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日)鱼住理英2019-06-12 17:395,640

  让沟通事半功倍的附和技巧

  通过“呼应”,让你们的沟通事半功倍

  “这个人善于倾听他人讲话。”

  “和这个人谈话很舒心。”

  “善于倾听的人”和“不善于倾听的人”到底有何不同呢?

  关键在于如何“呼应”“附和”对方。

  附和相当重要。对方可以根据附和继续说下去,相反,如果没有附和,对方就会失去谈话的意欲。

  因为职业原因,我在听他人讲话的时候特别注意附和对方。

  在我担任节目主持人的时候,我发现如果附和得当,就能从对方口中听到更多的内容,但附和时绝对不能打断对方。可以说在电视节目中每一次附和都决定着成败,附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如果你能有意识地附和对方,长此以往,可以显著提升你的沟通能力。

  附和,可以让谈话气氛变得活跃,让对方说出真心话。此外,当“谈话内容偏离主题”的时候,也可以用附和来控制谈话的走向。

  这么附和对方,反而事半功倍

  大家平时不怎么留意附和吧。

  附和并不简单,如果什么都不考虑就去附和对方,会产生相当恐怖的结果。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附和是导致对方产生不快的一大原因:“这个人感觉很不好……”“跟他谈话不愉快……”

  我们常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让对方不快的附和。

  我试着将“不恰当的附和方式”总结了一下,请各位进行对照。

  1。不停地说“是是是”

  ×

  A:“车站前面新开了一家意大利餐厅哦。”

  B:“对对对对,那边是吧。”

  A:“我前几天去了一次,偶然间发现,那竟然是我高中同级同学的老公开的。”

  B:“是是是是。”

  “是是是”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的附和方式。

  或许阅读文字你会觉得滑稽,实际上,这样附和对方的人是相当多的。

  其他的如“唔唔唔”“嗯,嗯”“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也是相同的类型。

  虽没有恶意,但是将同一个词语连说多遍是扰人的行为,说话的一方也没有办法继续平静地说下去。

  2。不停地说“的确如此”“原来如此”

  ×

  A:“说到这次新产品的颜色,如果做成商务款,还是银色好吧。”

  B:“的确如此。”

  A:“不过,银色虽然看起来高档,掉色的话也蛮恐怖的。”

  B:“确实。”

  A:“掉得斑斑驳驳,看起来会很劣质。”

  B:“嗯,的确如此。”

  像这样,有的人不管对方说什么一律回应“的确如此”,简直像滑稽戏一样。

  或许他是无意识地养成了这种习惯。但“的确如此”这种附和方式容易给对方留下说话人高高在上、故作高深的印象。

  “原来如此”也是一样的。

  我最近常常听到有人在“原来如此”后面加上“呢”,变成“原来如此呢”。这好像已经流行了,但我总觉得有违和感。

  偶尔在合适的时机使用“的确如此”“原来如此”也没什么问题,但要尽量避免连续、不间断地使用。

  此外,在“的确如此”的后面加个语气词,如“的确如此啊”,感觉会好一点。

  3。每次附和都过于“夸张”

  ×

  A:“我前几天去看了○○(电影名称)。”

  B:“咦!怎么样?”

  A:“之前的评价不怎么样,我也没抱什么期望,没想到很好看!”

  B:“骗人的吧!!真的吗?!”

  不少年轻女性喜欢这样夸张地附和对方,这类措辞本身也不算优雅。这样或许可以活跃谈话气氛,但每次都如此,会让对方感到疲惫。

  典型的夸张型附和用语有“咦!”“骗人的吧!”“天啊!”“真的?!”“不要!”这五种。

  如果连续说“骗人的吧”可能会令对方感到疑惑:“他不相信我说的话吗?”

  如果和亲友聊天的时候说“真的?!”,那倒还好,与成熟人士谈话时不建议使用这种语句。还有些人会用“糟——糕——”要附和对方,也是一样的情况。

  “我想活跃谈话氛围”“希望对方感受到我的热情”,如果你有这种想法,请参考我后边提到的通过语音语调来传递感情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夸张。

  4。附和“阻断对方的话语”

  ×

  A:“我前几天去看了○○(电影名称)。”

  B:“哦哦哦。”

  A:“之前大众评价不怎么好,我也没抱什么期望……”

  B:“是是是。”

  不知你是否意识到,这属于阻断对方话语的类型。

  或许你想表达的是“我想听你说更多”“想快点听到重点”,但这样说得过多,会让对方有不被重视的心情,陷入“他没有认真听我讲话”的不安。

  5。在附和中插入“奇怪的笑声”

  有些人不管谈论何种话题,一定会在附和中加入奇怪的笑声。

  “啊,是这样的呢(噗噗噗)。”

  “还有这种事(呵呵)。”

  当然,在“适合笑的时间点”发出笑声完全没问题,但有的人却不分时间和谈话内容,在不合适的场合也要插入笑声。

  或许你是不想表现得冷冰冰,又或许是想缓和气氛,但这样做产生的是反效果,会让对方产生“他没在听我讲话”的感觉。

  同样,有的人还会用笑声代替附和。

  ×

  A:“我前几天去了一趟广岛。”

  B:“啊哈哈哈哈。”

  ×

  A:“我拿不准新产品的颜色,果然还是银色好吧。”

  B:“噗嗤。”

  在完全没必要笑的地方发笑,即便本人没有恶意,对方也会产生被戏弄的感觉,这并不好。

  如果两人是朋友,对方或许理解“他没有恶意”,但也有人会发怒:“这是失礼的行为。”

  不妥当的附和语一览

  ×令人不快的附和

  “是,是,是,是。”

  “诶,诶,诶。”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嗯,嗯,嗯。”

  “确实,确实。”

  “噗嗤。”

  ×过分夸张的附和

  “诶——!”

  “骗人的吧!”

  “糟糕!”

  “真的假的?!”

  “不要~”

  对话高手的7个技巧

  这么写,你或许会觉得附和太难了?

  我常常通过录像或录音回放确认自己工作时说话的表现,一开始我的表现非常差。

  通过分析失败的过程,我培养了自己的“附和技能”。

  那么如何才能获取对方的好感呢?

  我总结出了自己通过实践得出的“提升好感度的附和方法”。

  1。根据内容调整“语调与语速”

  我曾在前作中写过:“说话者的印象是由‘语调和语速’决定的。”语调和语速在附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如当你想把谈话氛围炒热时,“语调高,速度快”的附和语能帮你实现这个效果。

  相反,如果对方劲头过高,你想让他冷静一点,则可以用“语调低,语速慢”的方式来附和。

  通过附和的“语调和语速”,可以影响对方的谈话状态。

  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感情会互相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情感同步”。同样,假使一方情绪低下,对方也会随之消沉;一方情绪高涨,对方也会跟着热情。

  所以把握“语调和语速”就能掌握高超的“附和技巧”。

  下图总结了“音调和语速”施加给对方的影响。

  ◎把握“音调和语速”,掌握高超的“附和技巧”

  音调高

  语速慢

  ·治愈性

  ·让心情舒缓

  ·让心情温柔(让人瞌睡)

  ·热情

  ·让人打起精神

  ·让人兴奋(让人焦躁)

  语速快

  ·给人威严之感

  ·让人冷静

  ·令人信赖

  (让人害怕)

  ·给人知性、理性的感觉(冷漠,生硬)

  音调低

  精力一览

  *()内为负面影响

  秘诀09想活跃谈话氛围时,不妨用“高语调快语速”来附和,而在想让对方冷静时可以用“低语调的慢语速”。

  2。不知怎么办时可以“沉默地点头”

  “沉默点头”是我用得最多的附和方法。

  不出声,认真地看着对方的眼睛颔首,嘴角适当上扬。

  之所以要附和是因为我们要表达“我在认真听你讲话”,如果能传达这一点,就不需要任何语言。

  不开口说话,认真地点头回应,就能给别人带来不错的感觉。

  只要试一试你就会立刻明白效果有多好。

  需要注意的是,琐碎地附和不如一次清晰的“是的”给人传递的感觉更好。

  秘诀10“沉默地点头”是解决附和难题的万金油。不需说话,只需认真颔首就好。

  3。附和之前先等“1秒钟”

  附和同时还讲究“缓慢、冷静”。大部分人的附和节奏往往是过快的。

  我在《会话教科书》中也写过,说话时“无声的空白”也是必要的。

  一直不间断地讲话,不间断地附和……谈话双方都会感到疲惫,无法冷静地说重要的事情。谈话中适度的“空白”可以让对方放松,平稳地谈下去。

  话虽如此,如果“空白”过多,对方又会产生“对方是否没在听我说话”的疑问

  不搅乱谈话的节奏,又留出适当的间隔,关键就是“1秒钟”。

  对方说完之后,稍等“1秒钟”再进行附和。

  √

  A:“他这个人表面上说赞成,最后一句才说出了真心话啊。”

  B:“(等1秒)……原来如此。”

  1秒其实是很长一段时间。

  不妨看着手表,来体会1秒的感觉。

  秘诀11大部分人的附和节奏过快。停顿“1秒钟”再做附和,能让谈话更稳定地进行下去。

  4。复述对方的话

  √

  A:“我想试着去待客服务业发展。”

  B:“你想进入待客服务行业啊。”

  √

  A:“我每年花粉过敏症都很严重,好难受。”

  B:“花粉症啊,不好受吧。”

  就像这样复述对方的话。

  复述对方说过的话,能让对方产生“他在认真听我说话”“他认可我的话”的印象。

  复述时,我们也可以将对方的话用“别的说法”来表达。

  √

  A:“我最近开始去健身房了。”

  B:“开始运动了吗?”

  像这样,不是完整复述,而是用“稍微不一样的语言”来回应对方,也是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觉得原封不动重复对方的话没有技术含量,可以采用换种说法的办法。

  不过要注意,千万别把对方的话转换成英语或者外来商业用语,如把“没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转换成“没能获得大家的consensus”是不行的。

  同样,如果转换的说法是难懂的词或者是四字成语,就好像是在刻意表现自己的“聪明”一样,是不讨人喜欢的行为。

  秘诀12“换一种说法”重述对方的话,会让对方感觉到 “他的确在听我讲话”。

  5。带着真挚的“感情”附和对方

  不管如何去附和,除了“语言”本身,“感情”倾注也十分重要。

  “与对方共情”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点。

  附和也是一样,对对方的话产生共鸣,倾注感情去附和,能帮你抓住对方的心。

  如果你站在对方的角度,倾注感情去倾听,体会对方的心情,“是这么一回事啊。”对方会觉得感激:“这个人真的能理解我说的话。”

  此时,“低沉,缓慢”的附和可以帮你获得信赖。

  相反,如果你受到感动或者觉得惊奇,可以用比较高的语调附和,让你的发言“高低起伏”。

  我们可以通过感叹的语气词坦率地表达当下的心情,让语言发生变化。听话者用心的倾听可以让说话者感到喜悦。

  带着共情去倾听,对方也能获得满足感。

  秘诀13 除了注意“语言”本身,还要倾注“感情”,才能瞬间俘获对方的心。

  6。不要以“可是”“不对”等否定词作开场白

  有些人不会应声附和,总是以否定词开头做出回应。

  ×

  A:“我很喜欢那家咖啡馆。”

  B:“可是那家总是很乱。”

  ×

  A:“我前几天去看了○○(电影名称)。这部电影虽然之前评价不怎么样。结果片子出乎我的意料,蛮不错的。”

  B:“不,不是这样的,与其说是电影内容不佳,不如说是宣传失败。”

  就像这样。有些人习惯在句子前面加上“可是”“不是”“不是这样的”等词句。

  或许他们本身没有恶意,但这相当于是在否定对方的话。

  不是说不能反对对方。当你持有反对意见的时候,先说“原来如此,是这样的”表示领会对方的意思,再承接“但我是这么想的”,表述自己的意见,会更好一些。

  ☆理英朋友的小故事

  前段时间,我与一位习惯在句子前加“不是”“并非如此”等否定词的人一起去了咖啡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我要一杯大吉岭红茶,○○你呢?”

  “不要,我要葡萄汁。”

  他的表述方式像是自己否定自己的点餐,听起来真的很怪。他本人却没有察觉这一点,我只得苦笑。

  不过通过这件事,我留意到了另一件类似的事情。

  广岛东洋鲤鱼队获得职业棒球联赛冠军的时候,前教练古叶竹识作为嘉宾接受了某电视台的采访。

  主持人说:“古叶先生,广岛市民对广岛东洋鲤鱼队的胜利感到非常开心!”叶先生的回答:“不,广岛市民们真是无比地高兴。”

  我不禁一愣,古叶先生的回答分明是肯定态度啊。

  于是,我注意到,古叶前教练所说的“不”,并不是否定语,而是“哎呀”这种感叹词的缩写。

  这样一想,或许可以不必那么在意“不,不是这样”的这种口头禅了。

  秘诀14尽量不要否定对方的话。如果有反对意见,不妨先回应对方“是这样的啊”,表示领会对方的想法。

  7。将对话录下来听听看

  在磨练附和技巧的基础上,我希望大家能录音听听“自己对他人的附和”。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小习惯。录音能帮我们反思我们的说话习惯。

  有些人听过录音后,甚至会感到震惊:“咦,我竟然是这样附和别人的吗!”

  通过录音,有的人会发现自己会发出意义不明的音节,有的人则会从鼻子里哼出笑声,每个人的问题真的是多种多样。

  大家可以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在家里录一下大家的谈话。

  了解自己说话的习惯和倾向,是掌握优秀沟通技巧的第一步。

  ▲推荐附和语一览表(能帮你赢得好感的附和用语)

  “是的。”

  “是啊。”

  “原来如此。”

  “正如您所说。”

  “原来如此,正如您说的一样。”

  “我明白。”

  “是这样的。”

  “是这样啊。”

  “是这么一回事吗?!”

  “我之前不知道这件事。”

  “您说的很有意思。”

  “好震惊。”

  “我有同感。”

  “真厉害。”

  秘诀15想要变得善于沟通,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说话习惯”。很多人容易重复同一个附和语,不妨录音听听看吧。

继续阅读:第4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分钟沟通课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