方是新人,他也会有意识地叫对方的名字。
企划人员在电视台负责繁复的杂务工作,非常辛苦。
除了长时间参与外景拍摄,还要复印分发台本和资料,事先安排人员的出行,他们在休息时间也要工作,有时甚至忙得回不了家。
能被德高望重的德光先生用名字称呼,如“佐藤,拜托你了”,他们就会心怀感激。
或许迅速记住人名可以称得上是某种才能,但我认为德光先生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才是他能记住名字的原因。
秘诀04记住对方的名字,在谈话中用姓名呼唤对方,能帮你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不妨用朋友或艺人的名字来记忆人名。
5。在谈话中加入“称赞的话语”和“关怀的话语”
如果想迅速改善对方对你的印象,我建议你在对话中多次加入“称赞对方的话语”。
如初次见面时,在交换名片中发现如果对方的名片有吸引人的地方,可以说“这名片真不错”“您品位真好”。
也可以称赞对方的穿戴或携带的东西(包、笔等)。
女性自不必说,不少男性也追求时尚,注重领带夹、皮包等配饰的搭配。
不露声色地观察,找出对方看重的点,抓住这些去称赞。
☆理英朋友的故事
前几天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位非常时尚的男性。
他戴的腊肠犬形状的领带夹非常醒目。
我不假思索地问:“那个领带夹是腊肠犬造型的吗?”
“啊哈哈哈,你看出来了?”
“因为觉得可爱,所以多看了一会儿。你喜欢狗吗?”
“喜欢,我养了一只腊肠犬,不知不觉就收集了一些这种小物件……”
于是我们气氛热烈地谈了一会狗狗的话题,彼此都带着好心情展开了工作。
不过,在称赞对方的时候,希望大家能留意一点。
那就是虽然要夸对方,但初次见面时不要过分涉及对方的私人信息,要注意分寸。
“哇,你可真漂亮!”“你又高又帅。”像这样冷不丁地夸赞对方的外貌,至少在职场中是不可取的(当然,如果关系亲近到可以聊私人内容的程度,这样说是可以的)。
此外,除了“称赞对方的话语”,在谈话中加入“关心对方的话语”也是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秘诀。
“十分感谢您在下雨天赶过来,没有淋到吧?”
“带了这么多资料,真是太感谢了,是不是很沉?”
像这样在会话中加入“宽慰的话”和“关心对方的话”,如果你站在关心对方的角度,很快就能组织好这些语言。
任何人在获得他人的关心时,都会感到开心。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感激”的反义词是“漠然”。
可能有些人不习惯称赞他人,很难把这些话说出口,但正因为如此,才要“熟能生巧”。请通过练习夸赞对方,让自己变得“善于夸赞”。
秘诀05在谈话中插入“称赞的话语”和“关怀的话语”,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6。养成“承接对方开口讲话”的习惯
很多人都有不把对方的话听到最后的习惯,总是擅自把话题转向自身。
为什么你会遭遇这样的失败?因为你没有养成“先承接对方的话再开口讲话”的习惯。
×
A:“上周我出差去了福冈……”
B:“哦,我前段时间也去了一次。有家不错的居酒屋,○○的味道很好。”
这段对话当中作为听众的一方没有接住对方的话题。
我不是劝大家“一味听对方讲”或是“完全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是要在听对方把话说完后,先说出相应的“承接的话语”,然后再说自己的观点了。
对方说去了福冈出差,先做出回应:“是吗!”“福冈,真好诶!”接着用提问的形式扩展话题:“出差顺利吗?”“吃好吃的了吗?”这样做会更好。
在此基础上再聊聊自己:“我前阵子也去了趟福冈,那里有家不错的居酒屋,下次你也可以去试试,我告诉你在哪吧?”这样更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
承接对方的话继续沟通,仅凭这一点就能给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
如果把谈话比喻成搭电车,这种情形就像先搭对方所在的电车,过一会儿再换乘到自己的车次。
秘诀06养成“先承接对方的话再开口说话”的习惯。听对方把话说完再开口,仅凭这一点就能给对方留下全然不同的印象。
7。对对方的话语产生“共情”
讨人喜欢的人、事业有成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能否产生共情,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沟通结果。
×
A:“工作好痛苦……果然营业员这个职位不适合我……我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辞职了……”
B:“诶,不能辞职!多可惜啊!现在辞职,也找不到能成为正式职工的工作单位了,毕竟你年龄不小了,辞职的话薪水也会减少的啊。”
乍看之下,这是一段普通的对话,B的目的是给A提建议,A却变得闷闷不乐。
一个原因是B否定了A“辞职”的想法。
不过即便B回答“不过辞职也好,你现在才35岁,很快就能找到别的工作的”,A的心情也无法变得明朗。
根本原因在于听的一方没有对说的一方产生共情。
与其说A是在认真地与对方商量“自己是否应该辞职”,不如说是在倾诉“营业员职务不适合自己,工作很痛苦”,也就是抱怨。
√
A:“工作好难啊……果然营业员这个职位不适合我吧……我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辞职了……”
B:“是吗……工作不容易啊。营业员工作有的人适合,有的人不适合。”
A:“嗯,还有定额任务,完成不了就会被上司批评……我的业绩也比较落后,就算努力也没什么成果。”
B:“是吗……很难熬吧。”
如果听者像这样从心情上表示理解,A就会平静下来。
与其说A想让对方“给自己正确的答案”,不如说是“希望对方从心情上理解自己,表示同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可以与他人产生共情的心理。
“对对方的话语产生共情”是我最为重视的沟通要点。
秘诀07每个人都希望他人“对自己的心情产生共情”。倾听他人讲话时,让对方感受到你“有同感”。
8。不动声色地谈起“上次谈话的内容”
√
A:“上次见面时你感冒了,身体不舒服,之后怎么样了?”
B:“谢谢!还有点咳嗽,已经基本痊愈了。”
记住上次谈话的内容,再见面时,问一问“上次那件事怎么样了”,是能在瞬间俘获对方的秘技。
“上次你说换了一款智能手机,不太会操作,现在习惯了吗?”
“上周你说要去见新客户,紧张得很,怎么样了?”
即便不提及上次谈话的内容,察觉到对方的些许变化后,做出评价也有利沟通进行。
“剪头发啦!短发很适合你呢!”
“今天你没有和往常一样喝咖啡,点了番茄汁啊。”
只需一句话,就可以让对方觉得“这个人清楚地记得我的事情,很关心我”,一下子提升了好感。
☆理英朋友的小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能把我们前一次见面的谈话内容全部记住,对我非常关心。
“理英啊,上次喝茶的时候,你说的那件事后来怎么样了?”
她常这样问我。她很懂得如何倾听,是我无话不谈的朋友,能给我慰藉。
我还有一位朋友,她是个家庭主妇,她总能把我们以往的对话、邮件内容记在心里。
我和她一般三四个月才会见一面。
即便如此,她也能像录音笔一样,复述我几个月前说过的话,带着关心询问我:“在那之后,那件事怎么样了?没事吧?”
而我常常感到惊讶:“我说过这件事吗?”
她能这样清楚地记得我说过的话、关心我,我从心底感到高兴。这让我想和她定期见面聊一聊,即便每次间隔比较长。
我还认识一位能记住自己之前问诊情况的医生。
一年不见,我因为感冒去看医生,他说:“你这次感冒和上次症状不一样,稍微检查一下吧。”
或许是病历上的记录,他才能轻松地记起之前的情况。但作为患者,看到医生能如此准确地记住自己的病症,还是会感到无比安心。
记住上一次谈话的内容,等于暗示对方“在不见面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忘记你”。
因此当隔了一段时间再去见某个人的时候,可以回忆一下你们之前的谈话和往来邮件内容。
如果可以翻阅日记或邮件当然更好,没有的话,粗略回想一下“上回说了什么”,结果也会不同。
秘诀08不动声色地谈起,“上次谈话的内容”,能让对方察觉到“他关心我”,能大幅提升对方对你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